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圣一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圣一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此是三题,第一经题、第二人题、第三品题。

  先讲经题

  今日在九华山讲地藏经,乃三年前之事。一九七九年,我来九华朝山,初与仁德法师,诸山长老见面,又与马书记相识。第二年——一九八○年再来九华,仁德法师即议拟欲不慧来山讲经,我说祖国大德法师很多,何用后学来献丑,是不敢当。一九八一年,复来朝山,此事重提,又加马书记赞请,当时不过说说而已,不期今八二年,便成事实。佛说万法从缘生,缘会即成,不我欺也。所以此次讲经,实感谢仁德法师,及诸山长老为发起人,更感谢马书记,乐助其成,尤其是马书记,为国为民为教,为九华山贡献甚大。今日九华在全国名山中,不亚普陀山,每年都有超过千千万万人来朝圣迹,见闻随喜,皆种善根。

  今日祖国佛教落实,寺庙重兴,培育僧才,佛法流通,南京刻经处,曾印普门品、金刚、法华、地藏等经,印得非常好,是线装的。佛法既已流通,人人得以受持、读诵;然而佛经道理很深,一般人不能了解时,须人解释,因此就有讲经法会。但是祖国法师甚多,用不着我来讲,该请仁德法师及诸山长老,可是他们很客气。我此次亦不过来祖国参学,向各位大德学习,其中有欠妥之处,还请各位大德指正。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过去已有七佛出世,第一是毗婆尸佛,第二是尸弃佛,第三是毗舍浮佛,第四是拘留孙佛,第五是拘那含牟尼佛,第六是迦叶佛,第七是释迦牟尼佛,将来还有弥勒佛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每位佛出世,都说法教化一切人;因为人人皆有佛性,从性起修,功圆果满,皆可成佛。

  但是一般人迷而不悟,佛就对机说法,令其自觉。因为人的根机不同,佛说的法就多了。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降生印度迦毗罗国,十九岁出家,五年参学,六年苦行,三十岁便成正觉。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其中所说的经,就有一部地藏经。何故佛要说地藏经呢?因为佛临灭度时,还有许多众生未曾悟道,在苦海中浮沉,佛意特将此等众生,交给地藏菩萨去度,故说此经亦是托孤咐嘱经。此经在天上,佛为报母恩而说,又可以说佛门孝经。地藏菩萨在因地中,多次为救母难,发大誓愿,度尽众生,方证菩提。以此功德愿力,令多生父母,离苦得乐,转凡入圣,说是佛门孝经,一点不差。地藏菩萨,以大神力,时时处处,度化众生,离三途苦,得人天乐,在人天道上,方能修行悟道,又可以说此经,是人天因果经。此经佛说已有三名,我不能尽说其义,希望各人自己去研习领悟。

  平常诸方讲经,多用天台宗五重玄义,解释经题,我今亦不能例外。五重玄义,玄者微妙难思,义者深有所以。五重者: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名是假名,法本无名,诸佛为法安名。假名之下,必有实体,行者寻名得体。宗是宗旨,体非宗不会,得旨会体。用是功用,无量功用,不离本宗。因用明宗,功用现前,力有深浅,则判归大小权实教相矣。是名五重。

  此地藏经以人法为名。以诸法成就为体,真如也。以愿力度生为宗,依理发愿也。以断惑证真为用,依法修行也。以引权入实为教相,满众生愿也。略标此经,五重之义。

  古德释经题,有七种立名,不离人法喻(单三、复三、具足一)。以人立题者,如阿弥陀经。阿弥陀是梵语,此云无量光,即见性悟道之时,其光明无量。阿弥陀又名无量寿。吾人得法之时,了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常住世间,法寿无疆。人即是法,所以以人立经题。以喻立题者,如梵网经。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每一世界,教法不同。所以菩萨到无量世界,亲近无量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方能成佛,是以喻也是法,因此有的经以喻立题。以法立题者,佛将所得之法,为人演说,如般若涅槃方等等经,皆是以法立题。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人法喻具足的经题。不一一解释。

  此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人法为题。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菩萨二字,具足应云,菩提萨埵。菩提是佛道,萨埵是众生,菩萨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欲度众生,必须先求菩提,以菩提之法,方能下化众生。欲求佛道,必须先度众生,众生度尽,菩提始现。所以上求菩提,即下化众生;下化众生,即上求菩提。两名一义耳。

  地藏是名,菩萨以德立名。地者、心地也。人心如大地,大地能生万物,人人皆知;心地能生万法,则众不知。必假佛法,发明心地,心地含藏无量清净功德,以此功德自度,自成佛道;以此功德度他,令他成佛道。何以故,此无漏功德,无自性故。所以能自度、度人,皆成佛道。佛法是平等的,孔子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名之为仁,也是这个道理。

  地藏菩萨明白这个道理,就依理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发先度人成佛之愿,所以名为大愿。又是本昔所发之愿,故名本愿。其本愿在本经中,有四处说明。一切菩萨,皆有本愿。例如文殊发愿,令一切众生得大智慧,发菩提心,此是文殊本昔之愿。普贤发愿,令一切菩萨修万行,趋万德,此是普贤菩萨本昔之愿。观音菩萨,寻声救苦,现身说法,此是观音菩萨本愿。不但菩萨有本昔之愿,即释迦如来,在法华经中,亦显露其本昔之愿。方便品云“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又云“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如是本愿二字,的确是诸佛菩萨,在本昔发心时,所发之愿也。

