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幢宗创始人一代高僧心道法师 |
 
心道法师,1905年出生于湖北松滋县,1968年圆寂于南昌佑民寺。十八岁从松滋岱辅大悲寺天圆和尚剃度,受戒于江凌章华寺净月和尚。当时受虚云、太虚、兴慈等大师,显密并宏,内外兼通,积极入世,大力弘扬人间佛教的思想影响,在高僧大德的鼓励下,先后在庐山、九华山、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南京普照寺、上海弥勒寺、法藏将寺、宁波观宗寺、厦门南普陀寺、福州涌泉寺、西安大兴善寺、银川承天寺、南昌佑民寺等佛教丛林,广参博学,彻法究源,深入研究佛教大小乘经典,修净土,习禅机 ,学戒律,得法于天台、临济。又赴青海,住塔尔寺学密,从藏蒙族诸大德研究藏文显密经典。从九世班禅大师,受时轮金刚大灌顶,从阿嘉活佛、恩久活佛受密宗各级灌顶和大戒,并授记赐名丹巴增贝堪布佛,精习五明,后殊获 “班智达”学位。 心道法师鉴于当时西北各地外道复兴,惑乱人心,危害正法,宗门不正,僧伽无多,佛法就衰的现实,以自身严持戒律,悟一生之真修,长通经论,识三藏之要旨,深研《法华经》、《弥陀经》,《大悲忏仪》、《金刚经》等佛教诸经,学通汉藏,辩才无碍,说法善巧,以义理融通的智慧与诸邪教盘经论道,取得各民族信徒的敬仰。在西北数省,弘法十余载,所到之处驳邪显正,宏宗演教,出神入化,直指佛心,凡闻经者,无不赞叹其才学高超微妙,受教化之信众不计其数,见法幢于处处,破迷纲于重重,尊佛祖“见法幢,震法雷”之旨,在丝绸之路,甘肃的河西走廊,机缘成熟,创建以禅净双修,显密并宏为宗旨的圆顿法门--法幢正宗。 心道法师,参学、讲经于东区汉传佛教之鼻祖。 一九0五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 正月初十日(2月13日)生于湖北省荆州地区松滋县。俗姓李,名安祥。父李明洲,母罗氏。出身贫寒,幼年家贫,十岁方入本村私塾读书。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十五岁以家庭贫困辍学,到本县胡庄昌号绸缎店当学徒,站柜台营业。但勤奋好学,广泛涉猎经史子集,阅读儒释道经典、史籍。不久父母先后去世,深悟人世之无常,欲求了生脱死,悲叹之中,萌生剃度出家修行之念。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十八岁 四月初八日,在松滋县岱辅庙(大悲寺)天圆老和尚门下剃度出家,法名源福,法号心道。 冬,在江凌章华寺从钦命方丈净月和尚受具足戒。净月和尚学识渊博,鼓励师去游方参学。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 偈庐山净土宗创建处,东林寺和般若台精舍,朝九华山。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 镇江金山寺禅堂习禅。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 常州天宁寺学戒堂学戒。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 上海法藏寺随兴慈老法师听经学教。 兴慈,法名悟云,十四岁出家,依天台山国清寺从净和尚为戒师,继承天台法脉,是教弘天台,行传净土,禅净双修的名僧。在上海由沈映泉居士捐资建立超尘精舍,于1924年创建法藏将寺,内设立学社,以天台教观为指南、以净土法门为依归,教诲四众。师于1933年得法于兴慈法师为天台宗四十三世。 一九二七年 ~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六~十八年) 宁波观宗寺弘法社,亲近谛闲、宝镜等法师,深入研究佛教大小乘经典,显密兼容,对研究天台宗有很深的造诣。后就读于闽南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是厦门南普陀寺于一九二五年创办的。