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安心法门(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

 

丙一、一心依佛所教

 

「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麽人能一心?假使这一个道场有二万人听法,恐怕找不出一个一心的人。「三万个人也找不出一个一心的人,那怎能往生呢?」是呀!所以说不能一心,往生就太靠不住了。弥陀经上佛说往生净土的人必须一心,你偏不一心,你尽反对经,往生怎麽会成功呢?

 

弥陀经上说往生要「一心不乱」,一心归一心,不乱归不乱,一心不乱原来是两回事。一心还有乱的时候,一心也有不乱的时候。怎样叫不乱的时候?一心以後怎麽样打扰都不摇动,这叫不乱。如果一打扰,你的心就随着摇动,这就是乱啊!所以弥陀经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临死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了,那不是很好吗?但还要心不颠倒,颠倒就是乱,心里不颠倒、不乱了,就能往生,心要是颠倒了就不能往生。现在在这里先只讲「一心」,不谈「不乱」。

 

我们修学佛法是要干什麽?要依教奉行。如果把中国的四库全书都看完了,这个人的学问不少了,但是这个学问一点也没用处,因为不能把生死大事办完。大家都会说「办了,办了」果真办了就清楚了,事实上,人人皆是「不了之局」,没有一人办了的。有人会说:死了就完了。「死」是真的,但是却「没了」,死而不了哪!这对不学佛的人说,他不会懂的。不论是老修行或是新学佛的人都要讲究「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你个人吃饭你个人饱,不能说:我今天没时间吃,你替我吃吧。要知人死後生死也没了结,这一生是人身,下辈子有可能会轮回投生为猪狗牛羊畜生,那更倒楣了。

 

所以今生来修学佛法,就是要一了百了,从此了脱生死。你查查四库全书看看有没有了生死的法子?而我们学佛就重在这个「了」字,能了生死。会死是因为有生,不生还有什麽死呢?心经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生就不灭,有生就得灭,就得死。要不生就得修行,「修」是按照法子做,「行」是日久天长永远干下去。

 

要怎样修行?禅宗祖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眠。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修行,谁不会?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这个场子里没有一个会的,饿了也不会吃,困了也不会睡。有人会说:你说这话不是愈说愈糊涂吗?其实,不生就不灭,真正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样就行了。这番话不浅,要是叫你怎麽修就怎麽修,像饥来吃饭,困来眠,你只要听了就信、就依教奉行,不起一丝分别心,那就很简单了。如果,你想解得明白,就要看完三藏十二部,这简单吗?你愿意选择那一条路?

 

又,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命死再投生另一道,分一段一段的生命。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已了,再断「变易生死」。分段生死了结以後,智慧还未完全圆满,若就此停止,永远是这个样子,就是掉入涅盘坑,便不能成佛,因此必得不休息再干事情,而所幸这时已不再轮回了。变易生死每了一次,智慧就开一次,如果一直停在罗汉的阶段叫「愚人」。弥陀经的序分列有十六位罗汉、四位菩萨、无量诸天大众,这只是举一些代表,是乘愿再来当老师的代表。他们不休息当教席,教大家,教到没有世界了才不教,世界存在一天就教一天,这就是为了变易生死乘愿再来的。凡是乘愿再来的,罪低限度得个人身,也有化生天道的;至於入恶道的,那个愿力就不得了,不是普普通通的人。释迦牟尼佛往返娑婆已经有八千次了,那就是来作功德。

 

往生极乐世界,断了惑就不颠倒,在娑婆断一品惑如截断四十里的瀑流,非常难。修净土宗不必断惑,伏惑就能往生,往生到净土的莲华中,莲华有的若干天就开的,有的要若干年才开的,全看每个人在莲华中断惑快慢,可见往生都是带惑业的。弥陀经云:「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两句话,肯定住修行者的心,叫你修这个法门。佛知道你断不了惑,只要你伏住惑,往生极乐世界就成功了。所谓「不必三只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不必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修福修慧,只凭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就能了生死。有人或许疑问:你说的话,可信否?如果不信,你可以去研究三藏经典,只要研究一半,你就信,至於究竟的道理,即使八地菩萨也不能完全相信。

 

丙二、决定奉行不变

 

决是判决,定是定在这个办法上。还没修的,就决定用这个法门去修;已经修的就一步一步往前走,永不休息。时时随喜一切功德,人家干了好事,心中随喜赞叹,我们就得一半功德。其次是时时忏悔,造了恶业,就随时忏悔。三是时时回向,将一切修行功德,回向众生。决定就这样修行,奉行不改变。

 

丙三、纵使引他经论

 

「纵使」是不一定这样。就算是别的修行人拿出别的经典,说修净土不好,你仍按照净土微妙之法,不与他们一样。但是归元无二路,後来证果都是只有一个路子。因为人心不同如其面,一个人一个心理,所以方便有多门,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一串念珠有一百零八粒代表一百零八种烦恼,开出去愈开愈多,合起来是一个,这叫万法归一。有人问:一归何处?这个必须用悟,万法归一,归於中道,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归於一就是归於中道。人心不同,说法就要契机,例如禅宗最不赞成「欣厌」二字,欣是对某一事情欢喜,欲求之。厌是讨厌它,不要它。禅宗最反对欣厌,可是「欣厌」却是净土宗全宗的重点,离开欣厌不能往生,所以一个法门一个办法。

 

丙四、千万云不生者

 

有上千上万个人说:没有往生的道理。他们认为有生就有死,往生还是有生啊,有生就该有灭,所以即使往生也不能了生死。但是往生的道理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愿说的,诸佛说的怎能不算呢?若佛说的都不算,那就不必学佛了,整个佛教都靠不住啊!这都是错误的说法。有人怀疑:佛说万法皆空,既是万法皆空,那里还有极乐世界呢?其实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有说: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既然是佛变化的,还是空啊。明末蕅益大师注弥陀经,着重性相不二的道理,以唯识的道理注解时,则处处着相。但是一切相皆由心识所生,也离不了本性。如果说修净土不能明心见性,怎麽在弥陀经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阿鞞跋致是见性的菩萨,补处是等觉菩萨,可见修净土一样能明心见性。

 

修净土宗临终是带业往生,往生以後就得以不退转,不在生死中轮回,不用三大阿僧只劫,就可以脱开轮回、成佛,这是难信之法,谁也不信。学净土宗最重要是三资粮,修净土不知道信、愿、行三资粮,那就不必修了。这三个字要是会讲一个字,就成功了,一个字都不会讲,念上十万年如同唱歌,一点用处也没有。一般佛经都是讲信、解、行、证,先要信,信还不行,还得解,了解还不行,还得照样如法去行,行之後还要证果做出成绩来。净土宗没这一套,单讲信、愿、行,多了一个「愿」,别的经都没提出。净土宗就是注重愿力,所以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佛有愿,你有愿,愿与愿相对照,才合得起来。没有愿,念上千万年也是白念,可以证别的果,但与往生无关。後来证果的祖师,把净土宗的信、愿、行,比喻成伊字三点,不论修那一个字都包括另外两个字,都可以成功。如同伊字三点,不分上下左右都是伊字。伊字三点原来是天上有一个天人长的三个眼睛,我们没见过,所以改成炉的三支脚较好懂,三支脚差一根也站不住。因此修净土首须守住一个信字,不受他人摇动。

