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梅庵与六祖惠能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梅庵与六祖惠能
  作者:张大经
  久居粤地,孤陋寡闻,去了几次星湖,却未到相去不远的梅庵,诚一憾事。假日得游梅庵,又恶补一些六祖的有关资料,增长了许多见识。
  梅庵在肇庆市西2公里梅庵岗,北枕北岭山,面对滔滔西江水,是岭南少有的千年古刹:“梅庵香雪”是肇庆八景之一。梅庵是岭南地区珍贵的千年木构建筑,有着“千年古庵,国之瑰宝”美誉,国务院于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庵始建于宋至道二年( 996年)。据载,唐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回新兴时路过肇庆曾在此山岗插梅为记。后来智远和尚为纪念先师,便在惠能插梅处建庵,取名梅庵,以示不忘。庵,圆形草屋。小庙也称庵,多指尼姑所居。梅庵非指尼姑庵。梅庵建筑内容基本为三组,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三进,前座为山门,中座为大雄宝殿,后座为祖师殿,三座组成一体,山门正额刻有“梅庵”两字。楹联“梅挹泉光浮白上;门排山色送青来”是清代中叶广东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黄培芳所撰。明万历 元年(1573年)后,一些寺僧曾对梅庵先后作过7次较大的重修和扩建,对佛像进行过2次装金.1995年,梅庵经全面 维修与扩建后,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当地导游说惠能是“第六代佛祖”,似不准确。
  传到中国的佛教原有小乘、大乘之分,小乘佛教分为成实宗和俱舍宗,自晚唐后便不再受重视。而在中土发扬光大的八大门派,源自佛祖涅槃四五百年后龙树创立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在中国兴起八大门派,三论宗、天台宗、维识宗(法相宗)、华严宗、南山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 其中禅宗在中国流传最为久远,历久不衰,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达摩祖师渡海东来,在河南少林寺面壁传道,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菩提达摩是印度佛教第二十八代祖师。所以提“六祖惠能是佛教禅宗第六代传人”,较为确切。
  导游最初就宣示“守则”1、不得高声喧哗、嬉戏;2、不得踩在大殿的门槛上,因为这意味你踩在菩萨的肩膀上;3、不许拍照。佛门原是清净之地,不要喧闹,并非过分要求。 导游在大雄宝殿先介绍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和阿弥陀三佛。他劝导说,要先看清什么佛才拜,不要见佛就拜,而且说要先烧香与神佛沟通以后再跪拜。还说,视游客的能力,上1至3柱香即可,不是越多越虔诚,因为佛家主张众生平等。每柱香30元,还可得到包在红纸中的签语,可以请师傅解签,免收费。对敬神时烧香,我总觉得不是理想的表达虔诚的方式。从环保的角度,烧得越多,对大气的污染也越大。看到庵前有人认植花木以献功德,这倒是更好的方式。对求签,使人想到算命,佛教本身反对道教的求签问卦等占卜活动。看来,此导游并未说出“梅庵”的主要特点,而有巧妙诱导游客买香之嫌。
  以“大雄宝殿”而言,按惯例,供三尊主佛,有两种不同名目。有的供"横三世佛",横三世是指同时存在的空间世界。殿内居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有的供"竖三世佛",这里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殿内居中为现在世释迦佛,左侧为过去世燃灯佛,右侧为未来世弥勒佛。这是佛教寺院的通例。显然梅庵的大殿属于前者,何需导游重点讲解!导游似乎应详细介绍具特色的“祖师殿”。
  从总的来说,依我看“梅庵”应打两张牌:一是“禅宗六祖惠能”,一是大殿的“宋代木构建筑”。现分别加以说明。
  梅庵建筑
  人称梅庵是研究宋代木构建筑的“活标本” 走进中殿,“磨砖对縫”的墙体;“防潮”的铺地阶砖;白玉石做的柱墩,坚硬润滑,形状似花瓶,曲线优美,颇古朴。与北方唐宋复莲、鼓形、相华等全然异味,别具地方性的特点;红光耀眼,光素无纹金木柱,呈八字形的设计理念,建筑学称之为“侧脚”。两头细,中间大,象一把梭子,显得端庄古朴,雄浑有力,稳重威严。柱上端有兰额,普柏枋。屋脊中间低,两边高,给人一种整座大殿就要展翅离地,凌空起飞的感觉。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大柱上方的斗拱像莲花状。第一层的一朵“莲花”托着第二层的四朵“莲花”,第二层的四朵“莲花”又托着第三层的六朵“莲花”。这样层层叠叠,“花瓣”托着“花瓣”,层层“花瓣”渐渐向外伸出,托着大木枋,木枋又稳稳地支撑着屋檐。充分运用了力学上的杠杆原理,将瓦面外力挑起,承托起外檐,外檐在头拱的承托之下,出跳总长是120分,居全国同类斗拱前列。、斗拱均保留了宋朝建筑的结构风格,堪称江南珍贵的北宋遗构。大雄宝殿的斗拱为七铺作,双杪三下昂。斗拱拱头无拱瓣,为宋《营造法式》问世以前的古风 ;斗底刻皿板,保留中唐以前之古制,同时斗拱还保留有拱栓、昂栓,这一突出特色,实属全国罕见。
