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七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6/18台湾高雄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面,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正慧,真正之慧」。从这里看起,「真者,真实。正者,无邪。离颠倒为正,又契真入实为正。故离虚妄分别、照了真心之智慧,名为正慧」。正慧对我们修学非常重要,大乘之所求的就是真正的智慧。本经世尊为我们说三个真实,真实之际这是讲本体,《华严经》上讲的体、相、用,真实之际是讲体,第二个真实智慧,第三个真实利益。这三样都讲到究竟圆满,无与伦比的稀有,我们要认识。这三样东西都是自性本具的性德,不是从外面来的,一切众生本来就有,只是六道众生迷而不觉,像前面所说的。这几句文都是解释正慧,在本经的经题,清净、平等、大觉所生的,都称之为正慧,於是正慧有浅深广狭的不同。这一点必须得认识清楚,从外面学得来的都是知识,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是真实智慧。第一个就是清净心,什么人的心清净?阿罗汉清净了。为什么?见思烦恼断了,清净心才现前。由此可知,我们身心不清净,就是因为有见思烦恼。见烦恼里面,佛给我们说,我们有身见,执着这个身是我,放不下。有边见,边见可以说就是偏见,偏在一边,这个见解不正,它妨害我们修行,妨害我们生善,妨害我们得定,妨害我们开智慧。另外的,就是说见取见跟戒取见,这两种我们中国人常常把它合起来,都称它为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未必真对,自以为是。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除这四种之外,另外一种错误的知见,也就是说你对人事物看错了,那叫邪见。这是见烦恼的五种。

思烦恼就是你起心动念你想错了,思想上产生错误这叫思惑。也有五大类,叫贪瞋痴慢疑,这五毒!贪瞋痴慢疑如果是严重的话,对自己的伤害就是病苦、灾难。对我们居住的环境造成的影响,现在人称它作自然灾害,其实不是自然的,是思烦恼所感应得到的。真正明白了,那就像佛菩萨所说的,无一不是自作自受。说它作自然灾害,冤枉了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是健康的,在佛法里面讲,大自然是无比的庄严,它怎么会有灾害?哪有这种道理!大乘经教里面,许多地方把自然解释作本性,真有道理,因为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是能生能现,万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从这些地方启示,利根的人就能够当下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知识,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不能混一而谈。真正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从平等心生的,从大觉心生的。经题上这个「觉」是说大智大觉,如来所证得的,这个心彻底放下了,佛心。清净心是二乘心,声闻、缘觉,平等心是菩萨心,大彻大悟是佛心,都生正慧。真是真实,正是无邪,这个说法容易懂。

下面解释说,「离颠倒为正」,三途六道十法界,可以说都是颠倒,四圣法界也颠倒吗?对,四圣法界在事上看好像没有颠倒,在理上看它颠倒了。为什么?平等觉没有,充其量他只做到清净,平等没做到,正觉没做到。所以他没有能够转识成智,还是用阿赖耶,用得很正。这个原因,是他所学的佛法都能够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他与伦理、道德相应,不违背因果,与佛陀的教诲相应,他用得正。能断见思,尘沙、无明犹在,也算他是真正智慧。下面这句,「又契真入实为正」,这个境界比前面高。前面离颠倒为正,阿罗汉、辟支佛做到,契真入实阿罗汉没做到,辟支佛也没做到,十法界,向上提升是菩萨、是佛,菩萨跟佛也没做到,十法界里面的佛是小乘佛,天台称为藏教佛,就是十法界的佛,通教的佛也没见性。契真入实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真是永恒不变,实,决定不是虚伪,所以真实,这个叫真。「离虚妄分别、照了真心之智慧,名为正慧」。法身菩萨的正慧,妙觉如来的正慧,为什么?他离虚妄,虚妄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这是真正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照了真心,照是照见,了是明了,就是明心见性。心现在在哪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一切处一切时它都在。

