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 感应故事 宗门故事 名人学佛 成败故事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身边故事 生活故事 短故事护持
 
 

各自不同的一种感知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各自不同的一种感知

今天再继续讲到第十七世法王邬金钦列多杰,从他到印度至今也有八年的时间了,这八年里面法王住的地方就是上密院,如果以他的住处来看,不论是以他的情况或者住处来说,其实是蛮寒碜的,当然对他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其实觉得是蛮伤心的事。

尤其校长(注:确戒仁波切)以他自己的看法来说,比如我们到各寺院去看,现在每个寺院都建设得非常的富丽堂皇,简直都像皇宫一样,然后甚至许多上师的住处也都是非常高级、非常好的。可是再反观看到法王他的住处,校长觉得,甚至比一般的僧人都还不好的感觉,但之所以会这样子,并不是说没有施主、或者是没有各种的资粮、资源,其实不是的,可以说是因为他本身的性格,也就是法王他本身一种知足的性格。

我们想想,以这个时代的各种情况来看,以这么年轻的一位上师来说,他的情况是非常稀少的,所以校长觉得,即便他的地位是如此的崇高,但是他的生活仍然保持着如同一般的平凡僧人那样子生活着,以藏传佛教来说,比如说像有这种转世祖古等等,或者是这些上师的制度,可以算是整个藏传的历史当中很特殊的一部份,而这当中,如果你要讲到所谓的祖古,也就是转世化身的话,可能在整个雪域西藏里面来说,噶玛巴他还是第一人!所以即便从历史的方面来看,可以说整个转世的历史制度、或者是整个这些历史典籍当中,噶玛巴都是占了很重要的一个地位的。

而另外呢,过去整个西藏的一些传统习俗,其实也受到了汉地的一些传统习俗的影响,因此,这对于许多在藏传的一些上师,各个上师的地位当中,大家其实都蛮重视每个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等级的,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也就是有这种等级、或者是有这种地位的表象来看的话,整个藏传佛教虽然他的法脉是源自于印度,但是在很多习俗跟作法上面,其实是很大的受到中国的影响。

那对于校长跟法王的接触来看,他觉得在这一方面,比如说要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地位、或者要提升自己的身份等等,在这方面来说,法王噶玛巴几乎是没有的,也就是他不会刻意的想要去有更好的身份或者是地位。

至于法王他的很多的想法都在哪里呢?校长觉得,他大部份都在想着,怎么样能够符合目前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需要以及这个时代的方式,然后能够利益到他人。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这个时代我们有各种的宗教,也有印度教、回教、或者是基督教等等,但是从法王的各种言行上来看呢,他对所有的宗教都保持一定的一种净观,也就是说,他不会去批评任何一种宗教。甚至在佛教里面,比如说我们也有小乘、大乘、金刚乘,各种不同的宗派、宗教,但是以法王的想法来看,他也认为,即便是在佛教里的的各个宗派,也都应该要共同兴盛的,因为任何宗派的兴盛也都能够利益到众生。

当然,如果我们要以法王他的出生地来看,或者是以他自己本身的宗教来看的话,可以说他完全是属于藏传佛教的。比如说他出生在藏地,然后他一出生开始到后来被认证为法王,也就是藏传佛教的一位法王,所以基本上是完全属于藏传佛法的。但是他的思想当中并没有只要藏传佛教兴盛就好。

法王认为汉传佛法的兴盛也是非常有重要性的,因为建立在这样子的一个思想之上,于是我们各位都知道每年在菩提迦耶金刚座那里,各个教派都会有举行他们的祈愿法会。我们噶玛噶举每年也都在金刚座那里举办祈愿法会,到去年为止已有二十五年的时光了。自从法王到了印度之后,开始承接起整个祈愿法会的各项事务,从他开始至今也有四年了。在祈愿法会时,法王一再地告诉大家,像这样的祈愿法会,是希望成为不论是小乘、大乘或者金刚乘都能够共同去参与的,甚至是都能够共同依止为榜样的一个地方、或者是一个法会,所以他也特别制定了许多不同的一些规矩、不同的一些制度,然后成为属于小乘、大乘、金刚乘都共同能够承认,并且参与的法会。

