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三)

  十一、谦己敬人

  许多人心中渴仰着能当面拜见上人,但真正遇到上人,又几乎人人当面错过。因为我们的上人太谦虚了,太普通、太一般、太没有一般所谓大法师的架子了。

  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上人,上人的第一句话是:「呵,见面不如闻名啦!」上人是我们最为景仰的善知识,我们是上人的弟子。上人当着我们的面做这样谦虚的表白,真让我们一时不知所措,无言以对。

  一次,莲友请上人讲经开示,直到要开讲了,上人才发现没穿大褂,便临时借了一件穿上。

  即使是自己的剃度弟子,上人也从不直呼其名,而是称为某某法师,一律以法友、同参相待。

  谁能想到,当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比丘专程来拜见上人向上人顶礼时,上人立即伏地回礼呢?这位我所认识的青年比丘,即使是向我顶礼,我也最多只是搀扶一下呀!亲眼目睹上人的顶礼,犹如重雷击中了我内心的骄慢,简直站立不住,惭愧得无地自容。

  一般人欲向对方顶礼,总会先在心中衡量对方的年龄、身份、戒腊、名声、学问、道德、修持、化导等等,若确实胜过自己,才甘下屈;若认为彼此相当,即不肯自屈;若更以为胜过对方,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应该来向我顶礼。假如对方不礼,心中便不高兴,以为对方高慢。上人心中完全没有这一些,所以上人的所作所为往往有出乎常情的超越,令人瞠目结舌。

  十二、随遇而安

  台湾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地域狭小,交通便利;岛内乘车,时间短,车上都非常干净。所以台湾游客来大陆,往往对行、住、游诸多方面感到不便而有微词。这很好理解,譬如城里生活惯了,乍到乡下,一定感到万事不如意。人之常情,贪图享受,能高不能低。

  上人的心时刻安住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当中,纯净安和,顺法而行;如水入堤,不漫不支,直入大海;丝毫也不介意外在环境的变化。

  一次在南京转车,五个小时的车程,无法买到卧铺,连座位票都没有;只好硬着头皮请上人和我一道去挤车。这是一趟廉价慢车,经济条件不好的打工族、农民多乘此车。一上车,更是头大,满车是人,满地是果皮垃圾,行李挤满过道。时当夏天,烟熏、汗臭,闷热难当,难受得让人想立即逃下来。我实在找不到一块自己觉得好一点的地方让上人站,深感愧疚,便偷偷看上人一眼。只见上人一直在念佛,面色怡悦,悠然自得。那样子好像在清净无人的佛堂,独自享受着念佛的法喜。

  我心安了一点,边念佛边左顾右盼地看有没有谁要下站,以便找个位子让上人坐下。上人看出我的心思,缓缓地轻声说道:「不必了!」

  又说:「我们学佛的人,都说要发菩提心,可是到这个时候,自己站累了,便东张西望地看有谁下车,以便自己好坐下去,菩提心就忘记了。」

  上人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在这些常人注意不到的细微地方,上人有着敏锐的观察而严格要求自己,开悟后学。

  这「火车上的菩提心」的公案,是上人为我上的生动的一课。末法浊恶众生,大话虽好说,小事尚难做;真修实践之士,必能时时警觉,知我一行也修不成而发惭愧,唯以念佛,得生极乐。

  十三、谨严任劳

  上人作事一丝不苟,有条不紊,整严而合于法度。字迹工工整整,秀美流畅;一切对象收放有序。

  古人限于纸张金贵,印刷困难,往往排版很满,又无详细标点,现代人读起来颇费力。

  上人所编著作,皆详细标点、分段,重要部分以黑体标出,或详加眉注、边注、科判、图表;并作序文,提纲勾要地梳理全着,点明宗义。一切务求尽善尽美。凡一切教理疏导、文字校对、版式设计工作,极费心力,皆上人一人完成。

  十四、回归善导

  正确弘扬净土宗义,使之回归到善导大师所开显的弥陀本愿思想,是上人孜孜以求的事业。无论遇到怎样的风浪险阻,上人都义无反顾、旁若无人地稳稳驾驶着弥陀本愿的宗义大船,导引着茫茫苦海中的广大众生。

  中国现代之所谓净土宗,受宋朝以后诸宗融合思潮的影响甚深。千余年来,历代弘通净土教之大德,为顺时机,一方面莫不辛勤致力于融摄诸宗归于净土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竭力欲使净土教门从诸宗法门中独立出来,其委曲艰辛难可想象。但由于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等净土宗赖以建立之根本典籍失传,失去了净教独立的理论依据,所以净土教门也就一直曲附于诸宗教法之中,不现本来面目。

  降及末法今世,诸宗已悉归于净土,而净土尤未能独立;可谓法船倾颓,人天灯暗。佛法大势,何去何从?譬如一重大殿,偏柱既倾,全仗干柱支撑,而干柱偏斜未能直立,其势何其艰难!又何能长久?

  众生何幸,百余年前《观经四帖疏》等净土宗本典终于回归本土,净土行人渐蒙恩泽,经一个世纪化育钧陶,今值上人出而专弘此道,诸佛护念,大势所趋,如草风靡,似水朝东。中国净土宗经过千余年之曲折迷雾,渐渐回归善导大师「望佛本愿,一向专称」之弥陀本愿思想正辙,可谓畅十方诸佛度生之本怀,慰千年古德未竟之余憾。这是何等的大事!

  凡上人所有言教,皆为此一事。

  十五、与佛同在

  当想念我时 应念弥陀佛

  我亦住在彼 六字名号中

 
 
 
前五篇文章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二)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一)

人生之目的——人生是什么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

僧肇哲学对生死问题的解决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后五篇文章

净宗缘起-达拉斯佛七讲话

净宗缘起-净宗学会缘起

净宗科学观之二(上)

净宗科学观之二(中)

净宗科学观之二(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