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以三心化性(犟牛老居士 主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世间诸法如幻,生死犹如闪电。法性本来空寂,超出生死羁绊。

  有心断除烦恼,纯属无明痴汉。烦恼转为菩提,只在无知无见。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以三心化性。

  昨天我们讲的“我”,其实就是我们的真心。真心即是佛性,佛门称其为法性。法性人人本有,个个不无。六道众生亦然,地狱众生虽因造作恶趣堕入黑暗,但其法性毫未丢失,一旦机缘成熟,皆能成佛。众生本来是佛,本能作佛。法自然由心而生。何以故?因为心生万法,佛岂能由心外生?一切惟心造。既然心造法界,则心能造佛,心能造菩萨,心能造饿鬼,心能造畜生。十法界无不归于众生心想中,无不是由心所造。众生想什么就造什么,念什么就成什么,世人常言之“转世”,其理即此。

  转世亦称之为往生,往生有三种因缘:第一,因业力而生;第二,因习性而生;第三,因念头而生。

  说到往生,并非单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众生由人道投生到畜生道,也可称之为往生。但在我们佛门,有许多人一听说“往生”就心生欢喜,一听到“投生”就极不情愿。其实投生也就是往生,往生也就是投生。念佛修行人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这当然是往生;换句话说呢,也就是念佛人命终可以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里面去投生,所以往生和投生其含义是完全一样的。

  往生的第一种缘是因业力而生,也就是被业力所牵引而往生。第二种缘是因习性而生,贪的习性重就上饿鬼道,嗔恚的习性重就上地狱道,愚痴不明理就上畜生道。说到愚痴,尤其当今社会,好多人不了解佛法,不承认有六道轮回,浑噩蒙昧;还有许多人不孝顺供养父母,不恭敬奉侍师长,他们孝顺、奉侍的,是那些整天围在身边的小宠物。天天和这些宠物打交道,渐渐地也就培养成了宠物的习性,结果如何呢?将来必然要到畜生道里面去投生。

  往生的第三种缘是因念头而生。为什么我们同修成天地“由心生、由口出、由耳入”地念诵“阿弥陀佛”,最终便能够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就靠这个念头的作用。但这个念头一定是清净之念,才能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相应;如果你这个念头是由妄念而生,则与净土不能相应。频道不一致,肯定不能往生,只能随着自己的业力和习性到相应的地方投生去了。所以同修们一定要明白,念佛法门最忌讳的就是分别和妄念。念佛千万不要搞分别,更不要计数,“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就是佛”。所谓平常心,也就是我们本体的自然性,只要平常心,这个本体的自然性发出来,你自然而然便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是即“佛忆众生,众生想佛”。只要我们时时忆佛念佛,而阿弥陀佛又有四十八大愿,时时都在盼着众生早回老家。我们身后面的这张接引像同修们看得都很清楚——“声声弥陀唤娘亲,天涯海角盼子归”。果能如是,则“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即心即法,即法即心”矣。

  同修若明此理,哪还有什么法呢?法亦是由心而生,“心生万法,万法归心”。但理虽如此,经典还需不需要呢?需要,非常需要。我们要运用经典,而不被经典所用。拿读经来讲,“读经不解义”呀。如何讲呢?我们在读诵经典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要用思维去想经里的意思,那样做就是不会读经,变成了分别法。经云“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这不说得很清楚吗,我们天天读经,为什么不能明白经义呢?就是因为我们把思维运用在了经里。不要搞思维啊,你就只管径直读下去,一掺杂进思维,便离了自性之体,离了佛之知见。有同修就是这样,今天读经明白了这句话,明天读经又明白了那句话,实际如何呢?哪句话你也没明白。为什么?因为佛的经典义在言外呀。

  像有的经中讲,以香花庄严佛净土,我们一听,赶快就去买好花、好香。干什么呢?赶快庄严佛净土呀。殊不知这个“庄严”,是让我们庄严自己的心性啊!哪里指的是形象上的庄严,那个没有用,完全走错了路。所以经典一定要会读会诵。当我们读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一经通一切经通,哪里还会有不明白的呢?

  心与佛的关系如何?“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同修你要去悟,为什么“成一切相即心”?因为一切惟心造,心能造一切,它造出来的当然是相。“离一切相即佛”,此“佛”就是“我”,是众生本有的真我。所以佛法不属于知,也不属于不知。如果有知,即为妄想。如前面那首偈子所讲,“烦恼转为菩提,只在无知无见”。没有知见才是佛法,才是我们的本原啊。我们的清净心中哪里有个知、哪有个见解在里头?同修们可以在平时互相观照一下,凡是那些经常看到别人不是的人,都是因为知见重。知见重,烦恼一定重,这就是不会修行。

  知即是妄想、分别、执著,绝对不是真实的。如果给它起个名字,可称其为妄觉。这种“有知”的人有没有觉悟?他自己确实觉得自己是觉悟了,而其实是妄觉,假的觉悟,决不是真实的觉悟。那么不知呢?不知也错,如若不知,则落于无记。无知变成了无记,则与顽石无异,如同用我们岫岩玉雕刻成的那些玉石鸟兽而已。那么如何来理解这个知与无知呢?大道无言,全凭心悟。悟得,证得,修得;记不得,想不得,攀不得,求不得更说不得。如若能讲说出来,那就不是佛法了。般若心经中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佛由心成,道由心生。真若无心,那么连“佛”也不存在了,至此方为回归本原。为何?在我们的清净心中哪里会有个“佛”呢?