然而在这之前的祈愿法会,其实也一直都在办的。但那个时候是完全属于一种藏式的法会,也就是说不论是想法、作法、行为,都是属于很藏式的一种情况,没有什么特殊性,也没有什么特别。

自从法王开始来承接起法会的工作之后,他就把整个祈愿法会重新的建立制度,也就是建立一种在各方面有符合戒律、行仪基础之上的祈愿法会,然后来制定各种的规范和制度。比如法王开始按照以佛陀时代各种律仪、戒律为主,制定了一些规矩,可是这些规矩也都是建立在一种叫做有知足的基础之上,这里翻成是知足。校长举例说,比如在以前,以藏式的传统,每一个上师、活佛,都是要比法座高,一个比一个要高,然后就是要很庄严、华丽的、富丽堂皇的,但是在法王来管理祈愿法会之后,所有的法座都撤掉了,也就是说大家的座位是一样的,都是坐在地上的,只有一个蒲团、或是一个坐垫这样高的法座上,也就是要恢复到过去佛陀时代,那种朴素的传统。

讲到这个法座的问题上,比如说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上师,每个寺院自己的上师把历史摊开来一看,一个都比一个殊胜,每个人都是最殊胜的,因此在安排法座的高矮或者是规格上面来说,肯定就会有一些意见不合的地方,或者是大家不满意的地方,但是自从法王来做祈愿法会之后,他的方法是连他自己都没有位子坐,而是坐在地上的时候,大家也就没有纷争了,每个人都得坐在地上,这样更让大家能够产生一种非常朴实、宁静、寂静的一种展现。

法王也开始建立僧伽的排列制度,也就完全符合佛制的一些规矩,比如说比丘的座位排定之后,接下来是沙弥的座位,也就是非常有等序的排列,将每个人以出家的一种戒腊或僧腊来做各种位置的摆设。但是,过去在各个寺院里面,并不太重视到比丘的传统,因为法王开始让比丘跟沙弥等等重新做出规划之后,就促使更多的僧伽会很愿意想要去受持比丘戒,也因此使得所有这些比丘的人数在之后这几年就逐渐的增加。

其次再看到服装上,其实过去大家在僧服上也没有统一的,尤其是颜色上面,以前有一阵子大家就穿着比较红到偏黑的颜色,或者是有一些人是非常鲜红的,有些人又是咖啡色的,总之就是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有,即便是只有二十个人的小寺院,在这二十个人里面要找出两个人穿一样衣服的也很少。然而,现在如果要参加祈愿法会的时候,会看到整个噶玛噶举的僧人,就是五、六千个僧人全部都会是一样颜色的衣服。

以前即便说寺院其实也有制定说不可以穿这样,或不可以怎么样,但要真的能够落实到让每个人都能遵守,其实是不容易的,但现在一看到法王他能够一下子就让上千的人都能够共同去遵守同样的一种制度,其实就真的会感觉得到,原来法王自己的那种思想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在祈愿法会的影响之下,甚至在法会之后,当大家回到各自的寺院时,也都能够继续的维持法会那个时候的一个传统制度,所以不论是僧服也好,或者是在比丘、沙弥的行仪之上,也都能够继续的延续到他们平常的寺院生活当中,所以校长也觉得说,虽然看起来好像是为了祈愿法会去做的这些制度、规矩的建立,但其实更广大的来看,基本上是对整个教法、整个宗派、或者是我们整个教团都产生非常大的一种利益和影响。

