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益西彭措堪布:劝修易行道往生净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劝修易行道往生净土

今天我们按照道绰禅师《安乐集》里的一段文字,用白话来讲讲“劝修易行道往生净土”这个专题。这和我们修净土有密切关系,因为成办往生的关键就是从自己的内心发起真信切愿。怎么来发起呢?它的前方便就是认识往生净土的殊胜利益。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往生净土是获得不退转的易行道”。只有认识到这是一条简易、快捷的道,才会自觉地趣入、自觉地修持。就像司机在知道走某条道很容易开到目的地之后,就自然会选择走这条道。

下面就开始分成四步来抉择:

第一步、辨明难行道和易行道的差别;第二步、说明劫的时间长短;第三步、说明从无始劫以来,住在三界五道里,乘善恶二业,受苦乐两报,轮回无穷、受生无数;第四步、引圣教证成,劝导众生生信心求生净土。

第一步、辨明难行道和易行道的差别。

这又分两段解释:(一)出示两种道;(二)问答解释。

第一段、出示两种道。

道绰大师这样说:处在三界火宅中,心里深怀恐惧。仰仗释迦佛以羊、鹿、牛三车招引,赐予安慰。(《法华经》讲了一个比喻:小孩子在屋里玩得很快乐,不知道外面已经烧起了熊熊大火。有一位长者为了救他们,就说:外面有羊车、鹿车、牛车给你们玩!小孩子跑出来,只见火宅熊熊燃烧,非常危险,幸亏长者招呼他们出来。这三车是比喻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缘觉乘把众生运载到小乘涅槃的“化城”,只是权且得个休息之处,并没有到达“宝所”(意思是:只解脱了轮回得到暂时休息,并没有到达无上菩提的果地)。因此佛呵斥:如果一个人执着小乘的涅槃为究竟,那就障碍他上求无上菩提(因为所得的果不究竟,没有断尽所知障、显发三身四智等的无量功德,如果堕在里面不求上进,就是堕落)。纵然以后回小向大也还叫“迂曲”(不是直路,是曲折的路)。如果直接上大乘的大车也是一条道,只恐怕现在还处在会退转的地位,成就菩提的路还很遥远,自己的功德还没建立,在菩提道上上进很困难。

所以龙树菩萨说:求不退转有两种道,一、难行道,二、易行道。所谓难行道,就是指五浊恶世处在无佛出世的时代,求不退转很难。这个难有多方面,略说有五方面。

第一、“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就是有很多看起来很好的外道,坏乱了菩萨的道法。比如今天的时代出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种世间享乐、传播种种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行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会认为这个时代很好、科学很好、各种五欲享受非常好。初发心的菩萨入在世俗红尘里,连邪正、苦乐、真假都分不清,因此会落在追求五欲等的邪道中。这就坏乱了菩萨法。因为菩萨的法是要救拔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要远离一切世间惑业苦,证到不生不灭的本性。

第二、“声闻自利,障大慈悲”:指行者心里常常起自利的念头,因此障碍大慈悲,不能在大乘道上快速进步。

第三、“无顾恶人,破他胜德”:指有很多恶人破坏修行的功德。恶人见人修道,不但不成人之美,还作诋毁,制造障碍。

第四、“所有人天颠倒善果,坏人梵行”:人天果报在暂时享乐之后又跌入苦中,因此是颠倒的善果。梵行就是清净的行为,浅说是离欲的行为,深说是涅槃的行为。如果追求世间享乐等的善果,就会失坏梵行。

第五、“唯有自力,无他力持”:就是修道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没有佛的他力摄持,进步很难。

由于处处有以上五方面的违缘干扰,行者要克服种种障难才能入不退地,所以很难。就像在陆地上单靠步行来行到远方是很难的事,因为没有别的力量帮助,唯一靠自己的双脚一步步地迈进。