  何谓无心?无心亦即儒道两家所称之为的无极。这一个大圆圈“〇”就叫做无极,我们佛门称其为空寂,也就是“空”。你看这个空“〇”,这里头哪有“佛”呀?这个“〇”就是我们的本原:赤条条,光裸裸,什么也没有啊。正因为它什么都没有,所以它包含着万有,万有由它而生。这个本原是什么?本原就是心啊!一切相哪里来的?心生的嘛。此乃大道也。由此可见无心是道。道即是法也。道如何能得?“情不附物即得”。情是情识,这个识不要依附于物相。真若没有相,这个花是真实的,这个佛像也是真实的,不依附这个物体的形象就全妥了。换句话讲,无知无见即得。对一切相我们都顺其自然,只可利用不可执著。连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运用可以,但别去执著它。

  修行人之所以修不出去,原因都在攀缘于法。佛法也是法呀,它和我们穿衣、吃饭、睡觉之法并无二致,都是缘生的嘛。所以同修也不要把佛法当真,因为法即缘生,缘生无性,无性则空,绝对是假而非真实。此理很深,同修一定要启开自己的悟门,自己慢慢去体悟、体证。总而言之,修行人心中若有一法可得,则被此法障覆其心,净心即不能得现。不留一物在心中,方是修行。古德对这个心有一首偈诵,这个心也就是真我:“天不能盖地不载,无去无来无障碍。无长无短无青黄,不在中间及内外。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如果你想拿哪个物体,比如经典,经典也是物体嘛,以它来传你的心你不会得道。

  昨天有同修问,心起妄念怎么办?答案昨天也已讲过,有四句话:“一句弥陀法中王,虽有妄念亦何妨。浮云重重难遮日,云隙透处见余光。”同修自己体悟去吧,修行就应当这么修。其实让我来讲修行确实有些困难,因为我本人毫无修行可言,好在从我皈入佛门以后,遭到了非一般常人所能想象的诋毁和赞誉。若赞褒简直可以把你捧到虚空外,神不可喻;若贬毁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身上再压上一座泰山,让你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学佛人谈到修行,首先必须要做到不为八风所动。能够在八风面前不动摇,心有主宰,就是修行。

  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首先是利,在利益面前,尤其在金钱这方面决不能动摇。衰是利的反面,毁是诋毁,誉是赞誉,称是称颂,讥是讥讽,苦是处处违逆,乐是各方面顺畅。这八风无不被世间人所爱憎,顺则起爱,逆则生厌。此八风最能煽动人心啊。佛为何斥责阿罗汉为焦芽败种,因为他不度人啊,只当自了汉。那么为什么阿罗汉不度人呢?因为以他修持的境界,他不敢来人世间,就怕被八风所动退转道心。所以我们念佛同修若想当生成就,必须要对此八风有警觉心。那么具体一点讲,应该怎么做呢?心空灵,意呆傻。心里明明白白,对善恶、是非、邪正看得清清楚楚,然虽在内心看得清清楚楚,在思想上却不去作分别。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要专门看别人的长处。别人的过失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啊?总把别人的不是装在心里,那不是用他人的罪过来自染心性、自污心灵吗?何必要自己折磨自己呢。这样的人想要修学有成,几乎是不可能。

  大概在四五年前,我看到一本善人王凤仪的传记,他在民国初年在各地办了许多所女子学校,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重男轻女,所以他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善人。他平素如何修行呢?专看别人的长处。他有一位婶娘,浑身就像刺猬似的,谁也不敢碰她。有一次他躺在炕上思维他婶娘的长处,找了两天两夜也没能找到。后来他发心,如果还找不到婶娘的长处,他就不吃饭了。结果恍然有悟,他这位婶娘虽然嘴像刀子,但心如火盆,从来不记别人的过失,说过就拉倒。找到以后他非常高兴,因为别人眼中的恶婶娘,其实也有善念也有长处啊。

  我们既然想在当生成就,就不要用眼睛专盯别人的过失。还是那句话,“不作分别想”,不要在思想上去作分别。那些言行对我们有利、称赞的,我们不欢喜、不贪恋;对我们诽谤、迫害的,我们也不恼怒、不嗔恚。学佛人欲得真实受用,实在讲恶的因缘也是不可缺少,因为修行路上如果见不到逆缘,忍辱波罗蜜如何成就?稍遇一点逆缘便不能接受,不能行忍辱,精进从何谈起?而没有了精进,还谈什么成佛啊?所以同修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不磨不成佛。

  你看在我们送往生中,那些瑞相非常殊胜的善知识,无不是在魔境中生出的清净本觉之心啊,他们能够把出现在身边的逆境恶缘作为自己的增上缘,作为营养的甘露全都消化吸收了。反之,如果不知道汲取这些逆增上缘的营养,只知抱怨不知感恩,想往生成就太难太难。道理很简单,没有忍辱便不能有精进,遇事三把火,火烧功德林,六度在这个地方产生隔断,你能往生吗?

  如果认清这一点,横逆在我们眼前的人事物无不是善啊,有那么多的大善人帮助我们成佛成道,我们怎么能起毫发憎恨之心呢?以我来讲,如果遇不到这样的大善知识,我根本不可能去闭关三年,现在所讲的这些心得体会也就无从谈起。真是这样啊,我们要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时时都是好时,年年都是好年。明得此理,世间的一切事情,就连我们穿衣吃饭都是佛法啊;不明此理,佛法也变成了世间法。有的同修一天天向佛菩萨求,说这个世间太苦了,要到极乐世界去享福去,这么求能把阿弥陀佛求来吗?还有的人入佛门并不是为了生脱死,他们给佛上好香供好果,只是想着求佛保佑发财得富贵,把世间盛行的贿赂之风都带到佛法里来了,这怎么能行呢?贿赂不来啊,这么搞就是愚痴。

  如能让外面的逆境顺境都成为自己的增上缘,必能渐得忍辱波罗蜜,世间蜜最甜的莫过于“波罗蜜”啊!甜在哪里呢?一旦有了这个东西,那可真是了不得,不生不灭了啊,这是最为殊胜的,它决定我们不再轮回受苦了。所以劝同修们赶快喝这个蜜吃这个蜜。对此我有亲身体会。早在四年前,有一位大和尚对我说:“吃你犟牛,喝你犟牛,骑你老犟牛……剥你皮,吃你肉,喝你血……”他让我赶快离开人世,不要再跟同修见面了。以后不到半年,又有一位大和尚在全国各地找我,见面以后还是这几句话。我心想这些师父怎么没事找事啊,我这不是挺好的吗?结果不到一年,他们的话真的应验了。但我以此作为增上缘,闭关修行了三年,对佛法的认识有了全面的提高。实在讲,我化性与修忍辱法门全赖这些大善知识们成就啊,在我眼里他们全都是大善人。可见“境缘无邪正,得失在自心”。外缘不论正面的与负面的都有营养,而逆境恶缘是最好的养心丸,如能把它吃下消化掉,你的心也就安定了。

