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六十六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六十六课

 

  下面继续讲藏传净土法。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道友认真学习并且精进修持净土法。生命是无常的,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谁也无法确定大限何时来临。如果我们有把握今后几十年不死,现在安闲而住也是可以的,可是死主大军突然间就会出现,对大多数人来说,那时解脱的最胜方便就是净土法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为往生净土做好准备。

  历代的高僧大德和传承上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往生净土的珍贵教言,如果我们没有从这些教言中得到真实的利益,与解脱轮回的良机擦肩而过,那就太可惜了,因此大家一定要精进。我们学院对净土法非常重视,老年班的道友因为时间不多了,所以我们要求他们暂时放下其他修法,一定要先念完六百万遍“南无阿弥陀佛”;年轻的道友还会在世间住一段时间,所以他们以闻思为主,但我们也要求他们经常祈祷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净土。

  要真正往生极乐世界,首先必须清净相续中的深重罪业。现在我们正在讲忏悔杀害父母的罪业,有些人不一定杀害父母,但是他们不孝顺、不恭敬父母,甚至侮辱、虐待父母,这种恶行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这是由于父母是严厉的对境,对他们有不如法行为过患极大,就像一个人得罪了大领导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一样。因此,如果自己曾对父母造过罪业,一定要好好发露忏悔。道友们在闭关或实修的时候应该把这些罪业一一观想出来,然后将其作为所缘境进行忏悔。

  在传讲净土法的过程中,我们引用了大量的公案。有些人可能认为:现在每堂课都讲故事,这些故事我也会讲,讲这些到底有什么必要啊?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表面上看来,这些公案是一些简单的故事,但实际上,这些公案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与往生净土有关的积资净障之理。因此,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这些公案。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学习这些公案不是为了向外看别人的过失,而是为了向内寻找自己的缺点,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用这些法镜来返观自照。

  下面我们继续宣讲正论。昨天讲了杀害父母的过失,今天讲各类不恭敬父母的过失。

  和杀害父母一样,殴打父母也有严重的罪过,如果不加以忏悔,以后也将感受苦果。各位佛友回忆一下:从小到大,自己有没有打过父母?如果打过,有没有作过忏悔?希望那些打过父母的人好好忏悔,如果父母还健在,应该在他们面前忏悔,如果父母已经不在了,可以在诸佛菩萨面前忏悔。下面看一则因殴打母亲而感受果报的公案[53]。

  从前有一位名叫匝哦的商主,他的很多儿子都夭折了,一次他家又生了一个儿子,为了遣除儿子的寿障,商主给他取名为匝哦之女[54],后来这个孩子确实活下来了。一次商主去大海中取宝,不幸船毁人亡。按照印度的传统,一个人应从事符合自己种姓的行业,这个孩子长大后问母亲:“我的父亲是什么种姓?”由于担心他到大海取宝,母亲便骗他说:“你的父亲是卖粮食的种姓。”于是他去卖粮食,将每天赚得的四元钱供养母亲。后来卖粮食的同行对他说:“你不是卖粮食的种姓,你不能在这里卖粮食。”他又问母亲:“我的父亲到底是什么种姓?”母亲告诉他是卖香的种姓。于是他又去卖香,将每天赚得的八元钱供养母亲。后来卖香的人又禁止他卖香。他又去问母亲,母亲说父亲是卖衣服的种姓。他又去卖衣服,将每天赚得的十六元钱供养母亲。卖衣服的人又不让他卖衣服。母亲又说父亲是卖珍宝的种姓。于是他又去卖珍宝,将每天赚得的三十二元钱供养母亲。最后当地的商人告诉他说:“你是到大海取宝的商主种姓,你应该从事符合自己种姓的行业。”他回家质问母亲:“我的父亲明明是到大海取宝的商主种姓,你为什么骗我?我要到大海中取宝。”母亲说:“虽然你是商主种姓,但你的父亲和祖辈都是因为去大海取宝而丧命的,如果你去也是死路一条,你千万不要去取宝,还是在本地经营买卖吧。”但他执意不听。临行的时候,母亲一边哭一边拽着他的脚。他气愤地说:“我要去大海取宝,你竟然这样不吉利地哭。”他一边说一边用脚狠狠踢母亲的头,之后就一走了之。