所谓易行道就是指以信佛的因缘求生净土,然后修念佛、礼拜、观察等净业,仗佛的愿力就能往生;一往生以佛力住持其心就入了大乘正定聚,正定聚就是不退转位(这就容易了,只要信奉阿弥陀佛,以信佛的因缘发起求生净土的心,再加上修种种净业,得佛力摄持就能往生、得不退转,这是凡夫都能做到的易行道)。这就像走水路乘船很安乐,靠船运载轻松、顺利地到达彼岸,所以叫“安乐之道”。

之后,极乐世界的一切境缘,不但是佛和大菩萨们说法、放光等,连水鸟花林也宣说法音,种种受用都加持自己的心不会坏掉。本来凡夫的心很不可靠,在受到恶劣因缘影响时,心就会散掉、乱掉、坏掉,但往生到了净土,以佛力住持其心,就不会退掉、坏掉,这样永远进步而不退步,就叫“以佛力住持入了不退地”。

总之要辨明求不退转有难、易两种道,以信佛因缘往生净土是易行道。

第二段、问答解释。

有人问:菩提是唯一的,所修的因也应当不二,为什么还分易行和难行两种道呢?把在此方修因趣向佛果称为“难行”,把往生净土求大菩提称为“易行”呢?

回答:大乘经辨明的一切修行法门都有自力和他力两方面。什么是自力呢?比如有人怖畏生死发心出家,然后修定发了神通,周游四天下,这叫做“自力”;又有弱者凭仗自力连驴都跨不上,但他随转轮王坐在轮宝上,就立即飞行虚空,周游四天下,这是仗轮王的威力,因此叫做“他力”。

修净土也有自力和他力两种因素。众生在这里生起真信切愿,建立修行来求生净土,这是他自己的力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以光明台来迎接他,一念间就往生到佛国,这是他力。(凡夫凭自己的修行临终生不到净土,但是以信愿修持净业,到临终就有佛接引,顿时往生,显然是佛力摄持的结果。)所以按《无量寿经》所说,十方人天求生极乐国土,无不以阿弥陀佛大愿力为增上缘。如果不是这样,四十八愿就成了虚设。(意思是说,十方众生能往生净土、能安住不退转、迅速成满普贤行愿,都是以弥陀大愿力为增上缘而实现的。如果不是这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成了梦想、成了虚设,而没有事实。

像这样已经知道可以依仗佛力,就应当一心投入佛的愿海,求取佛力加持,不必固执在自力上。

第二步、说明劫的时间长短。

在《大智度论》里讲到了劫有小、中、大三种。劫到底多长时间,很难用数字表达。论中用比喻说明。好比在长、宽、高各40里的都城里装满了芥子(芥子就是很微小的草子)。有长寿天三年来城里拿掉一颗芥子,直到把芥子全部拿完,称为一小劫;又长、宽、高各80里的都城里充满了芥子,长寿天每三年来拿一粒,直到拿完,称为一中劫;又有长、宽、高各120里的城市里充满芥子,长寿天三年来取一粒直到取尽称为一大劫。

又好比长、宽、高各80里的巨石,有长寿天三年以非常轻薄的天衣在巨石上拂一次。这样一次拂下来的微尘极少,直到把巨石全部拂尽为止,称为一中劫。小石大石也按前面一样计算,也就是长、宽、高各40里和各120里的石头,天人每三年拂一次,直到拂尽,称为一小劫和一大劫。这样看来,一劫的时间长得无法计量。

第三步、说明从无始劫以来,住在三界五道里,乘善恶二业,受苦乐两报,轮回无穷、受生无数。

以下分五段阐述:

第一段、说明从无始劫来在这轮回中受身无数。

第二段、说明一劫当中受过多少数量的身体。

第三段、以经文证明旷大劫来受过无数身体。

第四段、说明众生累劫流转中受恶趣的身体占大多数。

第五段、说明“众生本有佛性、而且长劫以来值遇很多佛,为什么至今不能解脱生死”。

第一段、说明从无始劫来在这轮回中受身无数。

按照《大智度论》所说,在人间,我们有时是在张家出生,死了又转生在王家,在王家死后又转生在李家,这样在整个南赡部洲的各个家族里转生,有很多生重复生在同一家族,又有很多生受生在其他家族当中。