  地藏菩萨昔日所发之愿,从愿起行,由行得力。得神力时,就能度一切众生,已成佛,当成佛,未成佛。则地藏之愿,真实不虚。故名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得大神力时,就能将一身分为无量身,一一身度百千万亿人,所谓“化现金容处处分”。佛灭度一千五百年,菩萨降迹新罗国王家,姓金号乔觉。在我国唐朝高宗永徽四年,金乔觉廿四岁,祝发。携白犬善听,航海而来,至江南青阳县,九华山。端坐九子山头,七十五载。至唐开元十六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计九十九岁。时有阁老闵公,每斋百僧,必应一位,请洞僧足数。洞僧乞一袈裟地,公许之,其衣遍覆九华,遂尽喜舍。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后亦离尘脱白,反而礼其子为师。故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菩萨端坐九华七十五载,深入禅定,禅定是神力之根本。大士独居修禅时,九华山志,曾有大士送童子下山诗一首:“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摆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九华昔叫九子山,因李白赠青阳韦仲堪诗而得名,诗日“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经是通题,通一切经故。经之一字,在中国解释,有训常,三世不易故。训法,十方同尊故。训贯,贯串一切法故。训摄,摄化所度机故。

  又依我国圣贤之典曰经,因此佛经也名经。加多一契字,谓如来所说之法,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如来说法,应机设教,不深不浅,故能契理,又能契机。法华经方便品云:“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据此文,则如来能将不可思议之妙法,以方便智而演说之。故能契理、又契机。

  印度经之一字,梵语修多罗,含五义不翻。一、涌泉,义味无尽。故凡诵经者,至心诵一次,可能领会一义;无量次,则解无量义矣。二、出生,能生妙善故。凡诵经者,不久依仗经力,化刚为柔,变愚成智,罪灭福生,成就种种善法。三、绳墨,楷定邪正故。修行邪正,以经语为准则。金刚经云:有四相,即非菩萨。无四相、乃名菩萨。四、显示,能示正理故。诵经相应,因地一声,便得法悟道。如六祖闻金刚经,大澈大悟。五、结鬘,贯串诸法、庄严法身故。

  次释人题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是人题。

  经是西国文,须人翻译。最初翻译是汉朝,竺兰、摩腾二位高僧,翻四十二章经。其次,鸠摩罗什翻金刚、法华、维摩等经。迄唐朝实叉难陀,翻八十华严、及此部地藏经。实叉难陀是我国唐朝时,于阗国人。于阗是北印度国,此云地乳。因国王无子,祷毗沙门像,剖额得婴儿,因不饮人乳,神像前地,隆起如乳状,神童饮吮,长大为王,故以此立国名。

  三藏,是经律论。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出苦海之津梁,超凡入圣良药。所以佛弟子,先持戒,令身口清净;次修定,而伏惑;后修慧而拔惑,断惑证真,则入圣域矣。

  所以出家人必通三藏,以三藏之法为自师。亦为人师,名三藏法师。而号沙门者,乃实叉自谦。沙门是梵语,此云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又云息心,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源,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实叉难陀是译者之名,此云学喜。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此尊者勤学三藏,法喜现前,故名学喜。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这是品题。

  地藏经三卷,十三品,大意如下:第一天宫神通品,与第二分身集会品,此二品明地藏乃能化之主。大士分身无量,深入泥犁,以孝行化,令出三途,生人天之幽冥教主也。第三众生业缘品、第四众生业感品、第五地狱名号品,此三品明地藏所化之机,即不孝双亲,不敬三宝,造业受苦者。第六如来赞叹品、第七利益存亡品、第八阎罗王赞叹品,此三品明度生之缘,即烧香诵经,造幡造像,种种善缘也。第九称佛名品、第十校量功德品、十一地神护法品、十二见闻利益品、十三嘱累人天品,此五品明成佛之因,即令人至诚念佛,布施财法,度尽众生之菩提正因也。若明乎此则全经大旨洞然。

  “忉利”是六欲第二重天,此云三十三,在须弥山顶,四埵各有八天,中央善见天,是帝释所居,帝释是天王,余三十二天是天子所居,合称三十三天。如来出世,佛母七日殁,生此天。佛将灭度,故升天为母说法,以报母恩。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现大神通,召集会众,故名“天宫神通品”。“神通”二字,在中国易经有云:“阴阳不测之谓神,寂而不动,感而遂通。”缨络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予谓六根清净皆得神通,眼根清净,天眼通。耳根清净,天耳通。身根清净,神足通。意根清净,有宿命通及他心通。若烦恼漏尽,即了生死,成就漏尽通。

  佛以神通现种种身,具一切智,说种种法。如来有不可思议的神通,今佛在忉利天放无量光明云,乃佛神通之一也。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今释经文,诸经首皆具六种成就,证明是佛所说。又名证信序,第一信成就、二闻成就、三时成就、四说法主成就、五处所成就、第六众成就,六事成就,方能说法。

  第一信成就。不信何用闻,我们学佛,第一条件就是信。信仰三宝、绝对信,信之极点,证入三宝之体,三宝不从他得。佛宝者,汝之性也。法宝者、汝之智也。僧宝者,汝之行也。所以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实相者、三宝之别名。信则万法现前,故一切经,从信而入。儒家则云:不诚无物。“如是”二字,是信成就。信则言是法如是,故信是第一成就。

  第二闻成就。如是之法,我从佛闻,佛法虽大,或见色明心,或闻声悟道,如来在世说法,弟子闻声悟道。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此是闻法,直下承当,从闻信入,故云闻成就,否则成就个什么?

  第三时成就,欲知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吾人修行,善根成熟,悟果自来。普门品观音三十二应身,因善根成熟,乃现身为说法;若不成熟,虽说法亦不悟。今“一时”者,众生善根成熟之日,即是如来说法之时。法王嘉会,说听事毕,大众获法益,故云一时,若不获益,云何云时成就。

  第四说法主成就。佛为说法主。佛者觉也,无明梦觉,不但生死了不可得,而且佛境界现前。佛境界一一功德,皆能度众生了生死,返迷皈悟,与佛相同。所以佛说种种法,能度种种众生,故云说法主成就。

  第五处所成就。佛说法必有处所,或者天上,或者人间,在人间说法多,在天上少。尤其是忉利天,佛曾两次在忉利天说法:第一、佛初成道,讲华严经,上升忉利天,说十住品。第二、临灭度时,与弟子俱上天宫,三月安居、为母说法毕,即说此地藏本愿经。以六道群灵,咐嘱地藏菩萨。在忉利天说此经,即是处所因缘成就。