以整个西藏的传统或习惯来说的话,过去并不重视比丘的,也就是并不重视佛制的规范,怎么说呢?不管你是比丘也好,或你只不过是有点像咒师,就是在家修行人也好等等,你只要有一个名称,比如说某某转世化身的,然后你就使劲的往前挤就是了,你就能够挤到最前面去,所以说这样看来并不是一个很如法的情况。当时法王也提到说,很多的这些咒师或者是瑜伽士等等,虽然他个人可能会有很好、很高的修证,这是肯定的,但是呢,如果要以整个佛法的教法、教团来看的话,还是应该是以僧伽为主,僧伽才能够维持整个教团跟教法,所以整个教法并不是取决于你的地位有多高,或者是自己脸皮多厚,并不是这个样子。由于整个佛陀的教法需要靠着僧伽的僧团来维持,而这僧团或僧伽又必须要是一个清净的僧团或清净的僧伽才能够延续佛陀的教法。一个僧团、僧伽是否清净,又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持守三乘的戒律,所以只要能够如法的受持三乘戒,那么也可以说这样的僧伽或僧团是清净的了。所以在整个戒律里面来说,当然从一位沙弥或沙弥尼,到比丘或比丘尼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具备着整个戒法的,或说三乘戒也好,或我们显教说的三坛大戒也好,这些都是需要具备的,才能够成就一个清净僧伽、僧团。因此,如果说在僧团里面,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受持好这种三乘戒的话,比如说里面可能参杂了一些咒师啦,或里面又参杂了有些人不一定有这个戒、或不一定有那个戒的话,那么像这样的一个僧团是否是一个清净的僧团,那就是有疑问了。

当然我们现在讲,以整个教法或者佛法来说的话,是需要具备这样的条件的,当然以个人的修持来说的话,那么你是否有具备这三乘戒,跟你的个人修持来说,可以是没有很大关系的。比如说像很多金刚乘的修持者,也有一些像咒师、瑜伽士等等,他们也有很多都是完全究竟了各种觉证修持的,是很多的,但要是完全的能够成就,其实是非常少的,可能一百个里面有一个吧。

所以由于看到整个清净的僧团、僧伽对整个教法延续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法王就在整个所有的制度和规矩的建立上,完全按照这三乘戒为基础,以三乘戒来做整个制度的建立。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批评到这些咒师或瑜伽士不好,因为他们不守戒,并不是这样子的,而是说咒师或瑜伽士也有你的做法,但是你要成为一个清净的僧团、一个僧伽,就需要持守戒律的做法,总而言之,就是牛跟牦牛不能混在一起。所以,之前那时候法王安慰到那些咒师以及瑜伽士说:“我先把僧团中的比丘、比丘尼等等整顿好之后,再来慢慢整顿你们。” 所以当然那时候也让很多人放心了,就觉得说法王并不是说好像建立了祈愿法会之后,就要把所谓的咒师、瑜伽士甚至在家人就要踢开,并不是这样的。所以在整个祈愿法会制度规范建立之后,成为了整个教界里面的一个模范,也使得其他的教派和宗派纷纷的效法,觉得其实这样做是很好,我们也应该这样的去学习。

另外再看到整个佛法在印度可以说已经衰败和式微很久了,所以也有许多的印度人,一些印度的佛教徒或者是知识分子他们也都说,自从过去整个印度的那烂陀大学被毁掉之后,在金刚座这个地方,至今都还没有像如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这样子的清净僧团,整个这种僧团的庄严展现,是一直都没有再见到过了。甚至对于佛教徒来说,这个祈愿法会重新建立的整套方法跟制度,让所有佛教徒在心里都非常的欢喜,也是期待已久的事情。

所以不只是那八天的祈愿法会做了很大的改变,法王在开示的时候,他也都一再的提到说,这八天之后,我们所有噶举的寺院,尤其是噶玛噶举的寺院,也都要能够继续地把这八天里的整个制度和规矩一直带到各个寺院去,要持续下去,当然在法王这么讲之后,所有的寺院也都朝向这方面在努力着。

所以,其实在祈愿法会之前,有时候寺院立了很多的规矩,有的时候甚至还要用很多处罚的方式,都不一定能让所有人去遵守,可是在这祈愿法会之后,因为法王谆谆的告诫,以及跟大家讲这些原因等等的开示,所以使得大家到后来都非常自动自发,都会愿意的去持守,或者说去奉行这些律仪及戒律。