或者在四大部洲的范围里,从南赡部洲死后又生在西牛贺洲,从西牛贺洲死后又生在东胜神洲,从东胜神洲死后再生到北俱卢洲。总之在四大部洲里辗转受生。

又从六欲天来说,在四大部洲死后上生到四天王天,四天王天里死了又生到忉利天,忉利天死了又生到兜率天等的上四重天,总之在六欲天里不断地上下转生。

又从色无色界来说,色界十八重天,无色界四重天,从此天死后生到彼天,每一重天里都受生遍了。

又从上下界辗转受生来说,从色界死后生在无间地狱,从无间地狱死后生在其他业报更轻的地狱,在业报更轻的地狱中死后又生在畜生道里,畜生道里死了又生在饿鬼道里,饿鬼道死后再上生到人天中。总之,在六道里像车轮一样不断地上下受生,像这样感受种种苦报和乐报,所受的生死无穷无尽。胎生是这样无数次受生,其他卵生、湿生、化生也都是这样无数次受生。

所以《正法念处经》中记载:化生的菩萨告诉天众说:“凡人经此百千生,着乐放逸不修道,不觉往福侵已尽,还堕三涂受众苦。(很多人在这天界里辗转地受生过百千生,但一生天界就耽着在五欲的乐受上,身心放逸不修圣道,不知不觉以往所修积的福德享受尽了,就又堕到三恶趣里受苦。)”

所以《涅槃经》说:“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复如是。(我们这个五取蕴身是无量诸苦的集聚处,从这五取蕴的苦器当中出生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这惑业所成的身体里里外外都杂染不净。又好像始终被绳子绑住一样,因上被惑业绑住,果上被苦绑住。又像长年都好不了的痈疮,从里面不断地流脓流血,出种种苦。这五取蕴的相续就像一个一直治不好的痈疮,不断地出苦。所以这五取蕴身唯一是苦法、不净之法,毫无义利。要在这里面寻找丝毫许的真实义利都得不到,不必说三恶趣和人道的身体,上至诸天的身体也都无不如此!)”

第二段、说明一劫当中受过多少数量的身体。

虽然以上谈到了无始劫以来受生无数,不知道在一劫当中到底受多少数量的六道身体?

按照《涅槃经》所说:把三千大千世界地上生长的草木都取来截成四寸许的筹(“筹”就是计算用的筹码),以它来数一劫当中所受生的父亲和母亲的头数,直到这所有的四寸筹都数完了还数不尽。(意思就是十亿个世界里所有的草木都截断,切成四寸这么大,比如说这一世有父亲、母亲,那就放一根四寸筹;前一世又有父亲、母亲,又放一根四寸筹。这样一直数到所有的四寸筹都数完了,一劫中所受父母的数量还没数完。可见一劫当中受过不计其数的身体。)又说:在一劫当中,每一生做人、做猪、牛旁生等喝过的母奶合集起来,多于四大海水。又说:在一劫当中,死后留下的骨骸一具一具堆起来,超过了毗富罗山。

像这样,从极遥远的时劫以来,就是这样毫无意义地生生死死,直到今天还在做凡夫身!我们何曾好好思量过?一直是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奔驰生死,哪里想过累世以来受过这么多的生死、流过这么多的泪、死过这么多的身?想想这长劫的轮回,也让人伤叹不已!

第三段、以经文证明旷大劫来受过无数身体。

上面讲的“旷大劫来受无数身”,是总的作这种描述来让人生起厌离心,还是有经文的证明?