 

千万人说没有往生的道理,他说的也有根据,因为各经典说法是应机说法。他不信即使勉强也不行,比如娑婆世界的北俱卢洲人要什麽有什麽,他们很享福,但不信佛法,你向他们讲带业往生,他们不听这一套的。佛说在娑婆世界有八难,有人以为生在北俱卢洲是享福,实际是遭难,那里的众生听不到佛法,所以祖师说:「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天堂有无边的享受,入地狱会受无量的苦,为什麽宁愿到地狱去呢?因为听闻佛名有解脱的机会,不闻佛法就永无解脱的机会,所以说是灾难。

 

丙五、唯增往生信心

 

有千万人说没有往生这回事,他们愈说,愈增加我们修净土的信心。此时全看我们有没有愿力,有愿一切就不要紧了,没有愿力就会随着走。佛说有一个极乐世界,可以往生,相信圣言量,佛怎麽说,我就怎麽信,我就怎麽愿,我就怎麽修,就能成功。至於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如何解释,愈解释愈分别,分别是识的作用,不是智慧,这叫虚妄分别,自己遭倒楣。所以他愈毁谤,愈是你的增上缘,愈是帮助你的力量,大家有这种魄力吗?在中国的论语,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要有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气魄,他们愈说没往生之事,愈要修净土,这得有毅力,有魄力,还有智慧才行。若是坏事你不改,而认为我就是这样,那就错了。

 

试问:谁得了增上缘了?事实上,我们没得增上缘。然而什麽人才有得到净土往生的增上缘呢?这需要试验,光说不行,得遇见事情试验过才能增长信心;单单试验也不行,还得一步一步对各种经典知道不少了,知道涅盘有法身、般若、解脱三德,费了很大的功夫,觉悟到要证涅盘三德任何一种都不容易。修行到这种程度,才知道要了生死证涅盘真不容易。我们大家到达这种程度了吗?那一位有这种觉悟?真正用过功夫去解去行的人,他知了生死成佛果,短时间确实办不到。这种人一听修净土往生就能不退转,能一生补处,便会生起信心老实去修,禅家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这就是功夫的问题。

 

丙六、甚至诸佛再来

 

这句是假说,并不是实在有如此的事,「甚至诸佛再来」,就是十方诸佛都来说:没有往生的道理。

 

丙七、我绝不改此心

 

「我绝不改此心」,谢谢他们,我发的愿就是这个样子,你说你的,我不听,我要是一改就是失去了愿力。周利盘陀伽是弥陀经列的十六尊者之一,他什麽都不懂,佛教他念「苕帚」,他念了苕忘了帚,念了帚忘了苕,笨到这个样子,但是他就是相信佛的话,照着佛当初的教诲,一直念苕帚,後来也凭这个证果了。

 

下次讲净土安心法门的第三种「回向发愿心」。

 

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你打扰,这就叫不乱,有不乱的工夫就不错了。阿弥陀经云:「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心要是一颠倒,颠倒即是错乱,就不能往生,所以大家先求「百八声不乱」。

 

但是,念佛也是有次序的,第一步是「口念耳听」,嘴里念佛,自己耳朵自己听,便知自己念佛时乱不乱,自己听自己有没有听错,就能字字清清楚楚。只要念得字字清楚,不必多,但念一百零八声,我们平常用的念珠就是一百零八颗。念得不专心,一天念几万声也没用处,但求一百零八声不乱,一个字也没错念了,耳朵听得分明,一个字也没掉落。只念一百零八声所花时间很短,这大家做得到。但是要紧的是後面两句话,要提醒警戒你念这一百零八声要「其中若有一念差」假若一个字没有听清楚,「掉转珠头都不算」把念珠头掉转过来,前面念的都不算,重头再来,这是「口念耳听」。我现在就是「口念耳听」,还是小学阶段。

 

再进一步是「心念心听」,这比较麻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念佛忆佛」。这念佛、忆佛怎麽讲?有人说念佛就是忆佛,没有不同,然而经典没这麽糊涂的。念佛是念佛,忆佛是忆佛,是两件事,忆佛是时时刻刻想着他,这个力量很大。圆通章的忆佛就是「心念心听」,我本人正在往这条路上走,学着忆佛心念心听,但还不熟,这是实在话。

 

再进一步是「实相念佛」,念佛有四种,其中之一是「实相念佛」,也就是念而无念。也没念,也没想,当下就是念,就是佛,这叫实相念佛。实相无相,到这个工夫,即证涅盘三德的境界,我们学佛注重的就是涅盘三德。因为学佛求的就是成佛,必得证得涅盘三德。至於念而无念的实相念佛,里头是什麽空,是什麽假,是什麽中,这就是多说了,没到那个程度,就是说废话。不但是废话还怕别人听了误解,误解就会受害,所以五祖对六祖讲经,要用袈裟遮围起来,怕别人听到,虽没秘密,但让不懂的人听了怕发生误会,害了自己。现在跟各位讲实相念佛,太早说了,但早晚还是要走这条路子。到了实相念佛,什麽宗都没有了,都是一体的。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一个,般若是一个,解脱也是一个。诸位回去若能练习「百八声不乱」,听这一场经就不会空空来一遭了。

 

今天透这个消息给大家,你不懂也不要紧,只要信圣言量,什麽都办得到,若不信就没办法了。譬如,凡是学佛的人都说「别着相」,不着相就是真空,真空则谈不上这一宗那一宗,真正涅盘三德就是「无相」,别的宗要不着相,净土的金沙布地,鸟树演法等等可都是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佛的三十二相也是虚妄,「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金刚经是专讲不着相的,而净土宗则专讲着相,一般人是不懂的,所以说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是「立相住心」,原来没有相,安上一个相,安一个相要干什麽?为了「住心」。心原是无所住,没有一定的住所,先叫你的心不往别处跑,心安住在此相上,这是净土宗的特别方法,别的宗办不到。假若你听别人说不着相,你就等三大阿僧只劫才去成佛吧!若等不及想快成佛,就依净土宗心安在相上。心不在相上,名叫「失念」,原来是正念分明,没有正念叫失念,失念是大随烦恼之一,常失念就永远倒楣。

 

如何把心安住在净土法门上,有总安心,有别安心二种方法。别安心就是现在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总安心是欣、厌二门。欣是欢迎它,厌是讨厌这个地方,欣厌两字相对就是不平等。佛经原来是讲平等的,平等是最後的结果,不到时候便听不懂,故要讲方便法。一切佛法只要开口说的,都是方便,唯有一句都不说,才是真实的。别的经典谈信、解、行、证四阶段,唯有净土宗没有「解」字,为什麽没有「解」?大家不懂得,所以要注意这「愿」,有愿即成,净土宗全靠愿力,为什麽呢?阿弥陀佛是大愿王,他也是发愿。所以,阿弥陀佛有愿,我们也有愿,愿愿感应就成功。

