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宽容是最好的教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在佛教经典上,有许多关于宽容的故事,告诉我们宽容别人的过错,会收到教化并感动别人的作用。有则故事说,有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师,一天晚上散步归来,看见小偷光顾自己的茅舍,但找不到任何财物,便脱下自己的外衣,站在门口等待小偷出来,他怕惊动了小偷。

  小偷出来遇到禅师,正感到惊愕之时,禅师说:「我的朋友,你走大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了,带上这件衣服避寒吧!」

  说著,就把衣服披到小偷身上,小偷满脸羞愧,低著头溜走了。

  禅师望著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照亮他下山的路。」

  第二天,禅师在温暖阳光的抚摸下睁开眼睛时,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还有一则可以称得上异曲同工的小故事:在仙崖禅师的禅院中,有一个贪玩的学僧,因耐不住寺院的寂寞,常常在傍晚时分偷偷溜到后院高牆下,架起一张高脚凳翻牆出去玩耍。

  仙崖禅师发现后,没有惊动任何人。一次,学僧又翻牆出去了,仙崖禅师随后将凳子搬到一边,自己坐在牆下,等那学僧归来。夜深人静,学僧兴尽归来,不知牆下的凳子已被搬走,从牆上翻下时,感觉到脚下的凳子变软了,下来一看,原来是踩在仙崖禅师肩上,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跪在地上不敢言语。仙崖禅师把他拉起,并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著凉,快回禅房休息吧!」

  学僧回房之后,心中忐忑不安,夜不能寐,担心禅师会当著所有学僧的面惩处自己。但事情一天天过去,禅师从来不提此事,更无他人知晓。学僧深感惭愧,从此再也没有私自外出,而是潜心修行,终成一代名僧。

  不仅在佛门中,就是在俗世中有关宽容的故事也比比皆是。在安徽桐城市区的西后街有个六尺巷。这个六尺巷来源于一则宽容故事:在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家宅地为邻,两宅之间有一片张家的空地,一直作为过往的通道。后来吴家因为建房子想将张家的空地佔为己有,张家不让佔用,双方随即发生纠纷,并将官司打到县衙。因为两家同属当朝显贵望族,县令左右为难,迟迟不予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遂驰书京都,向张英告状。张英阅罢来信,认为事情简单,便提笔沾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千里修书为堵牆,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得诗,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张家突然放弃打官司,并且让出了这片空地。吴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感不安,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曰「六尺巷」。「六尺巷」作为一个历史遗迹世代留存下来,成为历史上相互宽容的美谈。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类似上述三种故事,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时,如果能够以宽广的胸襟,宽容别人的过错。不仅可以挽救一个浪子,而且还能够成就一个人。更主要的是宽容可以使可能发生的重大祸患消弭在萌芽状态。所以,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前五篇文章

感悟吴道子

无言大智

略论禅宗的证悟之道

会说不会做

禅语的境界

 

后五篇文章

做舌头的主人

为甚麽要学佛 学佛有甚麽利益

福慧双修的意义

参禅指月

慧能大师思想初探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