这都是在圣教中明确宣说到的。比如《法华经》中说:在过去不可说久远大劫时有一尊佛出世,名为“大通智胜如来”。当时有十六位王子,各自升座教化众生,每一位王子各自教化了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

大通智胜佛涅槃之后距离今天的时间极其久远,无法用数字来计算。对此,经上讲了一个比喻:总的把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地磨成墨,佛说一个人在经过一千个国土之后,就下一点像微尘那么大的墨,然后又经过一千个国土,又下一点墨,这样辗转地把所有的墨都滴尽为止。从他出发的点一直到终点为止所经过的所有世界全部都磨成微尘,一个微尘代表一劫,彼佛灭度之后所经历的劫数比这个数量还多(可见是无量无数劫)。而今天这里的这些众生就是那时在十六王子的座下曾经领受教法(可见众生是在遥远不可计数劫之前就在十六王子的座下听法,之后经过无数次的受生一直辗转相续到变成今天这个世界的这个人)。

所以《法华经》说:由于这样的本生因缘,为这些众生说《法华经》(就是基于久远劫前的因缘,到今天因缘成熟就说《法华经》)。

《涅槃经》上还说:一个是王子,一个是贫人,这两种人互相往返接触。所说的王子就是今天的释迦佛,他的前世是当时的第十六位王子;所说的贫人就是今天的这些众生。可见释迦佛的前世在历劫转生当中遇到很多很多的穷人,都结过善缘,到今天佛出世说法时,这些听法的人就是佛累世接触的这些穷人。

第四段、说明众生累劫流转中受恶趣的身体占大多数。

首先提问:这世间的无量众生已经流转了多劫,受了种种三界的身体,以受哪一趣的身体为多呢?

回答:虽然是在六道里流转,种种的身体无一不受,但在所受的身体当中受三恶趣的身占大多数。经上说:在虚空当中画一个方圆八肘的圆圈,这个圆圈一直从地面升到色究竟天,这就是一个方圆八肘的极高的圆柱从地面一直耸立到色究竟天,在这个圆柱的范围当中可见到的众生数量,多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人和天的数量。从这一描述就知道恶趣的身体占绝大多数。

这里不论圆柱体还是三千大千世界,高度都是升到色究竟天为止,但从横截面来衡量,圆柱体的截面只是方圆八肘的小圆圈,而后者是三千大千世界(十亿个世界)的宽广度。三千大千世界里人天这两道众生的数量,少于圆柱体范围内六道众生的数量。可见善趣的身体极少。就好比现在画一个直径是一里的圆圈,里面蚂蚁的数量超过了整个地球人类的数量。虽然地球远远超过直径一里的圆圈范围,但地球上的人却少于这小范围里的蚂蚁数量。就像这样,在刚才这小范围里的众生数量超过了三千大千世界中人天的数量,可见恶趣的众生非常多。

以下观察为什么受恶趣的身体占大多数。

那么为什么受恶趣的身体多、而受善趣的身体少呢?这要从因上观察,因为众生的内心容易生恶法,却很难生善心的缘故。比如一天24小时当中,身口意所起的恶法像雨点一样多,比如不断地起各种贪、嗔、痴、嫉妒、傲慢等的恶念,但要起一个善心却很难,一天起不了几个善心。而且众生的状况是只要得了富贵有名利享受,就会放逸六根做种种破戒的事。而且生在天界耽着欲乐的人占大多数。(这是说众生一旦得到富贵就又放逸破戒,马上又堕下去了。)

所以经上说:众生都是在六道里流转,恒时以三恶趣作为家,人天暂时来一下又走了,叫做“客店”(意思是说众生都是以三恶趣为家、以人天做旅馆,旅馆暂时住一天就离开了,而家是长年住的,在人天偶尔来一下,一来就忘乎所以、放逸破戒,所以马上就又回恶趣里,千生万世呆在里面)。所谓“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来未脱鸽身”:七尊佛都已经出世并且圆寂,还在受蚂蚁的身;经过了八万劫还没脱掉鸽子的身。可见极多时间都是受恶趣的身体。

按照《大庄严论》,奉劝一切众生常常要系念现前(就是常常要把解脱生死的事提在心里,把自己的心常常放在道上。我们在充满险难的轮回当中,一不小心就会滑下恶趣,所以常常要警惕小心,要提起出离生死的心,不然就会很快堕在生死中千生万劫出不来)。