 

甲三、回向发愿心

 

回是把做的种种善事,一下子把它收回来谓之回,收回来干什麽?「向」是找一个对象——收回来不是自己要的、而是赠给对方,这叫做「回向」。做出来多少善事、好事,就送出去多少。你收回来找个对象送出去,你往外送时,对方接受还是不接受,这是一个问题。你做的好事,他接受,他得好结果,得好报应。你做的坏事,你给了他,他得恶报应。对於这点,外行人不懂,内行人就懂得接受不接受,在佛教里头,什麽事都能回向。

 

一个名词若干讲法,若只按一个讲法就糟糕了。譬如花开花落,落有掉下的意思。也有「开头」的意思,例如建房子要剪彩叫做「落成典礼」,这个「落」就不是当「掉下去」解释。落也有剩下的意思,如做完一件事,落得两手空空。又譬如,院子叫院落,这个落当「一切」解。举这些例子是要大家明白,佛经都是名人翻译的,不是半通不通的人翻译的,所以「回向」两个字的讲法也很多。

 

这里的回向,还有三个字「发愿心」发愿不就是回向吗?有人或许会说:你发愿给你自己也是发愿,例如有人发愿发财,有人发愿升官,这不叫回向,这光是回,没有向。所谓的发愿,都是与他,利他的。愿既然有回向利他的意思,所以信愿行当中若没有「愿」就大错了。愿不是嘴里说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那是唱歌,唱得真好,没用处,愿要由心而发。

 

净土安心法门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个「心」字,大家都模糊看过去。这三一种心,是要你打从内心发出来,若不在心中发出不中用。念这一套,心不在焉,这有什麽用处?没有心只发愿,怎算发愿呢?念佛要求一心不乱,发愿也要求一心,怎样一心发愿呢?发愿时真真实实,不作假,不掺假,不冒充,这就是真心发愿。发愿後心就安住在这个愿上,没有第二个心,若有第二个心就不能安住不动,变成游魂了。

 

回向发愿心,回向再加上发愿心,即回向你所发的愿,这里的愿是指发往生西方的愿。你本人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要是阿弥陀佛不来接引,你发的愿就是白发,你不认得极乐世界在那儿,所以发愿是修净土法门很重要的一点。别的宗要经历信解行证,净土宗只要信愿行,没有解换上愿,这个愿是专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发的愿,所以净土法门的发愿回向,特别称做「不回向法门」不必回向,不做别的用途,不做二用,专为接引往生西方之用,我们那一个人念佛不做二用?若念佛有二用,根本上心就变了,这就不行。

 

乙一、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根

 

你下生直到现在,你做的都是善事吗?你下生至此做了多少好事,不能说没做过恶事吧。就算你很好,这一辈子一下生就做好事,但没这种道理。即使这辈子都做善事,但有三世因果,这辈子何以投生为人?因为前辈子做了好事得了个人身,但上辈子做过坏事,诸位知道吗?你们那一位知道自己前生做什麽?这就很难讲了,因为三世的因果,常人不易明白。回向时,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根都要回向,现在的要回向,过去的也要回向,甚至未来的也要回向。有人问,未来的我还没做,如何回向?未到盖棺,一切都还未论定,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从身口意三业所做的善业,一律得回向。

 

「所修世出世善根」我们道场里的人修的多是出世法,为往生净土,那修世间法干什麽?大家又不出家,出家光坐着吃也不行,也得干事啊,世间事也得干,出世间事也得干。总而言之,都得工作,工作不能停止,既不停止,里头就有善事,也有恶事。你回向是回向善事呢?或是回向恶事呢?我看你们还好,现在还没有人回向恶事,怎麽说没回向恶事呢?如你今天偷盗干了坏事,要受罪入地狱,你说:对呀!我求的就是这个,现在大家还不会发此恶愿,大家的心还算好,还没有回向恶事。其实回向,都是善事,所以说是「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根」是善根。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你要往生很好,但是差了这两点,你就不能去。一种是善根,一种是福德,善根是从本性栽培的善根,福德是做世间的好事,善根与福德如鸟之双翼,有这两样,就可以去极乐世界。

 

难道众生身口意所做都是善根善业吗?没有恶事吗?这就要说到心性的问题,真如本性不动,一动就是心了,只听说动了心,没听说有动了性的。干好事,干坏事都是这个心动了,才能往外做,如果善根和福德合一,自然就可以断惑。

 

有人问:干的事,善恶不易分别,怎样才算都是善事呢?端看存心。如杀人也是一把刀子,医生手术也是一把刀子,你说那一个是善,那一个是恶呢?单看存心,你拿着刀子杀人,你存什麽心?你若手术割肠时,存什麽心?就是这一个存心。我们的心念动时,好比吹一支直管子,一口气吹进去,头一口气若出不去,第二口气就会被堵在後面也不能出去,这可以查查科学的解释。所以一时是出不去两个心的,只能出一个心,心一动非善即恶,非恶即善,不会既善又恶的,这一点不看佛经是不会懂的。心一动非善即恶,所以前生乃至多生以来,善也无量无边,恶也无量无边。

 

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

 

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麽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们来听经,我们没约他,但看他们来听经了,心里高兴,这叫「随喜」。他来听经干你什麽功德?你心里赞叹,他们听经的功德你就分一半,何以呢?譬如一根蜡烛就是一炷火,你拿一千支蜡烛、一万支蜡烛来引,满屋子尽是蜡烛,而原本那一根蜡烛的光明却一点也不少,这就是随喜功德的道理,大家的功德等於你做的,这就了不得了,这功德还不算大吗?所以说「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别人身、口、意作了善业好事,你在旁边帮忙或多讲几句赞叹的话,功德你就分一半,就得无量无边功德,这就是智慧,智慧开了,没有不能办的事。大家都有三世的善恶因果,你随喜他人三世所做的善业,你的功德就是无量无边,做恶事也是一样,所谓:「一言丧邦,一言兴邦。」一句话说坏了或做了坏事,宣传出去,人人坏,三世坏,你这罪也无量无边,所以是善是恶,事在人为,单看你聪不聪明。

 

业有善业、恶业,善业得善报,恶业得恶报,报又有果报、花报之分,什麽叫花报?佛堂供的花,插在花瓶里,而花原来栽在土里有根本。这根本就是善根,开花是花报,结的果是果报。花报是临时的,是化报,不究竟,是生灭法。所以佛法有有漏法、无漏法。有漏法譬如这个碗,下头有个洞洞,将它来盛水,盛满了水却一滴一滴往外漏,碗里的水会漏尽,这是世间不究竟的有漏法。世间法没个究尽,死了生,生了死。无漏法好比器具没有洞洞,倒满就是倒满了,永远都有着。你学佛若求的是福报,福享完了就没了,若学佛求的是道,则是永远存在,因为道是本性,没有完了。

 