万事万法是假相,它的体呢?体是真实的,真妄不二、真妄一如。这个现象,法身菩萨见到的。大乘经教上说它作如如,法性如、法相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相一如。对於这个事实真相,彻底通达明了,叫证得、叫契入。这个智慧是法身大士的智慧,是如来果觉的智慧,是真智慧,我们都有,一切众生也都有。佛说得很好,「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执着当中还有个分别,说前后,当中就包括在其中,可以省略,细说是妄想、分别、执着,不能证得。我们现在用的心是虚伪的,阿赖耶是虚伪,六识的分别、七识的执着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从佛的标准上来说,我们今天只有知识,没有智慧。因为知识跟智慧来源不一样,听经闻法,广学多闻,听得多、看得多、记得很多,这都属於知识。见闻当中要有悟处,那是智慧。什么叫悟?没有通过思考,没有经过心意识,豁然开悟,一下明白了,这是智慧,这个不是知识。人人都有,现在是迷而不觉,我们非常向往智慧能恢复,德能能恢复,智慧、德能恢复,相好一定跟着就恢复,怎样恢复?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放下。如果不肯放下,永远像现在一般世人一样追求知识,没有智慧。因为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源头不一样,知识可以用思考去研究,智慧不需要。智慧,佛说了,放下思考、放下心意识,智慧就现前。这里有个重要的信息,不能放下,求智慧也变成知识;肯放下的人,求知识都变成智慧。

我们看底下一个名词,「余习。烦恼断后,残余之习气,名为余习。又名残习,或迳名习气」。我们用得多的都讲习气,烦恼容易断,习气不容易,阿罗汉烦恼断了,习气没断。什么是烦恼?贪瞋痴慢疑,阿罗汉都断了,可是贪瞋痴慢疑的习气,阿罗汉没断。什么人断了?辟支佛断了。也就是说,阿罗汉在四圣法界修行修什么?断见思烦恼的习气,见思习气断尽他就升级,升到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比阿罗汉高,思惑的习气没有,但是他有尘沙烦恼,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比执着轻。执着是最严重的,所以执着造成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假的,见思烦恼一断,六道轮回就不见了,就好像你作梦醒过来。醒过来的境界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是这个境界现前,这个境界是净土,清净心所感得的。见思烦恼是严重的染污,见思烦恼一断,心就清净,我们经题上的「清净」就是这个境界。阿罗汉还带着有习气,习气断掉就成为辟支佛,辟支佛再断什么?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掉他就升级,他就称菩萨。菩萨尘沙烦恼断了,有尘沙烦恼的习气,所以菩萨修行就是断尘沙烦恼的习气,就是分别的习气。这个习气断尽他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小乘的佛,天台大师说藏教的佛。他可以说是尘沙烦恼、见思烦恼,包括习气都断尽,他还有无明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是什么?起心动念。他还有起心动念,但是没有分别执着,连分别执着的习气都没有,十法界里面最高的。

无始无明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始无明,就是根本无明。这个东西断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就离开十法界,四圣法界没有了,所以四圣法界还是个梦中境界。这一下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见到诸佛的报土。你没有成佛,你怎么会见到?只有你成佛才见到。你真成佛了,不是假的,中国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境界跟十法界不一样,跟六道轮回不一样,因为十法界六道是假的,是梦中境界;佛的报土是真的,叫一真法界。佛法里面说真假的定义,凡是无常都是假的,就不是真的,有生有灭。动物,佛说的,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那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永恒不变。实报土里头永恒不变,佛菩萨不变,没有生老病死,生到那个地方是化生;不是像生到那小孩慢慢长大,没这个现象。实报土是化生,生到那里去,看到自己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实报土里面的树木花草永远没有凋谢,实报土里面山河大地永远没有变化,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人,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放下了,也就是说,无明、尘沙、见思这三种烦恼统统断尽。但是还有一样,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还在,这最后的,如果有一天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尽,告诉诸位,实报土就不见了。实报土是一时顿现,因为它没有变化,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那个时候,它一时顿灭,忽然就不见。

