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自东汉传到中国以后,经过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佛经翻译事业大大发展起来。高僧大德们各本独立创新精神,对教义的研究和弘扬,大有百家争鸣气象;各种宗派先后形成,可以说隋唐三百余年间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佛教宗派大致分为大乘八宗(净土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禅宗、律宗、密宗、)、小乘二宗(成实宗、俱舍宗),合称为佛教十宗。净土经教,东汉时即传来我国,所以净土宗成立最早。现在,谈谈净土宗在中国弘传的历史。 净土宗所正依的根本经典,有三经一论。三经就是:一、《无量寿经》,主要是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四十八种愿及成佛后国土庄严,摄受念佛众生三辈往生等事。二、《观无量寿佛经》,主要是说明净业三福、十六种观、九品往生事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旨。三、《阿弥陀经》,主要是说明净土依正庄严,令人深信发愿,执持名号,即得往生的利益。一论,就是印度天亲菩萨所作的《往生论》,此论内容是总摄净土三经要义,教修五念法门,往生净土。 中国净土宗的创立,是在东晋末年,慧远大师依据净土经教,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创设莲社,造西方三圣像,开始专修净上念佛法门,后世净土宗人推尊他为净土宗初祖。当时参加莲社的比丘和居士,共有一百二十三人,多是法门龙象、儒林巨子,其中最有名的比丘大德,慧远以外,有慧永、慧持、道生、昙顺、僧睿、昙恒、道炳、昙洗、道敬、佛陀耶舍、佛陀跋陀罗;居士有刘遗民、张野、周续之、张诠、宗炳、雷次宗等,后世合称为十八高贤。 慧远居东林三十余年,足不出山,除专修念佛三味外并致力于弘法事业,一方而请西域高僧僧伽提婆、佛陀跋陀罗(尼泊尔人)等在庐山翻译经论,大弘佛法;一方而更派弟子法净、法领亲往西域求经,带回梵本翻译,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很大。所以那时南方的东林,北方的逍遥园(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主持译经事业),是中国佛教的两个中心。慧远和罗什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互相尊敬,罗什在信中称赞慧远为护法菩萨。两处的弘法事业互相助成,两人的弟子也是互相来往敬重的。例如慧远的弟子在印度求得佛经,有一部分在长安翻译;罗什译出的经论,慧远为之作序,在庐山流通。译而未成的由慧远请人译完。当时慧远在南,罗什在北,各有众多的门人,两人同时受到全国佛教徒的尊信,两个中心没有对立的情绪。这是中国佛教史上各民族佛教徒团结合作的一个重要典型。 同时,在东林的十八高贤中有六位居士,对后世净上法门的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慧远圆寂后百余年间,专修净上法门的虽不乏其人,们到北魏的昙鸾大师才有发展。县鸾从菩提流支受《观无量寿佛经》及天亲造的《往生论》,专修净业,于汾州石壁玄中寺建净土道场,并着《往生论注》,发扬阿弥陀佛本愿力的根本教理,为后世净土宗奠定了理论基础。 隋代智者大师,教在天台,行归净土,作《净上土疑论》,解释群众疑点,着《无量寿佛经疏》,说明谛观道理。 到了唐初,道绰禅师出,一依昙鸾行法,弘扬净土,讲《观无量寿佛经》近二百遍,着《安乐集》,普劝修持。接着善导和尚从道绰听讲净十要旨,后到长安光明寺弘扬净土,写《阿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他更提倡念佛专修,因为法简易行,净土法门乃普及民间。他着有《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观念佛门》一卷、《往生礼赞》一卷、《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这就是五部九帖,完备地组成了净土一宗的教义和行仪。