总归来说,从很多事情来看,都可以看出法王的特别。当然在法王的带领之下,我们每一年的祈愿法会都不断地在进步,尤其是在这种规矩、戒律制度上面的进步。

在我们列些林学院,从没中断的去参加祈愿法会也持续大概十一、十二年了,当然过去来说,我们大家去参加祈愿法会,那不过就是修法嘛,修法之后,大家就完全自由了,所以回想那个时候,大家去修法,修法的时候就会拿到一些供养,然后修法完了之后,大家就把这些供养拿去喝面条、吃包子、或着是吃馍馍,那么就这样子过去了,这基本上是非常藏式的一种法会方式。然而自从法王他建立了制度之后,大家就再没有这样子的机会了。为什么呢?因为自从法王按照戒律的制度而制定了各种规矩之后,大家就变成每天都要受八关斋戒,所以不要说什么馒头、包子了,祈愿法会时连晚餐都是不能吃的,连一点饭都吃不了。

当然以校长他个人的经验来说的话,他受戒到今天已经四十年了,那在往前推的四年前,就是他受戒三十六年的时候,他这一辈子都没有想过说,好像他有一天能够穿着袈裟,然后拿着钵,还有拿着锡杖,走在街上去托钵,这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事。而那时候,校长他是排第二个,就是去托钵的队伍当中他是第二个人,所以当他要走出来托钵的时候,他的感觉是,他觉得他这辈子没有这样的感觉。也就当他出来的时候呢,第一个在他钵里放东西的人是大宝法王,也就是给他一个可能是橘子还是苹果的,那时候他突然觉得说不知道他是在托钵乞食,或者他是得到了加持,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那种感觉,他只觉得非常的幸福。

总之来说,到现在为止,整个祈愿法会已经成为大家效法的一个榜样、对象了。尤其在每年在祈愿法会期间,法王也为大家做了很多的开示。校长还记得,尤其在2006年那一次的祈愿法会,结束的那一天正好就是藏历十五,所以法王也选择在那一天宣布要大家吃素,所以他记得那时候法王也提到,如果我们吃荤食的话是有什么样的过患?尤其是在这个世纪、这个时代,其实为了整个教法的兴盛也好,为了各方面的情况,是应该要减少食肉的,而最好应该要是能够吃素的。他就记得法王当时这么开示。

尤其是法王来了一个杀手锏,他跟大家讲说,如果你们希望上师长寿的话,你们不需要做更多的这种长寿法会,或什么长寿祈请,要上师长寿就应该要去放生,而放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再吃肉了,所以如果你们希望我这个阿波嘎嘎(就是法王的小名)能够长寿的话,你们就不要再吃肉了。当时法王就这么讲。

对于校长来说,他当时觉得很奇怪,因为以校长的情况来说,他以前没有肉是吃不了饭的,也就是他没有一餐是不能没有肉的,当然也有很多人劝他说,你应该少吃肉,尤其是医生也都跟他讲说,你应该尽量减少食肉,但是对于这些话,校长说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有的时候校长就会火大,他也会说,他觉得肉也是一种食物,食物就是要人吃的,当然可能会有些罪业,但他觉得,他不只是不能够舍弃,他连减少都是不可能的。

当然,在那个时候法王也用了一个方法,叫大家分批举手,也就是说你是要几天断一次的举手,然后大家就说以自己的能力去举手,然后慢慢减少肉食,就用这个方法。当时校长在下面非常仔细的、头低低的在思考,当然他之后也才知道说,原来当时在座非常多的人都在看着校长,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吃肉是吃得很凶的。所以,他就看着每一个人,就是周围的这些法友们,一个个都在举手了,于是他就仔细地想了想,他想其实为了他自己个人去断肉食、或做这些,他觉得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没有这种必要,但是如果说这样子做能够让阿波嗄嗄长寿的话,他觉得还是值得的,毕竟大家都在念噶玛巴千诺,那如果说念了噶玛巴千诺还不这么做的话,那就不是一个忠心的去念咒语的,没有诚意了,所以当法王问,是谁要完全断绝肉食的,结果校长就第一个举手了。

当他举手时发现他是第一个,而且就好像他能够完全断绝肉食的,他举起手之后,好像觉得也安心了。因为他觉得能够为了法王或能够为了阿波嗄嗄而舍弃这样的一个食物,或不再去吃某一些食物,其实对他来说,他之所以能够下定这样子的决心,或是去做到,也认为是法王他的一种慈悲加持吧!