  第六听众成就。为母说法,这一句是。佛有三身(法报应),法身清净本具,报身功德修成,应身处处应化。若化身无而忽有,则不须父母。如应身示现人间,降迹西乾,示同人法,则有生身父母。

  阿弥陀佛,亦有父母,经云:“阿弥陀未成佛时,其父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后殊胜妙颜。”释迦佛,其父净饭王,其母摩耶夫人。佛诞生七日,母后生天,佛成道人间说法,有缘众生度尽。但圣母未闻,所以佛升天为母说法。圣母闻法悟道,即证须陀洹果。报答母恩,以尽孝顺之道;令末法众生,人人孝顺生身父母。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是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所以如来为母说法,宣扬孝道,儒家亦有“百善孝为先”之说。佛经云“孝是至道之法”。古德云“在家无孝子,出家无高僧”。又云“稽首三界主,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观此偈,则释迦成佛道的正因,是孝;因孝顺心积德而成正觉。为母说法,众弟子皆闻,皆增长孝顺善根,此是众成就。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此乃随喜孝顺,赞叹五浊度生之文。

  十方诸佛与释迦同体。释迦孝顺,十方孝顺。释迦说法,十方说法。十方诸佛,与释迦牟尼,无有彼此之分;所以十方诸佛功德相同,佛佛道同。众生迷而不觉,故有彼此你我之分。今日释迦为母说法,十方诸佛来集,随喜赞叹,同赞释迦牟尼佛,在秽土教化刚强难化众生。演说甚深希有难信之法,是为甚难。良以诸佛在净土成佛,无五浊,容易信此法。在五浊恶世教化令信,是为甚难,所以为诸佛称扬赞叹。

  五浊者:(一)见浊。良由诸法乃和合因缘而生,无有诸法自性。众生不解,妄见诸法,执为实有;便起自他、人我彼此之见。有人我见,不能见道,故云见浊。(二)烦恼浊。因有人我彼此角立,于中便起是非,而生憎爱怨亲嫉妒等烦恼,炽然不息,故名烦恼浊。(三)众生浊。烦恼内薰,发动身口七支,造取舍憎爱等业,随业受报,六道轮回,故有众生浊。(四)命浊。既有轮回,则有一期受报,寿夭穷通,各各不同等命运,故名命浊。(五)劫浊。前四浊炽盛,三灾竞起,众苦充满,故名劫浊。

  既有五浊覆障,则一实之理难显。故如来以大神通,现种种身,以大智慧,说种种法。从实施权,以方便力,化其出三界、离五浊。过五百由旬,到宝所,则人人知三界生死是苦法,出世涅槃是乐法。从此超凡入圣,故云“知苦乐法”。若非方便力,则五浊难离,刚强难化。所以诸佛赞叹释迦如来,善用方便以大智慧神通,调伏众生,知苦乐法。法华经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定慧力者,即不思议神通智慧也,此经在法华经后说,应作如是解。

  释迦牟尼,是梵语,此译能仁寂默;能作佛事,仁济众生;寂然不动,默契真理。用悲智立名,是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傅,我辈皆依佛学,随佛出家,故云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来,就有不可说不可说这么多佛。一世界一佛,每佛带一侍者,是大菩萨,俱来天宫,所谓主与伴俱,果与因来。佛佛遣侍者,问候释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广度众生,身心安乐,少病少恼,众生易度否?教化众生,得无疲劳耶?

  世尊是佛之通号,一切佛皆称世尊:为世出世间所共尊,故名世尊。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诸佛各遣侍者,问讯世尊,赞叹如来,能于五浊,调伏刚强诸众生,知苦乐法。如来不居功,故含笑。笑众生自悟自度,与我何有哉。一切众生自性,皆含一切功德,能度一切苦厄,所谓病中有药,而不能自觉。如来亦不过以众生之觉,觉众生之迷;破众生之迷,显众生之觉,令其自觉自悟自度而已。假如众生自无功德,任如来怎样说法,亦不能度,含笑者,微笑也。如来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而不自觉。又笑一切众生,闻佛说法,即能自悟自度,故佛笑得过。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也是这个道理。所谓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故此微笑,今日亦复如是,诸佛有密语,世尊不覆藏。众生具密语,如来不覆藏。微笑者,笑众生是佛,而不自觉耳。佛法在平常日用中,众生日日用之,而不自觉,能不令悟者微笑。孔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大道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所以令圣者愍之。今日如来度众生,只不过因众生本具光明,而自度之。如来不费吹毫之力,岂不令佛微笑。

  到底众生自性具有几许功德,今日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乃是众生本具功德,唯佛乃能知之。

  所谓大圆满光明云。

  此光明云,若独佛有,而众生不有,怎能称圆满呢?既称圆满,则佛有,众生亦有,方叫圆满。所以如来先放众生自性本具圆满光明云,表示众生与佛,无异无别也。

  大慈悲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与法界之乐,能拔法界众生之苦,故名大慈悲光明云。

  大智慧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断一切无明烦恼惑,故名大智慧光明云。

  大般若光明云。

  众生自性,有大智慧,照见世出世间一切法。若事若理,若因若果,若凡若圣,无一时而不照,无一法而不知,照穷法界,故云大般若光明云。

  大三昧光明云。

  众生自性,从性起用,凡有所作,无非三昧。所谓食饭三昧、语言三昧、说法三昧、念佛三昧、礼佛三昧、现色身三昧,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三昧,人空三昧,法空三昧,真如三昧,有如是等无量三昧,故名大三昧光明云。

  大吉祥光明云。

  众生自性,凡有所至,无不罪灭福生,惑去智来,逢凶化吉,遇灾成祥,聋者能听,哑者能言,病者痊愈,故名大吉祥光明云。

  大福德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令众生得人天福、人王福、天王福、梵王福、声闻福、缘觉福、辟支佛福、菩萨诸佛圆满福,故名大福德光明云。

  大功德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令一切众生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八万四千尘劳烦恼,究竟得涅槃之乐,故名大功德光明云。

  大归依光明云。

  众生自性,自有一体三宝,为一切众生自归自依。所谓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归依僧。

