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六十四课 |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六十四课
《大圆满前行》的“因果不虚”中,正在讲十不善业。前面介绍了身体、语言的不善业,今天开始讲意不善业。 戊三(意恶业)分三:一、贪心;二、害心;三、邪见。 己一、贪心: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特别喜欢的他人财物,心里打着“这财物为我所有该多好”的如意算盘,并且三番五次地思量:“我用什么办法才能将它弄到手呢?”诸如此类凡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之心,都是属于贪心。 比如,你自己没有轿车,看到别人开着豪华轿车,心里就特别羡慕,很想把它据为己有;或者,见别人房子装修得特别华丽,自己却没有这种条件,就很想把这个房子变成自己的;或者,看别人存了很多钱,千方百计想把这些装进自己腰包,这些都是贪心。 当然,从广义上讲,贪人、贪法、贪财物,均属于贪心的范畴,但此处的贪心,主要是从贪财的角度宣说的。这种烦恼,一般人不认为是罪业,反而觉得自己有追求,是种上进的表现。但实际上,人若有了这种贪心,则很容易堕入地狱。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贪心甚为恶,令人到地狱。”因此,我们以后看到别人的财物,尽量不要生起贪念,而应该替他感到欢喜,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也说:“无论他人财多少,勿生贪心当欢喜。”否则,贪心太重的人,纵然拥有一点财产,最终也很容易失坏。 记得《毗奈耶经》中有一则公案[1]:从前有个人,生了一个相貌端严的女儿。女儿长大后,父亲就过世了,转生为鹅王。女儿没有父亲之后,生活日益贫穷,感受了很多痛苦。鹅王见此,每天飞到宝洲衔一颗宝珠,早晨放在女儿家门口。女儿发现后,以吝啬心一直不舍得用,日积月累,就攒了不少宝珠。有一天,她不禁怀疑:“这些宝珠到底是谁给我的?”于是就一早起来,躲在门后观察,结果发现是鹅王送的。女儿心想:“它每天都送一颗宝珠,那肚子里可能还藏着很多,我要想办法把它抓住,这样就会有更多宝珠了。”随后她马上布网,准备抓它。鹅王见女儿不知恩图报,反而还恩将仇报,于是便展翅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一位天人见后,专门说了个偈颂:“不应作多贪,贪是罪恶事,若作多贪者,所获皆散失。” 所以,在这个世间上,相续中有贪心的人,就算拥有再多钱财,也始终有种贫穷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佛所行赞》中说得非常好:“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虽贫而知足,是则第一富。”腰缠万贯的人倘若不知足,天天贪得无厌,这也是一种贫苦;身无分文的穷人如果有了满足感,那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富翁。 学院有些修行人,生活特别简朴,不管是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资具,全都极其简单,这些给他带来的是什么?是自在、快乐。而有些世间人对佛理一无所知,虽然拥有的钱财富可敌国,可心里还是空空荡荡,一直不能满足。所以,如果不能调整心态,想完全依赖物质来满足自己、充实自己,确实有非常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务必要认识到,内心中的快乐、智慧,远远超过外在的一切财富。尽管物质可以偶尔带来快乐,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佛教为什么又叫“内明学”?就是因为它属于内在的智慧,不像其他学问只研究外在的东西,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佛教却可以解除所有烦恼,这样一来,内心有了证悟的话,世界就会变得格外美好。 己二、害心: 对他人怀恨在心,满怀愤怒地想:“我要用武器或语言去损害他。”见他拥有荣华富贵便不高兴,暗自诅咒:“这个人不安乐、不幸福、没有这样的功德该多好!”当他遭遇不幸、受到挫折时,自己就在一旁幸灾乐祸。像这样凡是对别人生起损恼的心理,都属于害心之列。 