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游海会寺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游海会寺记

  余世磊

  正国、焱红兄从合肥来看我,陪去海会寺一游。正国是初游,焱红是重游,我不知游过多少次了。

  堂弟余威开车,沿国道而行。过枫铺,拐上一条乡村道路。去年我拄双拐来,道路尚为土路,今已铺水泥路。

  天晴,日暖,无风,无云,宛若阳春。田中油菜、萝卜绿得葱郁。燃青烟几堆,似苍龙盘旋。路边多树,落去大部分叶子,但尚存不少,欲落不落。时见人家造屋,材料堆在路面,挑砖者、拌水泥者、砌墙者忙碌有序。目之所见,好一片平和、安宁景象。

  沿河而上,绕一大湾,便见海会寺黄墙红瓦。泊车路边,举相机欲拍寺景,寺前左右有人家两户,新建楼房,颇煞风景。

  先看宋朝古桥玉带桥。桥为单孔,由石块拱成,石间无任何填充物。透过石间缝隙,可见桥下流水,桥壁老藤。于此看海会寺地势,形如标在山间一巨大逗号,寺在逗号圆点中,河如向左撇去的一尾。群山环绕,层层合抱,果然一造化之地。

  海会寺为唐朝古寺,宋时最盛。中国禅宗临济一支杨岐派法嗣白云守端,选此为道场,因山名白云山,故有白云守端之称。守端法嗣法演,法演法嗣“佛门三勤”都曾住于海会寺,把杨岐派发扬光大。

  寺之盛时,传有“骑马关山门,一席八百僧”之说。坐于玉带桥上,想象这一斑驳老桥,曾驮过多少达官贵族、骚客名流。著名诗人郭祥正亦为佛门弟子,与守端师交厚,时常住来海会寺,留诗多首。相对来说,我们兄弟诸人,能算个什么人物?桥若有眼,此刻怕也只是半眯着,看我等后生小子。

  入寺,山门简朴,门头寺名为赵朴老书,有慧心老和尚所撰对联,几字已脱落,露出些许沧桑。先参天王殿,弥勒菩萨笑呵呵,四大天王有些太严肃了。出天王殿,见大雄宝殿,殿门紧闭。多年前曾修有大雄宝殿,因梁遭虫蛀,此殿为后重建,尚未开光。殿前有一罗汉松,需若干人才能合抱,据专家鉴定,树龄超过一千五百年。树虽为无情物,但在此寺中千百年的修行,见过多少高僧大德,历过多少兴盛荣衰,也该修成了一名副其实的罗汉了。来,兄弟们在树前合个影,让这位树罗汉加持我们。树下还有守端墓塔石,残缺不全,师圆寂后,葬于离寺不远山中,“文革”中墓被毁,剩塔石数块,住持尼妙慧师移至寺中,乃为圣物。

  去客堂小坐,妙慧师在,热情奉茶、瓜籽。妙慧师一袭灰衣,脸微胖,笑容亲和,举止端正,真一副菩萨相。谈及寺里建设,这些年变化甚大。今年又新建香积厨、斋堂、客寮,还在山后立白云祖师纪念塔,油然而赞叹之。闲聊一阵,别去。

  至新建香积厨、斋堂,厨宽敞、洁净,斋堂亦很大,整齐摆条桌数十张。不知何时当有机缘,在这里过一回堂。

  藏经楼后原修有围墙,现在已打开,有路通后山。后山原密生树木、竹子,人不可行,现亦砍伐去。沿路而上,见新立白云祖师纪念塔。塔高七层,十余米,材料为乳白色大理石。拜观此塔,于蓝天的背景上,秀美而不失壮观。忽见有月,半个,挂于塔檐,与塔同色。时日、月、塔同辉,如此景色,非常日能遇。兄弟共观瞻之,皆喜,想起曹孟德之诗“幸甚至哉”,相约文以咏志。

  太阳已夕,但强度尚未减之,阳光把诸景物照得明亮,又无叶草遮挡,明过任何季节。影布地上或其他物上,与光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甚暗,暗过任何季节。光影斑驳中,诸景物明了可现,呈现出冬日特有的简洁、清净。

  焱红提议去看响水崖。于是,兄弟从塔侧下,路遇两尼,在扒枯叶,回寺作柴烧。一年轻尼十分面熟,却忘其名。举相机拍之,尼言此等模样,怎能拍照,赶紧牵衣理帽。问之上下,答曰妙海。看她一脸平静、热情,笑若莲花,我心甚欢喜之。

  过几条田埂,至一河。河坝有冰,白若美玉,方知天气之寒,而日日住在城中,似无察觉。有水,水流不大不小,遇深成湍,越浅成滩。水至清,明晃如玻璃,细察水中,有鱼花,半寸许,不畏严寒,往来翕忽。河中多大石头,一尘不染,兄弟们跳跃石上,或蹲,或坐,或站,拍照留念。

  河上游为山坡,地势颇险,不可上。但可听响水,汩汩咚咚,若琴若筝。想若夏天来,响水更可听了。如此好水,可以濯我脸,洗我足,何其美哉!问兄弟们,夏天能来吗?答曰能来。人至中年,世事纷繁,明日之事,岂能完全握在今日手中,何况明年?

  河岸多草木,焱红童心不泯,折之,以之何名考我们。有几种,我们叫得出土名,还有几种,却不知。焱红学医的,不仅知其学名,还晓其功效。听焱红解说,长知识了。

  在河中稍坐。夕阳近山,已不照河中,略有寒意,动身归去。看百米外的海会寺,沐浴在夕辉中,更显庄严、肃穆。田中有两三人,或锄或浇,影长过人。天愈蓝,塔愈白,月愈明,山愈暗,仍然无风,无云。

  复过寺门,欲与妙慧师作别,却不见师。兄弟数人,晃晃悠悠,走在寺前路上。蓦然回首,那塔,那松,似举手劳劳。今夜城中,数一数,又将饮美酒几杯,又将陷红尘几深?

  时值二00八年十二月六日下午。游后一周补记之。

 
 
 
前五篇文章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的环境观分析

西山寒溪寺、远公桥地理略考

乌云寺建设历史

魏晋佛教史

吐蕃时期的佛教

 

后五篇文章

迎江寺建寺历史考辩

永安寺元代壁画华夏瑰宝

中国神话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素食者陆游

世界最大木制建筑——日本奈良东大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