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要》讲记 净界法师讲授 第一卷 《念佛法要》。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好,大家请放掌。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学习的重点是念佛法要。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主题,以一种比较深入的角度来探讨念佛的理论和方法。什么叫做比较深入的角度呢?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身为一个佛陀的弟子,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皈依三宝的因缘是有差别的。有些人是参加了佛教的法会,被这种法会的庄严肃穆所感动,起欢喜心,皈依了三宝。有些人是因为听闻佛法,被佛法的真理所摄受,产生赞叹,皈依了三宝。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皈依三宝的因缘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内心的深处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跟理想,就是我们希望在三宝的修学使令我们的生命因此而离苦得乐。这一点是没有差别的,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跟愿望。 当然,离苦得乐这样的一个修学内涵,从浅入深是有两个差别的。佛教的离苦得乐,第一个比较粗浅的内涵是我们可以成就暂时的安乐。所谓暂时的安乐就是我们通过持戒修福——通过持戒,我们断除杀盗YIN妄的罪业;通过我们修习种种的慈善事业,来加强我们的善业。因为断恶修善,会使令我们来世的果报特别的尊贵庄严,而且离诸病痛。因为这样的果报体,总有一天要面临死亡。当善业的力量释放完毕的时候,我们还是出现了痛苦。所以,持戒修福的一种善业的修学,它可以在我们生命当中,创造一个暂时的安乐。这是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的第一个,先成就善业力。在这样的角度当中,我们会要求自己更深入的修学佛法,去追求所谓的永恒的安乐。从暂时的安乐,提升到永恒的安乐。永恒的安乐就必须要修学止观,来调服我们心中的颠倒。就不是前面我们修慈善事业,做这些表面的工作了。止观在整个佛法的修学当中,主要有两个差别。第一个是依止自力的法门,就是你依止你自己内心的力量,产生空假中三观,来调服我们无始的颠倒。这是一种选择。第二种选择就是仰仗佛力的止观。在圣道门当中的止观,它所观修的偏重在空性,以空性的智慧来消灭我们的我执、法执的颠倒。另外一种选择就是佛力的加被,佛力的修止观,它所偏重的是假观。它是以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当作我们修止观的一个所缘境。以弥陀的功德为一种皈依,修止观的所缘境。 我们今天的念佛法要就是站在一种以弥陀功德庄严为所缘境的止观的法门。这样子就是培养你的正念力了。这当中,如果我们今天能够照着正常的方法,我们的确能够追求来世的永恒的安乐。因为,一切法因缘生,我们掌控了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够正确地跟弥陀的功德感应道交。这就是我们今天愿意拨时间来跟大家共同地、以比较深入的角度来探讨念佛法门几个重要的关键。 我们看讲义。将述此义,大科分三。在念佛的止观当中,首先我们先看第一科,总标念佛法要。我们今天从佛陀的一代的止观法门当中,把净土的止观和一般圣道的止观做一个比较。净土的止观,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特色,我们先做一个说明。甲二,正示念佛方法。前面是站在佛门的止观的角度来说明念佛止观的特点,这个地方是完全站在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明我们如何透过止观来跟弥陀感应道交,这种方法。前面是讲理论,这科是方法。第三科,结示劝修。我们讲完前面的理论和方法呢,我们跟大家以两个偈颂来做一个总结。 首先,我们看第一科,甲一,总标念佛法要。这以下的这一科主要的重点,我们是根据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所择录出来的。好,我们先把本文念一遍,请合掌。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 好,这段是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一个序文。我们看左边的脉络。这当中,古德在解释这段是分两科,第一科,先一个总标,第二科是别行。