太虚大师任院长,大醒和师任事务主任,代理院长,芝峰法师任教务主任,亦幻、寄尘、虞愚、陈定模等任教员,同期学僧有心道、宝忍、默如、戒德、岫庐、又信、智严、竺摩、智藏、曼陀、灯霞、德超、等慈、普钦等。 一九三0年(民国十九年),二十五岁 闽南佛学院毕业,在教理研究上,成绩突出,留校任助教。后又聘为督学教授。 一九三一年~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二十一年) 虚云老和尚在福州主持鼓山佛学院时,请慈舟法师主持院务并聘大醒发师任鼓山佛学院教授、督学及教务主任。师开讲《中国佛学》等课程,师倡导要破除宗门之见,整顿寺规,奉守佛法,引起佛教界一定的反响,很受太虚大师器重。时太虚大师在西安被公举为崇仁寺主持,师又应约赴西安大兴善寺讲经。期间,因受太虚大师显密并宏、内外兼通的思想的影响,萌发了学密的志向。 一九三三年( 民国二十二年),二十八岁 沙市章华寺讲《法华经》。 荆州十方庵讲《梵纲经》。 武汉佛学院任净土宗讲师。汉口“佛教正信会”任主讲。因讲演生动,思维敏捷,口才畅顺,深受好评。 一九三四年( 甲戌民国二十三年),二十九岁 正月初九日,受净月老和尚,韩大载居士资助,赴青海学习密宗,途经西安,在陕西佛化社讲《信解行证》。 密宗,是公元七世纪初,天竺莲花生上师入藏创建的。1904年杨仁山居士的大弟子桂伯华,赴日本学密,病逝未返。到1912年太虚大师的弟子大勇和月下法师的学生赤松赴日学密,回国宏传。1931年法尊赴拉萨学密。后来,学密的僧人逐步增多。 二月,平凉佛教会讲《金刚经》。兰州佛教会讲《佛学概论》。 三月,由平凉郑哲候先生函请青海马公麟主席介绍,住进塔尔寺,从蒙藏诸大德,学习藏文和显密经典,三月有余。后来应青海居士恭请,出寺为藏汉佛教徒讲经说法,师讲解显密经典,义理融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颇受各族信徒欢迎。 六月初一,师抵青海西宁,住塔尔寺,时有大乘会李来鹏者,求授三皈, 师悉此会非纯粹佛教,故命李来鹏居士率众规正,改组为佛教居士林,呈报西宁县政府批准后,是日(7月12日)在西山堡普济寺成立西宁西山堡佛教居士林,恭请师为该林导师,选举咸广中、李广信为林长。 李来鹏居士后来出家为僧,法名广悟,即银川承天寺之戒成法师。 自师发起组织佛教居士林,实为师在西北宏法之始。之后,原有大乘会、一心会、普化救世佛教会、同善社等外道信徒,数百人,请师升座说三皈依,并讲《普门品》三日,开示群蒙,听众尤多。在青海,汉僧登座讲经者,此乃破天荒第一次。 六月中旬,西宁当时各种外道,以佛教会名义活动者甚多,师多方疏通,陈述其危害取得当局认可,西宁县政府县长下手谕,将各种教会道门改组为佛教居士林,属慈善团体,以佛教大乘,救世为宗旨,自觉觉人,引导社会同归至善之域。 七月初七日(8月16日),继山西堡和公安街等佛教居士林成立之后,师修书兰州的郑哲候居士,请向青海省马主席求援,请准许成立青海省佛教会。得允许后,正式发起组织筹备成立青海省佛教会。 九月初三日,湟源县各界恭请师讲《金刚经》七日,汉满蒙回藏各民族听众,日有千余,皈依者二百八十余人。 在城隍庙成立湟源县佛教居士林。因信徒较多,恐男女居士共修不变,时有广常、广量二女居士在赵县长之老太太(圣法居士)协助下,另觅海峰书院,成立佛教女居士林。 九月十一日,经湟源县赵县长批准,成立湟源县佛教会。 十月,成立郭家堡、韦家庄佛教居士林,讲《弥陀经》。 十一月初二日(12月8日)西宁城隍庙先哲祠成立青海省佛教会。首先由发起人主持大会,报告开会宗旨:1、佛教在中国之历史,并言现金东南各省均极重佛教,而西北则不甚注意。2、介绍心道法师略历及成立省佛教会的意义。3、该会宗旨及组织法。 接着由来宾省党部代表苗应伟和省政府代表讲话,其内容为:研究佛学要正信,佛学是积极的,人人皆能研究佛学,世界自然太平,信仰佛教不是迷信,不要违反法律。