返回目录 慕印居士:净土教义篇 学习《四十八愿》摘记 此四十八愿,出于《无量寿经》。在无量阿僧祇劫前,阿弥陀佛因地,曾作大国王。时世有佛,号世自在王,国王闻佛说法,心大欢喜,弃国王位而作沙门,名曰法藏。法藏比丘白佛言:我已发无上道心,愿佛为我讲说诸佛如来净土之行。令我能如说修行,成就佛道。世自在王佛知其志向高明,愿心广大,为其讲说二百一十亿佛刹,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并悉现之。法藏比丘见后,经过五劫思惟修习,复白世自在王佛: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法藏比丘,汝可说之。于是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发此四十八愿。一一愿,皆是比较二百一十亿佛土,择其最殊胜、最完美之佛土内容结成。现在弥陀果佛已成,因愿已满,所以弥陀净土,乃四十八愿行所庄严成就,是十方佛土中最极殊胜庄严之佛土。四十八愿内容,先列经文,次述管见。 一、 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本愿即因地所发之愿)因看到某些 佛刹,国中有三恶道,深感污染不净,遂发愿云:设我成佛,我之国土,无有地狱、饿鬼、畜生,若仍有三恶道者,不取正觉。(即誓不成佛也)发愿而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乃反愿说法,更显其发愿之坚决。 二、 不更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 取正觉。” 更,经历之义。佛何故兴此本愿?因看到某些佛土,国中人民,虽然亦修五戒、十善,能生人天善道,享受种种快乐,但福不长久,纵生天上,天福若尽,五衰相现,有直堕三恶道,酬偿其宿世恶业果报者,故发愿云:设我得佛,生我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经三恶道者,誓不成佛。故极乐净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三、 身真金色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某些佛土,国中人民肤色不同, 种族歧视因之产生,不能平等,故发愿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肤色相同,一律身作真金色,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四、 形色相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某些佛土,国中人民,长相有美 丑之别,讥嫌由此产生,故发愿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悉皆端正,无有好丑之别,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五、 宿命智通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 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梵语那由他,华言亿。百千亿那由他劫,即百千万万亿 劫。劫有大中小三种:小劫: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此为增劫。再从八万四千岁,百年减一岁,而至十岁,此为减劫。一增一减,合成一小劫,共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中劫:二十小劫,合成一中劫。大劫:中劫分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各二十小劫,合成一大劫。下至者,下限之意,往生西方者,都得宿命智通,能知过去百千亿亿劫中发生之事,无有忘失。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某些佛土,国中人民,由于无宿命智通,隔世所造善恶之事,转生即忘,又会造新业,于修行不利,故发愿云:设我得佛,生我国天人,皆得宿命智通,能知己身或他身无量劫来往事。此宿命智通,非常殊胜,对己而言,不会再造新的恶业而招致堕落。对他而言,由于知前人无量亿劫来善恶往事,即能对症下药,因机施教,有利于化导众生。 六、 天眼普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 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此即天眼通愿,得天眼通者,对于此世界他世界一切形 色,及诸众生死此生彼种种苦乐之相,均能看见。佛何 故兴此本愿?因见某些佛土,国中人民,由于无天眼通,不能见到十方世界佛土种种粗妙苦乐之相,故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人民,皆得天眼通,能彻见十方世界佛土种种粗妙之相,使国中人民从对比中更能明白极乐国土之胜妙,有利于增长道心,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七、 天耳普闻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 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此即天耳通愿。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十方佛土,国中 人民,只能闻本国佛的法音,听不到百千亿那由他佛土佛之说法,故发此愿:设我得佛,生我国者,不但能听自佛土佛之说法,亦能听无量无比他方佛土佛之法音,不但听到,且能忆持不忘,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八、 他心悉知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 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此乃他心通愿。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十方佛土人民, 多无他心通,彼此之间,思想不能沟通,不利于说法教化,故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人民,皆有他心通不但能知自国人民彼此所思,而且亦能了知十方佛土人民之心念、欲乐,便于投其所好,对机说法。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九、 神足无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 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此乃神足通愿。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十方佛土,国中 人民,由于无神足通,不能自在地往返十方佛土,亲近、供养诸佛,听闻法音,故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人民,悉有神足通,能自由往返于十方佛土,或礼拜、供养如来,或听闻法音,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十、 不贪计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 觉。” 身见是五利使之一,最难断除,若不断身见,见惑难断。 故佛兴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起贪着身见之想念,此愿不满足,誓不成佛。由于有此胜愿,往生西方者在水鸟树林说法音中,自然很快断除身见。 十一、住定证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 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十方世界之中,凡夫终日处于乱 心,乃不定聚。外道不明真心,所修之定,不能出离生死,乃邪定聚。小果声闻,无菩提心,沉空滞寂,不思度生,证偏空涅槃,亦非大乘正定,因此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皆入于正定聚,即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能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往返于十方世界,上求下化,庄严水月道场,化度如幻有情。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十二、光明无量愿。 “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 佛国者,不取正觉。” 