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诸佛菩萨开示念佛法门语录选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舟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龙树菩萨是禅宗、密宗、天台、华严、三论、净土等诸宗的祖师)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节选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诸三昧,有能除YIN,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YIN;有能除痴,不能除YIN、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

  ●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

  ●问曰:菩萨当化众生,何故常欲值佛?

  答曰:有未入菩萨位,未得阿鞞跋致、受记别故,若远离诸佛,便坏诸善根,没在烦恼,不能自度,安能度人?如人乘船,中流坏败,欲度他人,反自没水。又如少汤投大冰池,虽消少处,反更成冰。菩萨未入法位,若远离诸佛,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生,虽少利益,反更坠落。(阿鞞跋致意为不退转)

  声闻、辟支虽有涅槃利益,无一切智故,不能教导菩萨。诸佛一切种智故,能教导菩萨。如象没泥,非象不能出。菩萨若入非道中,唯佛能救,同大道故。复次菩萨作是念:我未得佛眼,如盲无异。若不为佛所引导,则无所趣,错入余道。设闻佛法,异处行者,未知教化时节、行法多少。

  复次,菩萨见佛,或眼见,心清净。若闻所说,心则乐法,得大智慧。随法修行,而得解脱。如是等值佛无量益利,岂不一心求欲见佛?如婴儿不应离母,行道不离粮食,大热不离凉风冷水,大寒不离火,度深水不离船,病人不离良医。菩萨不离诸佛,过于上事。父母、亲属、知识、人天王等,皆不能如佛益利。佛益利诸菩萨,离诸苦处,住世尊之地。

  ●问:云何得不离诸佛?

  答:众生有无量劫罪因缘,虽行福德,智慧薄少;虽行智慧,福德薄少。菩萨求佛道,要行生忍、法忍。行生忍故,一切众生中,发慈悲心,灭无量劫罪,得无量福德。行法忍故,破诸法无明,得无量智慧。二行和合,世世不离诸佛。

  复次,菩萨常爱乐念佛故,舍身受身,恒得值佛。如众生习欲心重,受YIN鸟身;瞋恚偏多,生毒虫中。菩萨不贵转轮圣王人天福乐,但念诸佛,故随心所重,而受身形。复次,菩萨常善修念佛三昧因缘故,所生常值诸佛。如《般舟三昧经》中说,菩萨入是三昧,即见生阿弥陀国。

  ●新发意菩萨,机解软弱,虽言发心,多愿生净土。何意然者?譬如婴儿,若不近父母恩养,或堕坑、落井、火蛇等难,或乏乳而死;要假父母摩洗养育,方可长大,能绍继家业。菩萨亦尔,若能发菩提心,多愿生净土,亲近诸佛,增长法身,方能匡绍菩萨家业,十方济运。为斯益故,多愿生也。(《智度论》卷二九、六七意)

  ●譬如鸟子,翅翮未成,不可逼令高翔,先须依林传树,羽成有力,方可舍林游空。新发意菩萨亦尔,先须乘愿求生佛前,法身成长,随感赴益。(《智度论》卷六一、六六意)

  ●譬如二人,俱见父母眷属没在深渊。一人直往,尽力救之,力所不及,相与俱没;一人遥走,趣一舟船,乘来济接,并得出难。菩萨亦尔,若未发心时,生死流转,与众生无别。但已发菩提心时,先愿往生净土,取大悲船,乘无碍辩才,入生死海,济运众生。

  ●有诸众生,谤般若,堕恶道,虽修余行,不能得出。后遇知识,教行念佛,方得解脱。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节选

  ●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马鸣,东天竺桑岐多淢婆罗门也,得法于夜奢尊者。尝制《大乘起信论》,末后劝人求生净土。后付法于迦毗摩尊者己,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虚空,如日轮相,还复本位,而取涅槃。)

  天亲菩萨:《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论》节选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一礼拜门,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为生彼国意故。二赞叹门,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三作愿门,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四观察门,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一观察彼国土庄严功德;二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五是回向门,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论》即《往生论》)

  觉行妙明菩萨:《西方确指》节选

  ●一时菩萨自极乐国来,降于娑婆震旦古勾吴地。在会弟子,以往昔因缘,得蒙化度。菩萨将显净土法门,而说偈言:

  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议,以非思议故,无能尽宣说。

  牟尼大慈父,悲悯众生者,说所不能说,导彼今后世。

  更以异方便,显示安乐刹,令发愿往生,横截诸恶趣。

  由佛阿弥陀,大愿摄群品,闻名能受持,决定生无惑。

  若有大力人,专念心常一,成就深三昧,现前亦见佛。

  今我如佛教,将开化导门,念尔等迷倒,确指正修路。

  是非弱小缘,应生难遭想,西方万亿程,一念信即是。

  ●菩萨说偈已,令诸弟子朗宣一遍。复言:“汝等向来学宗玄术,心溺邪修。我以夙缘慈念深故,来此化导。今已首标西方净土,为正向正修一门。”

  ●菩萨曰:“汝今宜简省诸事,单持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不舍,阿弥陀佛便与汝为好伴侣,大限到时,现身接引,得生极乐。”