论中这样说:“盛年无患时,懈怠不精进,贪营众事务,不修施戒禅,临为死所吞,方悔求修善。(在壮年健康无病的时候懈怠不精进,贪着经营种种世间事务,不修布施、持戒和禅定。到了临终被死亡吞没时,才后悔这一生没有好好修善法。)智者应观察,断除五欲想,精修习心者,终时无悔恨。(智者应当观察,我这一生怎么来度过。如果能断掉追求五欲的心,日夜精勤地修习自心,修习善法,到临终就不会悔恨。)”

“心意既专至,无有错乱念。智者勤投心,临终意不散。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心既然专一地住在佛法上,就没有错乱的念头。智者平时就精勤地把心贯注在法上,临终时心就不会散乱。相反,如果现在不精勤地修习自心,使心专一地投注在法上,而放任自己的心在五欲里奔驰,那到临终时就一定散乱。)”

第五段、说明“众生本有佛性、而且长劫以来值遇很多佛,为什么至今不能解脱生死”。

有人问: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久远劫来应当值遇了很多佛,是什么原因一直到今天都还在轮回,出不了三界火宅?(这就是我们的状况,从无始以来到今天经历了无数生都没得到解脱。在这无量劫里应当遇到了很多佛,也修了很多世,为什么还没有出轮回呢?)

按照大乘圣教来说,原因是没有得到两种殊胜的法遣除生死,所以长劫都没能超出三界(这里“得法”是成就的意思)。哪两种法呢?一是圣道,二是往生净土。其中圣道这一种在当今五浊恶世难以现证:一是由于离佛的时代遥远;二是由于实相妙理很深,众生的智慧很小。

(意思是:出三界火宅只有凭两种法,要么证得圣道断除烦恼而息灭生死,要么以往生净土来超出轮回。由于无量劫中没有得到这两种法,导致经过了无数生都还超不出生死。但圣道这一种在今天很难证得,一是由于距离佛的时代越遥远,众生的根性就越陋劣,环境就越恶浊,也就越难证得圣道;二是由于实相妙理非常深,众生的智慧低浅,难以证入。)

所以《大集经》说:在我末法时期,亿亿众生修道,难得有一人得道。当今正是末法五浊恶世,只有净土一门容易入进去度出生死。所以净土经上说:如果有众生一生造恶,但他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的名字,如果不往生我就不取正觉。(引这些话是说明众生单凭自力断惑出生死很难,但走往生净土的路就容易成办。连一生造恶的人临终至心十念都决定往生。)

而且一切众生自己都不衡量一下:按照大乘来说,对于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不曾留心;以小乘来说,修入见四谛和见道后修道,乃至证得三果、四果,无论出家在家,少有人有这种成就。纵然有人天果报,都是由五戒十善才感召此报,但现今时代能守持净戒的人很少。而从起恶造罪来说,就像暴风骤雨一样(每天从早到晚不断地造恶业,而且造业程度很重)。所以诸佛都以大慈心劝导众生归入净土。

纵然自己以前愚痴糊涂,在一生中造了很多恶业,只要现在回转心来忏悔,一心专精地常常念佛,一切罪障自然消除,一定能往生。为什么都不思量一下,都没有去的心呢?

(以上是从众生普通的情况来讲的,少数大根器人排除在外,而且也不包含金刚密教、禅宗等的殊胜之道。)

第四步、引圣教证成,劝导众生生信心求生净土。

首先依照《观佛三昧经》来讲:

当时法会里有一位财首菩萨对佛说:世尊!我回忆过去无量劫时,有佛出世,也名叫“释迦牟尼佛”。佛涅槃后有一位金幢王子,性情骄慢心怀邪见,对正法不生信心。一位叫定自在的比丘善知识告诉王子:“世间有佛像极其庄严,你可以暂时进入佛塔观看佛的形象。”当时王子听从善友的话,走进塔中,见到佛像极为相好,就说:“比丘!连佛像都这样端严,何况佛的真身呢!”这时他对佛生了信心。比丘就告诉他:“王子,你现在见了佛像还不能礼拜,你应当称南无佛!”