因为当时在祈愿法会的那八天已经都没吃肉了,本来校长也还在想说这八天都没吃肉,正好最后一天是十五,十五也不能吃,那明天就是十六了,十六一到他就要马上去吃肉包子,当然,就在十五那一天,他居然举起了手,所以当然也不要说去吃了,连这样子的想法好像一下子也就没有了。

当然不只是校长他一个人而已,因为他四周看了一下,他觉得大概就有上千人吧,都舍弃吃肉了,就是之后再也不吃肉了,都发誓了。所以从这里来想,其实当时法王也不过说了那么一句话而已,可是对于校长来说,他非常大的一个执着就是要吃肉,他觉得是他一个很大的执着,既然能够因为法王的一句话,就让他这么强烈的执着能够马上被舍弃,他认为并不是他自己的力量,他认为这就是法王他的一种力量、加持力。

我们常常说,像菩萨初地、二地、三地,每一地都有他的功德,或说他有几百种的功德,甚至他们能够在一弹指,或一个时间就能够利益到多少、多少的众生,这都是讲菩萨几地的功德。所以同样的,我们把这种理解拿到现在、依现实情况来看,法王的一句话,就能够让上千人都放下执着,就像吃肉这样的执着,所以他肯定不是一种很平凡的功德,他甚至可能说比菩萨的功德都还要来得殊胜。

其实现在很多人讲说不吃肉、或吃素,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很容易做到,因为有些人可能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或者是美丽就不吃肉,也有一些人可能一开始就是不太吃荤的人,就吃得比较清淡,但对于校长来说,以他的这种民族来说的话,他自己形容说,他有点像是那种食肉动物的这种种性,也就是说,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吃很多肉的,这是他们很强烈的一种执着,但是法王却能够因为这么一句话,就让他们完全舍弃这样的执着,那不是菩萨的功德是什么呢?

而就在这么短短几年,在印度、尼泊尔所有的寺院,尤其是噶玛噶举的寺院,都已经是统一吃素了,其实法王并不是到每一个寺庙去说:“啊~不可以吃肉啊,不可以吃肉啊!” 他并没有这样子去说,他只不过就是在金刚座说了一句话,就把大家都解决了。所以有时候我们说,佛菩萨啊,什么是他们的功德,其实我们是要能够去理解、去看到的,那如果你反过来看的话,以法王他这样子做的事情,难道不就是佛菩萨的功德吗?所以我们就应该这样子的去看。以校长自己的想法来说,不管他是佛也好,或者他是菩萨也好,总之,现在一个名字就叫做邬金钦列多杰了,因为他是佛菩萨的原因。以上是校长他个人所感受到的、实际看到的这些功德。