  大赞叹光明云。

  众生自性,具有三宝,无量无边功德,赞莫能穷,故名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周遍法界,六祖所谓自性,具恒河沙功德者是也。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密音。尸波罗密音。羼提波罗密音。毗离耶波罗密音。禅波罗密音。般若波罗密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

  又从自性能出种种微妙之音,度脱众生种种烦恼,成就种种功德。

  所谓檀波罗密音,众生自性能生能舍,犹如大地能生万物、能舍万物、供养一切众生。又如涌泉,涌而复涌,涌遍大地,利益动植物。自性亦复如是,能舍财、舍法、舍神力,利益众生。焰口所谓、开济物利生之门、三檀等施。

  尸波罗密,众生自性无染,不染五欲六尘,使到三业清净。焰口所谓,身业清净,证无上道。口业清净、证无上道。意业清净,证无上道。

  羼提波罗密,自性无生,所以一切恶念惑念,皆本自不生;而证到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忍则诸恶不生,故名羼提。波罗密、即是到彼岸。心生是此岸,心不生不灭,即到波罗密之彼岸。

  毗离耶波罗密,自性无间断,是名精进。易经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就是精进之意。无妄名精,悟理名进,袪妄悟理,故名精进。普贤行愿品云:“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就是精进之意。法华经云:“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菩提心。阿难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菩提。而阿难多闻故,护持我法”。修行贵乎精进,如鸡孵卵、不能间断。如猫捕鼠、不可须臾离也。若能精进,七日无间,克期取证,往往悟道。故名精进波罗密。

  禅波罗密者,梵语禅那,此云静虑。静中思虑,静是止,虑是观;静虑者、止观之别名也。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儒释皆以此法用功,所谓不假禅那,无有智慧。若止观齐修,定慧等持,意中清净,便到彼岸,故名禅波罗密。

  般若波罗密者,般若称为妙慧,即是良知。智是心之性,水以湿为性,火以热为性,地以坚为性,心以智为性。心生一切法,智知一切法。知而无知,无知而知。知一切法,离一切相,得一切智,故名般若。般若知一切法,而不着故。能空我法二执,证二空真如之理,到真如之彼岸,故名般若波罗密。

  上来六波罗密是自度。下慈悲音、喜舍音,是利他。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喜者随喜他人一毫之善,舍者所修功德,回向法界众生,自不享受。如金刚经云:“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即名为舍”。

  解脱音,令众生离生死苦。无漏音,令得涅槃乐。智慧音,知世间法。大智慧音,知出世间法。师子吼音,说三乘诸法。大师子吼音,说一乘法。云雷音,在娑婆世间现身说法。大云雷音,在华藏世界说法。所谓现身如云,说法如雷。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自性具有如是功德,则何生而不度,何佛而不成。所以如来含笑,显示众生,各各具有如是功德,遇缘即能自悟自度矣。度尽众生,不见众生得灭度者,是故如来含笑,诸佛亦含笑。地藏经大旨,尽在于斯矣。

  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

  此乃见光来叙之文。

  如来放光明云,遍覆法界,出微妙音,亦周沙界。法界有缘众生,见光闻音,均来集会忉利天宫,听释迦佛临终说法。从娑婆世界、及他方世界来,都有无量天龙鬼神之众。何故以龙鬼之身,而来听法。因为有的众生乘急戒缓,戒缓故做龙做鬼,乘急故有闻法的善根。若人坚持戒律,又多诵经,乘急戒急,则以人天尊贵之身,而闻佛法矣。

  此世界是名娑婆,在华藏二十重世界海中,属第十三层。极乐世界,也在十三层。华藏世界海中,有无量世界,此世界是无量中之一。梵语娑婆,此云堪忍。此世界的众生,皆能忍受贪瞋痴三毒、及诸烦恼,能忍斯恶,故名忍土。不但娑婆世界的天龙鬼神,乃至十方无量世界的天龙鬼神,见光闻音,知释迦牟尼不久灭度,所以皆来天宫听佛付嘱。

  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

  此段文,先讲娑婆世界的天众。天者,天然,有天然之福享受,思衣得衣、想食食来、天衣无缝、甘露自至、不假造作、故名为天。

  欲界有六天。第一、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须弥山东,黄金埵,持国天王所居。南方琉璃埵,增长天王所居。西白银埵,广目天王所居。北水晶埵,多闻天王所居。由于布施,持不杀生戒,孝顺父母,殁生此天。寿命五百岁,人间五十年,为此天一昼夜。

  第二、忉利天,居须弥山顶,单修十善,无禅定功、殁生此天。寿一千岁,人间一百年,为此天一昼夜。

  第三、须焰摩天,此云善时分。日月光明照不及,以莲花开合为昼夜。又自身发光明,不假日月之明,故名善时分。

  第四、兜率陀天,此云知足。于五欲境,常自知足。又有内外院之分:内院补处弥勒菩萨所居,外院天人所居。

  第五、化乐天。自能变化五欲之境,而自享受。

  第六、他化自在天。不劳自化,他天为化欲境,而自享受,故名他化自在。欲界魔王亦居此天。上来六天,天福自然,而未离饮食、男女、睡眠之欲,故名欲界。

  色界四禅,共十九天。初禅有三天:

  ⒈梵众天。离欲得禅,故名为梵。其色清净,故名色界。众者,民也。梵天人民,故名梵众天。

  ⒉梵辅天。此天内有觉观,外有言语,以语言辅助梵王,宣扬梵德故名。

  ⒊大梵天。即大梵王,其名尸弃,主领大千世界。

  二禅有三天:

  ⒈少光天。此天禅定力胜,定体发光故名。

  ⒉无量光天。此天禅定转胜,故光明无量。

  ⒊光音天。此天禅定更胜,内无觉观之细念,外无言语之粗旷。但以种种光明,代表种种音声,故名光音天。

  三禅有三天。

  ⒈少净天。禅力转增,离初禅之喜心,得净定之乐境故名。

  ⒉无量净天。定增乐增,净乐无量。

  ⒊遍净天。寂净之乐,周遍身心,三界之乐,以此天为第一,故名遍净天。

  四禅有九天:

  ⒈福生天。一切福中,以禅定之福最胜。故名福生。

  ⒉福爱天。福无边中,得妙随顺故名。

  ⒊广果天。凡夫人天中,此天果报最为殊胜。

  ⒋无想天。又名外道天,外道压迫妄想,妄想不生。一定定五百劫,三界中、无处可安置。故居此天。

  ⒌无烦天。是阿那含果,下界惑尽,上界惑薄,故生此天,缘真断惑。

  ⒍无热天。也是阿那含果,所居所断之惑,转见微薄。

  ⒎善见天。障微定胜,见色明澈。

  ⒏善现天。何只见色,又能现色。

  ⒐色究竟天。至色边际,最极之处。一念空色,便离色界。

  摩醯首罗天。以定得大自在,又名大自在天。此天王三目八臂、乘白牛、执白拂,一念之间,能游大千世界;一念之顷,能知大千世界,雨滴头数。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是名无色界四天。第一、空无边处天。从色界四禅,以方便力,灭可见可对色,又灭不可见可对色,更灭不可见无对色。三色一灭,便出色笼。但见虚空无边,故名空无边处天。

  第二、识无边处天。此天再用方便力,灭空识现,但觉识心无边际,故名。

  第三、无所有处天。再用方便力灭识,识灭一切皆无故。

  第四、非想非非想处天。再以定力灭无,无灭想现。又以定力灭想,想灭无现。总不能,想与无及我,三者一时俱灭。所以灭而非灭。昔日黄龙禅师斥吕洞宾,犹经八万劫,终归落空亡者,此定也。

  以上虽能灭色,而无色之笼不能跳出,故云无色四天。欲、色、无色,是三界。天福享尽,随业受报,六道轮回,不出火宅,今见佛光音,皆来集会。同时龙众、鬼神等,亦来集会。

  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此文乃是如来放光演音,一切有缘众生皆来集会。

  有缘者,与佛有缘,曾在三宝种善根。佛虽慈悲,无缘不度,无善根不能从佛闻法。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礼敬佛,多念佛,与佛结缘,将来就能见佛。多诵经、多闻法、八识田中有佛法的种子,将来就能见佛闻法。否则佛不能见,法不能闻,那就苦了。今日如来放光明云,出微妙音,天众、龙众鬼神等众,因有缘故。就能见光闻音,来聚天宫。不但娑婆世界,天龙鬼神来会、十方无量世界,天龙鬼神,亦来聚会。可知如来的光音,遍十方世界故。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此乃有职位之神,亦来集会。虽身系职,但知如来不久灭度,而不能不来。

  “海神”。水之大者名海,海神名海若。此神依海而住,海亦即他的家。例如,我们假借男女身体而作为人。若离身,但有神魂,不名为人。岂不闻借尸还魂这一回事吗?

  “江神”。名江伯,例如中国有长江、珠江、黑龙江。俗云,伍子胥殁后,为钱塘江神。

  “河神”。名宓妃。中国黄河最长,印度恒河最大。

  “树神”。凡树必有神,若神离树,其树必枯。所以佛戒弟子,不可斫树。九华山志:王南塘游九华,梦一老人前曰:樵夫欲相害,公幸援之。明日上山,见数樵夫,欲斫古松,而悟求援者,乃松也。约计值筹之,复构亭于其下,曰一松。

  “山神”。五岳皆有神,是大神。山大神大,山小神小,神依山住。

  “地神”。阎浮提地神,叫坚牢,本经有地神护法品。

  “川泽神”。川是小水,泽是湖泽。例如洞庭湖神。

  “苗稼神”。禾未秀者为苗,禾秀成实名稼。后稷教人耕种,死后为苗稼神。

  “昼神”。主昼,“夜神”主夜,善财五十三参,曾参普德等主夜神。“空神”名舜若多。“饮食神”,即灶神,佛教名监斋使者。“草木神”,依草附木,乃至种种药草,皆有神依附。所谓疾疫世化为药草,饥馑时变作稻粮。如是等职事之神,皆来集会。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此乃鬼王来集之文。

  如来放光明云,天龙鬼神,皆来集会。现在讲鬼众,鬼王属阴世间。世间有阴有阳,有幽有明。明阳世间,是天与神共居。龙或阴或阳。唯鬼属阴,居阴间。人死亦居阴间。阳尽阴现,所以阴间有无量鬼,必有鬼王统治之,令其不越矩,不敢为非作歹,胡作妄为,损恼众生。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教化幽冥众生,改恶生善,舍邪归正,皈依三宝,离三途得人天乐。鬼王亦各司其职,以助冥化,利乐有情。

  恶目鬼王者,目露凶光对付恶人、恶鬼,令其回恶向善。

  啖血鬼王者,诸鬼啖诸鲜血,常游屠宰之场,以腥羶为食,需有鬼王而统治之。

  啖精气鬼王,即毗舍阇鬼,状如小儿,专食人精气。放逸之人,摇动其精,此鬼得其便而食之。又食五谷之气,令其耗损,故有鬼王统之。

  啖胎卵鬼王,孕妇三月成胎,十月胎出。诸恶鬼诤啖其胞衣,亦有鬼王统之。

  行病鬼王,即瘟疫使者,若富单那鬼,主人寒热之病。此是以鬼王身,惩诸作恶者。

  摄毒鬼王,此鬼王心慈,能摄龙毒、蛇毒、蛊毒,及一切毒。

  慈心鬼王,常以乐事施人。念念爱护众生。

  福利鬼王,如城隍土地等。赦人之祸,利人之福。

  大爱敬鬼王,爱护持戒修行,拜佛念经者。此是以鬼王身,勉诸修善者。

  此国土、他国土,如是等鬼王,见佛光明,闻佛法音,皆来集会。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此乃法性化物,难知其数之文。

