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走进集云山之:寂寺晚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走进集云山之:寂寺晚钟

  ■锡春 砚下

  本寂寺是集云山地区最早出现的寺庙。

  盛唐时代,朝廷帝王崇敬佛法,佛教在瑞安得以盛行,寺庙在各地相继兴起。本寂寺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于唐垂拱四年(688)创建。在享有千年古寺之誉的同时,也饱尝了人世间1300多年的甜酸苦辣。

  自证圣元年(695)武则天钦赐本寂寺为护国报恩禅院后,名声大振,对瑞安佛教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唐武宗(841—846)灭佛,法道衰微,本寂寺一度香火冷落。到了大中年间,佛教开始复苏,大中八年(854)本寂寺改名集云院。乾符六年(879)因禅门大德藤罗尊者卓锡该寺,香客盈门,进入全盛时期,遂改名本寂禅院。明洪武初(1368),明太祖限制佛教,瑞安佛教大受挫折,寺僧为避免官府捉拿,纷纷逃离寺院。到了永乐八年(1410),仙岩鉴空禅师奉诏进京入文渊阁撰修《永乐大典》。永乐十三年钦赐紫衣云履还山,鉴空禅师回瑞后大力开展恢复佛教工作,瑞安佛教得以重兴。

  自此,本寂寺历代扩拓发展,明天启间(1621—1627)释智远改向重建,清顺治年间重建,道光年间里人陈焕章又建,民国六年(1917)不慎火焚,陈焕章孙改向重建,民国二十二年(1933)僧显默增建。在抗日战争瑞安沦陷时,本寂寺一度成为郊区避难所,瑞安的育婴堂迁至寺中,则轮禅师收留无依靠儿童200多人。

  至新中国成立后,寺院已屋舍倾危不蔽风雨,一度作畜牧场,后又改为“红旗社小”作教学点。1985年,在众人协助下,比丘尼传一法师重修本寂寺,经寺僧历数载苦心草创,终将禅院修建一新。

  本寂寺位于集云山南麓,依山建寺,因势开场。左眺隆阜浮图,右映陶峰夕辉,北聆龙潭飞瀑,前瞻锦湖芳菲,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清乾隆邑人曾炳奎有《游本寂寺》一诗云:“古寺何年辟,花宫隐翠微。路从山郭入,云傍石坛飞。曲径寒泉冽,苍苔惜履稀。间游我有句,留待碧纱围。”

  山门前路道广阔,绿树成荫。寺左侧有一泉井,曰“一掬泉”,泉自岩罅出,清冽甘美,水源很细,止盈一掬,取之不尽,故名。泉井后一石上刻有“一掬泉”三字。

  本寂寺由山门、前殿、正殿、两边厢房组成。山门有“本寂寺”匾额,为赵朴初手迹。门柱上有苏渊雷撰书一联:“寂静园明,应无所住;本固根宁,入相如来。”

  对于这座古老的寺院所经过的漫长历史,大殿固然是它尊贵的面孔,大殿里的铜钟却是它朴素的心脏。每当暮色苍茫、万籁俱寂之际,钟声响起,锵锵然回荡于山林旷野之间,沉雄浑厚的钟声,带着恍若天外的神秘感和历史深处的沧桑感,一阵阵由远而近,由近及远,撼人心魄,扣人心弦,滤却一切凡俗的尘虑。这钟声成为集云八景中最具魅力的胜境。清金兆珍“集云八景”之一的《寂寺晚钟》诗云:“噌吰钟韵出松寮,日暮樵归景寂寥。静听一声清俗虑,临桡忘却路迢迢。”

  集云山地区从唐至宋、元、明、清,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这里一度拥有不少殿宇楼阁。一些文人写下了不少有关寺庙的诗文。在这些诗文中,既能感受到宗教文化在集云山曾经辉煌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过去一些寺庙的信息。

  “谷口谽呀出,知堪静者居。郊墟同画轴,钟磬启精庐。山晓岚无定,潭秋玉不如。高歌聊藉地,佳处辄停车。”(瑞安诗存《护国寺》)

  护国寺即圣堂寺,在集云山腹地,集云山水库东北方。唐会昌年间(841—846)本寂寺僧无斁因唐武宗灭佛时隐居于此,入定十余年,因藤萝绕身,人称“净身圣”,特号为藤萝尊者,后人因其地立祠,曰圣堂。明宣德间(1426—1435)重建,天顺二年(1458)赐额“护国寺”。嘉靖三十年(1551)毁于倭患,复建。1959年建造水库时,圣堂寺被淹没在水底。

  从张黻《晓过云顶寺》和《山行十余里来憩云顶寺》诗中,还可以感受到云顶寺的大概地理环境。如“登高览奇秀,方外恣独往。禅房挂林端,开轩纳万象”,“倦游几欲罢登临,十里迢迢力不堪。夹路松杛趋仙宇,禅房香火祝瞿昙”。

  有过简略文字记述的还有宝云庵,“在集云山岭平间道至郡憩息之所,元大德八年(1304)建”;华严庵,“在集云山顶元大德间(1297—1307)建”。

  还有相当一部分寺庙,由于志书失载而为后人不知。原因一般出于二种,一是记载失落,二是这些庙宇一般都是很小,甚至为亭间。尽管集云山寺院所剩无几,但集云山佛道两教的灿烂文化已成为瑞安文化的一部分。

 
 
 
前五篇文章

尊胜院碑刻

邛崃石窟 埋藏千年的唐代佛国

庆安县志——寺庙与庙会

青灯古寺何处寻——零陵古寺庵一瞥

浅谈阿尔寨石窟现实意义

 

后五篇文章

走进红色旅游景点包头召福徵寺

重建青芝寺疏

钟鼓长庆寺

中宁西寺庙群

五台山佛教造像艺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