  世间没有恶人。只有自己的恶心,哪里有外面的恶人。同修对违逆的人事不要起厌憎之心,直到现在外面不仍有人在制造舆论吗?但他们造他们的,和你有什么关系?别人说你是邪魔外道,你就是邪魔外道了?他说你是邪魔外道,到你往生的时候你给大家看一看;他说你是正道,大限到来你却露了馅,跑地狱道受苦去了。可见外面的人事物根本左右不了我们,能救你、害你的,完完全全是你自己!这一点同修一定一定要搞明白,你能不能成就并不在别人是否诅咒你,外面境缘的好坏与我们的自心没有关系。另外我们同修要相信佛法,佛讲“因缘果报,毫厘不爽”,你没造恶因,他再给你宣扬,再想把你置于死地,你怎么能得恶果呢?千万不要上外面境界的当,也不要害怕什么,不要听到一点骂声、毁谤声,或者吃了一点亏就心生烦恼,那样可就真的上当了。

  修行是修我们清净的本体性、本体心、本来我,“本来我”中了无纤尘,所以我们不要自己染污自己,往里装那些不清净的东西。那么具体讲如何来化性呢?要有三心:长远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要恒久保持长远心。

  说到长远心,我们同修可以自己想一想,在我们刚入佛门时,我们的初发心是什么样子,果真能自始至终保持初发心时的心行,我们成佛有余呀。我现在一提到长远心,就很感惭愧忏悔,为什么?我现在没有保持当时的初发心啊。我在未入佛门之前就先讲法,连“南无阿弥陀佛”还不会念呢,就到处和同修结法缘,一年以后才正式皈依。

  因为纯印老人走后发生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她所住的居室不仅满室飘香,而且散发云彩,本地和附近几个县的居士都像看戏似的往我家里拥,飘香足有一百多天。很多事情被人们传出去以后,有些年岁大来不了的也想听一听纯印老人的这些灵异事,我当时的初发心如何呢?有几位老太太家在梅河农村,还要翻过一座大山,她们跟自己的儿子说:“你能不能把犟牛找来,让他跟我们也讲一讲,真有这样的事情吗?”有位老太太的儿子就戴个草帽,把塑料布往身上一披,顶着大雨骑辆自行车前来找我。他跟我一说,我马上骑上自行车跟他去,刚蹬到山上自行车就不好使了,我就扛着自行车赤脚走到他家,走了十多里地。

  那时的初发心就是这样啊!现在不行了,初发心没有了,心念赶不上九年前了。当然也有客观原因,好多地方也想请我去,但我没有分身术,而且我和九年前也不能相比了,九年前的我身体就像小伙子一样,现在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学佛必须要有长远心,古德告诫我们,唯不失初发心者,方能成就。佛门不是有这么几句话吗?学佛一年,佛在心间;学佛二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学佛四年,佛变云烟。你说麻烦不麻烦吧,照这个样子学下去,还有个往生、有个成就吗?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四个字:散、懒、怠、惰。我们同修不妨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犯这个毛病呢?

  双泉寺这个道场确实很难得,是真正成就人的道场,因为到双泉寺来念佛的同修都很精进,一昼夜只能睡三个多小时觉。现在这里的条件还有些不尽人意,但是两个月以后,同修你再来就不会没地方住了,这个地方现在正在盖大楼,盖成以后可以容纳四百人,如果分成两个班次倒,保证每个人有五到六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就可以容纳八百人。除此以外呢,师父还发心要搞一个精进班,所谓精进班就是往极乐世界送人的班,到时候我们同修可以来报名。到这里来修学没有任何条件,只要你想念佛求往生。初步考虑是经行念佛四十分钟,之后是止静二十分钟,止静也就是练习呼吸念佛方法。这样劳逸结合,有一段时间同修就能适应。

  现在我们这里经常打一日一夜的般舟三昧,这是一般道场所没有的。如何打呢?早晨起来以后不吃饭,只配中午一餐,全天二十四小时就是绕佛,当中不准许停顿,也不准许坐卧,不但要走着念佛,还要跑香,跑香也就是跑着念佛。我们看京剧里有个徐策跑城,就是那个姿势,海青的两只袖子都要甩起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个跟着一个地跑。但是这种修行方法,那些年岁超过六十岁的老同修恐怕就有些吃不消了,所以两个月以后我们就用另外一种方法修行。这个地方确实要求很严啊,如果要求不严,到这里来还是照样散懒懈怠,那还不如在家呆着舒坦。

  学佛最忌懈怠。不说别人,我自己觉得我现在的修行赶不上以前了,心也不像原先那样了,原先真是以苦为乐。我曾经有一个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监察”,想到哪里去从来不坐硬座,但是入佛门以后,我再去外地从来没用过这个证,不论到哪都是自己买票。因为退休工资不多,买不起卧铺就买硬座,赶上人多时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候实在挺不住了,就求人家把腿让一让,然后我把报纸往座位下一铺钻到里面,躺一会儿下车以后马上就跟同修结法缘。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总想要往外掏证,但手一摸心里就感觉不对,“你是学佛人了,而且已经退休,再拿这个证就是占国家便宜,中国人口这么多,你占这么多人的便宜,你能往生的了吗?”虽然没往外拿,但心里总是不够坦然。后来一想,这东西有什么用啊,干脆烧掉它算了!烧的时候老太太伸手一抢,只留下了那张小红皮儿。

  修行必须要快刀斩乱麻,对贪恋之物决不能犹犹豫豫,不把贪恋心斩断,称得上什么修行呢?记得有一次在三九天,我站在一个农村场院里讲了八个小时,想想那时的初发心有多坚固啊,现在确实找不到了。所以学佛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不失初发心,长久保持这个心,如果人人不失初发心,成就不难啊。现在的人都是发心容易,难保长久。