  由于他的业力现前,取宝的船只在海上毁坏了。其他的商人都被淹死了,只有他抓到一块木板而幸免于难。之后,他独自一人四处漂泊。因为供养母亲的功德,他在数千年中享受天人的安乐:首先在一个名叫欢喜的城市受到四个天女的恭敬承事,然后在更为庄严的具喜城市受到八个天女的恭敬承事,之后在比具喜城市更为圆满的香醉城市受到十六个天女的恭敬承事,最后在高耸入云的梵师城堡受到三十二个天女的恭敬承事。在享受了多年的安乐之后,匝哦之女被业风所吹,逐渐来到南方的一座铁城。他走进城中一个三层门的铁室内,看见一个人头上旋转着巨大的燃火铁轮,脑浆脓血四处飞溅。他问那人:“你造了什么业落到这种下场?”那人说:“我因为以前损害过自己的母亲,所以感得这样的果报。”匝哦之女想起自己也曾经损害过母亲,他刚刚产生此念,便从空中传出声音:“愿束缚者得解脱,愿解脱者受束缚。”顷刻之间,燃火铁轮便落到他头上,他也如同那个人一样脑浆飞溅,感受了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在这个时候,他想到:在轮回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用脚踢母亲的头而感受这种痛苦的众生,愿这些众生的痛苦都成熟在我的身上,由我一人来代受!他刚刚产生这样的念头,铁轮便腾空而起,当下他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55]。这个公案里的匝哦之女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看了佛陀在因地的遭遇,大家应该知道殴打父母的过失有多么严重了吧。

  实际上,父母是极为严厉的对境,只要对他们稍作饶益或损害就会感召巨大的果报。《杂宝藏经》中说:“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因此,如果自己曾经恭敬承事过父母,将来会获得无量的安乐,反之,如果自己对他们不孝顺,也会感受无边的痛苦。《正法念处经》亦云:“供养父母,能生梵福。以福德故,后得涅槃。”学过《俱舍论》的人都知道,转生梵天界需要巨大的福德,而这样的福德通过孝养父母就能产生,因此大家应该恭敬、孝顺父母。其实,以爱心适当地和父母沟通、遣除他们的一些痛苦,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困难,可是由于很多人从小没有孝顺父母的理念,所以在生活中没有做到这些。

  前一段时间,我要求外面的佛友学习《弟子规》,刚开始有些人不太理解,有人问我:“为什么您要讲《弟子规》?这是我们汉族的一个传统论典,您就是不讲我们也懂。”可是学习之后,很多人都开始流泪,他们觉得父母对自己恩德确实很大,可是自己不但没有孝顺他们,反而让他们受了很多苦,现在虽然想回报父母的恩德,可是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最近有很多人向我表达了他们内心的遗憾和悔恨。

  佛教徒非常需要了解这方面的道理,否则,如果嘴上说要往生极乐世界,但扪心自问时才发现,不要说积累往生极乐世界所需的无量善法,自己连孝敬父母这一点都没有做到,反而造了许多不孝敬父母的恶业,这怎么可能往生净土呢?所以,希望佛友们今后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父母一点孝心都没有,随随便便就动手殴打父母。有一个新闻里说,一个年轻人喝醉酒以后狠狠地打他的父亲,父亲被打得遍体鳞伤,后来这个儿子被逮捕了,公安人员问他为什么打父亲,他竟然说:“因为我爸不听话。”身为子女,说出这样的话实在颠倒!

  上面讲了殴打父母的过患,不仅如此,甚至仅仅生起殴打父母之心也需要感受果报。在座的有些人也许没有真正打过父母,但有时候很想抄起棍棒打父母。其实这些打过父母或者想打父母的人应该举个手,我估计在场的人里肯定有这种人。我今天备课的时候都在想:我有没有打过父母呢?应该没有打过。有没有生过打父母的心呢?记得不是太清楚,应该是没有生过。下面看一则圣者感受果报的公案。

  以前,大阿罗汉目犍连被裸体外道徒数数殴打,身体被摧残得成了苇草一样[56],尊者因此而趋入涅槃。本来目犍连是释迦牟尼佛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他仅以一个脚趾便可动摇天界的尊胜宫,可是由于往昔的业力现前,当时他连想都没想到示现神通,更不要说真正示现神通了,结果他像普通人一样被殴打致死。目犍连前世到底造了什么业,即生中要遭受如此果报呢?在很久以前,一对婆罗门夫妇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娶了一个媳妇,那个媳妇挑拨儿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致使儿子对自己的父母变得冷漠无情起来。一次,他看见父母坐在一起,生气地骂道:“真该将你们的身体打得像苇草一样!”因为生起了这样的恶心,他在五百世中被人打死,在获得阿罗汉果位时也要感受这样的余业。

