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一章(二)释迦牟尼佛 简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二、释迦牟尼佛 简史


(一). 释迦太子诞生

  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他的父亲名叫净饭,是迦毗罗卫国(古印度的一个国家,位于现在的尼泊尔西部。 )的国王,非常英明仁慈。母亲摩耶夫人,是拒利国的公主,为人十分贤惠。她四十五岁的时候,怀孕太子,已满足了十个月,按照当时的习惯,摩耶夫人要回故国娘家生产。便在归家途中的蓝毗尼园,诞生了太子。太子周行七步,脚踏之处,现出七朵莲花,且举目四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语:“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传说,当时天上飘落香花,还有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父母晚年得子,喜出望外,全国举行欢庆。父母对他寄予非常殷切的希望,所以特请著名的婆罗门教徒,替他取名“悉达多”,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的意思。

(二). 幼、少年时代

  悉达多太子诞生七天,母亲就去世了。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为净饭王继后,抚养太子,她把太子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使太子仍旧在幸福舒适中生活长大。

  七岁时,太子开始读书,聪明的太子,闻一知十,没几年(十二三岁时),便博通了一切学问。后来,又学兵法和武术,也都很快就精通了。在一次王家子弟的比武会上,他表演了超人的体力角斗和射箭武艺。诸王子中,最好的也只能一箭射穿三鼓,太子却能一箭连穿七鼓。

  十六岁时,父亲为他完婚,妻子是邻国公主耶输陀罗。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罗睺罗。

  净饭王很爱太子,希望他能承继 王位,所以,特别为他筑了“寒”、“暑”、“温”三时宫殿,挑选许多宫人美女服侍他,让他过着快乐的生活。但是,悉达多太子,对这世间的富贵、快乐,却不感兴趣。

(三) 太子出家

  悉达多太子看见当时印度四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十分不满意。他常想: “有甚么办法使他们过上自由平等的生活?”

  有一次,悉达多太子随着父王,到田野去游玩,看见农夫在耕田,上身没有穿衣服,在猛烈的阳光下晒着,全身是泥浆,大汗直流,气喘不息。耕牛颈上勒着绳子,皮破血流,还要受农夫的鞭打。犁过的泥土,翻出许多小虫,鸟雀飞来争着啄食。太子生起慈悲的同情心,觉得为了求生存,贫民是多么痛苦!而生命界的互相争斗残杀,更是一幕大悲剧。他便在大树下静静地想着:“应该怎样去救济他们,让大家过上合理的生活?”太子想得出神,几乎忘记了回宫。

  后来,他出游四城, 遇见老人、病人、死人的痛苦情形,又看到出家修士的快乐神情,因此,左右思维,知道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老病死的痛苦,且一切众生为了求自己的生存,更做出种种罪恶,甚至不惜互相残杀,造成种种悲剧,结果,还是向着老、病、死亡的路上走。这悲剧的生命界,这矛盾不合理的人生,应如何去解脱痛苦呢?

  这些问题,使太子不能安住于王宫,享受尊荣与富贵。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的一个月圆光辉夜里,下了最大的决心,抛舍了王位、财富和父母妻子,只带着侍从车匿 ,骑着犍陡 白马,偷偷地离开了王宫,去追求解脱人生的真理。

(四) 修行的经过

  悉达多太子离开皇宫以后,在阿那玛 河畔,剃掉头发,披起袈裟(梵语,比丘的法衣。要染成浊色,所以称为坏色衣。其形状由许多长方形小布块缝合而成,又称为福田衣。),叫车匿带了冠服白马回宫。车匿哭泣,白马悲鸣,舍不得离开太子。

  净饭王看见车匿回来了,却看不见太子,悲痛万分,立刻派遣大臣去追他回来。但是,太子出家的意志,非常坚决,对来追的大臣说:“我如果不觉悟真理(成佛),誓不回宫!”国王无法,只得选了亲族中的五个青年,去跟随太子修行。

  太子带了这五个青年向旷野前行,进入跋伽仙 苦行林,看见那些苦行者,为求生天,而修种种苦行。他觉得不是正道,立即要离开。苦行者见他的道志异常,告诉他到恒河南面的苦行林,去寻找名师,定可达到愿望。于是他越过恒河 ,向南而行,到了摩竭陀国(中印度国名,首都是王舍城,在古印度中,此国最大),就在王舍城 中乞食,然后走向班达巴岜岩去。频婆沙罗王(摩竭陀国国王名称。)知道后,特意去访问太子,请他进宫去,供养饮食,还要把王位让给他,将半个国土及财物送给他,劝他还俗。太子因修道意志坚定,不愿接受。频婆沙罗王非常敬佩,对太子说:“你如果成佛,不要忘记度我。”太子说:“大王,我一定能如你的心愿。”于是他向王告辞,朝着苦行林的路径,再去寻找名师。