一切善业皆随喜,但善业、恶业皆是有漏法,做恶事不用讲那是得恶报,做善事得了福报,福报完了还要轮回,而无漏就是道,道是永久不变的。既然学了佛,是要学有漏法呢?还是要学无漏法?是学享福呢?还是要求道?这要问问自己,一切随你,欲得善那就做善,欲得恶那就做恶,你要想得道,就得学无漏法,道可不是福报,道与福不可兼得。

 

听了这话,有人会问,光求道,现在一点福也不享,求了道不是倒楣吗?不是这麽讲,若这样想就错了,这其中道理复杂极了,求道就是求无漏法,而结无漏果前怎麽呢?先开花後结果,你若把愿力换成想做大总统,想做大官,那是自己求的,那光有花报,花报花完了,就完了。你要是懂无漏法,你就会求果报,求果报之前当然先开花,所以未结果之前,你一定有福可享,不求自来。凡是做大事者,自古以来受罪的很少,大善知识是没有受苦的。

 

然而你一下生就没干过坏事吗?十万人也找不出一个人,譬如一下生,产妇就补当归鸭,先杀生。结婚大宴宾客,也是杀生。一下生就不杀生的难找一人,就算不杀生,请问你有没有呼吸?你一旦呼吸,空气里头有很多小虫,一呼吸不知道死多少小虫,所以人人一下生就造业造罪,造罪不就是犯了戒吗?佛制戒律,人办不到的就原谅你,即如人不能不呼吸,所以呼吸杀死小虫不算犯戒,且佛法有方便法,方便有多门。

 

你要是真正一心念佛,你呼吸的这些小虫都受你的影响,牠就归依了三宝,别人呼吸是杀生,你呼吸就可以介绍牠归依,善巧方便的法子很多,这得对佛理懂得深方能明白。今生乃至往昔多生所造的罪业,怎麽办呢?不学佛的人没办法,他得还债,万万年的债都积存着,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怎麽还呢?我自有还债的方法。

 

现在所做的恶事,现世可以忏,但前生乃至多生做的恶事怎麽办呢?我向诸位说,不论你是善心或是恶心,心还是一个,今日之下你发了菩提心,心一动,你的心是现在有,还是早就有?我们这心不是现在有,本性是彻上彻下的,什麽时候,什麽地处,都是本性,你这心一变还只能变一半吗?一变当然就是整个变,古人云:时时随喜,时时回向,时时忏悔。这个忏悔很要紧,有人云:忏悔有用处吗?祖师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罪是你贪瞋痴造罪的心一动了,心不颠倒,心就不动,一动时,忏悔不必找别的,直接将心忏,你的心造罪,你就把心换一下,你在心里上求你的心。心如何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没有真的,虚妄的相皆从心来,所谓万法唯心造,既然罪是从心里造的,你就找你的心,所以说:罪若起时将心忏。造罪的心一动,就忏悔你的心,这可要有功夫,功夫不到,起了罪心,动了心,你也不知道。若知道自己动了心,那就是觉悟,成天动了心也不知道,就是不觉悟的人。若觉察罪起时,就得忏悔罪业,怎麽忏呢?「心若灭时罪亦亡」例如,这里有一把很好的扇子,没人要那我要了,再想,不与而取便是偷盗,这扇子不是我的我不能要,这就是觉悟。觉了也没用,还得将想要的心去掉,若使心空空洞洞,心没了,罪上那儿去?故云:「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才是真正的忏悔。心灭不是伏惑,必得断了惑才能灭心,灭了烦恼惑,心即不动,那从心起的罪也不存在了。这个我也办不到,我虽然常常有觉的功夫,但是我还没有「心灭」,这是真实话,真正断了惑才没有了心。

 

照这样讲,临时忏悔有没用处?有用处。能忏悔就表示知道自己有错,一知有错就是觉悟,觉悟有什麽好处?譬如一座房屋,一千年没人住,晚上漆黑一片,心一觉悟就如放光明,好比拿一支蜡烛,一支蜡烛虽然不大,但是一进屋子,这千年暗室一下便光亮起来。觉悟有大觉悟,有小觉悟,你要是能保持常常觉悟,这屋子就常放光明。

 

听了这个,你可别发生误会,净土宗是立相住心,净土宗的忏悔不必像这样,净土宗是着相,你的心起了造罪的念头时就念佛,心安在佛号上罪就亡,这也是真忏悔,这个方法真便宜。

 

丙一、真实深信

 

古德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得个人身好不容易,不晓得要多少劫,是那个善种子成熟,才得个人身,得了人身怎麽办呢?好比上台北,有了票到了钟点才可以上车,没票就不能上车,买这张票手续很麻烦,所以第二句云:佛法难闻。得了人身又能听闻到佛法是很不容易的,畜生牠有身子,但是在这里讲佛法,牠听得懂吗?牠不懂,大家懂吗?大家懂。佛法难闻的条件太多了,诸位能每星期来这里,听到是佛法呢?还是邪说呢?你们听的是佛法。佛法难闻,你们听见了,不必说全台湾,就说台中,台中就是你们这些人听闻到佛法。外头有的人,他们连门也不进来,他们听不到,听不到而得这人身是白得,他们得了人身就享受人生,造了一辈子的业就完了。你们听到佛法,闻到佛法而且接受以後,所作的业就是善的。世间法的善有超过孔圣人的善吗?出世间法之善有超过佛法的吗?你们听的不是孔圣人的就是佛的,你的印象跟外头的人印象就不一样,你们的功德大了。但是你得发真心,每到星期三晚上七点,就上图书馆听经,请问:这个心是什麽心?这是初发心,每星期三到了钟点,这个心一动,就与千万人大不相同,就是每星期来此种一回善根。

 

心在一时之间只出一个,一个心念出去就有若干生死种子,可怕吧!念佛是了生死的种子,这是佛法的正用处。其余都是方便法,用来慢慢地接引。法华经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法只有一个,没有两种,人只有一个性,没有两个性,也没有三个性,不过,方便有多门。有云:净土宗不是方便法吗?净土宗也是方便法,方便得特别,别宗的方便法都是断多少惑,证多少阶位,譬如一根竹子,虫要一节一节的竖着出去,净土宗是横着走,在旁边咬破,很快便钻出去。所以他宗修行要三大阿僧只劫,净土宗也许只要一个月就成功了,可是得会用方法。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等着你,等着你到极乐世界去断惑,这是难信之法,愈学过佛的愈不信,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要想知道净土法门的情形,你成了佛才知道,等觉菩萨也不懂得,而我们是那一尊菩萨?所以只有跟着圣言量走才能成功。

 

回向发愿心的「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下头有二句「真实深信,愿生彼国。」真,是一点不假,实,是不打妄语,说的话,做的事,实实在在,一切都是真实的。相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生死成佛,一点都不假。

 

丙二、愿生彼国

 