  我在刚入佛门的时候,有七八位同修看我年岁大,都跪在佛前拜我为大师兄,发愿要一生护持我。他们要认我为师我是不敢当,我们皈依佛门以后都是师兄师弟,只有佛是我们的老师,尤其我还带着头发,根本没有资格收弟子。另外我也没有能力做别人的老师,为什么呢?我所会的别人都会。我会什么?就会吃饭、念佛。我们同修哪个不会吃饭,哪个不会念佛呀?所以我确实没有给人做老师的条件。既然没有条件而他们又非要认,我说那你们就认我为师兄吧。其实我只是年岁比他们大一些,若论修行,他们比我入佛门还早。

  因为我这个人毫无修行可言,自身又没有读经论的条件,除了讲纯印老人的事迹和死守一声佛号外,连一些粗浅的佛教常识都不懂。在有的寺院道场,有人称我们这些人是“念阿弥陀佛那伙儿的”,称到后来越来越简练,干脆说成是“阿弥陀佛那伙儿的”了。听人家这么一说,他们认为是贬义。因为这几位同修经论懂得很多,诵起经来也是呱呱叫,如果总跟着我这位大师兄,恐怕也就只知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了。结果不到三年,这几位同修都离我而去了。初发心是他们自己发出来的,到最后他们又背叛自己的初发心,去修学其他法门了。

  说来也怪不得人家,很多人说我们净土宗没有出息,好比坐牛车,怎比得了乘火箭快捷呢?所以人家都去坐火箭了,就我还这么老牛破车疙瘩套地一步一步往前拱。确实牛车和火箭不能相比呀,但愿他们乘火箭都能稳稳当当,千万别掉下来,燃料也不要枯竭。也真诚祝愿他们都得成就,因为法法平等嘛,只要符合自己的根性,哪一个法门都是第一。

  我进佛门至今九年,讲修行谈不上,佛法也不懂得,就连“纯印”这两个字,到现在也没能讲明白。实际这两个字我永远也不可能讲明白,同修可以自己去体悟,若有心得,只此“纯印”二字,则诚如五台山一位大和尚所言,“一生受用不尽”。这两个字我是解不透、悟不彻底呀,除非往生以后见到阿弥陀佛,开发出根本智慧。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它是不可说之意,说出来即有言说相、文字相、心缘相。

  在这九年当中,我确实看到有人在初发心时意志很坚定,修建道场困难重重亦不畏惧,没有水就不洗脸不刷牙,半个月也不肯下山一次。但等道场建成以后,渐渐便禁不住金钱与利益的诱惑,造下了阿鼻地狱之罪。真是八风炎炎啊,多少人因此而堕落。还有的同修连做梦都想见到犟牛,可见面以后没过几天便扬长而去,走前连打声招呼都不肯。因为什么呢?一看这犟牛也没什么了不得,一天天除了吃饭、念佛、睡觉,原来什么也不会。我这一天天确实过得非常自在,就是吃饭、念佛、睡觉,但同修你若没有吃饭、念佛、睡觉这个功夫,你能修得出去吗?吃饭也得会吃啊。

  我看纯印老人这一生就是吃饭、念佛、睡觉,但她吃饭、念佛、睡觉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呢?毫无分别心。一个真正的学佛人,有个咸菜就能吃得满香啊,因为再好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味道嘛。正如纯印老人讲:“味道,味道,味短道长,三寸舌下,好坏进到肚子里也就没有分别,下面的黑道便是无尽无休啊。”她是用人体作比喻讲轮回法,将口内暂短的瞬间比作人天福,而将舌下、肠腑的停留比作三恶道之苦。

  其实再香的东西过了喉咙也都变味,所以真修行人绝对不会有挑拣饭菜的味道。我在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全家老少全靠老人给人家缝穷(缝补、拆洗衣被)、做工来维持生计,有时连玉米面都吃不上。有位店铺掌柜的家里养猪,一大缸玉米面发了一寸多长的绿毛,喂猪猪都不吃。他知道我们家很困难,就问老人家要不要?结果老人家高高兴兴地把面装到口袋里背了回来。回来以后她就用水淘,是左一遍淘右一遍淘,总算看不见绿水了,蒸成一锅窝窝头。我们一吃,真是又苦又辣呀!因为实在咽不下去,只好把窝窝头剁成小团儿,用凉水掺和着,像吃药丸似的往肚里送。可老人家却手拿着窝窝头细嚼慢咽,“哎呀,真是又香又甜啊!”那时我就对她说:“你这老太太可真会装相。”现在我才弄明白,那真是两种味道啊!她是无分别的味道,我们是有分别的味道。

  可见法无定法,境界是随着各人修持功夫的深浅或所处空间维次的不同而有差异的。以水为例,我们人见到净洁的清水会很感亲切,因为喝下去就能解渴,但是饿鬼即使渴得嗓子眼儿冒烟,他也不敢去喝,为什么呢?因为再洁净的水在他眼里也会变成脓血。而在天人眼里,水又变成了甘露;在蜉蝣看来,水又成了陆地……所以相没有定相,法也没有定法。即使是身处一境,在不同业力所感的众生眼里,其所现的相及自身体会到的感受都是有所分别的。

  以上讲的是化性所必须的第一点,要有长远心。

  第二,要有慈悲心。

  佛门讲“慈悲为体,方便为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佛弟子,心中一定要装着众生,唯独不要有自己,要学习佛菩萨“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慈悲本愿。其实这与我们世间所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更加拓宽了内容。

  慈悲心要如何培养呢?首先要学会宽恕别人。修行人不要理会别人对我们如何,别人算计我,我甘愿吃亏上当;别人毁谤我,我决不以牙还牙。在在处处都要广结善缘,决不伤缘坏缘。一个四人以上的修行团体,相互间更要注意和合、慈悲、平等,对任何佛友决不能以任何借口驱逐。在这我也讲一下,请那些常在我身旁的人注意,不能以影响我休息或其他理由为借口,轰撵莲友。好多莲友大老远地来一次,想来共同探讨一些问题,对他们来讲确是非常难得的机缘,我们要以自心比他心啊。记得在四年前,为这件事情我险些把自己的儿子撵出家门。那个时候每天到我们家来的同修不下十几位,有时候甚至去一汽车人。因为儿子在铁路调车组工作,这个职业很需要敬业,不能出丝毫差错,所以他在上班前和下班后,都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但家里来的人一多,影响了他的休息,他就提出今后不要让佛友到家里来了。我当时就告诉他:“这个家是我的,你待不了可以搬出去。我身旁没有你可以,没有这些位居士不行。”

