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护持
 
 

惟贤法师答: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那个“知天命”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惟贤法师答:他那个境界是世间法的境界。“三十而立”立事业嘛,离不开功名利禄,这不是佛法的基本思想。佛法是要淡于世俗,主要是为众生救苦难,不在功名利禄上讲,这是有区别的。
  “四十而不惑”是对于人世道理建立起认识,晓得这个道理了。
  “五十而知天命”呢?所谓“天命”就是天道的循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万物能够生长离不开天道,而天道的中心就是仁爱,这是儒家主讲的。尽管说仁爱,但它是有范围的,佛法那个慈悲好了不起啊!目标不同。《金刚经》头一段就说明佛家的慈悲,比这个就高得多。
  “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就是眼睛很清亮,耳朵很通达一些道理,就是自然的了。耳顺就是自然对于这些道理不再迷惑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就更进一步了,就是由勉强到自然,自然的行动都不超越规矩了。这个就像我们佛家修行次第说到那个七地菩萨、八地菩萨时一样,七地观空,他还勉强;到了八地观空,他就是自然的了。无功用行,是一样的道理,但是这个观空与有的道理,不是儒家讲的。也就是说,他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很自然的,有规矩,有方圆,把人格提高了,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道理与佛家道理比较啊,是在世间法里面。以《瑜伽师地论》中所讲之“四种真实”来衡量,属于世间真实,同时也通道理真实。虽然包括这两个真实,但进一步要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那就办不到。烦恼障要达到我空、人空,所知障要达到法空。烦恼障净智是趣声闻缘觉到解脱境界,所知障净智是菩萨到佛的境界,他就办不到这个,恰恰是两码子事。

----------------------------------

扩展阅读:

惟贤法师佛教文集

惟贤法师佛教问答

惟贤法师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前五篇文章

惟贤法师答:如何理解《道德经》之第一章中讲到的“道可道

惟贤法师答: 有人认为,弘扬佛法不必从儒家引导入佛,直

真圆法师答:火葬场念《地藏经》,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真圆法师答:请法师开示这句经文的意思?

体恒法师答: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后五篇文章

惟贤法师答:《大学》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惟贤法师答: 弘扬儒家经典需要注意什么?

惟贤法师答:如何跟小娃娃讲传统文化呢?

惟贤法师答:请问应该怎么当父母?

惟贤法师答:以佛家的精神和境界来解释儒家、基督教,这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