先看总标,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从佛教的修学,有一个是佛,一个是众生。佛陀他内心当中,从自受用的角度是,安住在一种甚深的法性三昧。也就是说,佛陀经过他的修学,他已经从我们现前的杂染因缘,回归到他生命的原点。他已经是把心带回家。五住究竟,二死永亡。当然,佛陀不会以这样子为满足,因为佛陀在因地有大悲愿力,所以他从大悲心当中,他可以从空出假,来到我们凡夫生死的环境,陪着我们流转。悯念群迷,他以大悲心从他的法性三昧出来,在三界以他的愿力得一个果报体。佛陀在三界中受生目的就是随机施化,根据我们的根基,来施设不同的教法。佛陀的教法,简单地归类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从目标来说,虽归元无二。在整个大乘的八宗当中,它共同的目标都是在引导我们返妄归真。从妄想的一种执取,经过我们的修学,回归到我们一种真如的本性。这是一个共同的目标。但是,它的下手处是方便有多门。你说止观也各式各样了。天台有天台的止观,唯识宗有唯识宗的止观,藏传佛教也有它的止观。当然,净土宗也不例外,净土宗在下手的方便,在调服烦恼、开显佛性的止观,也有它的特点。所以,在《法华经》上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佛陀为了要开显众生同一个佛性的实相,他必须要随着众生的根基,欢喜心,而施设不同的方便门。这个地方就是总说。总之,佛法的修学,它有它的目标跟它的一个下手的方便。 有关方便当中,我们看第二段,净土宗的方便,到底是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假设我们今天成为一个佛弟子,我们有志于追求解脱,那么,我们心平气和地,先不要有任何的宗教的色彩,我们心平气和地来检查佛陀的所有止观当中,我们希望它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它是至直捷,第二个、至圆顿。直捷的意思就是说它的修行时间是最短暂的,就是今生能够成就的。第二个就是它的功德最佳圆满的,是直接成佛的,能够成就永恒安乐的。修行最短暂、功德最圆满,这两个条件都必须具足。在所有的止观方面当中,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以念佛来求生净土了。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身为一个佛弟子,当然我们也追求今生的安乐。我们想办法让自己的拜忏、修福,让今生的生活能够离诸灾障,得到种种的安乐。但是,一个有眼光的人,他不但追求今生的安乐,他也会去规划来生的安乐。因为既然有来生,我们就必须加以规划。其实,我们来生事实上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继续在三界当中流转,继续地打滚;第二个,我们选择到净土去。这当中最大的差别,就是一个污秽和清净的差别。娑婆世界它是一个污秽的国土,这当中有五浊的问题。第一个,你必须面对一个劫浊。这个劫就是时间。当人寿从八万岁到两万岁的时候,这个叫做劫浊,它是一个总说,是一个污秽时代的开始。第二个、烦恼浊。你在这个环境上的生存,很容易生起烦恼。因为我们无量劫来跟众生结了很多的恩怨,你看到你过去恩爱的眷属,你很容易生起贪,你就莫名其妙看到他就生起贪。第二个,你遇到你过去的怨家,你就很自然地看到他就生起嗔,他看你也生嗔,你看他也生嗔。在五浊恶世的打滚,我们很容易带动烦恼,烦恼浊。第三个、见浊。我们在五浊恶世,很容易被这些邪知邪见的外道所迷惑,产生邪见。第四个,众生浊。众生就使我们根钝,根基变成迟钝,修学佛法变得不得利。第五个是命浊。这个是我们最严重的,就是寿命短暂。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我们的道业就死亡,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五浊恶世就会造成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使令我们退转,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 你看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叫做阿奢世王。阿奢世王在经典上说,他以前跟阿难尊者是同样发菩提心的。他们两个可以说是同受菩萨戒,也可以说是同学。你看佛陀在世的时候,阿难尊者已经成就四果,有些人说阿难尊者成就初地,总之,他是一个圣人。那么阿奢世王在佛陀出世的时候还在造恶。诸位应该知道阿奢世王的公案。阿奢世王跟他的父亲前生结恶缘。阿奢世王前生在山中修行的时候,他的父亲频婆娑罗王也是做一个国王。到山中打猎的时候,今天是完全空手而归,他感到非常地气愤。回家的时候,看到树上有一个修行人打坐,他就迁怒。他说我今天打不到猎就是因为你在这边打坐,让我没办法打到猎。就叫军队去打这个阿奢世前生的修行者。阿奢世王他在那个地方打坐,平白无故受到伤害,他就起嗔心。