  太子同五侍从向追求真理的征途前进,访问了当时著名的宗教师阿罗逻迦兰 和郁陀迦罗摩弗,可是他们的学说都不圆满,于是太子便离开他们,向别处寻访。

  太子遍访道人之后,发觉竟无一人堪为导师,只好内求于己,凭自己心中的灵力,摸索解脱的途径。他便到迦阇山苦行林中,作无师的修行了。


  太子修苦行,过了六年极其刻苦的生活,每日只食麻麦,身体消瘦,四肢无力。后来自知过分的刻苦,并不能获得真理,便放弃了苦行,于是,太子到尼连禅河去,把六年来的污秽洗掉,并接受牧牛女苏耶妲乳麋的供养。随从的五个人,以为他失了道念,就不再跟从他了。

(五).成道

  悉达多太子自己一个人,渡过尼连禅河,走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有割草童子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了一个座位,让太子在上面静坐 。当时太子发出坚强的誓愿:“我不成正觉(1、 真正的 觉悟。2、成佛叫做正觉) ,誓不起此座。”

  第七日深夜, 太子在禅定★ 中现出魔★境扰乱,魔王波旬派遣魔女来诱惑他,发动魔兵魔将来威吓他 ,太子意志坚定,始终不被他所动摇。结果,魔王被降服了。这传说,是说明了太子内心中克服情欲与威势的心理过程。

  降魔后,太子把精神全力集中起来,运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大地众生(众生: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的问题。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 (五月月圆日)夜半,看见明星出现,豁然觉悟一切真理,完成了无上正觉(无上正等正觉的简称,亦即佛的觉悟)。

  他感到与万法合一,与宇宙浑然而成一体,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他随意回顾以往,发觉竟随念而现前。从前的善恶行止、父母眷属、各次轮转生死、历世修行,以至无限久远的事情,皆历历在目,应念而活现。

  他发觉他能随意观察宇宙万法,不论远近、体积大小,一一如在目前。

  他发觉他能随意收听宇宙一切的声响,清楚明白,就是从极远而来,极微弱的音声,亦能听闻,清楚如发于耳畔。

  他发觉他能随意得知所有众生 心中所想何事,于他们从前所作种种事亦复清楚明了。

  他觉得一切太奇妙了!他要了解一切新获得的能力,于是随意现法。他发觉一切物,竟随他的心愿而转,绝无任何限制。就是他的自身,也超越了时空的窒碍,能无处不在,随意同时或异时,游于过去、现在、未来之中。宇宙人生奥秘,尽在他掌握之中。
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佛的十个称号之一。“智慧德相”,由修持智慧所得之庄严相。就是万德万能的佛性。) ,但以妄想执著(“妄想”,虚妄的思想。“执著”,坚持或固执的意思)不能证得。”这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都有作佛的本质,和成佛的本能。) 皆可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无明烦恼(“无明”,不明事理真相。指愚痴的心,能恼乱心神,对真理不能明了。) 障蔽了佛性。故佛陀的成道,是了悟缘起(一切事物皆由众缘和合而生,名缘起。) ,断除无明 ,慧光焕发,佛性显现,内心清净,燃起了真理光芒,照耀人间。

(六). 说法度众

  佛陀成道后,就开始说法济度众生的工作。
  最初,到鹿野苑教化乔陈如等五人,他们听佛说四谛法(详见第五章:二 之(三))后,就成为五比丘 (梵语,指出家修行,已受具足戒的男僧)。这是佛教史上最早的僧伽 (华译为和合众,即众多比丘和合共住,简称为僧。)。

  又有波罗奈国 ,俱梨迦长者的儿子耶舍和五十个同伴,一齐来跟佛出家。俱梨迦长者及夫人也来皈依(归向、依靠、救度之义)佛陀,成为最早的优婆塞 (即在家学佛的男居士)和优婆夷 (即在家学佛的女居士)。

  接着,佛陀独自到迦耶山上,度化三迦叶兄弟,三迦叶是拜火教的领袖,大哥名优楼频螺,有五百徒众,二弟名伽耶迦叶,有二百五十徒众,三弟名那提迦叶,也有二百五十徒众,合共一千个徒众集体来出家,大大提高了佛陀的声望。

  佛陀带了三迦叶兄弟,和徒众千人,到摩竭陀国去,频婆沙罗王恭敬迎接,虔诚皈依,并且建筑了竹林精舍(精舍,寺院的别名。为精进修行的人居住的屋舍,故曰精舍。),献给佛陀与比丘们,这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佛陀在古印度南方说法的根据地。

  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王舍城内的著名异教徒,舍利弗 和目犍连,也因崇拜佛陀所说的缘起真理,联合他的徒众二百人,跟佛出家。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成为佛陀转法轮(佛的教法,如车轮旋转,能转凡成圣,能辗摧一切的烦恼,叫做法轮。佛说法,度众生,叫做转法轮)的助手。

