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反朴归真的佛寺园林艺术(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反朴归真的佛寺园林艺术(上)
  人们在游览峨眉山之余,都有着一种共同的识见:峨眉山是一座以反朴归真的山野佛寺园林为特色的国家公园。它把自然美和艺术美融合得天衣无缝。
  峨眉山的古代建筑,主要是汉族地区的佛教寺庙。在《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级保护区的154平方公里范围内,据明代末年(1644)侍读学士胡世安《泽峨籁·道理纪》纪载:共有佛寺105座。除万年寺的无梁砖殿和金顶普贤金殿外,全系清代早中期的木构建筑。这些佛寺中,位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大部为竹枝、树皮构搭的茅棚,统称为七十二名庵(坊)。随着佛教丛林制度的发展,小寺并作大寺,云游僧人也逐渐减少,到了19世纪50年代初,山中茅棚消失殆尽。加上山高风大,水源奇缺,火灾频繁。仅据1327--1972年约645年间的粗略统计,共烧毁寺庙97座,大约平均每7年毁寺一座。故现存佛寺只30座,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这些佛寺建筑规模虽不甚大,建筑品位也甚华彩。但代表了清代历史建筑的面貌,反映了四川西南汉族村舍古代建筑的风习,反映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相渗融,成为峨眉山佛寺建筑群落体系。
  这些佛寺节奏自由地分布在长达120华里的游山道上,将整个风景区熔铸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以雄秀景色为主弦,以佛教文化为特征,相得益彰,各具风姿,广袤百里的山野佛寺园林。这个庞大的山野佛寺园林的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或隐没于重翠之中,或濒临于溪涧之畔,或险踞于奇峰之巅,或闲卧于白云之上……,与峨眉山水交融一气,成为“峨眉天下秀”的重要因素。这些建筑平而不凡,简而不陋,俗而尚雅,给人们以亲切之感,淡化了那种境界寺庙建筑的肃穆、离世、厌世的气氛。从形式美到艺术美的结合上,运用了明快的建筑语言,表达了中国佛教“入世渡生”、建设“人间天堂”的愿行。无论宏观布局,微观运筹,平面和空间组合等各个方面,都紧扣“雄秀”之美的主弦大做文章。
  宏观布局 顺乎自然
  峨眉山上的佛寺建筑,历史上谁来进行总体规划呢?没有!都是各自为政搞起来的,但这些建设者们,紧紧把握住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优化和美化,有利于自然环境效益的发挥,总之一切顺乎自然,宏观布局的整体性就在这自然而然中形成了。
  按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风景资源,以及旅游(朝山)者行止动静的心理状态,确定佛寺建筑分布的密集疏朗及其规模的大小和造型,将寺庙建筑用长藤结瓜的形式,珠联在曲折起伏的游山道上,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完美的四维空间。
  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区,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邻近城市和集镇,交通便畅,朝山者常年可至,故寺庙建筑分布较为密集,建筑规模较大。在这一等高线以下约30华里范围内,即有报国寺、伏虎寺、萝峰庵、善觉寺、雷音寺、大纯阳殿、圣水阁、中峰寺、清音阁、广福寺、牛心寺、白龙寺(洞)、净水寺、碧山庙等14座。全山建筑面积达8000-12000平方米的大寺,均在这一区域内。
  海拔1000-2000米的中山区,深入景区的腹部地带,峰回路转,溪涧萦回,林木葱茏,云腾雾绕,是“秀甲天下”的精髓。这一景区的佛寺建筑分布,服从于自然景观的充分展示,故建筑物的定点和体量,有着自由的情调和节奏。疏密顺乎自然,没有一定之规。万年寺至息心所3公里,息心所至初殿4公里,初殿至华严顶2公里,华严顶上至洗象池2公里下至遇仙寺3公里,密度大一些。而洪椿坪至仙峰寺的间隔一下拉长到13公里,这是全山寺距最长的。其间仅有“九十九道拐”的坡道之上设置有一六角攒尖小亭(凌霄亭),人居其中可纵观四野的山岚树色、雾霭烟霞,倾听深谷流泉、狷啼鸟唱。充分展示了这一带的自然景色。