  有的知法性已成佛,有的知法性当成佛,有的知法性未来成佛。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已成、当成,不离法性。法性无已当,已当是假名。悟法性时,无已当未来之别。偈云:“法性如大海,不说有是非,一切凡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返掌。”佛说法度人,佛以法为师,佛得法成佛,法是佛之师。以法度人,难知其数啊,故问文殊,今日来天宫聚会者,汝知数否。

  文殊是古佛。过去成佛,号龙上尊王佛;现在北方欢喜世界成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成佛,号普现如来。现在带果行因,从本垂迹,迹现菩萨身,辅助释迦。文殊师利,此云妙德等。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一切智慧中,以见佛性智慧,最为第一。文殊教一切菩萨发菩提心,了见佛性,所以名为大智文殊。以见佛性,必破无明,非大智不能破无明,得大智即见佛性,从性起修,方能成佛,所以文殊是诸佛之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此一段文,乃文殊辅助法化。

  法无定性,有时说知,有时说不知,知与不知,无非利益众生。今日文殊说不知,对众生有利益,发起地藏大愿之行,令佛灭度后,咐嘱众生与地藏,则如来灭度,亦灭得安安乐乐。所谓权巧之智,适化为宜。文殊曰,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者;为地藏大愿作弄引。显示地藏大愿,所度众生,有的已成,有的当成,有的未来成,则地藏度生成佛之愿,真实不虚矣。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傅大士云:“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大论云:“佛眼无事不知,无事不闻,无事不见。”一切法中,佛眼常照,云何不知,而云不尽其数者,乃释迦抑果扬因,逊己尊彼,显示地藏所化之众,重重无尽,刻刻不停,用表地藏大愿无穷。

  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此段开显来天宫之佛菩萨、天龙鬼神,乃地藏菩萨,唯心所造,唯愿所成之文。

  地藏证穷心地,随愿所成,出生三世如来,随愿所成,故有已成、当成、未来成者。晋译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心造诸如来”。寒山诗云:“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唐译华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地藏久证心地,是如来藏,出生三世如来,以满其度生成佛之愿。三世如来者,已度生死,已成佛果者,今来天宫不可说不可说诸佛是也。当度生死,当成佛果者,今来天宫不可说不可说诸菩萨是也。未来度生死,而成佛果者,天龙鬼神是也。天龙鬼神,从地藏教化,悟明心地,故且以天龙鬼神之身、积功累德,行菩萨道,庄严心地,以求佛道,而功未圆,果未满,所以将来成。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此乃文殊权谋,发起地藏本愿之文。

  文殊曰,我过去行菩萨道,先修根本智,了见自性,本来清净,属如理智,又名无着智。次修后得智,能通达无边世界之事,属如量智,又名无碍智。若以我无碍智,观如来所说,即闻即当信受。但未来末法之世,小果声闻,天龙八部,智浅障重,虽闻如来所说,无不真实,设使顶受佛言,而不解其旨趣,必心生怀疑,惑久不解,难免发言兴谤,则堕恶道矣。唯愿世尊、大慈大悲,广说地藏菩萨,最初因地,作何利他之行。立何度生之愿,而能成就不可思议神力,度无量众生,已成佛、当成佛、未来成佛呢?唯愿世尊,为众解说,令末法众生,不生疑惑,断疑生信,获大利益。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此乃地藏菩萨愿远行长之文。

  大千世界的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已不可计数。何况一物作一恒河,一一恒河沙,已多无数。何况一沙、一世界、一一世界内的一尘一劫,更多无量。何况一一劫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更不可量。以此无量之劫,比地藏证十地果位已来,超过千倍于上。十地菩萨证佛法身,能分无量身,到无量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十地者:初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十地位满,便证菩提。而地藏久证十地,而不成佛者,为度众生故。其度生本愿,广大甚深,所以能度无边众生,已成、当成、未来成菩提。又何况地藏,在十地以前,声闻辟支佛地,便开始度众生。难怪乎,其愿远行长,故能成就今日来会之众多。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此句结地藏菩萨,从愿起行,由行成就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以此不可思议神力,周遍法界,度脱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其神力巍巍乎,荡荡乎,充满世间矣。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此文显地藏神力,充满法界。

  若有善根的男女,闻地藏名,念地藏的功德,念念无间,感应道交,则地藏的功德,透入此人身心、此人仗地藏功德,百返生于三十三天,享天福、同时又能见佛闻法,依法修行,止恶修善,永远不堕恶道,赞叹地藏功德,瞻礼地藏功德,或称地藏功德名号,供养地藏功德,乃至彩画塑漆地藏功德形像。如是等悉仗地藏神力,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矣。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此是佛显地藏,最初发愿度生之文。

  佛告文殊师利:地藏菩萨,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富长者子。当时有佛出世,号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师子能奋迅顿脱尘劳,前进后却迅速自在,表菩萨入定,却除微细障定之尘,出入三昧,捷疾。便能证入一心,具足万行,一即一切名具,一切即一名足。因此三昧力,而成正觉,从因德立号,故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如来者,从真如实际,来成正觉也。

  当时长者子,见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炳著,心生仰慕,又知佛相好,是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则三千二百福庄严,如是相好之福,不知佛修何万行之行,发何四宏之愿,而得成就?从性起修名行,依理发誓名愿。不知佛从性起何修,依理发何愿,而能成就如是相好?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佛身相好,必须长远之时,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众生苦尽,佛功德自成,相好自现。灭苦得好果,度苦是好因,欲得极好之佛身,须度极苦之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闻佛开示,便于佛前,发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之时,度脱六道受苦之愿。从愿起行,广设方便,解脱六道罪因苦果,而自愿方满,我行始圆,方成佛道。而众生无尽,所以其愿亦无尽,无尽之愿,故名大愿。于彼佛前,立斯时长行广之愿,因此于今过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广度众生。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此乃过去不可思议劫前,有佛出世之文。

  佛不是常常出世,经过无数时劫,众生善根成熟,感佛出世。例如释迦灭度,我等善根成熟时,弥勒方出现世间。弥勒说法,大众善根成熟,一闻法便悟道,所谓龙华三会,度人无数。过去不可思议劫,这么长久时,虽有佛出世,众生愚痴不知,而佛能知。因佛有三达之智,智慧知过去世无碍,犹如今日,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故名三达智。

