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诊断 |
 
病理生理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为阑尾腔的梗阻。梗阻中最常见的病理因素是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而堵塞阑尾腔。 约60%的病人与此因素有关,且多数病人为较年轻的患者。 粪石也是梗阻的一个因素,约占35%。其它因素为异物、炎性狭窄和其他罕见原因等。有时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因,这些病人中有一部分可能是粪石引起了发炎,蠕动把粪石推入盲肠腔内。 阑尾腔的梗阻引起粘液持续不断地向阑尾腔内分泌。梗阻引起淤滞,细菌大量繁殖,并分泌外毒素和内毒素,这些毒素损伤粘膜上皮,造成粘膜溃疡。然后,细菌穿过有溃疡的粘膜层而进人阑尾肌层,产生了炎性反应。阑尾腔内的压力增高也引起阑尾壁的间质压的升高,进而堵塞动脉血供,引起阑尾壁缺血,最终引起阑尾的梗塞和坏疽。当肌层变为坏死时,就出现了阑尾穿孔。根据炎性反应的持续时间,或是在局部形成有壁脓肿,如果炎症的病理过程发展迅速,穿孔就会进人游离腹腔而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如果出现了后者,就会出现一个非常严重的临床情况,在盆腔、肝脏和隔下间隙等部位形成多发性腹腔内脓肿。 临床诊断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的作出主要依据病史、体检所见和辅助的实验室检查。典型的病史是先出现厌食和恶心,随之出现全腹痛。然后,疼痛在上腹部变得最突出,并逐渐移向脐周,最后限局在右下腹部。在此过程中,可以出现呕吐。腹部检查通常出现肠鸣音减弱,并伴随右下腹部直接的压痛和痉挛性痛。随着病程的进展,痉挛性痛的程度加重,并出现反跳痛。体温轻度升高(38℃),如果发生了穿孔,体温通常升至更高的水平。在右下腹部通常出现直接的压痛,并可波及腹部的其他部位,尤其是出现穿孔更是如此。阑尾通常位于McBurney点或在McBurney点的周围(铭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1/3处)。然而,必须强调的是,阑尾真正的解剖部位可以在以盲肠为基底周围360度旋转的任何点。 所以,疼痛和压痛的部位通常是最重要的,而确切的部位因人而异。 Rovsing征,当按压左下腹时出现反射性的右下腹痛为引出,通常是存在的。腰大肌征可以是阳性的,让病人左侧卧位,伸展右大腿出现疼痛为引出。当检查者伸展右大腿,拉紧肌肉时,出现疼痛提示在腰大肌上方存在有发炎的阑尾。让病人仰卧,被动旋转伸屈右大腿可以引出闭孔内肌征。这种手法检查出现疼痛提示为阳性体征。直肠检查通常可引出在右下腹部发炎的阑尾部位的触痛。如果阑尾出现破裂,腹痛变得剧烈且更弥漫,肌肉痉挛加重,同时出现心率加快在100次/分以上,伴有体温升高至39℃或40℃。此时,病人看来出现了中毒症状,显然,临床情况己经恶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