  海拔2000至3000米以上为高山区。虽地处高寒、山高坡陡,但有日出、佛光、圣灯、云海(银色世界)等他处难见的四大自然奇观;七宝台、天门石、白龙池、观音泉;可西望“瓦屋”,远眺雪山。象池戏猴,珙桐翔鹤、杜鹃花海;以及许多名木古树组合而成的古生林带等,均在这一景区之内。结伴组团的游者居多,连 续数年作科考、宗教旅游者也不少,游人集中,行止动静、节奏强烈。为了适应这一复杂的情况,大寺之间又以小寺作调节。洗象池至仙峰寺8公里,其间有小巧玲珑的遇仙寺作调节;洗象池至金顶华藏寺15公里,其间又以灵觉堂、接引殿、万行庵(太子坪)作调节。
  布局的整体性还体现于有利于揭示大自然的文化内涵,有利于聚合各呈风采景观景域的美学布局。
  首要的在于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运用聚合、框饰、寄托、分割、隐露等手法,集景如画,涵容如诗。如伏虎寺深隐于竹篁楠杉混交成林的绿云之中,濒临于溪桥曲绕的瑜伽河、虎溪河畔,控联着苍松环翠的萝峰庵和声如鸣玉的虎泉,围合成“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的以“清秀”为物色的景域;又如以千佛庵、清音阁、万年寺为界面,以白龙寺、延福寺作隐涵,以幽谷清流为主弦,光天一线的黑龙江栈道等,组成了以“灵秀”为特色的景域;以仙峰寺为中心,以连绵数十里的九老峰、九岭冈为依托,连接黑白二水的源头黑龙潭、长寿岩,和九老、桂花等古洞奇穴,以及入户的闲云,深壑的迷雾,溶合成为虚无缥缈的“神秀”为特色的仙幻景城。在这里佛寺、山亭全部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丝毫看不到一点人工的迹痕。以金顶、银顶、千佛顶、万佛顶四大高峰品联一气,将华藏寺、卧云庵、万寿寺、报乐寺分别置于高峰之巅,凌空出露,云腾雾绕,“四大无遮”,目接日出,云海、雪山、瓦屋山等大尺度的洋洋大观,使景城延展到无边无际的“大千世界”。形成全山建筑设计的高潮,形成了以“雄秀”为特色的景域。虽然有的寺庙已不复存在,但它那种巧夺天工的建筑形象,在人们意念中很难消失。如果说,全山佛寺建筑的布局是洋洋洒洒的长诗,那么,分别以“清秀”、“灵秀”、“神秀”、“雄秀”为特征的景域,就是人们心目中一篇篇无声的诗章。
  微观运筹出乎自然
  在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地貌等自然条件和风景资源,全面考虑环境、功能、审美的综合要求,精心设计,刻意塑造,各展风姿,出乎自然,知成一格。所以全山30寺,风貌迥异,无一雷同,这是峨眉佛寺建筑的又一特征。总的说来,可概分为四种型制:
  高山型 可以金顶华藏寺、卧云庵、华严顶为代表。他们以硕大的山体为托负,以四野大片茂密挺的冷杉体为拱卫,有一目千里的雪山,光芒四射的日出,浩无边孙的云海,奇妙绝伦的佛光等外延景观;有风驰云涌变化无常的广阔空间,显示出博大、壮阔、雄浑、高昂的建筑艺术效果。给人以“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豪放感。
  流水型 最富典型意义的,首推清音阁。这组建筑采用散点布局的手法,将建筑单体分置于黑龙江、白龙江萦回交汇深壑环抱的山坡之上。背倚郁郁葱葱的牛心岭,左连白云舒卷的白云峡,右挽欲破蓝天的石笋峰,将清音阁、接御亭、牛心亭、洗心台、诗碑亭,从高到低序列,五度跌落,整个建筑群频临于深谷流水之滨,其间运用九桥十跨,反复五叠,不断加深人们对流水信息的美感。水在流,山似乎也在流,整个建筑群落仿佛都在流动着。形成了一个十分“灵动”的空间环境,闪耀着勃勃生机。
  林泉型 伏虎寺属于这种类型的最好说解。寺以瑜伽河为界域,以虎溪河为前引,虎浴、虎溪、虎啸三桥,步步引人入胜。迂回曲折的山间石径,接连着逐级升高的百步蹬道,登高致远,扶摇青云,人们渴望一见的伏虎寺,在“苍楠翠柏笼轻烟”中,“犹抱琵琶半遮颜”。在漫步渐进过程中,有淙淙的流泉,有密密的丛林;有悠悠的诉说,有惊人的感叹。
  胜迹型 山中属于这一类型的较多。歌凤台前的中峰寺,玉液泉边的圣水阁,明月池畔的万年寺,骆驼岭下的初殿,洗象池旁的天花禅院,龙洞涌泉的一笑寺等。这些建筑将战国时楚狂陆通隐逸耕读,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禅师的思饮圣水,唐诗人李白与山僧广俊抚琴和诗,汉时药农蒲公奇遇鹿迹现莲花,普贤大士汲水洗象,山僧紫芝一笑而寂等历史典故,托负于建筑形体,让人们见物思史,见物思人,触景抒情,使意念中的历史文化,物化为名胜古迹。

 
 
 
前五篇文章

普陀五台结缘史考

佛教思想是一种哲学

妙理圆融 体用不二——浅释中国绘画艺术与禅宗某种内在

四川广元的壁画雕塑

二峨顶寺庙遗址考察记

 

后五篇文章

茶缘•佛缘•养

长者•恩师•朋

报佛祖恩 振兴佛祖圣地——记赵朴老与尼泊尔中华寺

寓意丰富的天王殿造像

石窟中的雕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