他说你现在是个国王,你的福报广大,我拿你没办法,我来生一定要找你报仇。许下恶愿。一切法因缘生。你动一个念头,在生命当中就是一种力量,一个因缘。果然来生的时候,阿奢世王就投生在频婆娑罗王家中做他的儿子。在古时候印度的家族,习惯性地,儿子出生都要算命,就请婆罗门算命。婆罗门一算以后,就说糟糕啊,大王,你这个儿子是来要你的命的,他带着嗔心而来的。频婆娑罗王听到这件事以后,凡夫都是有颠倒无明,保护自我的私心,就叫仆人从楼上,阁楼的地方,把阿奢世从阁楼摔下去。阿奢世王因为善业福报力强,没有死掉,就断一个指头,就叫阿奢世,阿奢世翻成中文叫断指,他的指头被摔断了。但是,频婆娑罗王看这个人掉下来不死,这个人恐怕不是普通人,不敢再伤害他了,就勉强把他扶养了。扶养到频婆娑罗王晚年的时候,这个提婆达多他有企图心,想要联合阿奢世王来得到名利,他就把他父亲小时候伤害他的事情告诉阿奢世王。阿奢世王知道他小时候被他父亲摔过,就起嗔心,就把频婆娑罗王关起来。结果,活活把频婆娑罗王饿死——杀父。自己篡位。篡位以后,他自己做国王,也没做几年,到后来,他全身长满了毒疮——花报。杀父是逆罪。后来他的兄弟耆婆尊者代他跟佛陀忏悔。 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当然我们有些人说,哎呀,我修什么法门特别玄妙,你修这个净土法门好像是很简单。我们今天都撇开这种别人的认同,你认为好也好、不好也好,我们今天来很务实地面对我们的来生。就是说,假设我们今天在三界里面继续得果报,你就很可能会面临退转的问题。什么叫退转?就是你现在的心情是这个心情,你这个心情是你今生的因缘而成就的这个心情,你来生的时候就不是这个心情。你现在的心情充满了道心,想要在生命当中创造善业,断除恶业,有一种向道之心。但是你来生得到大福报的时候,你就不是现在这个心情了。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心随境转,你在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多生多劫在三界当中打滚,我们还是这样的一个相貌,就是我们今天的功德不能够把它累积起来,我们一直受着环境的影响。 所以说,当我们对来生充满了不确定,所谓的不确定就是譬如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其实,我看有些人,有些人求增上生,提倡人间佛教。当然,今天我们身为佛弟子,我们对于所有的抉择都加以尊重。但是,我们必须提醒大家,我们今天做出抉择,你必须要全面地思考。我发觉有些人把来生讲得太过美好,粉饰太平。就是来生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他都没有讲,他就告诉你来生会更好。其实,我们阿赖耶识当中还有很多的罪业没有表现出来。你要去碰触它的话不得了。当然,如果你今天看到了来生的各种可能性,你还是选择来生继续做人,我赞叹你!这是你的抉择。但是,你如果不幸,你的思想被误导,你看到的只是来生的光明面,有某一部分你没有看到,而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你就应该想一想。因为这件事情生死事大,不是开玩笑的。你每一次的错误抉择,你这一期生命就会带给你很多很多的痛苦,那就是不是所谓的后悔就能够弥补的。 所以,我们今天应该先不要说谁好谁坏,我们很心平气和地面对来生的时候,在止观当中,我们强调我不想把希望寄托来生了,来生充满了不确定,我今生就要成就。就像蕅益大师说的,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假设你有这种志向:来生谁也靠不住,我们能够把握的就是今生的生命,那么这个时候,你把生命的解脱规划在今生的时候,这个至直捷,你今生能够成就的因素就很重要了。直接了当地解脱生死的,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是非常好的选择,就是你今生能够作主的。 好,那么再看第二段。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假设我们今天已经规划好来生为菩提道求生净土,到净土成就无生法忍、成就不退转、然后乘愿再来回入娑婆。假设你的生命是这样子规划,那么你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你有志于求生净土,这里有个观念你要清楚。我们能够到净土去,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是佛力加被!印光大师说,你不仰仗佛力,阿罗汉都不能到十万亿佛土去。阿罗汉的神通只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这个地方到净土是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说,我们要去净土,不是说你持戒多庄严,也不是你福报多大,你要想尽任何方法和弥陀感应道交。当然这个感应道交也不是你自己想出一个方法,要必须有经典的传承。