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白话文:百喻经 20人说王纵暴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白话文:百喻经 20人说王纵暴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谈说国王的过失,说:「国王太暴虐了,治国行政毫无道理。」国王听了这话,就勃然大怒,竟不追究清楚是谁说的,偏信身傍佞人的谗言,捉来一位贤臣,下令剥开他的背脊,取出百两肉来。有人证明他没有说这话,国王心中便后悔了,索来千两肉,用来给他补脊背。贤臣很是苦痛,夜中呻唤不已。国王听见了,问道:「为何这般苦恼呢?取你百两,还了你千两,心中还不满足么?为何苦恼呢?」傍人说道:「大王,譬如截掉了孩子的头,后来虽然得了一千个头,也不免孩子的死去。如今他虽得了十倍的肉,却免除不了苦痛。」

  愚人也是如此,不畏惧后世的恶报,贪图现世的快乐,拼命压榨世人,驱遣百姓,广罗财物,而后进行施舍,祈望可以灭罪,得到福报。就譬如那位国王,剥了他人的脊背,取了肉,以其他的肉来补,想使他不痛,这是不合情理的。

  原典

  昔有一人,说王过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王闻是语,即大瞋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信傍佞人,捉一贤臣,仰①使剥脊,剥百两肉。有人证明此无是语,王心便悔,索千两肉,用为补脊。夜中呻唤,甚大苦恼。王闻其声,问言:「何以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何以苦恼?」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头,虽得千头,不免子死。虽十倍得肉,不免苦痛。」

  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得现乐,苦切众生,调发百姓,多得财物,望得灭罪,而得福报。譬如彼王,剥人之脊,取人之肉,以余肉补,望使不痛,无有是处。

  注释

  ①仰:命令。

  解说

  《长阿含经》卷十七<沙门果经>通过阿闍世王之口介绍了六师外道的学说,他们各各以为没有后世,没有业报轮回。

  印度学者恰托巴底亚耶(Chattopadhyaya)在其《顺世论》一书中引述了他们的观念,其所据的是巴利文《长部经典》(南传佛教经籍,北传佛教称《长阿含经》)的英译本:

  不阑迦叶的学说:

  对于行为者,或促使别人行为者,对于伤害人或唆使别人伤害他人者,对于惩罚或使别人惩罚者,对于造成忧愁苦恼者,对于疑惧发抖或使别人疑惧发抖者,对于杀害生命者,不与取者,破门入室者,当强盗或拦路抢劫,或奸YIN,或诳语者,对于他们这样的行为,是没有罪恶的。如果拿一只铁饼边缘磨得像剃刀一样锋利,他把世界上所有的众生杀死,成为一座血肉大山,也没有因此而生的罪恶,没有随之而来的罪恶的增长。如果他沿着恒河南岸走去,打人,杀人,伤害人,使人们残废,压迫人,使人们受苦受罪,他不会有因此而生的罪恶,也不会有随之而来的罪恶的增长。如果他沿着恒河北岸走去,一路施舍,命令布施,供奉牺牲,叫人供奉牺牲,他不会因此而有功德,不会有功德的增长。在慷慨布施上,在自我克制上,在抑制感官上,在说话诚实上,既没有功德,也没有功德的增长。

  阿夷陀翅舍钦婆罗的学说:

  没有像施舍牺牲或奉献那样的事情。关于善行或恶行,既没有果实,也没有报应。没有什么今生或来世那样的事情。既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也没有他们而生出的众生。世界上没有达到顶点的沙门或婆罗门,他们功行圆满,独有他们了解认识今生和来世,使他们的智慧让别人也懂得。人类是由四大元素构成的。当他死了之后,他身上的地原素又回到土地中去,液体回到水中去,热回到火中去,风回到空气中去,他的才能又变成了虚空。四个抬丧人加上棺材架上的算第五个,把他的死尸抬出去,等到到达火化场地时,人们口念颂词,但是在那里他的骨头变白了,他的供品结果变成了灰烬。谈论什么送葬,那是愚人的教义理论。当人们说其中有什么益处,那是空洞的谎言,尽是些无聊话。愚夫与智者是一样的,当身体解散了的时候,就断灭了,死后他们就不存在了。

  彼浮陀迦旃延的学说:

  下面七件事既非人为的,也非命令人为的,既非创造的,也非促使创造的,它们是不生育的(所以说没有什么是从他们产生的),像山峰一样稳固,像石柱一样安稳。它们不运动,它们也不变化,它们不互相侵夺,它们不使任何东西受乐受苦或受苦乐。七者为何?四大原素——地、水、火、风——和安乐与痛苦,以及生命为第七者。所以既无杀人者,也无唆使杀人者,既无听者,也无说者,既无知者,也无解释者

  。当一个人拿一把利剑将别人的脑壳斫为两半,没有人因此而夺去了任何人的生命,一把剑只能穿过七种原素本质的空隙。

  散若毘罗梨子的学说:

  如果你问我是否有他世?——哦,如果我认为有,我就会讲,但是我没有那么讲。我不认为它是这样或那样,我也不认为它是另外一个样子,我也不否认它,我不说有也不说没有另一个世界。如果你问我关于偶然生出的众生,或者善恶行为有没有任何结果任何报应,或者一个获得真理的人死后继续或不继续活着——对于每一个或任何这些问题,我都给与同一的答覆。(《顺世论》,第六O八至六一O页,北京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二年版,王世安译。也可相应地参见《中华大藏经》第三十一册第二O九至二一O页的敍述,中华书局一九八七年版)

  以上这些都是与佛陀同时代的哲学家的言论,《百喻经》对这些理论多有反对驳斥之处,为了便于理解本经,特将这些思想背景材料揭载于此。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前五篇文章

白话文:百喻经 22入海取沈水喻

白话文:百喻经 21妇女欲更求子喻

索达吉堪布:敦珠法王自传 前言

索达吉堪布:敦珠法王自传 正文

索达吉堪布:敦珠法王自传 正文 3岁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百喻经 19乘船失釪喻

白话文:百喻经 18就楼磨刀喻

白话文:百喻经 17债半钱喻

白话文:百喻经 16灌甘蔗喻

白话文:百喻经 15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