正所谓“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好人和坏人的区别,是以心好、心坏来分的,而不是因为皮肤好、很有钱、口才棒,就被划入好人的行列中。假如一个人常怀有嗔恨心,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所做的事情肯定不如法,甚至还会特别过分、令人发指。这样的人,会让周围千千万万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在毁坏他人的同时,也将毁坏自己。甚至,有时候还没有害得了别人,反而先害了自己。 三国时期,吴王手下有个太监,心术不正又心胸狭窄,是个喜欢记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库房的库吏素有嫌隙,一直怀恨在心,总想伺机报复。有一次,夏天特别热,吴王让这个太监去库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为了陷害库吏,他从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然后再献给吴王。 吴王发现后勃然大怒,询问这个太监时,他故意把罪责推到库吏身上。吴王又召库吏来审问,库吏吓得脸色惨白,磕头如捣蒜,拼命辩解不是自己渎职。 吴王素来非常聪明,观察事物也深入细致,为了把这件事弄明白,他命人把鼠屎切开,发现鼠屎外面是湿的,里面却是干的,由此推断是太监在搞鬼。为什么呢?因为假如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时间长了,一定已经湿透了,而它却是内干外湿,很明显是临时放进去的。最后,这个太监的阴谋被揭穿后,因欺君罔上而掉了脑袋。 所以,害别人就是害自己,尤其是我们修行人,千万不可心存恶念。现在个别净土宗的人,由于对闻思佛法特别排斥,平时跟他人有矛盾、互相生嗔心也从不对治,这样的人想要往生净土,可能比较困难。六祖在《坛经》中说过:“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倘若你没有不善心,内心清净、善良,往生极乐世界则指日可待;但若对同行道友、身边的人,带有毒蛇般的害心,今天跟这个吵架,明天跟那个吵架,那不要说往生,就连今生中大家看到你,也会唯恐避之不及。 有些人虽然名为“居士”,但人格还不如没有皈依的人;有些人尽管剃着光头,出家好多年了,然而相续中恶心遍布,连世间善良品行都没有。尤其是现在末法时代,个别学佛的人表面上拿着念珠、道貌岸然,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但实际上心肠特别坏。这种人不但念佛不能往生,而且今生来世都会感受无量的痛苦。麦彭仁波切说:“害心后世常受苦,无缘无故遭他害。”如果你无缘无故遭到诽谤、损恼,那很可能是往昔生害心的果报。《诸法集要经》亦云:“由心乐损害,人神咸不护。”一个喜欢损害别人的人,护法天神都不会护持,还会招来人与非人的种种危害。所以,世间上特别痛苦、遭受打击的人,往往也跟其前世或今生的业力有关。 己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二、常断见。 庚一、无有因果之见: 《俱舍论》、《大乘阿毗达磨》中都讲过,若认为行持善法没有功德,造恶业没有任何过患,前世后世不存在,三宝没有功德,佛没来过这个世界,上有天堂、下有地狱是谎言……这就称为无有因果的邪见,特别可怕。假如你的见解没有摆正,那学佛肯定只是一种形象,绝不可能深入其中。 庚二、常断见: 总的来说,邪见可分为62种或360种等。这方面的道理,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有详细描述,《宗派宝藏论》也讲过一些。虽说邪见有这么多种,但这只是个大概数字,因为众生的邪见各不相同,算起来也有无量无边,不过,若将所有邪见归纳起来,完全可以归摄于常见和断见中。 一、常见: 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上帝、真主能创造一切……这些看法都叫常见。《释量论·成量品》中对常有的主物就进行了驳斥,我们学《中观庄严论释》、《中观根本慧论》、《入中论》等时,也分析过这种观点不成立。为什么呢?因为在胜义中,根本不可能有一法常有不变。 所以,从狭义上讲,承认造物主常有的宗教,都可以叫邪道。但从广义上讲,世界各大宗教和睦共处、互相学习、彼此包容,也是应该值得提倡的。不过在这种原则下,佛教抉择见修行果的不共观点时,绝不能与之混为一谈。