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答:请比较实事师、唯识师、中观师在见解上的异同,并总结下下宗到上上宗之间的规律。 |
 
益西彭措堪布答:请比较实事师、唯识师、中观师在见解上的异同,并总结下下宗到上上宗之间的规律。
答:实事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事宗是指承许实有法存在的任何宗派,包括了从外道到唯识宗在内的所有宗派,狭义的实事宗是指承许在境中存在着实有法的宗派,即小乘的有部与经部。小乘实事师认为粗的色法和心法是世俗谛法,它们都是蕴聚,是由无分的微尘与刹那的心识这两者聚合起来而形成的,这种无分微尘和刹那心识是完全实有存在的,因此是胜义谛;稍有不同的是,有部认为无分微尘是可见的,而经部认为无分微尘是隐秘而不可见的。 唯识师承许胜义中色法本不存在,存在的唯一是识。本论中所提到的唯识是实相唯识与虚相唯识,这两者的不同主要在对于相的认定上,实相唯识指出相与心无二,虚相唯识指出相是如同眼翳前毛发的虚相。其中遍计所执与染污的依他起识是世俗谛,清净的依他起识与圆成实性是胜义谛。 中观自续派承许需要以二谛对立的方式来抉择法界实相,并指出诸法世俗中自他所许的一切自相显现是不能被否定的,但这自相显现在胜义中是单空。而应成派指出法界实相中不存在任何以四边形式存在的法,远离了一切的语言、思维,因此不能以二谛对立的方式来抉择,这是真正的胜义谛,但是在凡夫无患的无分别根识以及出定圣者的妙慧前,则不可否认存在着相应的无实显现,以及显现之间的因果规律和基道果等修行的法理,这是世俗谛。 这以上是各宗之间的差异,下面介绍他们的共同点。 首先是他们共同的优点。从有部开始,直到中观应成派,都在寻找一切现象的本源、真相,并随着智慧的提升,所抉择出的正见也越来越了义。一切不了义的内道宗派,它们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发现了某部分现象的虚幻不实,并且相应地去掉了部分的人我执和法我执,越来越趋向于胜义谛实相,并由此进行了相应的解脱道的修行。 比如小乘行者,见到一切杂染现象都呈现为苦,以及人我的彻底空无,所以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修习以人我空为核心的四谛十二因缘法门。唯识宗将一切都归到自己的内心,认识到一切的同分妄见和别分妄见都是染污习气所变成的客尘。不管众生已经认识到也好,没有认识到也好,承认也好,否认也好,反正一切的显现都是识的变现,否则的话,就连二障清净的佛陀法身智慧前都要见到不清净的显现了,所以如梦般万法唯识的见解和反观内心,在识上下功夫,以世俗菩提心摄持下积聚资粮,转依成五智本性的佛果的修法非常殊胜。中观自续派着重抉择而引导执著深重的众生破除有边,最后才进一步引导进入到离四边的大空性境界,这种善巧的方法,降低了修学般若的难度,否则众生在内的根基、意乐以及外的善知识引导等的因缘不具足的情况下,直接修学大空性正见时,很容易落入到口头禅甚至一开始就放弃有相作意修行的歧途之中。 其次是下下宗共同的不足之处。这些法门不符合究竟实相的地方,都在于将这些虚幻不实的现象,建立在了实有的胜义谛的基础之上了。这种“假必依实”的模式,贯穿了从有部直到唯识宗的所有宗派。并且随着内道的宗派越来越了义,它们所发现的虚幻不实的法就越来越广大,而执为实有的本基,则越来越微细,因此较低宗派的胜义,到了较高宗派那里,都被抉择后归到了世俗之中,就像一个人的母亲,到了另一个人那里,却成了女儿一样。只有到了中观自续派,才彻底遣除了从实有的胜义谛中幻化世俗谛的执著,但是对于法界的实相,还是以二谛对立的方式去抉择的,这个微细的执著,最后被中观应成派的论师们以不共的应成理所彻底遣除。 虽然中观师以了义的见解,指出并破除了其他宗所认定的实有法。但是大家不能以自己是中观宗自居,而轻视其他的各宗,比如不能有“我们中观宗、他们有部宗,我们大乘、他们小乘”等不合理的说法,因为内道法门不是专属于某部分人的,佛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有法门,都是佛陀针对相应根基的众生宣说的甘露妙法,对于那一类众生,都能起到对治贪嗔痴等烦恼,增上功德的作用。在认识到他们的局限性的同时,也要知道并随喜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某些法的虚幻性,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对二我的执著等等。 总之,学习佛法不能加深执著,甚至产生增上慢等的烦恼,而是为了看破显现,放下对显现实有的执著,要将所学的佛法,转化成为内心里的功德。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问答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