第二句是愿生彼国,自己所作的善,随喜他人所作的善,一切功德,不作他用,专为往生西方。假使不往生西方,做这些功德就成了有漏法,这种人念佛就是知见不正,怎麽会成为有漏法呢?念佛人还求长寿,求没灾病,求发财,这些都是有漏法,享受完功德就没有了。净土法门教你念佛生到彼国,是无漏法,无漏法了不得,天眼通、天耳通等五神通都不能解决生死,唯有得了无漏法,证了漏尽通,才能了生死。而得真正无漏法的只有佛一人,净土法门就是希望我们专求无漏法,不做别用。得无漏法是很难的,净土宗亦求无漏,那要不要断惑?要断,生到莲花中以後在西方断,莲花开後见佛便悟无生,证得无漏法,莲花若不开,即使在西方极乐世界,可也见不到佛。下次再讲回向发愿心的第三段。

 

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

 

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麽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麽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人总认为开悟才能了生死,没开悟能了生死,谁信?然而,净土宗的妙处就在不开悟也能了生死——先找个保险的地方,不再落入六道轮回,再求断惑开悟。

 

其实,净土宗也要开悟,要开悟就得断惑,但是净土宗不在此地断惑开悟,要在这里开悟,我们办不到。所以往生西方是带业往生,带着迷惑往生的,现在有人提倡消业往生,这就是异见,扰乱修行人,破坏念佛人的信心。

 

带业往生是带着惑的,有分别心就叫惑,若不迷惑了还分别什麽,宋朝的永明禅师有一首四料简可作证明。头一首是「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禅净双修的人,好比带角的虎,老虎虽然厉害,若头上再长出像牛羊的角,那老虎更厉害了。

 

第二首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净土法门什麽人修,什麽人就能当生往生。有人说:「现在有很多人念佛啊!」事实上,现在并不见得有很多人真正修净土的,光嘴修而已,原来净土法门是不回向法门,不作他用,专接引往生,但是今人念佛却不如法修行。有人会怀疑:「单纯修净土,什麽也没有,就行吗?」永明禅师这首偈子不就肯定专修净土,就能万修万人去吗?只要往生极乐,见得阿弥陀佛,还犯愁不能开悟吗?而在净土的莲花分九品,莲花开後就悟无生,莲苞开花有一年就开的,有几年後才开的,乃至多劫都不一定。要是在此界就开悟的,生到西方净土就是上三品;在此半开悟,生到那里,就是中品;没开悟而往生的就是下品。有人又会怀疑:在此地开悟不好吗?在此地能开悟,当然好,往生就是上品,但是开悟不容易,在此道场听经三十多年了,请问;有人开悟了吗?没有。在娑婆世界因为有惑业苦三种障碍,所以悟不开,只得带这三障往生西方,生到净土见了佛,断这三障就容易了。

 

其实听经学佛也要会悟,例如二个五是十,三加七也是十,二加八还是十,如果只知二个五是十,三加七,二加八,变个说法就不知是十,这就是糊涂,古人说:一悟百悟。一条悟了,其余就通通悟开了,若一窍不通,就永远糊涂。有人认为佛经没有「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就自作主张说消业往生,否定不断惑业也能往生的事实。试想:现在一般人的毛病就是有贪瞋痴,这三种毛病叫惑,有惑就会造业,造业就要受果报,如果开悟,就无惑了,无惑就不会造业,不造业还受什麽报,便脱离生死的轮回。所以贪瞋痴是障碍,不能往生是这三条的缘故,修通途法门不能成佛也是这三条,所以佛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若无贪瞋痴便往生,成佛了,还有什麽好谈的呢?今天大家若能立即把贪瞋痴去了,不但往生而已,还可成佛。

 

唯识家认为未成佛的众生都有心识,识就是分别,分别就是有烦恼,只要一起分别就叫「惑」,这句话若听不明白就得去体验。对一件事情还看不明白就是迷惑,看不明白才要分别,看明白还起什麽分别?例如在此摆两根蜡烛,一看就知是蜡烛,这叫现量,若说成是两桶水就不是现量。凡夫不分别怎能知道是蜡烛还是水桶,这都是障碍。诸位之心即第八识,静止才是本性,烦恼一动,本性便成心识,只有说「动心」,没有说「动性」的,这道理要到一定程度才能说,程度不到说了,他就起烦恼。例如他本来对念佛能带业往生没有分别心,你却跟他说消了业才能往生,他便心生烦恼,他的烦恼,是你给他加上去的,所以古人说:「修道时话不传六耳。」向一个人说法时,要摒退左右的人才说法,免得旁人生出烦恼。

 

净土安心法门的回向发愿心第三条要「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破坏」我在这儿讲经,我只按照祖师的注解讲,当个录者带照着说出来,你说我有功夫,我可不敢承当,我的功夫我自己知道,譬如饮水,冷暖自知。这一碗水,我在喝,你问我是热是冷,我没法答覆你,我说热你拿去喝还嫌冷呢,我说冷你喝了可能还嫌热呢,冷热是你自己分别,分别就是迷惑,就是生死种子。尤其是净土法门更不能分别,别的经有佛说、有菩萨说、还有罗汉说,佛说阿弥陀经里头的话全是佛说的,句句都是圣言量。下等根器如乡下老太婆还容易成功,像我这种人就麻烦了,我总得分别分别,而分别就起烦恼。

 

分别有自性分别,随念分别,计度分别三种,什麽叫自性分别?佛什麽都知,佛还会动心吗?佛不动心,无能分别的心,也无所分别的对象,众生一动心却有能分别的心和所分别的对象。所谓自性分别,自性是天然的,在本性中什麽都有,我们叫「分别」,佛叫「照」,只有说:佛光普照,没说:佛光普动的,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照」就是自性分别,自性如何分别,这不能讲。整个佛性之自性分别是天然的,与镜子相似,自然光明,李太白有一首诗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镜子一点缝也没有,里面却有光明照得见如霜的白发,霜是从那里进去的呢?找不到却清清楚楚,那就是自性分别,自性分别不着相。

 

其次是计度分别,计度是见一物就给它一种名称,例如现在看到东西,为什麽叫它蜡烛,为什麽叫它纸,你按现量起分别,这都是生灭种子,起惑的原因。过去的事物应该过去就算了,但是仍起分别,这叫「随念分别」。过去多少年的事,早已没影子了,有时还会想起那一年干了什麽事,俗话说:「眼前穷不念当年富。」从前已过去了,再想也没用处,若还想,这叫「随念分别」。过去、现在、未来无时不起分别,无时不起烦恼,无时不造,无时不受果报,人生就是苦到这种样子。

 

又,惑有见惑与思惑,有俱生的惑和分别的惑,俱生的惑是自己多生多劫带着来的习气,分别惑是因为遇见坏环境、邪师、邪教等这夥人,邪说横行,乱讲一口,你就信了他的话,思想就不纯正,所以佛法讲「正知正见」。思惑不是一时断得了的,见惑则随着增加,例如学佛听经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一个人一个心,一个人一个见解,某人讲的话,见解跟佛的知见不同,而误以为是对的就糟糕了。这里所谓异见就是与佛不同的见解。异学则是学佛偏不学佛,却学些别的东西。别解是他有另一种解法,如以禅宗的方便法作净土的方便法,拿来掺在一起,乱七八糟,非禅非净,杂菜汤一般。别行是学佛不为成佛,却求长寿,为了多活几年,为了得好儿孙,为了升官、发财,这都是别行。这些都是见惑,增加分别,增加烦恼。所以说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会造成动乱破坏,难以一心不乱。