  我心里很清楚,儿女是因四种缘而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实在讲在儿女身上善缘极少,大多都是恶缘,而我们众佛友相会那就不同了,那是诸上善人相聚一处,不是亲人而胜过亲人啊。从几年来与广大同修的接触中,我真实感受到在同修的身旁往生有把握,而如果留在儿女身边,往生的希望非常渺茫。你看我和我的老同修现在离家而走,就是为到处找佛友,到处和佛友结善缘,到我们走的时候,也一定要在佛友的身旁走。这是大智慧,是真智慧啊。

  我在早前送往生时就已看得清清楚楚,有几位往生者的家亲眷属想把生养自己的父母亲人送到好地方去?他们都以自己的“孝善心”,那些世间人所谓的孝顺行为,生生把自己的亲人拖拽到三恶道去。有这些冤亲债主,地狱何时能空?有些人别看平常不孝顺,到那个时候却真来孝顺心了,又哭又闹又喊又叫,又刮胡须又剃头,真是不让父母下无间地狱誓不罢休呀!

  在修行的菩提路上,不知不觉间,也不知道哪一位佛友会成为我们的善缘助缘。在二〇〇〇年,我们有十二位同修因为特殊因缘去了五台山,那时在山上旅店吃顿饭很不容易,一碗面条要花两块钱,能吃几口呢?两口。水很多,面条很少,因为粮食都要从山下往上背,很缺乏。有时我们每人只能泡一包方便面,再求老板把带上山发了毛的咸菜给洗一洗,蒸蒸或者炒一炒和面吃。像王居士、李居士这样的大小伙子,天天都饿肚子。其实我也饿肚子,因为确实吃不起。五天以后,我们的身体就有些支撑不住了,走动稍久就出虚汗,身体一蹲下眼睛就冒金花。

  那一天我们计划爬黛罗顶,它总共有一千零八十级台阶,我们勉强爬上去了。到顶上后刚进寺院门口,身后就有一个人喊我,我寻思准是在喊别人,我从吉林那么老远跑到这里,怎么能有人认识我呢?我照样往前走,走不远就被人从身后拽住了,“老菩萨,我喊你没有听到吗?”我回头一看,是一位出家师。我说:“师父你喊我做什么?”他说:“什么师父呀,你不认识我了?”我说不认识。他说你怎么想不起来了呢?后来经他一说,我老同修又在旁边一提示,我勉强想起来了。

  早在这之前二三年,这位出家师还是一位在家居士,他发愿要徒步走到五台山去出家,当他走到梅河时,所带的钱粮都用光了,找了好几个地方也没能解决问题。后来有人告诉他,你去找老犟牛吧,他能帮助你。他来到我家后一说明情况,我就和老伴尽最大努力帮助了这个人。而我做事情向来都是做过即了,从不留存于心,所以早就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可谁会想到在这人海茫茫的山西省,地域宽广的五台山,我们就能遇上他呢?这个黛罗顶本来是不留食宿的,他就把我们领到斋堂,端上来满满一大锅饭菜,这一下子就把我们几天来快要被饿瘪的肠胃都给补上了。

  人生何处不相逢啊!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跟任何人都要结善缘不结恶缘。菩提路上,不一定谁是你的助缘,谁是你的善知识,你往生在谁的身旁也都不好说呀。古人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处世待人总要记着拿人心比自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任何人都要言语慈善,尽己所能,成人之美,决不损伤他人。你看菩萨都以四摄法利益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我们想要学佛,首先要学菩萨,没有菩萨行,如何圆成佛道?我们今天讲化性,化性就是化自己的个性,化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知见,多看别人长处,不看他人过失。在道场服务的工作人员亦应如此。

  如何修行佛已经告诉我们了:善修行,善默然。在我身旁有好多位居士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确确实实做到了善修行、善默然,一天天总是默默无闻地干活,口从来不论是非,真正做到了守口如瓶。这是我们的榜样:少说话,多念佛。说话就说佛话,不说闲话,修行人千万千万要杜绝口业啊。

  早在四年前,我住在一个道场。有一位出家大和尚走了四个省,好不容易找到我,没想到在接待室就被人挡驾了。他说他一天没吃东西了,想吃口饭,接待人员冷言冷语地说开饭的时间已经过了;他要喝水,接待人员说水还没开;他要见我,接待人员说今天不到日子,改天再来吧。我听说以后赶忙跑下楼,把老师父接到寮房。这老和尚一进屋就对我瞪起眼睛,大发雷霆。我一看老和尚遇到如此刁难,确也火气难消,只好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恳请老和尚宽恕原谅。我说:“请师父不要责怪接待人员无礼,全都是因为我本人德行不够所致。” 他见我跪下也不搭理我,直到我跪了大约三十分钟,他才火气渐消。他说:“怪不得外面传言这个道场小鬼儿多,难缠弄,原来还真是这样。”他不远万里四处奔波来找我,就是为告诉我赶紧离开这个道场。

  我为什么要到峨眉山去闭关呢?就是因为这个因缘。说来有两位大和尚,一位是五台山的,一位是峨嵋山的,这两位大和尚到处找我,都是为让我赶快离开道场,不要再和居士们见面。这位师父对我讲:“这个道场已被魔徒占领,你去闭关吧……”他还说必须到二〇〇四年底魔运才能减弱,现在正是法微魔盛之时……他的话有好多事情后来都应验了,所以我有近三年时间没有和同修们见面。

  佛法是内学,是修自心之法,不是向外对着别人的,所以修行首先要化性,此即内修。学佛一定要拓开自己的心量,要学会宽恕别人,千万不可看别人的缺点。六祖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论人是非者,皆是是非人。圣人有过,凡夫无过。凡夫有过也争三分理,所谓“凡夫争理,圣人争过”嘛。凡夫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要强调许多理由,以此来袒护自己的错误。