  即便是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也因为对父母产生殴打之心而感受果报,可见产生如此恶心的果报有多么严重。因此大家应该反省,如果自己以前产生过此类恶念,一定要赶紧忏悔。如果我们能忏悔,这样的罪业当然也可以清净,甚至真正杀害父母的罪业也有清净的机会。如果没有忏悔,以此恶业将来必定会在恶趣长劫感受痛苦。《地藏菩萨本愿经》云:“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由于受现代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人根本没把父母当作严厉的对境,觉得父母只是一般的老人,甚至有些人对父母连基本的感情都没有,更谈不上有尊重之心。我在报上看过一篇文章,文中说:现在汉地大城市7%的孩子害怕父母,13%的孩子讨厌父母,50%以上的孩子憎恨父母,换句话说,现在70%以上的孩子对父母的态度是负面的,对父母有正面态度的孩子连30%都不到。各位道友都想往生净土,请大家想一想:你对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如果你对父母的心态都是负面的,而且还缘他们造了很多恶业,这些罪业没有忏悔清净以前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不孝父母的过患极其严重,有些人即生就会现前果报,有些人即生虽然没有现前果报,但后世必定会堕入地狱感受痛苦。佛经中说:“不孝之罪,现报如是,后入地狱,受苦无量。”《杂宝藏经》中记载:有一个人用手打了母亲一下,当天他就被强盗砍断一只手;还有一个人正要杀害母亲时,忽然天降霹雳将他劈死。现在也有这样的事,有些不孝之子遇到车祸等飞来横祸而暴死。还有些不孝顺的人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为什么很多事情都不顺呢?其实你不一定是好人,你认真观察自己,不要说其它的不善业,单单不孝敬父母的罪业你造过多少?有这样的罪业,做事能顺利吗?

  除了不能对父母产生殴打之心,也不能侮辱父母或者从他们身体上跨过。以前有一个叫仁慈供施的商主,因为他从母亲头上跨过,结果即生就堕入孤独地狱,头上转着兵器铁轮,感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现在很多人对父母一点都不尊重,在他们身上或者衣服上随便践踏,这种行为非常不好。这些人一定要痛改前非,应该像恭敬上师那样在父母足下顶礼,并且亲自承事他们——“妈妈,您坐好,我给您洗脚。”现在有没有这样的孝子啊?可能很少吧。有的人看见父母就恨之入骨,好像见到多生累世的怨敌一样,一刹那也不愿在父母的房间里呆。有的人一提起父母,从他的表情就看得出,他对父母还是很有意见的。还有的人和父母在一起时成天吵架,从来就没有和睦相处过。以前有一个道友在两母子家住了七天,他说七天里那对母子吵了八次。

  此外,指使父母做事情也将感受不悦意的果报。以前,释迦美女耶输陀罗怀孕长达六年之久,生产时也感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什么因缘所致呢?在很久以前,有母女二人带着一桶酸奶赶路,女儿不愿意背酸奶,于是她欺骗母亲说:“阿妈,你背着桶先走吧,我要去方便一下。”在遥远的路途中,她一直让母亲背着奶桶。因为这个业的等流果报,后来她需要感受如此果报。

  现在子女指使父母做事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把父亲当作佣人,把母亲当作保姆,成天让父母买菜、打扫卫生、照顾孩子。他们对父母如此不孝,可是对自己的孩子却像小皇帝、小公主那样溺爱。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从小被父母惯坏了,觉得父母为自己操劳是理所应当的,甚至父母已经是白发苍苍、满面皱纹了,还让他们为自己干这干那。有的年轻人不想做饭,就说一些好听的话:“妈,我特别爱吃你做的饭,你给我做一顿饭吧。”很多人都是如此,明明是自己能做的事,却想方设法推给父母做,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在座的道友如果以前有这种行为,一定要好好忏悔。

  父母对子女有深恩厚德,若要用供养财物、辛勤劳作等世间手段报答他们的恩德,则即便将父母扛在双肩上百年之中转绕四大部洲,或者以遍满大地的七宝供养父母,都无法回报他们的大恩大德。《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中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餔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法苑珠林》中引用了很多经典的教证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恩德,大家可以参阅。

  我们如何才能报答父母的恩德呢?如果让父母信仰佛法、受持戒律、生起智慧或者趋入佛门(出家),才可以报答父母的恩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经》中说:“若其父母无信心者令住正信,若无戒者令住禁戒,若性悭者令行惠施,无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于父母处善巧劝喻令安住者方曰报恩。”