 

丙一、心若金刚

 

丙二、愿生极乐

 

金刚最坚固,能破坏一切,别的东西破坏不了它,俗谚说:真金不怕火炼,火也变不了真金的本质。发愿往生的誓愿也如金刚一般,不被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所动乱破坏。须知净土法门必得专修,必得有信有愿,所修的一切功德不做别用,是专为往生极乐之用的。

 

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

 

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三种安心有关,故特别来研究观无量寿经善导大师所注解的净土安心法门。今天讲回向发愿心的第四条: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

 

生彼国已,生这个字,真正懂局的人,看到这个字,带业往生的道理就可以不必讲了。因为生是生出来,不论是有情众生,或是无情的植物矿物都是因缘生出来的,有生就有灭,有生就是不了之局。只要还有惑业,就不能不生不灭,不论生到那个地方,生到西方还是叫做生,可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带着业往生的。

 

彼国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若就生这个字说,生到西方,仍然会灭。若生到西方一样会灭,那生到东方,生到南方不是都一样吗?在那里生,就在那里死,然而为什麽要专求生西方呢?因为生彼国已,这个「已」很有关系,因为往生到那里以後,就另有办法。生到那里与生到这里不一样,在这里有见思、尘沙、无明惑,就在这迷惑颠倒上生生灭灭。往生是生,当然就是带着惑业去的,但是生彼国已就有办法一步一步解决未断的惑业。

 

在娑婆世界断惑,第一步是断见思惑,再断尘沙惑,最後是断无明惑。这得慢慢断,要三大阿僧只劫的时间,断惑的时间要很久才可断尽。断惑的层次也有一个比喻,好比今天在屋内摆上一桌酒席,欢迎大家来吃,是站着一碗一碗的吃,也不知道吃多久。还有一些人来吃,是坐在地上吃,比站着吃舒服多了。另外还有一种吃法,是摆一张桌子,饭菜都摆在桌上,坐在椅子上吃,这更舒服了。在娑婆世界断惑好比站着吃宴席,到了八地菩萨如同摆上桌子坐在椅子上吃。到了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净土断惑,也像坐着椅子,菜都在桌上,吃一点钟也好,吃上两点钟也行,很舒服,这叫做无有众苦。往生极乐是生,根本无明惑可还没断,那在极乐还有生死吗?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既然也是生,有没有办法从此就不生不灭呢?若往生极乐也和生到别处一样,有生又有死,那在这里讲经干什麽,所以必得另有办法。

 

佛法分大乘、中乘、小乘三乘,小乘罗汉断见思惑,中乘缘觉断见思习,大乘菩萨断尘沙惑、根本无明惑。把惑由根本抛弃,好比刨断树根,树的枝干花叶还会继续生长吗?根本无明惑破除後,一切的惑也就随之去除,也不生了也不灭了。而断惑必得要开悟,原来是迷惑颠倒的,开悟以後就不迷惑。小乘断了见思惑,对见思惑必得要开悟,原来是迷惑颠倒的,开悟以後就不迷惑。小乘断了见思惑,对见思惑这些毛病明白觉悟了,中乘则先断见思惑的习气,後断尘沙惑。破了尘沙惑才能断根本无明惑。没断见思惑,不懂尘沙惑、无明惑,则你跟他谈尘沙、无明惑是说废话。又对治惑,又分断惑和伏惑,伏惑是未断惑之前,用临时的办法,当心中生起烦恼迷惑时,暂且把它伏住,如草被石头压住,暂时长不出草来。但是时间久了,遇到因缘条件够时,它又会慢慢地从旁边长出来。要是根本刨掉就是断惑,大家现在一时不能断惑,能伏惑也好。

 

功夫不好的伏惑,功夫好的断惑,断了见思惑就是罗汉,罗汉就不生不灭了,在佛法称作小乘,但另外有一个不好的名号叫掉入涅盘坑,掉入不生不灭的大深坑,永远在坑里头自己修,他只解决分段生死而已,还有变易生死尚未断。只有佛一人断了根本无明,业尽情空,业尽便不造业,为何不造业?因为不起惑,而造业才有生死,不起惑造业,那还有什麽生死呢?

 

生彼国已,就了脱分段生死,只要再经一番变易生死,便成佛。这方法很简单,但是人人不信,所以佛说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有些老太婆倒是能信,她什麽都不懂,你跟她说什麽,她就信。比如,你拿一样东西,你说它是金条,一般人会认为你在胡说八道,欺骗人。向老太婆说,这是金条,她就认作金条,那她就能成功,这你办得到吗?我办不到,我既不是上智的人,也不是下愚,我是中间那个摇摆的人,这是倒楣处。大家宁可做个老太婆,信圣言量学净土法门,就能成功。

 

往生极乐彼国是带着业去往生的,有人认为经上没有「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啊,殊不知阿弥陀经上句句皆是说带业往生,文字或许不同,只是换个说法而已。只有业尽情空的佛不造业,才够得上说是业已消,业消成佛了,还需要往生吗?这个道理,上回已经谈过了,有人会怀疑:成佛不是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很久吗?那念佛往生的人,成佛是不是也要这麽久?净土宗不必长劫修行,易了生死,生死了了,成佛就快了。因为成佛的障碍减少,惑断得快,阿弥陀经句句都在宣说在极乐世界断惑如何方便。

 

生彼国已,乘愿再来,乘愿再来是乘着个人的愿力再回来,回来干什麽呢?回来度众生以便断尘沙惑。对佛法的道理不清楚就是尘沙惑,光是在极乐世界享受,尘沙惑断不了。例如你拥有一座银行,天天享受不尽,就舍不开了,为了断尘沙惑,必得舍开,乘愿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往生的人在极乐世界就断除了见思惑,见思惑断了就得他心通、宿命通等六种神通,进一步要断尘沙惑,要断尘沙惑必得上娑婆世界这坏地处来,因为在极乐世界所见所闻都是好事,坏事不懂得,坏事不懂如何度众生,而众生做的事十之八九又都是坏事。

 

例如要度小偷,你得懂小偷那一套,在极乐世界没有小偷,小偷的勾当无从得知,要是到台湾几天就会了,和小偷混个十天八天就懂了。做贼的有三句行话:偷风偷雨不偷雪,咳嗽不下床,闻叫不出房。小偷最喜欢阴天黑夜,台风下雨的天气,可以掩饰小偷的行径,不被人发现。若遇到下雪天,可不能偷,因为雪地会印下小偷的足迹,容易被人查觉。进入房子以後,若只听见主人在房内的咳嗽声,可以放胆偷,主人害怕得连下床也不敢,只是咳几声吓吓人而已,这叫做咳嗽不下床。如果只听见主人在房间大喊大叫有贼来了,那也可以尽管偷,主人吓得不敢出门,这叫做闻叫不出房。若听见屋内有棍棒声,就得预备了。干那一行都有内行的,都有一套格式,不是行家就做便是冒失鬼。我说这一套,不是宣传小偷的方法,破尘沙惑必得回入娑婆,在这种坏地处,人情事故一经练习便懂得。所以佛法的出家戒律不许叫在家人看,不只是怕在家人用出家戒批评出家人,而且在家人不容易守戒律,没看过戒律或许不会学坏,看了戒律就学坏了。在家人看了出家戒,才知道有这些坏事,便会想去试验,那戒律不是成了宣传品吗?但是若不懂这些人情事故,什麽事情也不会办,就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已。