  所以过去有佛出世,唯佛能知,佛号觉华定自在王者,以定慧立名,觉华定是定,自在王是慧,觉者观也,心如莲华,以慧观心,心开便入三昧,故名觉华定。如来藏经云:“佛观一切烦恼心中,有如来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德相具足”,此乃心中有佛,唯观能知,不观则不知。自在王者,以慧照一切法,得大自在。如法华经云:“我为法王,以法自在”。自在者将一乘法说为三乘,将三乘说为一乘,故云于法自在。此佛寿命很长,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梵语阿僧祇,此云无央数,时世人民,寿命长故,佛寿亦长。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此乃圣女福厚之文。

  “像法”者,佛灭度后,佛法流行世间,而有正、像、末之分、例如释迦佛灭度,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彼佛亦复如是,正法灭后,像法之时,有一位婆罗门女,出现世间。此女是处女,婆罗门者,此云净行,净修梵行,志生梵天故,是印度之大姓也。婆罗门女,宿福深厚,福有三福:一持戒福,二布施福,三修定福,三福具足,故名深厚。既然宿福深厚,品德纯和,因此亲戚宗亲,人人钦敬。此女内定外慧,三业清净,威仪具足,行住坐卧,常在定中,所以诸天善神,日夜翊卫拥护。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此乃女母堕苦之文。

  其母愚痴,善恶不分,邪正不辨,信仰外道,内起邪见,外轻三宝。三宝是苦海之慈航,敬之得福,轻之得罪,当时圣女见母如此,背觉合尘,以是为非,轻贱三宝,得无痛心疾首耶。乃广设种种方便,又劝又诱,欲阿母舍邪见,生正见,尊敬三宝。但阿母邪见习深,未肯全信,轻心还在。不久阿母命终,魂神随业,堕在无间地狱了。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此乃圣女为母兴供之文。

  圣女有智慧,据因识果,知母在世,心生邪见,不信罪福,拨无因果,一切罪中,以不信真理之罪最大。计其不信之罪,死后必随罪生于恶趣。如何能救呢?唯有供养,仗三宝之力,方能赎罪。遂卖其家宅,以资财广求香华、种种供物,至觉华定自在王塔寺中,大兴法界供,供养先佛、及现在众僧。以此功德,回向阿母。心大故供大,故曰大供养。

  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

  此乃敬如来之文。

  圣女用种种供品陈列在前,至诚供养先佛。举头一望,见觉华定自在王形像,在大殿中,塑画逼真,宛如佛在,威德慈容,相好毕备。圣女至诚作观,一瞻一礼,如在佛前,倍生恭敬孺慕。至诚作观,礼佛功德难思议。

  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比丘,同学佛法,功用力故,逼出无量烦恼,烦恼力大,不能自持,欲作恶业,将堕恶道,忽闻空中声曰:比丘赶快入塔观像,与佛在世,等无有异,四比丘即时入塔观佛像,睹眉间白毫相,即作是念,如来在世,与此何异,愿佛大人相,除我罪垢,由观像忏悔因缘故,八十亿劫,不堕恶道,后成佛果,东方阿閦,南方宝生,西方无量寿,北方成就佛。可知观佛如佛在,礼佛功德难思议。

  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倘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此一段文,圣女欲知母去处。

  圣女供佛礼佛毕,欲知母去处,私心自念,佛名大觉,觉一切法,无一法而不觉,假如佛在世,我去问佛,必蒙佛慈悲指示我母所生之处,令我心安。而今佛灭度,谁人能告我,思而复思,不觉垂泪两行。良久,无可奈何。唯要再瞻礼如来,因纯孝动天,至诚感佛。忽闻空中有声,告曰:泣者圣女,勿过悲哀,我今指示,汝母所去之处。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已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此乃如来,安慰圣女之文。

  圣女闻空中有声,能示母处,即时仰首,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方威神大德,宽解我忆母之忧虑。我自失母已来,日夜忆母恋母,无处可问,知母生界。当时空中又有声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我虽灭度,而法身常住世间。见汝忆母,倍于常人之情,众生是如来所度,分内之事,故来告示。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扶持。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此乃求示生母去处之文。

  婆罗门女,知空中发声、安慰自己者,非别之神,乃觉华定自在王佛。灭而不灭,法身常住世间,冥中利益众生耳。既知先佛现前,不顾一切,即时举身自扑于地,为佛作礼,至令支节皆损。左右侍婢扶持,良久方苏,醒过来而白空曰:愿佛大慈哀愍,速说我母生处,我今身伤心碎,为见母故,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佛,以声告圣女曰:汝供养毕,提早返舍,此非汝久住之处。返家后结跏趺坐,端身正念,思而复思,念我名号,念久两忘,仗我神力,便到汝母所生之处。

  跏趺坐,有单有双,若以左足先加右足,复以右足加左足,名如意坐。若先以右足加左足,复以左足加右足,名降魔坐。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此乃精进不乱之文。

  吾人修行,难得一心不乱。弥陀经云:“执持弥陀名号,或一日,得一心不乱,否则继续念,或二日、三日、四五六七日、即得一心不乱”。佛语不我欺,我们不妨试试,试时切莫生疑。所以古来用功,每以七日为期。能精而不杂,进而不退者,不必七日,三四日而达目的地。今圣女是上根之人,依佛慈教。俄而归家,以忆念早见母故。跏趺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名号,一日一夜,即得一心不乱。与佛神力相应,便入三昧,即到其母所生之地。