  正脊两头的鳌鱼,头似龙头,瞪着双眼,遥望四方,嘴微张,鼻旁两根长须向前翘立着,鱼身凌空倒立,气势磅礴。屋脊两端的水草花纹,细致、华美、栩栩如生。鱼、花草都充体现了中华文明所特有的恒久文化,宗法、风水等思想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美学、力学、几何学的应用,建筑学的成就。
  梅庵大雄宝殿的檐柱、斗拱、串拱木,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色和风格,有“古建三绝”之称。被清华大学建筑系列为研究宋代木构建筑的“活标本”。在我省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 禅偈
  慧能,一作惠能,为唐代新州人(今云浮市新兴县),后拜五祖弘忍为师,以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密传衣钵,成为佛教禅宗六祖。并不识字的惠能(注:有人认为是最初不识字)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将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平民化、现世化,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对传统佛教做出了重大改革和创新。禅宗后来不仅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主流,更远播日本、朝鲜、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与地区。连佛教创始国印度也建有南华禅寺,弘扬惠能禅学,足见其影响之大。
  弘忍知道自己大限将到,召集所有弟子各以一首诗偈来概括禅宗信仰要义,体认最好的就继承他的衣钵。神秀的诗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菩提树,在古代印度,叫毕婆罗树(pippala)是印度一种极普通的树木,普通得犹如我国的杨、柳、桐、槐。当年佛祖是在一株菩提树下悟道成正果的,佛教把菩提树作为修行得正果的一种象征。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在神秀作偈的次日,慧能也针锋相对作了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了,恐人损害慧能,说:“亦未见性!”但暗示慧能晚上三更到方丈室,弘忍用袈裟当作窗帘布,将四周窗户遮住,以免寺里人见到慧能在室内,弘忍向慧能宣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并对慧能说:“你爲第六代祖,善自护持,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即送他离寺往九江渡口,临别又叮嘱他南去暂作隐居,待时行化。
  在这首偈子中,慧能大胆地简化了佛教修持的繁琐哲学,将修持者从人格神与智性思辨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慧能为中国禅宗从理论上、方法上找到了一条超尘脱俗的捷径,开创了一代宗风。慧能指出,自古以来,人的本心本性,原本就是清净无染的,原本就是不生不灭的,原本就具足了一切。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顺便应该提到的是,陈寅恪在《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一文中曾说神秀、慧能二偈譬喻不当。因为印度禅学的观身之法,往往把人身比作易于解剥的植物,以说明阴蕴俱空,肉体可厌之意,如“行如芭蕉叶,除去不得坚实”,“如实知如芭蕉树,叶叶析除,实不可得”之类。而据《西域记》:“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因此,菩提树为永久坚牢之宝树,决不能取以比喻变灭无常之肉身。
  东方三大圣人之一
  惠能,佛教史上称“东土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南禅始祖”。惠能在中国佛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惠能改造了传统佛学,创立了中国禅宗理论体系,使佛学“中国化”。惠能经其43名弟子的嗣法,形成河北临济宗,湖南沩仰宗、江西曹洞宗、广东云门宗、南京法眼宗等5个宗派。一千多年来,南禅香火缭绕不息,至民国时期,“举国僧徒除蒙藏喇嘛外,什九皆南宗子孙矣。”毛泽东1956年对广东省委领导人说:“你们广东省有个惠能,你们知道吗?惠能在哲学上贡献很大,他把唯心主义的理论推到了高峰,要比贝克莱早一千年,你们应该好好看看《坛经》。一个不识字的农民能够提出高深的理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实际上,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公开评价和赞扬六祖惠能,甚至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于1959年10月22日与班禅大师谈话时说:“我不大懂佛经,但觉佛经也是有区别的,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惠能)的佛经《法宝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