  修行就是要改变自己,不是改变别人。如果人人都能改变自己,放下自己的知见,必能做到见和同解,否则六和敬无从谈起。如果同修想要活得快快乐乐,你就必须要改变以前自以为是的心,要化刚强为柔软,以柔和慈悲之心来面对一切众生。唯此,方为行菩萨道,方能获得自在解脱。通榆县有个香海寺,有位大和尚名叫释正林,他有一句话我始终记在心里。他说得非常朴素,他说:“我们修行人,看别人都是佛,都是大菩萨,唯我自己是王八蛋。”他这句话讲得非常确切,也很练达,修行人首先要催伏其身,要如佛教诲“生下劣想”。不管别人是善是恶、是好是坏,我们都要把他们当作是佛菩萨前来度化我们,要把人人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唯独我一个人是凡夫。只有折服我慢,真诚恭敬之心才能生起。

  修行人不只要对佛恭敬,对一切众生都要恭敬,众生里面当然包括不善之人。我们恭敬不善之人,但对不善之行为不要去恒顺,不要去学。总之,不要看他们恶的方面,要看他们好的方面。我接触过许多人,以前确有众多不善,有的简直可以说罪不容赦,但就这样的人,最后都变好了,变成了好人中的好人。以前再有不是,可他真有个侠肝义胆啊,两肋插刀地来护持正法,只凭这一点,众人对他的厌恶感就没有了。不要总看别人的过失,见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心生厌恶,那是因为你修行的功夫还不够。别人的过失和你有什么关系?各人的因果各人承当,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入自己的八识田中,能说是聪明、会修行吗?

  一个有修有证、有道德的人,一定是山在下、地在上。儒家讲五德,五德就是温、良、恭、俭、让。即对人要温和,心行要良善,恭敬每一位众生,日常节俭惜福,于人事礼让谦敬。修行人最忌有傲慢心,稍有傲慢之习性,必失道心。道理很简单,你看别人不顺眼,肯定是认为你比别人强,这都是傲慢心从中作祟。应该怎么办呢?看到不善之人,我们应该生怜悯心才对呀。应该同情他,用善行善念去影响他、温暖他、体贴他。如果远离,慈悲心便没有了,而一旦失去慈悲心,损失可就太大了,你念佛念得境界再好也不能往生。哪有一尊佛、一位菩萨没有慈悲心的呢?

  佛门有一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善护口业。口业之罪过不得了啊,同修一定切记,少说为佳。讲就讲他人之善,不讲他人之短。

  世尊在世之时,有一位大哥罗比丘修诸苦行,他长期居住在焚尸地,焚尸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火化场。他平素都是以亡者的裹身布为衣,如果有焚尸者摆供祭祀,他就以所供之物为食,如果几天遇不上,他就几天不吃东西。有一天,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逝世,婆罗门在当时的印度是贵族种姓,所以他的丧礼很隆重。丧礼过后将他送到弃尸林来火化,火化时亡者的妻子和他女儿在旁边啼哭。而此时大哥罗比丘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一看有人来这里火化,他就站在旁边观看。

  亡者的女儿看见大哥罗比丘,就对她的母亲说:“这个比丘好像瞎眼的乌鸦,守尸而食。”她无意中讲出的这个比喻传到了释迦牟尼佛那里,佛陀就对众比丘说:“那位婆罗门女出此恶言,轻蔑诋毁我出家弟子,以此恶业,此女将在五百世中,常为瞎眼乌鸦。”你说口业之罪厉害不厉害吧,说一句话就要变作瞎眼乌鸦五百生!

  佛陀的话一经传出,这位婆罗门女的母亲便带着她来到佛陀处所,承认女儿的错误,并求佛宽恕。佛讲:“非是我恶咒于她,她的口业既已造出,果报必然现前,我也解救不了。”她的母亲苦苦哀求说:“小女讲这句话时决非有恶毒之念。”佛陀怎么答复呢?佛说:“正因为她没有恶意,她才堕此旁生五百世,否则,当堕阿鼻地狱受拔舌之苦。”真要是有心这样伤害罪过可就大了,命终堕到阿鼻地狱以后,火热的大铁钳子马上钩住你的舌头往外拉,因为你的舌头太尖太长了,然后便有五百铁牛在舌头上耕犁。如此受刑而死,阴风一吹再生,一日之中万生万死,实在是凄苦无间,痛苦难耐啊。

  一句话的果报竟如此凄惨,同修你还敢造诸口业,还敢议论他人是非,胆量也实在够大呀!世尊在经中告诉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读了经我们就要运用,如果不听佛的话,报应终将难免。世尊为了警策佛弟子,曾讲过这样一首偈:“欺诈迷惑众,常无有至诚,心口所作为,令身受罪深。若生地狱中,铁钩钩舌出,烊铜灌其口,昼夜不解休。若当生为人,口气常腥臭,人见便不喜,无有和悦欢。常遇县官事,为人所讥论,遭逢众厄难,心意初不安。死还入地狱,出则为畜生,辗转五道中,不脱众苦难。”

  修行最忌讳的就是多管闲事和无事找事。有些人就是这样,闻风就是雨,眼见未必都真实,何况是听来的。乱传瞎话,伤缘破缘,造此口业,根本修不出去。要知有人缘则有福,能够处处与人结善缘,就是最大的修行。对不善之人也不能远离,要以自己的行为来逐渐感化他、教育他、影响他,使他也能和我们一样为道向善。

  心量大,福必大。多一次原谅他人,就多造一次福。能够消除烦恼是为慧,以平等慈悲之心待人就是福。古德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在我们佛门,造恶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自私自利。可见慈悲心、怜悯心、平等心之重要。若稍有不顺即起嗔恚,则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对众生一定要宽心,怀柔顺心,讲话细心,如果我们自己犯下过失,则马上要发惭愧忏悔心。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住清净心。

  佛门有警世语:“一个佛子,要为生命留下历史,要为社会留下慈悲,要为自己留下信仰,要为人间留下贡献。”印光大师讲:“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终方修,恐被业力所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古人讲:“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世间人明此理者太少太少,然知理虽多,肯去身体力行,真正念佛者则更是少之又少。