而另外校长看到的一个功德,现在法王邬金钦列多杰,他算算年纪是二十四岁了,那如果我们看看一般的年轻人,可能十八、十九岁的年轻人,他们在做什么?又或者是说,可能像法王他各方面的福德也很够、资粮也很够,其实是很有资源的、有钱的,那可能应该就是到处买不同的车子,然后开到不同的大饭店去玩乐吧!但是法王却能够过着如此平凡、朴素的生活,这无非又是法王的另一种功德。校长还记得,好像法王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曾经也到北京去转了一圈,然后当时有这么一个说法,听说江主席问法王说:“你需要什么就尽量讲。” 那时候法王就跟他说:“在布达拉宫、哲蚌寺、还有北京的民族图书馆里面有很多藏文的古籍,几百多年前的一些典籍,那些我都要。” 就是说他至少要有一份,然后他也跟江主席说,他要到印度去获得口传、灌顶跟教授。以校长来想的话,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如果你问他要什么的时候,可能他会回答要一个大房子、要车子,或要飞机,应该会讲这些话的,他怎么会想到说,他要的是这种古老的典籍、经籍,或者是他要那些灌顶、口传、教授呢?所以校长一直觉得,对于一般的小孩来说的话,是不可能想到这么深刻的,因为一般的小孩应该都会说,我要很多的巧克力吧!应该会这么讲。反之,我们看到法王的想法,都是在想尽量把佛法能够普遍到世界所有的地方,他甚至都不愿意局限在只是某一个地方去弘扬佛法,他更认为的是要普遍到全世界去。

在2007年的祈愿法会时,法王开示中,因为现在全球都发生暖化的问题,因此他就要大家每个人都要种三千棵树。甚至法王也跟大家讲,各个大寺院、还有大活佛们的寺院,只要有一、两台车就够了,就是不要再超过这一、两台车的数量,总之,不要买太多车的意思。而且那时候法王也一再地强调,算是很严肃的强调说,因为车子要使用汽油,汽油也算是现在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尽量减少车子的使用,就能够尽量减少油的这种资源浪费。

法王在开示时,不只是跟佛法有关的东西,甚至讲的是跟我们整个现代社会很紧迫、很密切的许多事情,也是他开示的一个重点,当然,这也使得很多不是佛教徒的人、不一定有信仰的人都能够听得进去。

听到法王每一次的开示,不管他说什么,校长都觉得,确实这都是正法。当然,就像我们之前讲到的,法王他的住处到现在都是不稳定的,可是他自己本身也都并不是那么在乎,尤其他也常常告诉大家,不管他住在哪,或者住得怎么样,这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整个佛法、教法是要能够兴盛的。

所以好几次校长去见法王的时候,他都一再请求法王,一定要尽快地确定住处或行宫,总是要确定下来,看到法王住这样,其实我们都蛮难过的,因为现在这个住处确实看起来比一般的僧人还要不好。所以,一定要请法王早点决定,然后每次这样讲之后呢,法王就说:“啊~你不要啰唆啦!闭嘴。” 这样。

当然校长他也相信说,即便法王他现在的年纪很轻,但是一看到他的所有作为,就非常相信,法王将来一定能够带领我们整个教派,或是整个佛法更兴盛。尤其是校长更觉得说,像藏传佛教跟汉传佛教的这种相互融合跟结合、以及互相两方面都能够兴盛的!因为以法王目前的做法、带领之下,是一定能够达到的。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之前,当然,汉传的寺院到处都有,也都非常的宏伟,还有我们藏传的中心也算是遍布在各个地方,但是这两边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互相的互动,没有任何的连系。所以,甚至整个藏传跟汉传的各个寺院、道场,好像是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两边根本没什么关系之外,甚至互相觉得,对方是佛教徒吗?就是这种感觉,就是对方也觉得你是佛教吗?我们也觉得他们那边是佛教吗?大家都不认识。但是自从法王开始之后,校长也能感觉到,汉传跟藏传的佛法似乎就开始有一些连系,也开始有了一些接触。甚至法王都还延用了显教的一些方式。比如说我们在祈愿法会时可以看到,浴佛的方法跟布置就是显教的方式,甚至很多坛城的布置也是运用了一些显教的模式。当然也因为祈愿法会,所以每一年也有很多显教的信众、信徒也会去参加祈愿法会,然后跟着一起做祈愿或是绕佛、绕塔等等,所以使得两边在许多的修行方法或各方面都有了互相的一种认识。尤其看到很多藏传的道场,以前如果每一餐饭不煮肉的话,基本上不知道要怎么做饭,但因为跟汉传之间的一种连系,所以现在藏传的很多道场也都知道怎么样去煮这些素食的东西了,这也都是因为跟汉传的这种认识和接触后才学习到的。