  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此乃一心仗佛神力,身到地狱之文。

  圣女念佛,一心不乱,仗佛神力,忽见自身,到一海边。此海是业海,作业之人乃见。今圣女仗佛力亦见,其水如沸汤,好多恶兽,其身是铁,飞走海上,东西驰走,追逐男女罪人,其数百千万多,头出头没,在业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同时又见夜叉恶鬼,其形各异,有的牛头马面,有的狮头象身,如是恶鬼,有的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向外,利刃如剑,驱诸恶人,使近恶兽,恶鬼复以手搏,再以爪攫,令罪人头足相就,与恶兽食,其受苦之形状,有千万种,令人不忍久视。时婆罗门女,游观地狱,虽睹众苦,以仗佛力故,自然不生恐惧。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圣女以三昧力,神游地狱。地狱亦有执宰之官,如人间有地方长官一样。当时地狱官鬼王,主理受罪之辈,其名曰无毒。害人之法,名三毒,贪瞋痴是也。这个鬼王虽治罪人,然心无贪瞋痴三毒,所以其不偏爱某个罪人,而减轻其罪也,不瞋某个罪人,而加重其罪。更不不分轻重,而乱治人之罪。治罪公平,皆由心无三毒所致,故云无毒。鬼王见圣女,形相非常,威仪出类,谅非负罪而来,必乘通而至。故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菩萨入地狱,一是游观,一是拔苦,故问何缘至此。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疑己从来未到过此地,不知此是何处?叫什么名?为善生天,作恶堕渊,圣女多劫以来,未曾造罪,无罪不堕地狱,故不识此处名字。今忽然到此,故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直答,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圣女懂佛经,知四大部洲外,有小铁围山,及大铁围山。“铁围两山间、地狱在其中。”圣女欲徵其实,故问鬼王曰:我闻铁围山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否?无毒据实而答曰:实有地狱,如人间实有监狱。圣女问曰:我今生未造罪,何缘而至狱所。无毒答曰:有二因缘:一是威神,游观地狱。二是业力,牵生受苦。非此二事,终无人愿到。圣女闻言,自知神游地狱,奚何疑哉。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鬼王答业造地狱之文。

  圣女自知亲历其境,何不问明地狱之因,将来好去破之。即问:目前所见之水,何缘涌沸如汤,又多罪人,及与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将性海变为业海。其水滚沸如汤,于中受诸苦。但地府亦有宽限,如人间一样。新死来者,有四十九日限期,有人代其作功德,可以赎罪、免苦。或自己曾种善因,亦可将功抵罪,否则随其本业,所感地狱,先渡此海,在海中被诸恶兽食啖。此海东十万由旬,(四十里为一由旬),又有一海。前海是身业造罪,此海是口业造罪,其苦倍前,因口业容易造罪,且多故。复次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乃意业造罪。意识念念造业,本经云:“举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所以其苦更重。合而言之,身口意三业造罪,自招自感,而成三海,共号业海。其处是也。昔日圣女耳闻,今亲到其处耳。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圣女但见三海,未见受罪之人,所以问无毒曰:我只见三海,不审地狱又在何处?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种种受苦,狱狱不同。所谓大地狱有十八,上等罪恶所感。次有五百,中等罪恶所感。次有千百,下等罪业所感。随罪轻重,受苦各有差别。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圣女游地狱,不见生母,乃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其魂神当至何趣?魂神者,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人死魂不死,魂神随业受报,圣女恐母堕恶道,故有此问。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行业有三,法句经云:“随其所造业,罪福有果报,恶业堕地狱,善业生天上,高行生善道,得无漏涅槃”。未审菩萨之母,三业之中,属何业耶?圣女答言:我母着邪见,讥毁三宝,但经我时时劝勉,三宝功德,劝时则信,劝后还疑,依旧邪见讥毁。我想死虽未久,但计其业必堕恶趣,故吾急欲求知其生处,方可设法挽救。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此乃地府查姓问名,方可超度之文。

  所以我们超度先人,必须写清楚姓名,及亲属关系,方能按名超拔,若是普利将功德,回向十方孤魂,又不同。如圣女度母,鬼王问曰:菩萨啊,汝的母亲姓甚名谁,方可稽查。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姓,父号尸罗善现,梵语尸罗,此云性善,即华言善现。母号悦帝利,华言不详。妇必随夫彰名,故先说父次说母。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此乃一人修福,众人蒙庆之文。

  无毒一闻姓名,合掌欢喜,即时白菩萨曰:圣者却返人间本处、不必再忧母忆母。悦帝利罪女魂神,曾到地府。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兴法界供,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塔寺。供佛之福力,令母罪灭福生,已生天上,经今三日。非独菩萨之母,仗佛福力,得脱地狱,此日无间罪人,同时仗佛神力,悉同生天,皆得受乐。鬼王言毕,合掌作礼而退。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此乃福能灭罪之文。

  凡夫造罪,统统是有漏罪,漏落生死。假如凡夫造福也,是有漏福,漏落生死。所以,有漏福不能灭有漏罪。唯无漏福,不漏落生死,方能灭有漏罪。无漏福,向何处求?向三宝求。例如圣女,供养三宝,仗三宝神力,方能灭阿母之罪。何只阿母,而且又能普及大众,令地狱同人,同时灭罪,齐生天上。犹如燃灯,不但光明照己,又能照一切人。圣女觉悟,三宝无漏功德,无有自性,无定性之福,周遍法界,能灭法界众生之罪,又能与法界众生之福。悟此事已,即刻到觉华定如来塔像,立大弘愿,悟理发誓,愿我尽未来劫,所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仗三宝无漏之福,令其罪灭福生,乃至皆得解脱。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此乃结会古今之文。

  佛告文殊:昔日鬼王无毒者,今日天宫无量菩萨中,财首菩萨是。佛法有七财:一信、二戒、三多闻、四舍、五慧、六惭、七愧。佛法以信为首,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大海,无信不入。所以信心清净,方能持戒。善由多闻,闻故能舍。舍则生慧,有慧才能知惭识愧,故信为财之首。财首者,十信菩萨之位也。昔日罗婆门女,因行孝道,感母生天,发大愿,解脱罪苦众生者,今地藏菩萨是。

-----------------------------------------------------------------------------------------------------------------

更多圣一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40 立足点

圣一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分身集会品第二

圣一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41 提得起放得下

圣一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后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9 公平与不公平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8 宗教生活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6 爱就是尊重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5 心胸要宽大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丙、流通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