就像藏传佛教的各大教派,总体上虽然全是佛教,但旧派、新派也要建立各自的观点,也应该有不同的分析。所以,佛教在抉择自己的见解时,不能跟随、依止其他宗教,否则,对你们而言,别的倒不一定有害,但对解脱确实有障碍。其他宗教表面上虽有好的地方,但跟佛教比起来,实际上还是差别很大。 前不久,我在北京大学遇到一个知识分子,他是学基督教的。我在讲佛教的不共伟大之处时,他直言不讳地说:他认为自己的宗教很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让我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当时我就回答:“别的地方也不好说,但我只是指出一点:你们宗教对人类中的异教徒、非人类中的动物都有损害,这跟佛教的慈悲理念大相径庭。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对,想以教理进行辩论,那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探讨……”他是个有智慧的人,听了这番话后,相信有些地方也在思考中。当然,我并不是为了凸显佛教殊胜,就一味地贬低其他宗教。诚如《胜出天神赞》中所言[2],谁的宗教最符合真理,我们就应该皈依它、追随它,这才是智者的选择。 二、断见: 断见,是指认为一切诸法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这种邪见的来源,是往昔非天与天人发生战争时,由于天人本性信仰因果,不愿意杀生造恶业,所以在接近失败时,为了激励天人作战,天人的师长故意造了一部无有前世后世的邪论,后来被外道的蚁穴师传播至人间。 他们怎么说的呢?如《黑自在书》云:“犹如日出水下流,豆圆荆棘长而利,孔雀翎艳诸苦乐,谁亦未造自性生。”他们声称一切万法皆无因而生,有五种比喻足以证明这一点:一、太阳从东方升起,不是谁牵上去的;二、河水向下流淌,不是谁引下去的;三、所有豌豆都是圆形,不是谁抟成的;四、一切荆棘刺又长又尖、非常锋利,这也不是谁用刀削造的;五、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斓、绚丽多彩,这并不是哪个画家绘制的,而是它的本性就是如此。同样,世间各种喜怒哀乐、善恶吉凶,也都是由其本性造成的。因此,他们一口咬定往昔业力、前生后世等不存在。 这种道理非常无聊,我们学《中观庄严论释》时也剖析过。当然,没有闻思过佛法的人,乍听起来好像言之有理,但如果真正去观察,就会发现此比喻根本不成立。因为这些事物都是由各自因缘形成的,因缘具足时才出现,不具足时,包括荆棘刺的锋利也不会产生,因此这些并不是自性而生。 退一步说,即便外境的这些现象自性而生,也不能说明内心的苦乐也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要想比喻成立,必须是两个东西有共同特点,可这些比喻并不具足这一点。因此,众生的苦乐应该是因缘所生,依靠前面所造的善、恶之因,才会产生后面的乐与苦。 当然,若想成立这种观点,首先必须要确立本师为量士夫,然后在此基础上,量士夫所说的因果不虚之理才会被人接受。或者也可以通过辩论,将他们的说法驳斥为不定因,以此无法证明前世后世不存在。这方面的教理、公案,我们以前也讲过很多,大家在推理时都可以引用。 不然的话,如果认为断见派的宗旨千真万确,并且依止而随行;或者,虽然没有随行,但认为佛陀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不真实,满腹怀疑或妄加诽谤,这些都属于邪见。我们就算现在没有,但有些上师讲过,有时候因自己福报不够,以后也很容易产生。尤其是邪见种子没有彻底烧毁的人,原本内心的智慧就很浅薄,再加上外道或愚者言论的影响,很可能就会舍弃如意宝般的佛教,去随行对今生来世有极大损害的宗义。所以,在座的各位在抉择见解时,三思而行极为重要! 以上全部讲完了十不善业。在这十种不善业中,要数杀生和邪见最为严重,如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尤其是邪见,《成实论》[3]中说:“意业势力,胜身口业。”又云:“于诸罪中,邪见最重。”所以,意业的力量,远远胜过身体和语言造业的程度。 那么,这里为什么说杀生和邪见是最严重的恶业呢?作者就此作了一个简单分析。 杀生:一般而言,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当然,有些人感情上、生活上出现问题时,生存的痛苦远远超过死亡,此时也会选择自杀。