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天台山和合文化概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天台山和合文化概述

  台州市文化研究中心

  一、基本概况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主要是指人类与自然、社会、人际、身心、文明中诸多元素之间平衡和谐的理想关系状态;其特征是“不偏不倚,贵和持中”;即儒家的“中庸”、释家的“中观”、道家的“中和”。其准则是“凡事有度,物极必反”;即对待任何事物要把握一个基准度,以避免激烈的对立与冲突。从和合文化结构学来看,主要体现在“三和”层面:一是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即“天人和合”;二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即“社会和合”;三是指人的精神境界的自我和谐,即“自我和合”。从和合文化发展学来看,主要经过“三合”发展阶段:一是文化多样性的“交合”,即不同的区域、民族和国家文明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亮相”与“际会”;二是文化多元性的“整合”,即不同的区域、民族和国家文明对世界“文化舞台”上多元文化进行“借鉴”与“领会”;三是文化多义性的“和合”,即不同的区域、民族和国家文明对世界“文化舞台”上多义文化进行“吸收”与“融会”。天台山文化的“和合学”正是基于“天人合(和)一”的基本精神,对建构中华“和合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天台山作为濒海文化名山;“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使天台山文化既有“钟灵毓秀”的山岳灵气,“兼容四海”的沧海豪气;更有“山魂海魄”的天然浩气!正是山岳灵气、沧海豪气、天然浩气这“三气”,成为天台山文化的三大“文化基因”;推动了长达1700多年天台山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孕育了具有和融性与独创性的“天台山文化和合学”:与儒家文化的“和合”,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四民皆本”论,比明代思想家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论要早500多年;与道教文化的“和合”,诞生了中国道教南宗,其道教哲学占了中国道教哲学的“半壁江山”;与佛教文化的“和合”,诞生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影响遍及海内外;与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和合”,诞生了“三教合(和)一,万善同归”的“和合”理念;后被清代雍正帝归纳为著名的“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国”的“三教合治”思想。因此“和合”理念,既是天台山文化体系中的核心理念,又是中华和合文化的核心理念。

  二、基本内容

  天台山和合文化主要分为“天人和合论”、“社会和合论”、“自我和合论”三部分:

  (一)天台山和合文化“学”的“天人和合论”

  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天人和合论”分两大部分:一是天台山道教文化“天人合(和)一、天人同构”的宇宙论;二是天台山佛教教文化“依境立观、万物有性”的本体论;主要探究“人与自然的和合”。

  (二)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社会和合论”

  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社会和合论”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天台山道教文化“身国同理、三教合(和)一、”的治国论;二是天台山佛教教文化“三谛圆融、治生即道”的入世论;三是天台山儒家文化“士农工商、四民皆本”的治世论,主要探究“人与社会的和合”。

  (三)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自我和合论”

  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自我和合论”,主要分天台山道教文化“形神合一,性命双修”的道性论;天台山佛教文化“性具善恶、超凡入圣”佛性论;天台山和合二圣“安身乐道、自我湛然”的心性论。无论是道性论、佛性论,还是心性论,其实质都是“以人为本”的人性论;主要探究“人的自我和合”。即旨在追求“人的精神境界的自我超越、升华与和谐”,只是儒释道三教的视角有所不同。

  三、基本精神

  天台山和合文化主要精神是“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一是把自然看成一个和谐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形成一种生态文明观。二是主张人际与社会关系和谐,提倡“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持中即是和,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根本目标。三是注重自我精神的超越与升华,即乐观人生,达观处世。总之,天台山和合文化体现了系统整体思维。一方面要积极看待自然和社会的差异、矛盾,提倡发挥不同个体的积极作用,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和而不同”,和合并不等同,也不否认矛盾,而是通过矛盾的克服,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即和合状态。因此天台山和合文化有利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力,从而为科学发展观所涵纳。

  四、基本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注重人力、文化资源发掘的集 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物的发展转向文化力、人文力的发展。而天台山和合文化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可以说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一致性:

  一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整体系统观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相符。科学发展观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追求社会、地区、人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无论现在或将来的社会运行中,都能保持社会全面进步、体制优化、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一种发展模式。其目标是实现经济、人口、资源、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协调、持续发展;其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大系统各要素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经济的单一增长。总之,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三维系统的高度整合,其方法论原则是系统整体方法。天台山和合文化正是强调将事物联系起来作统一整体的理解,是一种东方式的整体观。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将这种整体系统和合观加以升华、科学化,在实践中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自然和谐观与科学发展观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具有同一性。科学发展观要求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天台山和合文化的自然和谐观主张“天人合一”,通过“究天人之际”去探求“天道”,即自然规律性,以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这些思想与强调人、社会、环境、自然高度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具有一致性。对于解决当前因工业化与无限制地开发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三是天台山和合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相一致。片面发展观是以物为中心、以经济的单一增长作为衡量指标,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但又超越“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即考虑发展问题,首先要了解和明确人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这种需要。反之,不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就不能发展。而天台山和合文化以人生、人心作为观照对象,而人的和合恰恰是实现与其他和合的前提与基础。当前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类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不同文明之间)、人与心灵的三大冲突。而天台山和合文化无疑是化解这三大大冲突的优选方式。

  综上所述,中华“和合文化”源源流长,其核心是“天人合(和)一”;而天台山文化“和合学”则是中华“和合文化”的精髓:其“天人和合论”、“社会和合论”、“自我和合论”,对建构中华“和合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雍正帝御封天台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天台山因此成为中华“和合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就当前而言,天台山和合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具有某种内在一致性,弘扬天台山和合文化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而更好地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冲突,以保障当前“两个社会”的顺利实现。早在1970年,荷兰哲学家冯·皮尔森在其《文化战略》一书中明确指出:文化战略就是人类的生存战略。因此,探索和阐明文明与社会发展的渊源,研究文化因素如何决定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看待自己的未来和选择各种不同发展道路,发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文化力和人文环境的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弘扬天台山和合文化的人文精神,重视“文化力”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化研究中心

  一、基本概况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主要是指人类与自然、社会、人际、身心、文明中诸多元素之间平衡和谐的理想关系状态;其特征是“不偏不倚,贵和持中”;即儒家的“中庸”、释家的“中观”、道家的“中和”。其准则是“凡事有度,物极必反”;即对待任何事物要把握一个基准度,以避免激烈的对立与冲突。从和合文化结构学来看,主要体现在“三和”层面:一是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即“天人和合”;二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即“社会和合”;三是指人的精神境界的自我和谐,即“自我和合”。从和合文化发展学来看,主要经过“三合”发展阶段:一是文化多样性的“交合”,即不同的区域、民族和国家文明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亮相”与“际会”;二是文化多元性的“整合”,即不同的区域、民族和国家文明对世界“文化舞台”上多元文化进行“借鉴”与“领会”;三是文化多义性的“和合”,即不同的区域、民族和国家文明对世界“文化舞台”上多义文化进行“吸收”与“融会”。天台山文化的“和合学”正是基于“天人合(和)一”的基本精神,对建构中华“和合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天台山作为濒海文化名山;“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使天台山文化既有“钟灵毓秀”的山岳灵气,“兼容四海”的沧海豪气;更有“山魂海魄”的天然浩气!正是山岳灵气、沧海豪气、天然浩气这“三气”,成为天台山文化的三大“文化基因”;推动了长达1700多年天台山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孕育了具有和融性与独创性的“天台山文化和合学”:与儒家文化的“和合”,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四民皆本”论,比明代思想家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论要早500多年;与道教文化的“和合”,诞生了中国道教南宗,其道教哲学占了中国道教哲学的“半壁江山”;与佛教文化的“和合”,诞生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影响遍及海内外;与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和合”,诞生了“三教合(和)一,万善同归”的“和合”理念;后被清代雍正帝归纳为著名的“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国”的“三教合治”思想。因此“和合”理念,既是天台山文化体系中的核心理念,又是中华和合文化的核心理念。

  二、基本内容

  天台山和合文化主要分为“天人和合论”、“社会和合论”、“自我和合论”三部分:

  (一)天台山和合文化“学”的“天人和合论”