光有常光与放光二种。此指佛之常光。佛何故兴此本 愿?因见十方佛土,应身佛常光,有照十由旬,(一由旬为四十里)有照百由旬、千由旬,不能遍照十方百千亿佛国,故发愿云:设我得佛,应身佛光明,能遍照百千亿佛土,无有障碍,能以光明,作诸佛事,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十三、寿命无量愿。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 取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十方佛,化度众生,皆随机设化 ,缘尽入灭,应身寿命,有长有短,遂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应身寿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劫,若不尔者,誓不成佛。(应身佛,有始有终,寿命纵长,终有灭度之一日,乃相对而言,是有量之无量也。) 十四、声闻无数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 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发此本愿?盖声闻现出世相,是住持三宝之一, 国中有无量无比之声闻,容易令人生起念三宝之心,故有此本愿。 问:西方是大乘境界,为何声闻多至无量无边? 答:他方定性声闻,不能往生彼国。所有国中声闻,皆 是他方佛土回小向大之罗汉,皆往生其国,弥陀咸一一摄受,故其数之多,假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亦不能计校其国中声闻数之多少。 十五、随愿修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 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修者,长也。修短自在,即寿命或长或短,悉随己意也。 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他方佛土,国中人民,寿长短不一,短寿者,修行佛道,尚未断惑,即便命终,再一转生迷本所修,重复造业,从而轮回六趣,无有出期,故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与我同寿,均无量无边之长,保证可以不历异生,直登补处,若国中天人,忍证无生之后,欲于他方世界化度众生,愿自促其寿者,亦随其意,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十六、不闻恶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某些佛土,不但有三恶道,更有种种 不善之名,遂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不但无三恶道之实,连恶道之名,亦难闻到。耳目所接,惟善境界,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十七、诸佛称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 正觉。” 咨嗟,赞美称叹之意。佛何故兴此本愿?盖阿弥陀佛欲 庄严自国清净佛土,令十方世界众生,持其名号,求生其国。设使不令十方诸佛称叹赞美其名,十方佛土众生,何由得知国名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从而愿生彼国。此乃弥陀为摄受十方众生之深慈大悲,故发此本愿。 十八、十念必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 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此十念必生愿。佛何故兴此本愿?鉴于十方世界众生, 欲唯仗自力断除见思烦惑而了生死之难,往往今生修行,隔世又迷,重复造业,再堕恶道。故发此本愿:若十方世界众生,只要至心信乐,持我名号,若临终时,心不颠倒,乃至十念称名,即便命终,亦得带业往生。若不尔者,誓不成佛。正因弥陀因地有此一愿,使末法亿亿众生,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有了可能。至于造五逆重罪,诽谤正法,不得往生,此约平时说,令人知所警诫,不去造此五逆等罪。但观经说,若临终人,过去曾造五逆十恶重罪,地狱相现之时,遇善友教,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至心念佛,更无馀念,由念心猛利,化地狱法界为佛法界,亦可下下品往生。如唐张善和临终地狱相现,猛利念佛往生,即是实例。《观经》约临终说。《无量寿经》约平时说,故摄否有异。 十九、临终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 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发此本愿?由于一切众生,临命终时,神识昏迷, 不能自主,即念佛之人,若未得一心,临终之时,正念亦难把定,故发悲愿云:若十方众生发上求下化之心,复能持我名号,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求生我国,我若不能率清净海众围绕其前,垂手接引者,誓不成佛。故念佛之人,平时信愿真切,临终定蒙佛亲来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带业往生。 二十、欲生果遂愿。 “设我得佛,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 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系念我国,指或修妙观,或持佛名。(时值末法,持名 最为契机)植众德本,指修净业三福等。修妙观、持佛名为正行,修净业三福为助行,正助合行,至心回向,求生极乐,定遂所愿。佛发此本愿,殆为末世众生保任,依此而行,决可往生其国也。 二十一、三十二相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 取正觉。” 此三十二相愿,极乐国天人,不仅身皆金色,并有三十 二相。此相只有佛与转轮圣王具足。经中说,转轮圣王威相具足,比之帝释以复丑劣,帝释比六欲顶天则又不及,而六欲天人,比极乐国天人则又百千倍不及。佛何故兴此本愿?乃为慈悲摄受十方世界众生往生其国而发此胜愿也。 二十二、一生补处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 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一生补处,即等觉菩萨果位。如此土弥勒菩萨,将来补 释迦而成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往生极乐,必定至于补处高位。则知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以弥陀有此本愿故也。佛愿并云:若往生者有本愿欲往他方世界化度众生,则亦能被弘誓铠,积累德本,修菩萨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使之建立无上菩提道心,超出诸地之行,修习普贤之德,悉得成满所愿。 二十三、供养诸佛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 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供养诸佛,是普贤十大愿王之一,乃捷成佛道妙行。然 而一佛刹土,即有三千大千世界之广远。要遍供如此众多佛土诸佛,设非弥陀有此本愿摄持,何能成办?经中说;极乐人民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极乐国中菩萨何以能一生成佛,亦与弥陀有此供养诸佛本愿有极大关系也。 二十四、供具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 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供佛须有供具,或花香灯烛,或幢幡宝盖,或茶点果品。 供具虽丰,数亦有限,何以遍供无量无边诸佛,此事供养之局限也。苟能用理供养之法,则亦能办到。何谓理供养?即运心观想所供之佛,能供之己,以及中间供具,一一如幻如化,我心周遍法界故,则我之供具亦周遍法界,此即理供养之境。由于极乐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三轮体空之德本,运心遍供十方诸佛,复仗弥陀此一供具随意本愿摄受之力,自然能随意化作众多供具,遍供诸佛。 二十五、演说妙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佛智有二种:一者实智,即根本智。二者权智,即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