  惠能的禅宗思想更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根据惠能法语整理而成的《六祖法宝坛经》,不仅是中国本土佛教史上惟一的经书,更是研究中国和世界佛教史、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的典籍。正因如此,惠能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竖立着这三位中国伟人的塑像。惠能在中国佛教史上占着巍巍高位。在中国佛教龙象辈出的高僧中,以思想解放、敢于创新而著称。他是将西方的佛教与中国的儒道思想交汇融通的第一人。
  毛泽东同志对惠能多次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写了题为《珠江文化的哲圣——惠能》的长篇论文。黄伟宗教授说:我从六祖《坛经》这部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佛典中发现,这既是一部佛教禅宗经典,又是一部自成体系的思想哲学经典,堪称为惠能所创造的禅学思想专着,可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相并列,从而可称惠能为与孔子、老子并列的代表一种哲学思想的哲圣,同时又可以称惠能为与黄河文化哲圣孔子、长江文化哲圣老子并列的珠江文化哲圣。这不仅是因为惠能出生于广东、长期活动在广东,主要是他的思想文化特点体现了珠江文化特质,体现了珠江人在中古时代的文化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珠江文化土壤中诞生,又影响并促进珠江文化的发展。六祖惠能是珠江文化的哲圣。他与黄河文化的哲圣孔子、长江文化的哲圣老子,是比肩而立的“东方三大圣人”。
  毛泽东赞誉岭南的两大伟人,一位是孙中山,另一位就是惠能。
  我等作为岭南人,不能只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能只知明星成龙、刘德华,但不知岭南还有誉满全球的伟人六祖惠能。
  佛祖衣钵的去向成千古之谜
  释迦牟尼有两件神传的法物…… 百衲袈裟和乞食用的钵盂,并作为历代佛祖的世传信物,谁得到这一衣一钵,谁就有资格做佛祖。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期,第28代佛祖达摩从印度来到了中国宏扬佛法,来到中国的达摩被尊为中国佛教的一世祖。达摩下传六代,衣钵传到了惠能的手上。由于六祖之后,惠能手中的衣钵没有再下传,于是千百年来,到底有没有衣钵?佛祖的衣钵与其他僧人的衣钵有什么不同?衣钵到底去向哪里也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六祖坛经》是中国十大哲学著者之一。一千多年来,任沧桑变迁、朝代更迭,这部禅林的名典巨著,不但没有被历史的尘烟所湮没,反而成了中华文化的璨灿明珠;传颂于华厦,流布于世界,是佛教文库里光芒熠熠的瑰宝,也是世界宗教的重要学说之一。五祖认为惠能的偈体现了佛教的真谛,就因为这一偈,尚未剃度的惠能以居士的身份获得了佛祖的传法衣钵。不料,这衣钵却为惠能招来了杀身之祸 。
  央视曾拍摄《走遍中国?走进韶关》系列专辑,第六集是《寻找佛祖衣钵》。虽然经过很大的努力,但还未最后揭开佛祖衣钵之谜。对佛祖衣钵的去向,历代传说众多,莫衷一是。一种传说是,衣钵被当时的女皇武则天以强索的手段从惠能的手上取走了,然后回赠了一件千佛袈裟和一只水晶钵盂给惠能作为交换。我们看到的袈裟正是武则天的回赠品。将来开启武则天的陵墓,或许会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 * *
  六惠能成为一代禅门宗师的人生脉络:广东新兴县是他的出生地、圆寂地,湖北黄梅县是他的步入法门地,肇庆所辖的怀集、四会是他的修悟地,广州光孝寺是他的剃度地,韶关南华寺是他的弘法地。云门寺是六祖惠能的弟子文偃禅师所创云门宗的发祥地,云门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
  惠能还给世人留下大量极其宝贵的文物遗迹与人文景观。特别是南华寺,至今供奉着六祖真身(肉身)。六祖惠能真身是六祖惠能圆寂后,用他的肉体特制的。真身内部是人体干尸,外表贴以麻布、涂香灰泥、上漆制成。这座真身像形生动逼真,形态慈祥,它是由六祖惠能的弟子、唐代著名的佛教雕塑家方辩制作的。此外还珍藏着武则天御赐给惠能的圣旨、水晶钵盂、千佛袈裟等,皆为国宝级文物珍品。目前,韶关、云浮等地纷纷开始利用六祖惠能与禅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云浮市新兴县率先启动系列开发项目,不仅专设了六祖镇,还举办了首届六祖文化节,带旺了旅游业,促进了招商引资,六祖文化品牌已经初步打响,经济效应也开始得到彰显。韶关市、曲江县也正在酝酿规划建设大南华佛教文化旅游城,依托六祖惠能和南华寺,打造世界佛教禅宗文化旅游中心。
  惠能的哲学被称将“唯心主义的理论推到了高峰”。我们多数人对哲学、宗教学理解不深。佛教本身并不主张迷信。在梅庵,有的游客忙于烧香拜佛,而对大殿旁的惠能的生平事迹展却了无兴趣,岂不失去一次极好的增长知识的机会。发展旅游的目的岂止在“促进了招商引资”,也应通过“六祖文化之旅”,加深对惠能哲学的理解,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前五篇文章

我国历史上的寺院尚武活动新探

从心理学角度看宗教与社会和谐

佛教造像服饰探析

五代的绘画

喜饶嘉措——朝觐心灵的圣地

 

后五篇文章

内蒙古地区辽、金佛塔纵览

千年古寺五次危难记

平凉的古代建筑

崆峒文化的历史考察

粤海禅风 颂和谐——“广东禅宗历史文化长廊系列活动”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