(不过,有些人自杀只是吓唬别人,自己根本不想死。那天我就看见一个人,她哭着闹着要自杀,我说:“你自杀就自杀吧,那边有房子,你去吊嘛。”她就把腰带解下来,挂在房梁上,偷偷地看我们——我们谁也没有管,就在那边一直说话。于是她又把腰带放下来,也不想死了,很“高兴”地就回去了。)除此之外,每个有情最珍爱的莫过于生命,一旦受到威胁,必定会全力以赴地保护它。 尤其是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那么的确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而生活,我们都是坟墓。”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也说:“如果它们会说话,我们还敢杀它们吗?”这句话讲得很到位,我们在吃动物时,倘若它们会说话,相信没有人敢去杀。然而,正是因为它们不会说话、无力反抗,人们才肆无忌惮地摧毁它们的宝贵生命。 其实,杀生的罪业极为可怕,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住经》还说:“杀害一个众生,需在地狱住一中劫。”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佛教徒都不能杀害众生。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学佛的人,说家里来了很多蚂蚁,准备去买杀虫剂。我听了之后,觉得这些人根本没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原来有些人也问过我,说经堂里柱子是木质的,长了许多白蚁该不该杀?我当时就回答:“不该杀,换个水泥柱子就可以。众生的生命更宝贵!”所以,只要能明白生命的可贵,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否则,不要说这些众生侵害了你,就算没有侵害你,但你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也会肆意杀害它们,这样一来,一条生命需要用五百世来偿还,如此果报特别可怕。 尤其是现在有些人,以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等善举为借口而杀生,这种罪业更为严重。帕单巴尊者亦云:“依恶建造三宝像,将被后世风吹走。”不久前,我听说一个特别不好的消息,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说是藏地有位上师为了修佛塔,弄到很多牛羊,并将其卖到肉联厂来赚钱。藏地还有些人为朝拜拉萨觉沃佛,先是拼命地杀生,再用赚来的钱去那里忏悔,这种行为真的特别愚痴。 汉地有些人也是如此,看到蚂蚁、蟑螂、老鼠时,一边念佛一边把它打死,还美其名曰“是在超度它”,这种做法极不合理。如果你想利益众生,在它耳边念佛号就可以了,又何必要杀死它呢?试想:假如别人念一句“阿弥陀佛”,再把你杀掉,那你的感觉怎么样?每个人不妨思维一下。 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演讲时,一只苍蝇多次落在他脸上,他不堪其扰就把它拍死了,此举引起了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今年奥巴马在演讲时,又飞来一只苍蝇,一会儿停在他头上,一会儿落在脸颊上,甚至还一度停在他嘴唇上“歇脚”。但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任由苍蝇不停地徘徊,也不敢再痛下杀手。 在对待苍蝇等众生的态度上,我觉得印光大师做得特别好。以前他居住的寮房有苍蝇、蚊虫、跳蚤,侍者想将这些清出去,但印祖阻止道:“这些是我的善知识,留它们在此地,证明我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化它们。”后来据说他到70岁之后,所居住的地方,再也没有这些小含生了。有些法师言,这也是他的功德力所感。因此,在戒杀这一问题上,对比了印祖的行为之后,有些佛教徒还是要继续改进,否则,某些现象的确不容乐观。 关于杀生罪业的可怕,《杂宝藏经》中讲过一则公案[4]:从前有一个富翁,他很想吃羊肉,但又怕儿子反对,就打妄语说他家这么富裕,是因田头一棵树的树神庇佑,故必须要杀羊供神。儿子信以为真,就在树旁建一座小庙,经常杀羊供养树神。不久后那富翁死了,因恶业所感,投生为自家的羊。