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 剑 向 我 |
徜徉在青史中,我惊奇、感动继而深深地惭愧,原因是我见到了那么多舍小我利他人的光辉篇章。《晋书·孝义传》所载:晋朝人颜含慈心护病,为了照顾自己重病卧床的哥哥,连续十三年足不出户。《明史·烈女传》中桂廷凤之妻张孝妇,为挽救婆婆生命,将自己的一只不雅词不显示割下替婆婆作药引,自己却昏倒在地。这时一位和尚从门外进来,帮助她苏醒过来后就不见了。而她的婆婆也因服下这味药而重疾痊愈。南朝人王虚之,父母去世后在长达二十五年的时间里,思念着父母而不吃一粒盐,不喝一口酒醋。他家庭院里的杨梅树,在很冷的冬天连续结了三次果实;他的房间里黑夜里一直有亮光;父母坟上的桔子树一个冬天长了两次果实。大家认为这些异象,是他的孝心所得的感应啊!(《南史·孝友传》) 时至今日,在这商业经济发达、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不仍涌动着那一股股甘美动人的清泉吗?如报载姐姐割肾救治患尿毒症的弟弟;为兔唇儿童进行无偿康复治疗的“微笑行动”;慈济的“髓缘布施”;以及那些朝气蓬勃的青年志愿者们……笛更生说:“如果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个创伤,或者令一只离巢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生命的价值在此凸显。 平凡的人们尚有如此觉悟,何况身为佛子的我们!禅者欲明心见性,顿见真我,应于日常生活中淡化小我,真诚奉献。小我淡化,才能接近真我。在专心不二做事时,可以进入忘我状态;在观空无我时,我们找不到一个实在不变的我;而在克己利他,无私奉献中,更能让我们忘掉小我,接近真我。陈履安先生说:“在西方价值体系中,自我意识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开发内心世界这门功课里面,自我意识,强调自我,是最脏、最浓的油漆,它包装住人的真心,让人看不见本性。”与生俱来的自我意识是根深难断的。寂天菩萨教导我们用“自他互换”的方法淡化自我,减轻自我爱执,即凡人遇事先想自利,此时可换一下,就成利他行了。“自利之心若不除,徒行布施有何益?”米勒日巴尊者在《如何有益歌》中这样唱道。是啊,如果做善事的出发点还是为了“我”的福德,则恐欲出轮回,反增我执。行善最低标准应是为了利他。 知易行难。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说:“我们无力作伟大的事情,我们只能以伟大的爱做细小的事情。”一个人做点儿好事不难,难在一辈子做好人做好事。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一种考验。对于人所当为之事,应该淡淡默默行去,失败了站起来。假以时日,我们的生命将渐渐脱胎换骨,从而会给予周围的世界和他人以灿烂的心光,和沁人肺腑的心香。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