法王当然有他一个主要的愿望,就是汉藏融合。有一次,在一个私下的谈话中,法王提到,他说大概二、三十年后吧,整个佛教还是会兴盛于汉人当中的,可能在藏族里面,佛教也会要消失的。其实法王那样的说,也是取决于人口方面,为什么呢?因为基本上现在整个汉民族或者是汉人的人数和人口普遍在各个的地方,而且大部份的汉人或汉民族多少都是比较亲近于佛教的信仰,就更相应于佛教信仰的。因为法王这样的带领大家,所以校长也相信未来整个汉藏的佛法,是同时都能够兴盛的。当然,如果我们要从整个佛法的本质上来看的话,藏传佛法跟汉传佛法在本质上是没有不同的,但是从外在的一些习惯方式上面确实有不同,所以如果两方面都能够融合,可以说是截长补短的话呢,那确实是会非常好的。

尤其校长也看到,现在我们很多华人对于藏传佛法是有很高的兴趣跟学习的意愿,所以校长也说,比如说像在喜马拉雅那一带的民族,自然他本身都是藏传佛法的学习者,其实这二方面是可以互相学习跟融合的。如果以年龄来看,其实法王的年纪是很轻的,但是如果以整个藏传佛法里面的这些人来看的话,有他这样子一种远大思想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

所以对于大宝法王邬金钦列多杰来说,校长个人认为他就是佛。当然,你们要怎么认为他呢?校长是不敢说,没有辨法说他一定就是佛,因为你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认知,但以校长个人的认知来说,法王就跟佛一样。之所以认为他是佛,就是以上校长所讲的这些情况,就有这种感觉,尤其是在吃肉上面。所以校长又再提到,能够让他舍弃掉他这一生最大的执着的话,他觉得除了大宝法王之外,大概没有任何人能够让他不吃肉的,就是能够舍弃这种执着的。所谓的佛,就是你自己相信了,在你自己亲身的一种体验、跟你的经验上,然后你发现了某种原因,于是你就相信了,那种信心是自然升起的,所以对于校长来说的话,能够让他不吃肉,就是最大的一个原因,让他觉得为什么法王是佛的一个原因。所以,这就是他个人的一些经验,当然对于很多其他部份各位都应该知道,比如说法王他很高的,他长得是非常庄严的等等,这些是各位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就不用再多讲了。

很多人到校长这边来就说,你觉得法王是不是很严肃,因为他都没有对人家笑,对我都很严肃,都不笑的,然后又有些人跑来跟校长说,我觉得法王是非常的慈悲,他常常对我们微笑。校长说其实这些跟法王也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对于每个众生来说,本来就有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知,所以没有办法说法王就是怎么样子,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的是他这一生所要展现出来的功德是什么,我们要知道他的思想、以及他的心意是什么,而知道了他的这种思想跟心意之后,我们的责任就是应该要怎么去落实,完成法王的一个思想跟心意。所以我们不管说法王他个别的可能告诉某些人应该怎么做,或个别的说了一些特例的情况是如何,总之他对于整个教法、整个佛法或者是整个教团所做的开示、所说的话,以及他的这种心意跟他的态度,可以说都是属于上师的意愿,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要去圆满,要去完成的。

这一堂课我们讲到的是跟祈愿法会有关的,比如说法王他的心意是什么,他的说法是什么,以及校长他亲身的一些经历,下个星期他也想讲讲其他一些跟法王有关的故事。校长也再提到说,他讲的所有的故事或者一些感受,都是属于他个人的经验、感受的,当然你们有人也许会觉得说,那我怎么不这么觉得,或我怎么没有这样子的感受呢,这当然是肯定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确实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一种感知跟感受的。

   
 
前五篇文章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中国式子女的悲哀!

求职策略

暮色四合流年静

小曲乱弹

拂去风尘,回家的风景最美

 

后五篇文章

修行不问过往

年轻

有人偷偷地给我家的水田灌水

猫鼠同盟与狗捉老鼠

自己先站起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