王子回到王宫,就一直系念塔中的佛像。在这一天的后夜,梦见佛像生起大欢喜心,当时就舍离邪见归依三宝。到他命终时,由生前入塔称念南无佛的功德,后来值遇了九百亿那由他诸佛,在每尊佛前恒时精进修行,恒时得到甚深的念佛三昧。以念佛三昧的力量,诸佛都现在他面前,给他授菩提记。从此,在百万阿僧祇劫中不堕恶趣,直到今天获得首楞严王三昧。当时的这位王子就是我财首的前世。

(所以,如果能系念佛像和佛名,这个善根种子种下去乃至成就涅槃之间都不会失坏,会辗转不断地出生无量善果。像财首菩萨从久远劫前做王子开始,后来多生累劫值遇到九百亿那由他诸佛,恒时精进修行、获得甚深念佛三昧、得到诸佛授菩提记、在百万阿僧祇的劫数中不堕恶道,直到今天成就首楞严王三昧。这一切都是以当时忆佛、观佛作为前因而辗转地发生。这就是不可思议善根因缘的力量。)

这时法会中来自十方的诸大菩萨,多得无法计数,这些大菩萨都各自宣说自己因地的因缘,都是依靠念佛而得到今天的成就。

佛告诉阿难:这观佛三昧的法是犯罪众生消除罪业的妙药;是破戒者的守护(破戒本来要堕入恶趣受苦,但以观佛三昧的力量,能保护他不堕恶趣);是迷路者的导师(就是以往迷失正道,走在种种生死邪道上,得到观佛三昧就能引导自心入在佛道中);是瞎盲者的眼目(就是能让人具足眼目,见到万法的真理);是愚痴者的智慧(就是能消除内心的愚痴而开启智慧);是黑暗中的明灯(就是能照见安乐的正道);是处在烦恼恶贼中的大勇猛将军(以念佛三昧的力量能降伏一切烦恼);是诸佛世尊游戏之处;又是首楞严王等诸多三昧最初出生之处(所以这观佛三昧是能救拔众生出恶趣、出生死,获得无量利益安乐的妙法)。

佛告诉阿难:你现在要善自受持,千万不要忘失。过去、未来、现在的三世诸佛都宣说这样的念佛三昧。我和十方诸佛以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以来,都是因为念佛三昧的道力而获得一切种智。

又比如在《目连所问经》当中,佛告诉目连说:比如万里江河滔滔奔流,在湍急的水流中有很多浮在水面上的草木,它们随河水往下流,前面的顾不上后面、后面的顾不上前面,各自向前流入大海。世间也是这样,虽然有豪贵、富乐、自在,但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意思是说,每个众生身上都有自己的业力、生死,你死你的、我死我的,各走各的路,谁也顾不上谁,最后都流到生死大海里,就像浮在急流中的草木毫无自在地随河流往下漂,众生都是各随惑业的力量而漂流生死。)那么,这世上的人只因为不信佛的圣教,不肯依佛经修行,后世做人就比这一世还困苦,生不到千佛国土。

所以我说阿弥陀佛的国土容易往生,人不能修行往生,反而从事九十五种邪道,这样的人叫“无眼人”、叫“无耳人”。(阿弥陀佛的国土容易去,众生却不发心去,还做世间九十五种邪道的事,让自己陷在生死海中受无尽的苦难,这就是见不到安乐之道的无眼人、听不懂忠言教导的无耳人!)

释迦如来已经说了:三世诸佛都宣说念佛三昧的妙法。释迦佛说:我和十方诸佛以及贤劫千佛都是因为念佛三昧的力量而得到一切种智。而且念佛功不唐捐,能辗转不断地产生种种殊胜利益。又说沉溺生死的凡夫可以由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得到解脱……既然佛都这样说了,为什么不舍艰难而依易行道呢?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

印光大师:君子则因祸而得福,小人则因祸而加祸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印光大师论惭愧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秘诀

 

后五篇文章

常寿师兄:这条路,直直地走下去,就是净土

印光大师:统救大苦小苦之法

印光大师:统救大苦小苦之法

律航法师净土释疑:六道轮回是否可信凭据是什么

隆藏法师:净土溯源诸经所在尽在弥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