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一个下岗工人和391名流浪儿的故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王万林,今年61岁,杭州人。

这位处在生活底层的平民,这辈子执著地做着一件事:救助街头流浪儿。他从1979年救助第一个从煤矿里逃出来的童工起,至今已默默收留救助了391名流浪儿。现在还靠微薄的打工收入继续着这份爱心“事业”。

27年前,他把第一个流浪儿领回家时,母亲为他的善举高兴。

王万林家住在杭州市区学院路一栋老式居民楼里。记者看到,这套设施简陋的60多平方米宿舍,最显眼的家具是并排放的两张大床,现在家里还住着4个被他暂时收留的流浪儿。王万林说,这些床铺可同时收留4至5个流浪儿,如果再多些人就要打地铺了。

说起救助过的流浪儿,王万林从抽屉里拿了一本发黄的笔记本,他已对每个孩子的名字,每个孩子的遭遇都烂熟于心。

1979年冬天,王万林下班回家,在一个公交车站见到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穿得很单薄,看上去六神无主,不像在等车。王万林上前去问:“你在这儿干什么?怎么不回家?”

孩子呜呜地哭起来。这个孩子叫冯玉印,江西德兴人,被人骗到浙江长兴一家煤矿做工,好不容易扒着拉煤车逃出来,身无分文,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王万林把他领回了家,当时还健在的母亲听了小冯的经历直掉眼泪,帮他洗澡洗衣服,让他吃饭。几天后,王万林帮小冯买了回家火车票,送他上了火车。

这是王万林救助的第一个孩子。王万林至今清晰记得,当时母亲对他善良举动的赞许。母亲说:“你做的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妈妈为你高兴!我们家以前从外地逃难到杭州,就是因为得到过一些好心人的帮助才能生存下来。虽然家里不宽裕,但我们可以省吃俭用,尽量多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母亲的话成了朴实善良的王万林日后持之以恒救助流浪儿的精神支柱。

不愿放弃救助流浪儿,老婆与他离婚

至今孤身一人的王万林,曾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王万林说,他原是杭州一家街道办的包装材料厂的职工,从1979年开始救助流浪儿之后,他把挣得的钱几乎都花在流浪儿身上。但老婆不能接受他这样做,所以很快就分手了。

“以后也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但条件是要我放弃救助流浪儿。”王万林对记者说:“我无法做到,因为我每次看到街上那些没人管的流浪儿,心里就感到特别难过。这些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岔路口,只要有人肯帮他们,有人相信他们,往好的方向推他们一把,他们就能走上正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如果这时没人管他们,或者有居心不良的人来引诱他们,他们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在婚姻与流浪儿的选择中,王万林最终把救助街头流浪儿童当作自己惟一的生活重心。他说,政府现在有专门的机构收留流浪儿,但总有管不过来的时候。我能做的是,看到一个就帮一个,让他们也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人间有爱。

持之以恒,下岗后靠打工收入继续救济流浪儿

在王万林救助的流浪儿中,有离家出走的、被拐卖的、打工找不到工作又无钱回家的等各种情况。王万林说,每当看到街头的流浪儿,先是问清家庭地址、流落原因,然后打电话或是写信到当地或他们的家里去核实。能回家的,他就给他们买好车票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有些一时回不去的暂时住在自己家里,待他们能够回去了,再安排他们回家。还有些无人照顾等特殊情况的流浪儿就把他们收留下来,并送他们去学手艺,学成之后再帮他们找工作。这些年,在他收留的流浪儿中,短的两三天,长则七八年,他们的吃住全由王万林承担。

2000年,由于企业效益不好他被裁员下岗,失去收入来源的王万林在家门口摆起了卖馄饨小摊,靠此微薄收入供养着被收留的儿童,但是没多久就被市城管部门没收取缔。然而,王万林的行为却感动了周边的好心人。杭州市的一家叫大荣美发店的老板娘主动请他到店里打工,还特别关照王万林,店里食堂只要有剩下的饭菜他都可以带回家,替他节省了不少钱。还有菜场卖菜的大妈,听说他要养这么多人,每次总给他便宜点。

“其实,我是穷帮穷。”王万林说,这些孩子只要拉一把,或许就可以改变他的一生。

900多封“家信”是他最大的安慰

王万林对记者说,自己虽然无亲生儿女,但他却是“子孙满堂”。他从床底下拿出一个编织袋,里面都是他的“孩子”们给他的来信,足足有900多封。有向他汇报学习和工作情况的,有请他去主持婚礼的,有考上大学向他报喜的......他说:“心情不好的时候,读读这些信是我最大的安慰。”

这些年,王万林给自己收留的孩子们定下了规矩:不许抽烟,不许赌博,不许上网,不许夜不归宿,不许结交不良朋友。王万林像个操心的父亲一样,鼓励着他们上进。

让王万林欣慰的是,在他收留救助过的流浪儿中,后来有考上大学的,有开公司的,绝大部分都能自立自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王爸爸帮助别人从不图回报。”曾经得到过王万林救助的胡高平说:“当年流落杭州,遇到王万林收留一住就是两年多。他经常教育我们要规规矩矩做人,要自强自立,这对我影响很大。现在我不仅结婚生子,还开了一家网络公司,照理他可以图得回报,但他从没有向我提过任何要求。”

记者采访时,胡高平劝起老王:“我现在有能力了,你就住到我家去,120多平方米带空调的大房子,舒舒服服的,抱抱孙子,多好!你好事也做得够多了,到此为止吧。”

可老王不愿意。他背后告诉记者:“不光高平,还有好多曾经我救助收留过的流浪儿都说过,等我老了,他们养着我,有这话,我知足了。”王万林现在的心愿就是今后能在小区门口开一个报刊亭,可以继续做好事。

 
 
 
前五篇文章

溺爱十种都危险

养心的妙药

芒果换来的欣喜

云南腾冲县荷花乡甘蔗寨佤族清戏

庄子的世界与世界的庄子

 

后五篇文章

人格教育如何获得现实支撑

不要暗淡你生命的光辉

递减中的人类智慧

一曲曼声低吟诗,故园春梦总依依(上)

温家宝:《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