  化性之第三点,要发菩提心。

  何谓菩提心?黄念祖老居士云“大慈悲、大愿力、大般若”。大般若就是大智慧。净空老法师说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但对我们末法众生,最为契理契机者,则莫过于藕益大师之语,师言:“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的心,即为菩提心。”我们念佛同修都已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呢?到那以后跟阿弥陀佛学本事,学成以后再回娑婆世界度众生。这样的心哪能不是菩提心、不是大心?所以若想当生见佛者,必须发菩提心。

  化性所须之长远心、慈悲心、菩提心,都有一个心,因为佛法无他,只此一“心”字矣。佛法乃心法,是修自心之法。自带法名的纯印老人,此“纯印”二字即为心法。何者为纯?纯是心,纯是理,纯是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恒存在。永恒不变的真我就是纯。纯即一真。一法即纯。印呢?印即法也。换言之,纯是空,印是有。纯印即空有不二之如来心法也。

  佛门讲空,空是空心,非是空相。空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了,相要在生活中善于运用,但运用它却不去执著它,不以相为真实、为实得。如此不执著于相,不认假当真,明了相有体空,心即空也。

  菩提心是大心,是求取正觉成佛之心。菩提翻译过来是觉的意思,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而说,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显无我而真我,无智而真智,是乃根本智。此根本智绝非知见、思维、推理、经验等后得智所能比。那么如何来发菩提心?修什么法门较好一些呢?大乘法中于当今较有影响的仅剩禅密净三宗了,实在讲最迅速、最便捷、最彻底的修学法门莫过于禅宗。禅宗成就确实来得快,它在唐朝的时候最为盛行,之后众多禅宗大德恒顺众生,提倡禅净双修,而这些位禅宗巨匠无一不是念佛往生净土。既然修禅这么好,我们现在修禅好不好呢?不合适。同修去看六祖坛经,它是接引上上根性之人。那么我们是何等根性呢?肯定不是上上根性。尤其末法时代的众生,根器陋劣,障重而慧浅,想要用参话头的方法直指见性,不可能啊。何况现今参禅真正见性之人几乎没有,所以禅宗渐有消亡之势。

  密宗和净土宗都是从净心入手,其修学之次第高下深浅完备,确是修行之妙法。真正的密宗在我国的西藏,在日本亦有东密。密宗之成就可以说殊胜无比,但是密宗修学很难。难在哪里呢?相对来讲它的仪规较为繁琐,初学者若有执相,则易于堕落,对此不可不慎。所以密宗从古至今,法脉传承缜密,非有智慧根基与特殊因缘者实难承当。

  鉴此,对大多末法众生而言,于现阶段修学最为容易、上路最为稳妥的莫过于净土宗。只要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日常又能随缘作善,皆能于当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可以说念佛法门对末法众生来讲最为契理契机,如能令佛号真的入心,二六时中相继不断,往生必有把握。我到处弘扬的呼吸念佛方法,就是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慧明老和尚等高僧大德在相关开示所提倡的。但同修们一定要搞清楚,佛法修学不要掺杂任何意念,有了意念就不是佛法而变成功法了。有人就把呼吸念佛方法传错了,他们讲念这一声佛号要先气入丹田,之后再由会阴转到百会,最后还要把它咽下去什么的。这样搞就不对了,绝对不要这样。呼吸念佛就是随着呼吸老老实实地念佛,用正常的呼吸频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如此日久天长,即能令佛号于二六时中不间断,因为到那个时候你根本不用再去“想”着念佛,一喘气就是阿弥陀佛,一喘气就口吐莲花。

  现在有同修修学唱念,不管你唱几个音,你在睡觉的时候能不能唱?走路的时候能不能唱?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唱?如果不能唱,佛号相继了没有?不能相继就不是修行啊!念佛必须要做到二六时中佛号不断,若稍断停,则妄念必起。净土法门明明是万人修万人去的殊胜法门,但为什么变成了万人不去呢?就是没能做到净念相继。

  另外,不要把气功拿到佛法里来,佛法里面绝没有气功。同修们去看大藏经,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有一两千人,世尊有没有在某时某地领着这些常随众练习过什么功法,绝对没有。我们佛门里的“功法”只有拜佛、经行、跑香。日常多拜佛,五体投地,是全身心最好的运动,对身体各器官、各关节大有裨益。

  我们净土学人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一声佛号,这一句阿弥陀佛,可以包涵三藏十二部经论之要义,统摄一切法门之归处。同修如果有缘得遇净土,却依旧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肯放下身心老老实实一声佛号念到底,实为不智啊!但念佛人中也确有错会净土法门者,将教内真传、博大精深之净土宗,变成了只知自了的小乘佛法。我曾听过有同修劝人念佛,心确实是好心,他说:“你要念佛,念佛将来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到那里一见到阿弥陀佛,你就可以享受大福报,天天过好日子,再也不受人间的痛苦了。而且往生以后我们就具备了各种神通,想儿女了马上可以回来看一看,想旅游了就到各国去玩一玩,那个地方真好啊,不愁吃不愁穿的……”这么理解念佛往生,就把净土法门的甚深真义弄得面目全非了,因为什么?还是再搞贪嗔痴啊。

  内心不净,念佛也只是跟佛结个缘而已。那么念佛要如何念呢?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因为佛法讲因缘果报法,但它最终都归于一点——空性。明此,则修行人既承认因果,又不昧因果而超越因果。所以越了解佛法的人,越不敢违背因果、触犯因果,在处世待人接物中越会小心谨慎,决不敢种下恶因。

  念佛人若想当生成就,不走弯路,除了要发起以上所讲的长远心、慈悲心、菩提心,还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要亲近善知识。

  我们这些位同修能够生在当代确实很幸运,因为几乎每天我们都能听到净空老法师及众多大德高僧的讲经说法及相关开示。得遇如此好的因缘,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最好每天听看两到四个小时,以此耳濡目染的熏修之力,渐令我们得以心开意解。如果不这样去做,色受想行识的五蕴之身如何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何以真正了解?若不依赖有智慧的人为我们作前行引导,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很难突破啊。

  同修切记切记,末法时期佛门非常复杂,一定要依佛入灭前付嘱的四依法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只要是违背佛经祖论的修学方法,无论是谁讲的,决不能乱修。咱们不给它定性邪法,只把它称作违背佛说之法,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决不上当受骗。另外,佛在经中教导我们:“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所以对我们念佛人来讲,遇到再好的法门也不能动摇念佛的信心。祖师有言:“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往生的条件非在念佛多少声,而佛号又当以精纯为有力。况佛法修行须从心地起修,要改贪嗔痴慢疑为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觉悟心、度生心。如果光凭口念不去改心,则实为古德所叹,“喊破喉咙也枉然”!