他的《观无量寿佛经》(一称《观经四帖疏》)于八世纪时传入日本。至十二世纪时,日本法然大师即依《观经四帖疏》的散善义,着《选择本愿念佛集》等,宣扬净土教义,开创了日本净土宗。善导的弟子有怀感、怀恽、净业等。怀感初为法相宗人,后入净土道场精修净业,撰有《释净土群疑论》,解释关于往生净土的各种疑难。 善导圆寂后四、五十年间,有慧日,世称慈愍三藏,曾往印度求法,从印度学者听受净土法门。回国后,撰有《净土慈悲集》三卷,他在《慈悲集》中主张教禅一致,禅净合行,戒净双修,和善导专修净土的主张有所不同。法化虽盛极一时,而后继无人,对后世的影响不大。与慈愍同时的还有飞锡大师,专修念佛三昧,着《念佛三味宝王论》,提倡随息念佛方法(即呼吸念佛方法),尤为简易稳当。稍后有承远、法照、少康,相继宏扬净土。承远严持戒律,在衡山教人专念弥陀,道化甚盛,人称为弥陀和尚。法照师事承远,在并州依《无量寿经》建五会念佛道场,着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及《大圣竹林记》等。少康在洛阳白马寺得见善异的《西方化导文》,专修净土,后在睦州(浙江建德县)建净土道场,受化者甚众,世人称为后善导,着有《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在唐代三百年中,佛法极盛,净土宗尤为普及。 五代末,永明延寿,原为法眼宗大德,后专修净业,撰《万善同归集》回向极乐。着禅净四料简,直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因此禅师多兼修净土,而禅净双修之说,即由此开始。 宋有省常,住持杭州昭庆寺,慕庐山远公宗风,结净行社,主净律双宏。庐山结社念佛之风到宋代尤为昌盛。从省常的净行社起,有四明知礼创办的念佛施戒会等二十余所。后有居士文彦博,官至太师,封潞国公,平生笃信佛法,晚年提倡专修净土念佛法门,同净严法师于京师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其化。时人有诗赞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又有居士王龙舒(国学进士),遍读大藏,笃修净土,撰《龙舒净土文》,断疑起信,普劝修持,为导引初机的第一奇书。 元代弘扬净土的代表人物,有庐山普度大师,撰《庐山莲宗宝鉴》十卷,破邪显正,宏扬净土。同时禅门巨匠弘扬净土的,有中峰国师编的《净土忏》及《怀净土诗》一百首。天如禅师撰《净土或问》一卷。破诸疑惑,策进修行。 明初有楚石禅师撰《西斋净土诗》,妙叶禅师著《念佛直指》,此皆禅宗尊宿弘扬净土。到了明末,莲池、幽溪、智旭三人之于净土尤为努力。莲池着《阿弥陀经疏钞》,广大精微,并劝人老实念佛,从其化者甚众。幽溪着《阿弥陀经疏中钞》,高深洪博;撰《净土生无生论》,理事圆融。智旭,着《阿弥陀经要解》,编《净土十要》,在净土教义的发扬和组织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初,比丘有截流、省庵、彻悟:居士有周安士,彭际清,继续弘扬净土。截流住持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订立《佛七仪规》,为清代“打念佛七”的开始。并着有《普劝真信文》,阐明净土宗信、愿、行三要。省庵,晚年在杭州仙林寺结莲社,专修净土:撰《劝发菩提心文》,发扬净土要旨。彻悟慕永明宗风,在红螺山资福寺建立净土专修道场。其示众法语(即《彻悟禅师语录》),尤为精警。周安士博览经藏,撰有《西归直指》(《安士全书》之一)。彭际清由儒归佛,撰有《无量寿经起信论》、《观无量寿佛经约论》、《阿弥陀经约论》、《净土圣贤录》、《念佛警策》、《居士传》等。清末杨仁山居士,广究经论,归宿净土,撰有《观无量寿佛经略论》等。晚近有释印光,专提人乘,指归净土;不但当时法化普及全国,其开创的灵岩山净土道场,至今尤为全国信徒所共钦崇。着有《印光文钞正续编》行世。 关于中国净土宗立祖之说,是从宋代开始的。其立祖的标准不象禅密两宗的一脉相承,而是异代同修净业,对弘扬净十法门有特殊贡献者,后人就推崇为祖师。自宋代四明宗晓立净宗开始至今追认的祖师有十三代即晋代慧远;唐代善导、承远、法照、少康;五代永明;宋代省常;明代莲池、智旭;清代截流、省庵、彻悟及近代印光。诸祖的智慧愿力,皆不可思议,净宗法要,代代相传,足为后世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