  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天人和合论”分两大部分:一是天台山道教文化“天人合(和)一、天人同构”的宇宙论;二是天台山佛教教文化“依境立观、万物有性”的本体论;主要探究“人与自然的和合”。

  (二)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社会和合论”

  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社会和合论”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天台山道教文化“身国同理、三教合(和)一、”的治国论;二是天台山佛教教文化“三谛圆融、治生即道”的入世论;三是天台山儒家文化“士农工商、四民皆本”的治世论,主要探究“人与社会的和合”。

  (三)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自我和合论”

  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自我和合论”,主要分天台山道教文化“形神合一,性命双修”的道性论;天台山佛教文化“性具善恶、超凡入圣”佛性论;天台山和合二圣“安身乐道、自我湛然”的心性论。无论是道性论、佛性论,还是心性论,其实质都是“以人为本”的人性论;主要探究“人的自我和合”。即旨在追求“人的精神境界的自我超越、升华与和谐”,只是儒释道三教的视角有所不同。

  三、基本精神

  天台山和合文化主要精神是“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一是把自然看成一个和谐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形成一种生态文明观。二是主张人际与社会关系和谐,提倡“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持中即是和,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根本目标。三是注重自我精神的超越与升华,即乐观人生,达观处世。总之,天台山和合文化体现了系统整体思维。一方面要积极看待自然和社会的差异、矛盾,提倡发挥不同个体的积极作用,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和而不同”,和合并不等同,也不否认矛盾,而是通过矛盾的克服,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即和合状态。因此天台山和合文化有利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力,从而为科学发展观所涵纳。

  四、基本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注重人力、文化资源发掘的集 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物的发展转向文化力、人文力的发展。而天台山和合文化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可以说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一致性:

  一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整体系统观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相符。科学发展观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追求社会、地区、人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无论现在或将来的社会运行中,都能保持社会全面进步、体制优化、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一种发展模式。其目标是实现经济、人口、资源、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协调、持续发展;其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大系统各要素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经济的单一增长。总之,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三维系统的高度整合,其方法论原则是系统整体方法。天台山和合文化正是强调将事物联系起来作统一整体的理解,是一种东方式的整体观。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将这种整体系统和合观加以升华、科学化,在实践中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自然和谐观与科学发展观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具有同一性。科学发展观要求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天台山和合文化的自然和谐观主张“天人合一”,通过“究天人之际”去探求“天道”,即自然规律性,以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这些思想与强调人、社会、环境、自然高度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具有一致性。对于解决当前因工业化与无限制地开发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三是天台山和合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相一致。片面发展观是以物为中心、以经济的单一增长作为衡量指标,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但又超越“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即考虑发展问题,首先要了解和明确人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这种需要。反之,不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就不能发展。而天台山和合文化以人生、人心作为观照对象,而人的和合恰恰是实现与其他和合的前提与基础。当前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类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不同文明之间)、人与心灵的三大冲突。而天台山和合文化无疑是化解这三大大冲突的优选方式。

  综上所述,中华“和合文化”源源流长,其核心是“天人合(和)一”;而天台山文化“和合学”则是中华“和合文化”的精髓:其“天人和合论”、“社会和合论”、“自我和合论”,对建构中华“和合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雍正帝御封天台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天台山因此成为中华“和合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就当前而言,天台山和合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具有某种内在一致性,弘扬天台山和合文化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而更好地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冲突,以保障当前“两个社会”的顺利实现。早在1970年,荷兰哲学家冯·皮尔森在其《文化战略》一书中明确指出:文化战略就是人类的生存战略。因此,探索和阐明文明与社会发展的渊源,研究文化因素如何决定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看待自己的未来和选择各种不同发展道路,发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文化力和人文环境的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弘扬天台山和合文化的人文精神,重视“文化力”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前五篇文章

中国天台山佛像艺术概说

六世班禅画像背后的故事

哭泣的敦煌-莫高窟渐渐消失的名画

藏、汉两地佛像艺术在雍和宫

记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程晓钟

 

后五篇文章

天台山佛教文化

天台山佛教文化的传承谱系

湮没的古寺——传教寺

大宇宙真理是因果的道理--觉藏法师讲

内蒙古著名寺庙简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