最后由师讲话,首先分析西北佛教不发达的原因:青衣僧失去其代表佛教的资格;黄衣僧没有把佛教搬到山门外面去,冒牌太多;上层阶级受了历史上曾有过排斥佛教的暗示,中下层阶级又 困于谋生,无暇顾此;政府不重视。接着又讲了佛教的价值与精神和佛教的哲理,提倡佛教的必要性,希望各界公宏佛法,护国息灾,欲达世界大同。 十二月十四日,西宁郭家堡小鳌山成立西宁佛学会,任讲师。 一九三五年(乙亥,民国二十四年),三十岁 正月,原青海的各种旁门外道,如青茶会、同善社、高灯会、保皇会、白莲教等混入佛教,借佛教会招牌,传其伪道,贪名夺利办佛会。遭师批驳矫正,于是恼羞成怒,暗行造谣,恐吓。师在青海蒙难多日,直到二月十六日,当局查清后,明确指示“心道法师是干善事的人,手无寸铁,就是有其他作用,能干得什么,你们去调查看谁造的谣。心道法师仍回塔尔寺学经,要好生照应。” 四月初八日,青海各佛教团体,举行佛诞庆祝大会。师讲《弥陀经》,听众云集,多数外道,也闻法感悟,归奉三宝。 四月十九日,在塔尔寺拜谒究世班禅大师,互献曼达与哈达,王堪布译语,畅谈一下午。班禅大师云:学习密宗甚好,既孤身西征,专心求法,其志堪佳。吾们原来一家人,宜相亲而相敬,共宏佛法。 八月十五日,九世班禅大师在塔尔寺传“时轮金刚大灌顶”。 十月,西山堡居士林举办普利道场三昼夜,讲《普门品》。西宁佛学会举办一周年纪念,公推举张舜卿(即张广智居士)为会长;王鸿轩居士为林长。会后,师在西方念佛会讲《弥陀经》。 十一月初,西宁左署红山咀南海殿落成,讲《弥陀经》、《普门品》。 十一月十五日,师在青海多次讲经说法,深得社会名流及各界信徒的拥护。在太虚大师的支持下,西宁佛教会、湟源佛教会及西山堡、左署、韦家庄、郭家堡、镇海堡等佛教居士林发起,经当局批准,在县门街转经寺成立“西北佛教居士林”。礼请中国佛教学会理事长太虚大师为导师,心道法师为主讲,公推张广智、王广仁、郭麟为正副理事长。青海省政府马主席亲题“西北佛教居士林”匾一块。 十一月二十日,剃度弟子二人,广嵩、广卿。 十二月上旬,湟源县佛教会改组为中国佛教会煌源县分会,师任理事长。 十二月十三日,西北佛教居士林创办伊始,人多误会,恭请九世班禅大师为林护长。班禅大师在塔尔寺,命宣化使,发维护布告:西北佛教居士林以研究佛学、修持佛法、自觉觉人为宗旨乃本使所厚望,力加保护。特此布告,俾众周知。 十二月二十八日,在青海转经寺西北佛教居士林和来访的青海省教育厅长杨希尧(子高)畅谈佛教教旨,杨后任林长。 一九三六年(丙子,民国二十五年)。三十一岁 正月初五日,西宁通海镇(镇海堡)佛教居士林成立,讲《药师经》。 二十三日~二十五日, 大康城田家庄福神庙,讲经。主讲内容为沙市四众佛学研究社毛定勇居士赠送给该居士林的《地藏菩萨愿本功德经利益存亡品》。 二月十九日,湟源佛教会讲《普门品》。 三月初一日,( 4月21日),西北佛教居士林讲《金刚经》。 二十五日(5月15日)讲《佛教初学课本》。 三月十五日,西北佛教居士林召开理事会,林长杨子高(教育厅长)主持,议筹建居士林永久地址,开办佛学研究社,各县开设分林等事宜。 四月初八日,讲释迦牟尼佛略史于西北佛教居士林。 二十三日,在后子河镇关帝庙设佛教居士分林,师即席说偈: “居士学佛道场开,善男信女如云来, 今生同修普贤行,他日往生极乐界” 五月,福建鼓山佛学院多次函电促师返闽讲课。初八日,离青海,经甘、陕南下。初七日(6月25日),西北佛教居士林林长杨希尧致函太虚大师:师离青后,遇有机缘,敬请来西北宏法。 六月,初一~初十,兰州邓德育居士等人,组织欢迎请师在兰州东关接引寺讲《金刚经》。十八日,平凉佛籁禅院方丈普名和尚,及高广圣、马全堂等居士,迎请讲经。 七月初四,在西安,礼兴教寺玄奘入室弟子,窥基、圆测真身塔。该寺主持妙阔法师请师讲经,开示。初六~十五日在西京中山大街山西佛化社讲《弥陀经》、《孟兰盆经》。竟化学校校长康寄遥请去为学生演讲,师主要讲释尊佛教之大意;佛乃一大教育家;其经典乃有程序之科学也。在西关极乐寺访般若法师,晚宿庵,讲《净土法门》。 二十日(9月5日)率众四人,离陕西赴闽, 仍任鼓山佛学院主讲。 