  在世间,如果有人给父母买一套房子、办一份养老保险或者供养很多钱财,人们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从世间的角度看,这样孝养父母当然是在回报父母的恩德,可是从佛教的角度看,仅此根本不足以回报父母的恩德。《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说:“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所以我们应以出世间的方式报答父母的恩德。不过,有些人的父母刚强难化,本来子女想引导他们学佛,可是他们反而砸佛像、烧经书,对这样的父母暂时就只能以世间的方式报恩了。当然,做子女的还是不要放弃这样的父母,应该想方设法逐渐度化他们。有些佛友的父母刚开始对佛教特别反感,通过子女的长期努力,后来虽然对佛教没有欢喜心,但也不像从前那样反对了,有些人的父母变化更大,后来能够念佛,有的甚至还出家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大孝,真正的孝子就应该让父母趋入正法。

  相反,如果以狩猎、盗窃所得的财物或者信财、亡财等邪财奉养父母,非但不能回报父母的恩德,反而会让他们积累堕入地狱之业。现在有不少人为了养活父母,以各种非法的手段聚敛钱财,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害父母。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对出家人来说,除了信众供养的信财、亡财以外没有其他收入,那他们能不能帮助父母呢?对此,《毗尼母经》中说:“若父母贫苦,应先授三归五戒十善,然后施与。”《花鬘论》中说:“父母老贫病,乞食半相供,由斯有大恩,是故应赡养。”[57]根据这些教证,出家人对年迈贫病的父母可以予以适当的帮助。当然,最好是先让父母受三皈五戒,然后再供养他们,这样也算把信众供养的钱财转施给内道的居士,这就没有过失了。如果自己的父母既没有皈依也没有受戒,甚至还反对佛教,供养他们可能有一定的过失。

  现在有些出家人对信士供养的钱财不太注意,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种行为是不如法的。因果是非常可怕的,学习因果方面的经论后就会知道,如果不好好取舍因果,以一件很小的事也会感召无量的痛苦。所以希望有些出家人注意自己的行为。

  如果是修行比较好的人,对很小的事也会特别小心。以前我们寺院有一个叫扎西的老堪布,他特别害怕因果,从来不让别人对他作承事,甚至帮他扫地、打水都不愿意。据说曾经有人悄悄供养他一捆木柴,他发现后立即把那捆木柴送了回去。邬金丹增诺若大师[58]的传记中记载,大师一生过着极为平凡的生活,五十八岁以前一直是自己烧茶做饭,随身不带任何侍者。与这些修行人相比,不学佛的世间人就完全不同了,为了即生的安乐,有多少人恭敬承事自己都无所谓。其实,在这个无有定准的轮回中,今生你是高傲的主人,来世也许就成了卑下的仆人,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因此,希望道友们谨小慎微,恒处卑位。

  另外,子女对破戒的父母也应恭敬承事。一般来说,破戒者不应该受到恭敬,尤其是守持清净戒律的出家人更不需要恭敬破戒者,但父母是严厉的对境,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父母是破戒者也值得恭敬承事。不仅如此,上师也是严厉的对境,所以对破戒的上师也要恭敬承事。

  以前有一位施主,他的儿子是通晓三藏的比丘。后来那位施主也出家了,他每天辛辛苦苦地为僧众做事。一次他对儿子说:“我累得精疲力竭了,你应该恭敬承事我。”儿子说:“世尊曾经说过:‘狮子一样的人不能承事狐狸一样的人。’”父亲说:“儿子,谁是狮子,谁又是狐狸呀?”儿子说:“爸爸,我具足戒律犹如狮子一般,你是破戒之人就像狐狸一样。”父亲说:“儿子啊,像狐狸一样的我能生出狮子一般的你吗?”正在这个时候,世尊说:“父母是利益的恩田,无论何时理应恭敬、令生欢喜。何人若令父母欢喜、供养抚恤父母,将受到如梵天、阿阇黎般的供养。”(以前我讲了父母的恩德后,据说我们学院的几个老菩萨特别傲慢,他们天天让子女伺候自己,还振振有辞地对子女说:“堪布在课上不是讲了吗,我就是你的恩田,你应该好好为我服务!”有些老菩萨也不能太傲慢了。)