 

断惑、开悟,诸位有一条就行了,你们开悟了吗?断惑了吗?我知道你们没开悟也没断惑,你自己对事情虚妄分别,一分别就是没有开悟,就会起惑造业。这好比一面玻璃镜子,盖上尘土,去除多少尘土,就放多少光明,断惑才能开悟,现在我们只要能伏住惑就能往生。

 

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

 

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为没有那个大学问;小乘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死,不管别人,这是三乘的分别。

 

就经典而言,小乘法只说本世界的事,譬如咱们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对小乘人只说娑婆世界的事,不谈娑婆以外的事;对中乘人,除了说本地的事,还可以说说外面的世界;大乘法则说无量无边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那净土宗是大乘,还是小乘呢?这个自己要弄明白。

 

净土三经都是要人往生西方,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里去;有人会怀疑极乐世界有人住吗?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上到月球,或某一个星球,看一看没动物,并非没动物,是他们的眼看不到那些胎、卵、湿、化的动物。有人说:这屋里只有人啊!事实上,这屋子里尽是动物,有人说:我们没看见。你没看见是你的眼不行,上过学校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不能说看不见,就说没有。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有人说:九万亿,八万亿不行吗?不行,说多少就得算多少,为什麽呢?这是从少数说。譬如你问我手有几根指头,我就得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的数,一个是起码,十万亿佛土是起码,三千大千世界叫一个佛土,合小千、中千、大千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起码有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世界愈说愈多,这个帐算不开来,其实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阿弥陀经除了此土释迦牟尼佛宣说之外,还有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尽虚空、遍法界的佛都在宣扬赞叹阿弥陀经,可见这部阿弥陀经真是了不得啊!

 

上次讲「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你在这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里去,不能算完了,生彼国已还得回入娑婆。因为还没有往生时曾发愿,心中有愿力,往生得到好处後这才乘愿再来。到西方极乐去享福,别忘了本,你得回来度化这里的众生。生到极乐世界,每天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这十万亿佛分布在东南西北上下中间七方的无量世界,供养佛,听佛说法,就和那一尊佛有关系,佛便会护念你。护是一切加被,把你摄受起来;念是心观照你,永远不忘记。原先到十万亿佛土供养佛,受到十万亿佛的护念,以後还得回去十万亿佛土去度十方的众生,回去报恩。请问,这净土宗是小乘还是大乘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供养十方佛,蒙十方佛的护念,再往生十方去度众生,这就是带业往生,乘愿再来。在还未成佛前,必须到十方度众报恩,你看这个责任重要不重要呢?

 

只要不成佛就有念头,起了念头才去往生;成了佛则不起念头,不起念头就是用佛性观照,就如镜子安住不动,但是什麽东西都能照进去,所以叫做大圆镜智。万法分有漏和无漏,有漏就是有因有缘,有结果,结了果就是一段生死,果中又有种子,再因缘果、因缘果......永远不了结,这是不行的。唯有成佛到了常寂光土才不动,如同镜子里头什麽都照得清清楚楚,也无所谓因,也无所谓缘,也无所谓果了。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也没来,水也没去,这是大圆镜智的景况。譬如镜子原来是光明的,染上尘土就失去光明,如何叫它光明呢?你得想法子擦拭,我们的心受污染了,要靠「信愿行」来擦拭,这个「行」很要紧,靠着念佛修行,心就慢慢透出一线光明,有一线光明就算小悟。若不能悟,透不出光明,而是让尘土变薄,这不是悟,叫伏惑。先伏住惑再断除惑,断几分惑同时就放几分光明。从凡夫一发心学佛到成佛,没有障碍一路下去,这是理想啊!当中没有不受障碍的,所谓不受魔难不成佛,这期间必须经过三大阿僧只劫,这个数字就很难算了。

 

成佛这麽难,学净土法门成佛就容易了,净土法门,用鼓励收摄众生,不用困难降服众生。降伏的方法是把困难找出来,你不如此就不行,众生愈听愈发愁,愈烦恼,若做不到便停住了。净土宗是主张「万修万人去」谁要是想去,谁就能往生极乐。学净土的人必得要学这点,懂不懂莫论,记住这一条,见到人不能说净土难修。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结交好朋友,跟什麽人做朋友就开什麽智慧,跟好人在一块就开好智慧,跟坏人在一块就学坏智慧,熏染的力量很大。在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往生者能得到极乐世界的智慧,其他世界的智慧不清楚。若每天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得十万亿佛的智慧,并且每一尊佛那里还有许多菩萨善知识,如此一来你得到的智慧有多少?

 

极乐世界固然好,但是从娑婆世界欲往生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就是道,在此世界修的道很少很薄弱,福德善事也做很少,这就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就办不到,虽然嘴里念佛,西方也去不了。自己的善根福德做了多少,自己问自己,不必问别人。欲往西方还不认路,必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其他世界的佛不来接引,要自己去,往生到极乐世界有了神通,就可以自己去他方世界。若只是在极乐世界,那就得不到其他智慧,故必须在极乐世界拿了香花供养十方佛,供养就能得智慧,例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侍候供养百千亿尊佛,发广大清净愿,使观音菩萨得大成就,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以後,再到其他佛国土,便有无量无边的化身,这个力量就大了。

 

而怎样叫忆持呢?平时若有做早晚课,各一点钟,那其他的时间念什麽?若打佛七,一天念了几炷香,几炷香以外呢?若谈谈话,就忘了念佛。普通人不念佛时多是失念,失念是烦恼之一,失了正念就起惑造业,造业就得受报。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有人问:提大势至菩萨干什麽?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大势至菩萨教人不失念的方法,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念佛和忆佛不一样,忆佛容易,有人说:那很便宜喔!便宜是便宜,但得去做。念佛要念兹在兹,念佛时心不能往别处跑,心一离开佛号就是失念。忆佛则不须如此,只要忘不了它就行了,忘不了并不难,例如人人每天总不忘了吃饭这件事,钟点到了,即使不饿,也会记得要开饭,还有谁也忘不了钱,舍不得。一句佛号,不重也不轻,忘不了就行了。我现在正在学这个「忆」,我很愚笨,我就是用这个忆佛的方法,阿弥陀经云:「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我的心里,看见什麽也是阿弥陀佛之所变化。大家可以练习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不用三只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很便宜。

 

往生的善根福德不可少,但众生的惑业重重,有见思感、尘沙惑、根本无明惑。见惑是受到外界环境染上去,使见解错误;思惑是多生多劫累积来的;对於佛法或是世间的道理不明白,就是尘沙惑;根本无明惑,根本的第八识无明糊涂,这是一切迷惑的基本。俗话云:动火气了,火气在那里?瞋心就是火,在外面做了多少好事,做得多麽好,一起瞋心,如火烧功德林,做的功德好比大树林,数不清,但是瞋火一起,以前所做的功德都烧尽了。所以烦恼中瞋恨心最厉害。功德林我们没有,即使有一点也烧尽了,往生不可少善根福德,大家别烧功德林。

 

下次讲最後一段「具三心者」。

 

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瞋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惑,断惑如挖根,诸位烦恼根挖了吗?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到了一心就有此境界,这是伏惑。或问:佛都来了,怎麽还是伏惑呢?弥陀经云:「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心要不乱才即得往生,临终心若颠倒,就没有希望往生了。所以净土宗有助念,助念是什麽意思?是你本人有信心能念,临终时不能接续,找人助念帮助你提醒正念,不是请大家来替你念,难道你饿了能叫人吃饭替你饱吗?