那么,我们想要跟弥陀的佛力感应道交而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在所有的净土的经论当中,有三个方法:观想,观像,持名。这三个当中,哪一个最好呢?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我们希望在这三种跟弥陀感应道交的方法当中,我们希望它具足两个特色:第一个它下手很简易,第二个它成功率最高。那么这样子,执持名号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个成功率高的意思是说,是约临命终的。大家修过净土会知道,感应道交不是约平时的,是约临终而说的。这个地方临终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当然平常身体健康,心平气和,在佛堂当中,你可以观想、观像,做这么复杂的止观。但是,你临命终的时候,是在加护病房,你可能身体插满了管子,所以,你的内心是内忧外患:你的色身的病痛、四大的不调,不断地干扰你;你内心当中要离开你的眷属、离开你的财富、离开你一生当中花很多精神体力去经营今生的所有的事情,你都要离开,你内心当中也是充满了矛盾。所以,在内忧外患当中,你执持名号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简易而稳当。所以,前面的是规划来生求生净土。那么求生净土就必须跟弥陀感应道交了。在所有的感应道交当中,持名一法是至直捷、至稳当的。 所以蕅益大师做个总结: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但是古德的智慧,在三经当中,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整个僧众、佛弟子的晚课。主要就是因为这个执持名号的法门,它是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它是摄事理以无遗,它有它的事修,也有它的理观,一句佛号也是有它所谓的宗教二门,这个法门的确不可思议。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从一个止观的角度选择了净土,选择了佛号。这个地方是说,我们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附?在佛法上说,我们今天佛弟子修学佛法,譬如贫人求宝。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是一贫如洗,没有福德智慧的珍宝,所以三宝是我们的皈依处。那么,在所有三宝当中,你必须抓住其中的一个重点,因为我们的精神体力有限。哪一个是你真实的皈依处?这个地方你必须抓住了。在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当然所有的法宝我们都必须要修学,但是从次第上来说,阿弥陀佛的圣号,依止佛号的力量而求生净土,这个佛号应该是你最重要的法宝、最重要的皈依处了。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神庙。这个神庙在当时的印度,是很多很多人信奉的一个神庙,因为那个神很感应的。当然这个神给众生很多的恩惠,众生也就报答这个神,就做出很多的供养。这个神庙的负责人就把这些供养就雕塑了一个黄金做的头。这个神的头是黄金做的,身体是木雕的,来供大家礼拜。有一天晚上,有一个盗贼跑到神庙里面,拿刀子要盗取神庙的头,因为它是黄金做的。结果呢,到第二天的时候,信徒来参加共修的时候,一看,哎呀,这个神的头被砍掉了。这件事情就很严重了。这件事情知道以后,信徒一传十,十传百,所有的信徒就跑到神庙来看这个头被砍掉的神。大家就议论纷纷。有人就说,这个神有大威德,我以前祈祷什么事情啊,有求必应。这个盗贼是不能把这个神的头砍掉的,不可能。那么既然他把它的头砍掉,表示说盗贼在盗神庙的头的时候,这个神可能不在,它有事外出了。大家说没错,你讲的这样是没错。那么,大家在做出这样的结论的时候,这个神就讲话了,就附在管理员身上讲话了,说:不对,他昨天砍我头的时候,我在的。那么信徒说,那你老人家在的时候,怎么头砍的调呢?这个神就说,他本来砍两次都砍不掉,这个刀子砍下去,锵锵砍不掉。我的福德力的支持,他根本不可能砍掉。但这个盗贼在砍这个神庙头的时候,砍两次砍不掉,就紧张,紧张的时候,就称一声:南无佛。那么他在念南无佛。他本来没有功德,但是他念南无佛的时候,我的心感到恐怖,畏惧。一个人恐怖的时候,他的心就有隙缝了。你看一个人会着魔,你看到鬼神,你一恐怖,它才会进来,它才有办法入侵。这个天神一惊怖的时候,这个头就被,咔,砍掉了。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外道就说:称念佛名,诸天惊怖。一个盗贼他一念的真诚心来称“南无佛”,连天神都惊怖。看这个样子,我们应该皈依佛陀了。因为这样子,很多人就皈依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