  ●菩萨示查定宏母曰:“汝夙有向道之念,而未遇正人,深为可悯。今当为汝分别开示。……求道不遇真善知识,未免陷于罗网,不可不慎。汝今当知,由昔以见邪故,报获五漏。失正知故,复遇邪师。……今应速发正信,至心忆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国土。”

  ●孙乃问:“如何修持?”菩萨曰:“净土一门,能广摄群品。汝问修持,当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便得一了百了。汝无再惑。”

  ●菩萨曰:“所示净土一门,真诸佛心宗,人天径路。今汝等虽求往生,若发愿不切,如入海而不获宝珠,徒劳无益也。……今则又为汝等发明邪正,阐扬净土。汝等当一意一心,坚修此门,必不相误。若心志一坚,又不待隔世而生,现前亦得见佛……有偈四句: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菩萨曰:“善听。尔等向来虽有求道之心,而不识修行之要,趋向无据,如人欲往燕都而不知路径者是。若遇邪师,教以邪法,如帝都在北而反指以往东、向南者是。则其人虽终日行,而茫无归宿,何由觐至尊,何由成大道?今我所示弥陀净土,帝都也。信愿行三,勤加精进,终至往生,是从第一级至最上一级也。期登上品,是愿为宰相,不愿为小吏也。依此而修,是走正大,而不行邪曲也。”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

  ●菩萨曰:“汝欲舍持咒而念佛,一志专修,最妙。但汝未知法要,只可名为持斋好善之人,不得名念佛之人。何以故?欲泛大海,必具大舟。欲驰千里,必择良马。故念佛人先须具大手段,割绝牵缠,打开尘网,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离即离非,顿入如来大光明藏。如是乃名正念念佛,得名为念佛人也。汝应善解此义。”

  ●菩萨曰:“诸弟子当知,十方诸佛是众生心,十方众生是诸佛心。是故忆佛念佛,则十方诸佛现汝心内。然亦非诸佛之入于尔心,亦非汝心出于诸佛。皆是觉妙本明,不可思议。”

  ●菩萨曰:“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生死业心。其间不容丝发。若汝等能绵密加工,使此心无些子空隙,方得几分相应。莫略做半年十月,便谓我能苦心修道。不知此正障道处,切宜慎之。又工夫虽加,若未到铜山铁壁,推不倒、移不动处,犹未是打成一片。切莫见些影响,便即歇手,是为半途之废,必至弃其前功,毫无所益。此又学道人大病,不可不知。要知佛法如大海,转入转深,断非小小知见之所能尽。应尽形修习,造极为则,切莫作容易想。”

  ●顾定成求教。

  菩萨曰:“汝来此庵,欲依净业。可知道云何得生极乐?”

  答曰:“念佛往生。”

  菩萨曰:“汝知云何念佛,即得往生?”

  曰:“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菩萨曰:“如何是一心不乱?”

  定成不能对。

  菩萨曰:“吾知汝第能言之,未必能如法行之也。汝谛听我语。善男子,心本无念,念逐想生。此想虚妄,流转生死。汝今当知此一句阿弥陀佛,不从想生,不从念有,不住内外,无有相貌,即是尽诸妄想。诸佛如来清净微妙真实之身,非一非二,不可分别。如是念者,烦恼尘劳,无断无缚,止是一心。必得一心,方得名为执持名号,方得名为一心不乱,净业功成,直趋上品。”

  ●定成再拜曰:“浊世凡夫,心智浅劣,未能深达至理,更求详示。”菩萨曰:“汝今当发大愿,愿生极乐。然后至诚恳恻,称于阿弥陀佛。必使声缘于心,心缘于声,声心相依,如猫捕鼠,久久不失,则入正忆念三昧。更欲上进,当广参知识,博询高明,自悟即心是佛妙谛。”

  ●菩萨示无朽曰:“大抵修净业人,行住坐卧,起居饮食,俱宜西向,则机感易成,根境易熟。室中止供一佛一经、一炉一桌、一床一椅,不得放一多余物件。庭中亦扫除洁净,使经行无碍。要使此心一丝不挂,万虑俱忘,空洞洞地,不知有身,不知有世,并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则与道日亲,与世日隔,可以趋向净业。……至于修净之法,不出‘专勤’二字。专则不别为一事,勤则不虚弃一时。……又持名之法,必要字字句句声心相依,不杂分毫世念。久久成熟,决定得生极乐,坐宝莲华,登不退地。”

  ●菩萨又示无朽曰:“……至于回向,不是但诵旧文一过,须从自己心中,发出真正大菩提愿,至诚恳切,普愿一切众生同生极乐,而我心无所著,如虚空等,是名回向。又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无能无所。如是谛观,更无二念,是名修行三昧。……大抵学道人不遵知识明诲,决定劳而无益,未久必败,慎之慎之。”

  ●菩萨示沈元辉曰:“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鬼见神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汝如今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功成,方不错却。授汝一偈,依而行之:

  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

  声与心相依,念兹复在兹。

  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

 
 
 
前五篇文章

念佛机能否代替莲友助念

净土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选取过程

《观经》及《观经四帖疏》要点

佛说无常经

怎样才能感应易成

 

后五篇文章

念佛别怕妄想,不后悔,不怀疑

佛教并不主张贫穷

念佛修行怎样落实“一门深入”

念佛方法汇集

修行以“念佛”最稳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