 

信愿行是净土宗上路的资粮,有了资粮就能往生,三资粮故意说得囫圃吞枣,若明白讲,大家会认为办不到,有人会说:真的办不到吗?真办不到,因为你没将心安住。心在佛家是指第八阿赖耶识,它是生死的根本。本性一动就叫「心」,心一动就有一个地处去,但是它乱跑,好地处、坏地处都跑,所以一起惑就造业,造业必定受报应,而第八识一动,起惑、造业、受报是同时的,例如呼吸时就吸进多少生物,所以人一下生就造罪。这是就第八识微细处说,懂这个道理的人不多,故云:「修道之人不识真」,修道者不知「道」在那里,你以第八识作主人翁,但它却是你的生死根本,所以必得转识成智,而心经又云:「无智亦无得」,有得有智皆是不究竟。华严经第九回向之前,曾说有微细智,这是在说完一百个真如之後,再点出「智」来。

 

安住梵行的梵行,最要紧的是「YIN欲」,YIN是生死的由来,有YIN就不清净就非梵行。欲是嗜好贪恋五欲六尘,我还有喝茶的嗜好,但是现在九十六岁了,为了星期三晚上的讲经,怕控制不住,从早到晚一杯水也不敢喝。YIN和欲很不容易断,佛法为了要人觉得容易,另外有「慈悲喜舍」四个办法,这四个字含着戒,若能安住慈悲喜舍就行了,若安不住就不中用。千言万语就在安住上,安住是安安稳稳在那里,诸位在那里也没安住,即使坐着也不是安住,身口意三业都在动,都在造业,造业就得受报。弥陀经云:「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不退转,就是安住了,要真正的安住必得往生以後才做得到。

 

甲四、具三心者

 

净土三种安心法门,前面是分段讲,现在要将三种心合起来说,故表云:具三心。具三心有二句「真心决信,愿行既成。」

 

乙一、真心决信

 

真心就是第一段的至诚心,心无一点掺杂,叫真心,心不至诚,就不是真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真心。把佛号当目标,全心集中在佛号上,没有两个,不掺别的杂念,这就算真心了。

 

决信是深心的注解,决如开会表决通过了,决定相信不能改变。除了决信净土法门,其他的法门我不干。例如有人要你念「消灾延寿药师佛」,药师经也是佛经啊,但这部经没有要你往生彼国。也可以念药师佛,但是他不来接引你往生。若信阿弥陀佛,他就来接引你去极乐世界,其他法门办不到。现在凭良心话,我们之中那一位已经纯纯粹粹决信净土法门,不杂修的?

 

乙二、愿行既成

 

愿就是发愿回向,早晚课完,天天都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嘴里念,有口无心,有如唱歌,字虽没念错,但绝不是回向。净土法门是不回向法门,念佛专为了带业往生。回向除了发愿往生之外,还要发愿再来,再来做什麽?礼记云:「□学半」,教人必得自己先学先预备,教的人和被教的人都学到东西。所以曾子每天自我反省:「传不习乎?」这一句古来多注成:今天学的有没有复习?正解是:今天传授给人的功课,自己有否练习过?带业往生断了见思惑,还得发愿再来,将所学的法门度化众生,就可以断我们的尘沙惑。

 

在净土的环境都是好的,坏的事情不知道,要断尘沙惑必得来娑婆世界。所以学佛未受戒不许看出家戒本,怕未受戒的人看了出家戒,会以此毁谤破戒的出家人,而犯了毁谤三宝的罪。再者,戒律中记载有许多恶行,怕人看了学着做。所以会管理监狱的人,是用感化主义,不会办的,让监狱成了作奸犯科交换恶知识的地方,愈学愈坏。菩萨在度化众生中,尘沙惑随之而断,故往生後必得乘愿再来娑婆世界。

 

佛法有开有合,佛法开出去是方便有多门,合起来则是归元无二路,信愿行开出来是三项,合起来是一个。好比香炉的三个脚,放在那里都竖得起来。信愿行三个到底那一个作主,那一个不作主,真心决信就有愿有行。上智和下愚的人不起分别心能决信,像我自觉识几个字,不甘做下愚,有人恭维说好听话「你是再来人」,「再来」是少不了的,可未必是「人」。只要信愿行既成,必生彼国。

 

既成的成,有成功、成就的意思,这里是做「成就」解,诸位的信愿行成就了吗?我问这个话,可很重要,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行,三者既成,就可往生,信愿行三资粮不够,不能往生,要怨谁?是佛不慈悲还是你不肯用心?「既」是活口气,当「假若」解,信愿行既成,表示你在这里预备的时候,信愿行果真具足了。必生彼国,「必」是决定辞,结果必生彼国,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今日之下,诸位的信、愿、行若有合乎正常的轨道,就走对路了。发愿要往生极乐,就得走这座桥,要是乱走,就无法往生。我们绝对不能反对佛法其他的法门,那一种法门有那一个方便法。信愿行是净土的方便法,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别宗的讲法,净土宗不如此讲,若提倡这种讲法,就走错路了。有人或许会问:不许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吗?别宗许可讲,但净土宗不采取这个方式,净土宗就是主张外界「有」个阿弥陀佛正在等着你;净土之中格外「有」个极乐世界,不是你心里造的唯心净土;命终往生「有」个阿弥陀佛来接迎,若说是自性弥陀,难道是自己接引自己吗?

 

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其实就是信愿行,三者是一个,如伊字三点不分上下左右,能深信必能切愿,深信切愿必能执持名号,故举一则三者皆备。若没有闲功夫念佛,就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教的忆佛,默而识之。一般人干什麽差事,心里绝忘不了吃饭,学佛後把忘不了吃饭的心理,改成绝忘不了念佛就行了,别管他是什麽人,见一切都是阿弥陀佛之所变化,以这种心理来变境界就能净念相继,命终一定往生极乐国。

 

(全文完)

 
 
 
前五篇文章

净土安心法门(一)

净土安心法门(一)

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弘护小品

净宗简介

净土精华

 

后五篇文章

雪庐老人净土选集—述学语录

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传记

赞阿弥陀佛偈略说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节选)

念佛问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