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萦上书的故事 |
  缇萦上书的故事 由于淳于意喜好医学,不喜经营家计,便辞去太仓令一职,又将户籍迁寄在亲戚、左右们的名下,使得王公大臣等难以找到他。当时的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都曾派人来请他去治病,淳于意恐怕王公大臣们会给他一官半职,反而拘束他的行医自由,因此都未前去,也由此得罪不少王公贵族。 文帝四年,有人上书控告淳于意医死人,按其罪,当押往长安受肉刑。淳于意得知消息非常惊讶,在被捕时,他懊恼不已又苦无办法,便对着五个女儿生气地骂道:「可惜我只生了女儿,没有儿子,到了缓急需要用人的时候,竟没有一个可以帮我的啊!」 缇萦当时年纪还很小,看到父亲被押解走,内心很焦急,听到父亲既感慨又责骂的话,更是难过不已。她心想,父亲行医数载,救人无数,为疗百姓疾苦不辞辛劳,如今却要被押往长安遭受肉刑。一旦父亲受了肉刑,他今后的日子要怎么过?父亲如何能承受这个打击?虽然自己没有兄弟,但危难之际,女儿也可以为父亲挺身而出啊!因此,缇萦暗下决心,一定要随父亲同往长安,尽自己的能力救护父亲。 缇萦救父心切,马上前往官府向官吏们请求,希望能与父亲同行。官吏们起先不肯答应,毕竟押解犯人有诸多不便,而且一路有许多辛苦,路途遥远,缇萦身为女子,年龄又小,怎能有体力随行。然而缇萦一再苦苦相求,声泪俱下,官吏们看到缇萦那至诚的孝心,深受感动,便答应了下来。 一路上,缇萦与大家一起餐风露宿,风雨无阻。小小年纪的她,不怕长途路险,鞋磨坏了,脚也肿了,还蹭破了皮,她也不吭一声。沿路,缇萦用心照顾着父亲,跟随着大家一起前进,这让押解的差吏们感叹不已。 到了长安以后,缇萦为救父亲,想了许多方法。最后,她自己写好文书恳请上呈给皇上,情愿自己去给官家做奴婢,以此来赎父亲的罪。 上书中说道:「小女的父亲淳于意,曾为太仓令,人人称赞他清廉公正。如今,却遭罪要受肉刑,小女切痛死者不能复生,受刑之人被割去鼻子或斩断其趾,也无法恢复,纵然想要改过自新,也已经没有办法了。小女子情愿献身做官婢,来代父赎罪,使他可以自新。」 当时的皇帝,是有名的仁孝皇帝——汉文帝,宅心仁厚。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受到震动,想不到缇萦小小年纪,身为女孩,竟能长途跋涉跟随父亲到长安,还自愿为婢来代父赎罪。文书中,缇萦提到的肉刑之过,说得也是在情在理,这让汉文帝感慨不已,体恤到百姓的疾苦,汉文帝便下诏说: 「朕曾听说,在有虞氏时,衣服帽子上做些异处,已算是大刑了。人人觉得如此是羞耻便不敢犯罪,真是太平的治理啊!而如今,刑罚有肉刑五条,奸邪却不能制止,其过咎在哪儿?难道不是朕德薄,施教不明所致吗?朕甚为惭愧,施政教治不好,使人民无知犯下罪过,受到刑罚。《诗经》有言:『恺悌君子,民之父母』。然而如今人有过错,还未加教导,刑法已经加施在身上,就算想改过向善,也没有退路了,朕觉得很是可怜。如今的刑罚中,有断肢体、刻肌肤之类,一旦受了就难以恢复,终身受罪,这是何其的痛苦而失仁德啊,这些难道能称得上是为民父母的意思吗?」 如此,汉文帝便下令减轻刑罚,除去了肉刑。百姓们听闻消息后,都欢呼雀跃,称赞汉文帝仁爱。淳于意因此也便免了刑,得到了释放。 之后,汉文帝召见了淳于意与缇萦,得知淳于意是一位医术高明又喜欢自由的名医,内心很喜欢,相谈甚欢。等到淳于意与缇萦回到家乡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也便传为了佳话,乡人们啧啧称赞。 缇萦在父亲遇难时能挺身而出,上书感动汉文帝废除肉刑,不仅救出父亲,也帮助百姓免受肉刑之苦,她的孝心与智勇双全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汉朝班固也有诗称赞缇萦说: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