九月十四日,兰州东关接引寺由甘肃省佛教会常务理事众诚(即月庵之师兄蓝方丈),显聪、本义、水崇逊、赵赞敖、杨思、邓隆等人开会,商议在十月份出席于南京全国召开的 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事宜,公推心道、本义、百坚祥坚磋为甘肃代表出席。 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三十二岁 南京中国佛教学会组织,在万寿寺,由太虚大师主持,请师讲《法华经》。 吴木兰将军、宋芝昭女士(宋教任妹)恭请讲《大悲咒忏仪》。 朝南海普陀山。 湖北公安县佛教会讲《金刚经》于共和戏院。 在拜净月老和尚请命寺名时,命名法幢,并嘱为师之别名。 二次赴青海塔尔寺学密。 从九世班禅大师,受时轮金刚大灌顶。从阿鲁活佛、密纳活佛受密宗各级灌顶。 从恩久活佛受密宗比丘大戒,菩萨千佛大戒。尔时, 塔尔寺寺主阿嘉活佛羯磨阿阇黎,舍陀活佛,嘉叶活佛等,为教授,尊证阿阇黎,中国汉僧得此记者,师为第一人。 一九三八年(戊寅民国二十七年)三十三岁 西安佛教会路禾父会长,康寄遥居士,朱子桥将军恭请赴陕讲《金刚经》,任大兴善寺方丈,组织僧俗合力修复重建寺宇殿堂,并整顿寺风陋习,讲经说法,影响很广,时陆军大学第一期学员温起凡、黄胪初、陈岁青及李德欲,黄著丞等在大兴善寺皈依三宝,受五戒。黄胪初后从慈航法师剃度出家,法名宗净,字律航,后称之为将军和尚。 在大兴善寺传戒两次,受戒僧尼五百余人。创办《西北佛学周报》、讲《净土要义》、《金刚经》等。并创办了“西安佛光纺织工厂”,自任厂长,提倡和发动僧众参加生产,深受社会重视和支持。 一九三九年(民国二十八年),三十四岁 佛诞日在大兴善寺讲经,社会名流:程潜、张继、朱子桥等出席,并即席赞诗:“宴会兴善寺,妙音起中堂,鼓余精进力,仗剑挥扶桑。” 净月老和尚为师作派偈八十八字,取八十八佛之意。 师之法号占第一字。 一九四0年(民国二十九年),三十五岁 应沙市净月老和尚召,回湖北江陵任章华寺方丈。继净月老和尚法脉,为林济正宗五十世。后又赴西北宏法。沿途在重庆南岸千佛寺,汉中佛教净业社,安康、宝鸡等市镇佛教会讲《金刚经》、《弥陀经》、《心经》等。 下半年,应太虚大师之约返西安,复组织发行《西北佛学周报》, 在抗日战争中,师积极和太虚、心慈等大师召开组织广大信徒抗日救国。 在上海由圆瑛、宏明等大师组织战时僧伽救护队的时候,师亲 一九五四年~一九五七年 当选为,南昌市佛教协会会长,济广、蔡惠为副会长、燮持、成智为秘书长。 当选为第一、二届江西省及南昌市人代会代表和省、市政协委员、常委。 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任理事。 一九五八年,五十三岁 组织佛教僧俗参加大炼钢铁运动,曾作打油诗一首: 我本佛教一纳子,最厌世界动刀枪。 可恨美帝侵台湾,横行霸道把民殃, 我们为了保国防,收复台湾归故乡, 多炼钢铁造枪炮,要把美帝一扫光。 一九五九年,五十四岁 西藏达赖喇嘛叛乱时,师以“班智达”学位和“丹巴增贝堪布佛”的名义,发表声明,谴责叛乱罪行。 虚云老和尚在江西居云山真如寺圆寂荼毗时,师举火通歼。 一九六0年,五十五岁 10月22日,十世班禅访问南昌期间,在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民委主任汪锋和江西省副省长潘震亚陪同下,专程参观佑民寺,因十世班禅的经师恩久活佛也是心道的经师。所以二人在方丈室内交谈两小时之久,晤谈佛法,倍加嘉勉。 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七年 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省、市政协常委。 文革中遭冲击,遂出佑民寺。 在一九六五年,六十岁生日时曾自作打油诗一首: 年活六十妄为人,一生颠簸向谁申, 但愿早日佛接引,永成轮回证无生。 一九六八年,六十三岁 圆寂于江西南昌佑民寺,僧腊四十五岁,世寿六十三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