  不久,有摩竭陀国大富长者的儿子摩诃迦叶来皈依佛陀,成为头陀(即苦行)第一,后来,他继承了佛陀的衣钵(衣钵指出家人的袈裟和食皿。衣钵授受,为师承的信证)。

  须达多长者,皈依佛陀,在乔萨国舍卫城 建筑祗园精舍,献给佛陀做说法道场,这寺院的规模比竹林精舍更为宏大。是佛陀在北方说法的根据地。乔萨罗的国王波斯匿 和皇后,也都来皈依佛陀,成为忠诚护法(“护法”,保护、维持正法的意思)。的佛教徒。

(七)佛入涅槃

  佛陀说法四十五年,席不暇暖地奔走,足迹踏遍了恒河两岸。到了八十岁那年,从摩竭陀国到毗舍离,在毗舍离的大林精舍,作最后一次的教诲。这时,佛陀身体染了疾病,已自知将要涅槃★,于是渐渐向前走,经过每一村落,便利用休息时间,向村民说法。在波婆村接受金匠名纯陀 的供养后,病势加重,于是复步行到拘尸那拉城外的娑罗双树林,佛陀就选择在娑罗双树间,作他入灭的地方。

  佛陀在阿难陀铺好的僧伽梨 (大衣)上,右胁卧下时,已经疲倦不堪。这时一位外道(异教徒)须跋陀罗来求见,佛陀又抖擞精神向他说法,他就成为最后度化的弟子。随侍佛陀的阿难陀等见佛病势沉重,十分难过,佛对阿难陀等说:“别难过,信任自己,紧握真理明灯,在真理中求解脱。”阿难陀三次请佛住世 ,佛陀回答:“万法自性仍归于灭,人人有生必有死,我的肉体怎能永存呢?我这段生命,必须循着自然法性 ,而归于寂灭。”阿难陀和罗睺罗等听了,不禁流泪!于是众弟子公推阿难陀请问佛陀四个问题:
  1.佛陀住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陀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
  2.佛陀住世时,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后,我们依什么安住?
  3.佛陀住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后,恶性的比丘,如何调伏?
  4.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说:“我答复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好好记:
  1.我涅盘后,应依戒律为师。
  2.我涅盘后,应依四念处★安住。
  3.我涅盘后,恶性比丘,应默摈 (以默不来往,不共语交谈之方法,来治理不受训诲的人。) 置之。
  4.我涅盘后,一切经典首句应安“如是我闻”等证信的句子。

  阿难陀和众弟子在佛陀身旁默默流泪,佛陀象慈母般的安慰他们说:“你们不用悲伤,我一生所说的教法已经很多,只要你们依照着去实行,就是我的法身(佛的真身依正法为体,故名法身)永远在人间了!”又说:“一切众生均有佛性,皆当作佛;断善根(“善根”,好的根性。根,能生之义,人性具有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故称为根性。)的阐提 (“阐提”,梵语,极难成佛的意思 )也可成佛。”就在这年(公元前五四三年)的五月月圆夜半,佛陀从容安静的涅槃了。

  拘尸那拉国国王和佛陀众弟子们,用最隆重的礼节,为佛陀举行了火葬。佛的舍利★ 由八国国王请去建塔供奉。这种舍利塔,一直到现在,还留在人间。而佛陀一生慈悲救世的精神,永远为人们仰慕崇拜。

(八).圣典结集

  佛陀将他所觉悟的道理,说了出来,指示我们怎样做人,与怎样由做人而成佛的方法。

  佛陀成道以后,到涅槃之前,一直宣说佛法,从鹿野苑对五比丘的最初说法,到拘尸那拉对须跋陀罗的最后说法,从三十五岁到八十岁,整整的说了四十五年的佛法。

  佛陀所说的教法,在他涅槃 后的九十天,由五百大阿罗汉(本是法身菩萨。示现作声闻。),公推摩诃迦叶 (佛十大弟子之一,修持头陀苦行,成为头陀第一,为禅宗初祖。)为首席,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七叶岩集会 。先由持戒第一优波离诵出律藏.(律藏,是佛制定的戒律。),次有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诵出经藏.(.经藏,是佛所说的经文。)。经过大众的印可,完成了第一次的结集。

  后来,又经过几次的集会整理,并且翻译成各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国去。中国翻译的佛经,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总名大藏经(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及历代后贤著作,汇集成为完整的典籍)。在世界文化上,是极有价值的文献。

  编者按:印度是一个很不注重历史的民族,许多大的历史事件,国内均无记载。在所阅读过的著作中,对佛陀的出生、出家、成道和涅槃等年代,说法不尽相同,本章及后文均按所引用的原文照录,故文中会出现说法不一。在此说明。 

 

 
 
 
前五篇文章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一章(三)可敬可信的佛陀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二章(一)佛教是教育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二章(二)佛教文化博大精深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二章(三)佛教的几个特点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二章(四)消除对佛教的几种误

 

后五篇文章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第一章(一)名相浅释

宋愿西:欢欢喜喜进佛门 本书目录

星云法师: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22 非法非非法

星云法师: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21 要忍一时之气

星云法师: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20 公理在那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