第二年儿子又要杀羊祭神,恰好选中了这一只。此羊咩咩叫着,死也不肯被牵出去。正在此时,门外来一阿罗汉化缘,见此情景,便加持儿子看到此羊为其父亲的转世。了知这种因果报应后,儿子十分懊恼,赶紧摧毁了神庙,从此断恶行善,永不杀生。 所以,人有时候在邪见的控制下,好像在供养、做善事,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过去藏地有种不好的习惯:把上师、僧众请到家中念经,认为宰杀众生、用血肉供养,是在行善。如今其他地方也有这种做法,有些施主特别恭敬某位上师,得知他极爱吃海虾,每次一来,就给他准备很多虾。而这位上师也吃得狼吞虎咽,甚至虾须粘在胡子上都没发觉。弟子们见后很高兴,争先恐后地赞叹:“啊,上师您真好看,我给您拍个照吧……”其实,这种做法必将使施主、上师都染上杀生的罪过,施主的供养成了不清净供养,上师本人也成了邪命养活,此举不但没有功德,反而罪业远远超过了所行的善事。 你们汉地历来推崇吃素,这是个很好的传统,但个别居士为了让上师欢喜,每次都要“大开杀戒”,点些活物来供养上师,这种行为很不如法。除非你上师像萨绕哈巴、钦则益西多吉、敦珠法王那样,是特别了不起的成就者,有起死回生的超度能力,否则,一般人接受这样的供养,不可能不被杀生的罪业染污。而且措珠仁波切还说,就算你有弘法利生的能力,这样做外表看起来也不雅观。其实,如果你常为上师杀生吃荤,一定会对上师的长久住世和弘法事业有障碍。除非上师的确能将所杀众生超度到极乐世界,像帝洛巴尊者那样,吃一个就超度一个,这样的降伏在佛教中也开许。反之,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务必要竭尽全力断除杀生,不然,就会像《大智度论》所言:“莫夺他命,夺他命世世受诸苦痛。” 邪见:《毗奈耶经》、《四分律》中都说,对我们而言,即使生起一刹那的邪见,也将失毁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或出家人的群体中。而且,纵然你原来具足暇满人身,但从此之后,也不算是闲暇的人身了。一旦自相续已被邪见染污,即便兢兢业业地奉行善法,也不能踏上解脱之道。为什么呢?因为若想趋入解脱,必须对生死轮回、善恶因果有最基本的正见,如果你连这些都不承认,那行持善法完全是流于形象,而并非解脱之因。 所以,圣天论师说:“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宁可毁坏戒律,也千万不能令自己的正见有损。龙猛菩萨亦云:“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5]”邪见者就算行持一些善事,装模作样地磕头、修法,实际上所得的果报也仍是痛苦。此外,《成实论》中还说:“行善者将命终时,生邪见心,则堕地狱。行不善者死时,起正见心,则生天上。”可见,一念之差有时候特别关键。 北宋时期的无德禅师,教徒十分严格。一次,他座下一位沙弥在走夜路时,不小心踩死了一只青蛙。禅师得知之后,要求沙弥到后山去跳崖谢罪。沙弥万分悲痛地来到悬崖边,往下一看,深不见底,跳下去肯定粉身碎骨。他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于是号啕大哭起来。正在这时,一位屠夫刚巧经过,见此就问他为什么哭。他把原委老老实实地交代了,屠夫一听,说:“你不过无意间踩死一只青蛙,罪业就这么重,要跳崖才能消业。那我天天杀猪,满手血腥,罪过岂不更是无量无边?唉,你不要跳崖,我来跳吧!”说完,毫不迟疑地纵身跳了下去。由于他的忏悔心极为强烈,眼见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突然托住了他,救了他一命。也有历史说他当下成就了,这也算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可见,一念忏悔,就能清净无量罪业;而一念邪见,则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且由于认为诸佛菩萨都是假的,没有任何功德,那即使你造罪后想忏悔,也没有忏悔的对境了。所以,在一切恶业中,最可怕的就是邪见。为了避免这一点,大家理应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同时要懂得佛教见修行果的真理,这样一来,自相续中隐藏的邪见种子,就会被智慧火慢慢焚毁,生生世世都会以正见来护持佛法、利益众生!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