《般若经》里面,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同居土是六道轮回,方便土是四圣法界,这里面三种现象具足,有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有自然现象。实报土里面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它有自然现象。他虽然也现身、现土,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他只有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那个习气不碍事,他们统统转八识成四智。《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识都转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这个境界里没有变化,我们称它作一真。什么道理让这个现象存在?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无始无明习气一旦断尽,实报土没有了。《般若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土除外,没讲。由此可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土在内。然后从这个地方,我们细心体会到真实,真实是什么?常寂光是真实,这个不能不知道。因为常寂光里面三种现象都没有,就是物质、精神、自然现象全没有。你看看,实报庄严土,精神跟物质现象没有了,那个自然现象存在。到常寂光净土,连自然现象都不存在,这是真的,纯真无妄,这个里头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但是他要是遇到缘能生能现,他什么现象都能现,他什么都不是,这才是究竟圆满。证到这个境界,《华严经》称为妙觉果佛,这是至高无上,他上面再没有了,到他这就到顶了。

常寂光就是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就是自己的真如自性,就是宗门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学佛修行最后的归宿在常寂光净土,回归自性,圆满的回归自性,这就是证得妙觉果位。妙觉在什么状况之下现形?《普贤行愿品》里面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缘。众生要念佛,常寂光里面自性佛,我们念他,他就跟我们感应道交,他起感应的时候就现身、就说法。《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讲这桩事情,普贤菩萨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现身、他说法、他度众生,我们要问,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着?给诸位说,没有,完全没有。如果他要有,他就堕落变成凡夫了。没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能办这么多事情,这叫妙用,随缘妙用。这就是说明,自性不是没有作用的,有,体相用具足,起作用的时候,跟十法界众生无二无别,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众生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没有。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才能度得了众生,才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回归自性;如果他有起心动念就完了,那他堕落了。这个妙不可思议,绝妙、神妙!我们凡夫看到,好像他也起心动念,实际上他没有。他那个起心动念纯粹是自然的,他绝对没有意思,完全是众生意念有感,妙觉如来自然有应,这个应是什么?反应。随心应量,这句话讲得太好,随着众生的感自然而应,感的人有心有念,应的人无心无念,这叫妙,真的是妙不可言。

我们在这里就容易体会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时间多长呢?《华严经》上佛说三个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要这么长的时间。但是极乐世界的菩萨,最长的是这么长的时间,三大阿僧只劫,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不需要这么长,他就成佛。成佛是什么?证得妙觉位,就成佛,回归常寂光。这为什么?因为阿弥陀如来,阿弥陀如来是究竟果位,他是妙觉如来,他不是等觉。妙觉如来示现在实报土,什么身分?等觉的身分示现在实报土,为实报土众生,就这些菩萨们,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经教学。那个讲经不是用言语,不必要做示范,像威仪有则用不着,我们在经典上看到的叫放光,放光里面有表法的意思,法身菩萨他们懂,不用说话的,放光,大众都明白了。其实我们这个世界现前也在放光,我们走到十字街头,你看看那个信号,放绿光就可以通过,放红光就叫你停止,不也在放光吗?我们用得太少,不是常用。实报土里面它的作用全是放光,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光色,佛放光,菩萨统统知道。我们想像到的,帮助这些菩萨智慧圆满,帮助这些菩萨德相圆满,他的无始无明习气自然就消除掉了。

断烦恼要靠智慧,断习气更是需要智慧,智慧登峰造极是放光,不需要通过言语,不需要通过思考。所以八识五十一心所对他们没用,他们早就把它抛弃掉。转八识为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是阿弥陀佛在实报土里面教学的状况,往生到极乐世界,虽然在同居土,阿弥陀佛在实报土教学的时候,你也可以去参加,所以极乐世界学习就快了,成就就特别容易,道理在此地。可以说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教学从来没有停止过,不但没有一天停止,可以说是一分一秒都没有停止过。佛是金刚不坏身,菩萨也是金刚不坏身,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他们的学习永远保持精进,在那里才真正看到,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世法善根是不贪、不瞋、不痴,大乘菩萨善根只有一个,勇猛精进,在极乐世界看到,别的地方看不到。这说习气。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道证法师开示念佛的方法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九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八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