  佛陀在经中说:“智者以饮食,衣物及卧具,孝敬父母亲,今世无灾难,后世趋善趣,获得诸安乐。”如果能以饮食、衣服、卧具等孝养父母,即生中将无病无灾,诸事顺利,长命百岁。这是一种无欺的缘起。现在有些人因为不懂这些缘起,对父母、上师等尊贵的对境做了很多不如法的事,结果在生活中遇到很多挫折。如果这些人能对父母、上师恭敬承事,不仅不会遭受各种违缘,而且今生吉祥顺利、美名流布,来世将转生善趣,享受无量安乐。如《杂阿含经》中说:“如汝于父母,恭敬修供养,现世名称流,命终生天上。”作为一个佛教徒,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否则,如果连做人的基础都不具备,要即生成就、往生净土就只能是遥远的梦想了。

  对年轻人来说,孝敬父母、长者就是在积累福德,凌辱父母、长者就是在耗尽福德,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孝敬父母和长者。我们看一则孝敬长者的榜样: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中生活着羊角鸟、山兔、猴子、大象四只动物,它们和睦相处,过着快乐的生活。一天,四只动物商议道:“我们应该恭敬年长者。”为了分出谁长谁幼,它们便以一棵烈卓达树为参照物进行比较。大象首先发言道:“我小时候就见过这棵树,当时它和我现在的身体一样高。”猴子接着说:“我小的时候,这棵树和我现在一样高。”山兔说:“我小的时候,这棵树只有两片嫩叶,我还舔过两片叶子上的露水。”羊角鸟最后说:“我以前吃过一棵树的果实,在这里撒下不净粪,后来从粪中长出了这棵树。”四只动物遂排出了长幼顺序:最小的是大象,之后是猴子,再后是山兔,年龄最大的是羊角鸟。自此以后,四只动物无论做什么事都按照长幼顺序次第相偕。每当途经艰险难行之处,大象身上蹲立猴子,猴子肩扛山兔,山兔头顶羊角鸟。后来四只动物又发誓共同持戒行善,在它们的带动下,整个森林中的动物逐渐也都持戒行善,之后整个国家乃至南赡部洲的人也都开始持戒行善。这四只动物就是“和气四瑞”。当时的羊角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山兔是舍利子,猴子是目犍连,大象是阿难。我们应该像公案中的动物那样恭敬老者。

  以前我在讲《释迦牟尼佛广传》时说,在经堂或房间里悬挂“和气四瑞”像有很大的功德,见到它无形中就会产生善念。我资助的那所智悲小学以前挂了很多世间的画像,前一段时间我对学校的领导说:“挂很多乱七八糟的像没有什么意义,以后你们能不能挂一些八瑞物、八吉祥、和气四瑞之类的像?挂这些像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缘起。”道友们今后也要学习和气四瑞,如果四个道友在一起,一个27岁、一个26岁、一个25岁、一个24岁,应该是24岁的小和尚去干活,不要像有些世间人那样,年轻人一动不动,老年人却跑来跑去忙个不停。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具有很多功德,所以年轻人不要轻视老年人,理当恭敬老年人。邬金莲花生大师也曾说:“勿令老者忧,当以恭敬护。”《杂宝藏经》中记载,以前印度波罗奈国有一个恶规——人到一定岁数都要被活埋,有一个孝顺的大臣不忍心活埋自己的父亲,他把父亲藏在家中的密室里,每天悄悄地奉养父亲。有一天,一个天神出现在王宫,他对国王说:“如果你能回答我的四个问题,我就拥护你,如果你不能回答,七天之后我就杀死你。四个问题是:何物第一财?何物最为乐?何物味中胜?何物寿最长?”国王不知如何回答,便出重金在全国招募答案。大臣回家后问父亲这四个问题,父亲回答说:“信为第一财,正法最为乐,实语第一味,智慧命第一。”第二天,大臣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国王,国王按此回答后,天神满意地离去了。国王问大臣:“你怎么知道这些答案?”大臣坦白道:“大王,我违反了国法,我把父亲隐藏在家中,是他回答这四个问题的。”国王听后醒悟地说道:“今后在我国中不得杀害老人,若有不孝父母者当重治其罪。”

  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老年人糊涂了,什么都不懂,不要什么事情都不跟他们商量。藏地有一种说法:老年人是个宝,如果某地老年人多,说明那个地方有福气。的确如此,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思想成熟,有的老人还有佛法的修证境界。因此,我们应该恭敬老年人,要祝愿老菩萨们长久住世。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六十七课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思考题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注释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六十八课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六十九课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六十五课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六十四课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六十三课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六十二课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六十一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