  还是那句话,“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就是佛”。计量再多也是少,空和无量则不可思议之多。所谓“无中生有”也。此点佛在《金刚经》中讲得非常透彻,同修可以参看。但凡今后遇到拿不定主意之处,我们就应该看看佛怎么讲,一定要以圣言量为基准。

  总之,真正的善知识会为我们指出一条通往成就之路的修持正途,但善知识也是可遇而不可求,一旦有缘相遇,就要坚定信心,决不改初衷。千万不可朝秦暮楚,今天看这个是善知识,明天看那个是善知识,如此善知识一多,修学不一,也就没有了善知识。

  第二,要选择好的道场。

  这点很重要。道场修学必须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精进念佛,不搞杂修。说到杂修,有同修问,师父让我们上的早晚课是不是杂修?我说如果你在道场,早晚课必须学会,因为这是度众生的需要,而度众生就是菩提心嘛。再说上早晚课的时间也就两个小时,剩余的时间就要把心提起来住在佛号上。所以对杂修也不要错误的理解,因为社会越向前发展,科技越进步,在家往生的希望越渺茫,所以必须要有送往生经验的同参道友在身旁,这样道场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像一粒种子的发育成长,不仅需要土地、阳光、空气和水分,还需要人工的侍弄、肥料的给养等诸多元素的促进,才能生长、开花、结果。在好的道场,每位同修都可以得益于众同修间的提携及摄受力量,渐渐即可令烦恼减、智慧增、道心长。

  以双泉寺这个道场为例,虽然同修们每天的睡眠仅有三个多小时,但很少有人觉得疲厌,每个人都非常地精进。有好几位老居士已病到晚期,到这里来修学一段时间以后,身体已经在一点点地变好。所以真有智慧的人,除非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决不要在家里往生,因为你在家往生不了啊。我们最大的障缘往往就在我们身边,有些儿女,还有极个别的儿媳妇,别看他们平时不孝顺,到那个时候真是乱哭乱喊乱叫呀,那是在干什么?口不对心哪,是在看笑话呀!

  第三,要自觉、自悟、自修、自证。

  佛,心,性,我——此乃永恒不变之真理。佛法乃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亲自悟证到的,是自性流露出的自觉觉他之法。所以佛法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一个字都不能变。佛在当年悟证本原以后,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发现佛性人人本具,即为自觉、醒悟。修行就是自修,自悟,自证。主因是本体,外缘是辅助的条件。修行人如果到外面去找佛,便是以佛寻佛,古德所喻“骑牛找牛”也。

  体悟的深浅决定我们修行的程度。真佛弟子决不向外驰求,不去攀缘一切世法与佛法。修行亦求快不得,要明了滴水穿石,欲速则不达啊。我们要坐牛车,要塌下心来老老实实念佛,以一声佛号来伏住烦恼、净化心灵,使人人本具的心性早日显现。此心性即为真我,真我无体无相、无始无终、无时不在、无处不显。

  净心则生般若。念佛一定要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不执著有念,又不落空念。佛号先令不断,渐渐再得以成片,最终要达到不受任何外境的干扰而一心不乱。及此,则当下即佛。我们还要到哪里去找佛?佛就在众生本体之中啊。

  心净则国土净。佛菩萨虽与众生同在一个环境里生活,但众生常生烦恼忧虑,佛菩萨却常处清净无分别的轻安中。此即菩萨所修之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往而不自在也。真佛在哪里?心为净土,自性弥陀。明了则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当下即过佛菩萨的生活。念佛人当知,我们念佛可不是死了以后才见佛、才生净土,果能如此起修,那么现前当下就是佛。

  纯印老人一生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分别,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始终生活在快快乐乐的环境之中。既然佛菩萨能够做到,我们也一定可以做到,只要我们能够自觉、自悟、自修、自证,肯定也可以过没有忧虑、没有烦恼的生活。具体如何去做?有四句话:“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常发菩提,佛号不断。”

  纯印老人为末法众生指出的修行之路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

  同修问答:关于划道念佛的看法

  从古至今凡修学佛法者,不论其宗门教下,都以修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慈悲心,最忌散乱、分别、夹杂。古人提倡“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就是佛”,划道计数显然是分别法,日常只有老实念,才与纯净纯善心相应。每日若能佛号不断,系无量数,有量再多,亦多不过无量。况且往生极乐世界决不在佛号的多少,而要具足信、愿、行,缺一不可,没有利乐有情、普度众生之大愿是不能往生的。往生后品位高低亦不在佛号多少,而在精纯。

  念足数量可见三身佛者,实大妄语。“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如何得见报身佛?“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其身相之大可想而知,除登地菩萨均不得见。化身佛从未离开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而现何身,怎奈众生业重而不识……

  二十年后知我是谁者,分明告世人,我不是凡人,是有来历之人……此实属以凡滥圣,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方法是误导众生,断人慧命之法,众生迷惑本深,岂可再迷?!应依教奉行,“依法不依人”,早醒悟,早回头,依一念破除一切邪知邪见,发菩提心,藉圣号见弥陀。“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常发菩提,佛号不断”。

 
 
 
前五篇文章

蕅益大师开示的信佛六方面

悲华经卷第八

悲华经卷第七

悲华经卷第六

悲华经卷第五

 

后五篇文章

百岁纯印老人嘉言录

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叙品第一

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第二

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譬喻品第三

白话佛经——妙法莲华经 信解品第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