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老建筑古为今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随着国家体育场“鸟巢”和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设计新潮独特的现代建筑一座座拔地而起,北京以惊人的速度迈向现代城市的行列同时,传统的古建筑也没有被人们所遗弃,他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人们可以在麻乌剧场听一场贵州本土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或者到皇家粮仓享受昆曲的魅力。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之余,来到这些以明代建筑改建的老房子里感受传统文化,想必别有一番趣味。或者你可以前往前门二十三号,流连在画廊欣赏艺术展,在餐厅中品尝美味的晚餐。这是一群将近有百年历史的建筑,中式四合院式的布局,欧美风格的装饰,不免让人想到中西文化的交融史--它曾经是清朝末期美国驻华大使馆。

  位于钟楼北侧,紧邻北京中轴线的麻乌剧场所在地是元代千佛寺旧址,拥有近700年的历史。明代称清净寺,同治年间,刘诚印道士重修清净寺并将其改称为宏恩观,同时立石碑纪念,希望“居是观音,仰鉴神恩而永为护持焉”。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道观的历史面目已经被破坏了。现在,大殿的南侧除工厂外,还被改作了菜市场、台球厅。麻乌剧场的总经理胡长青认为,便民设施固然重要,但把历史遗迹用作菜市场却是对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我们有心把整个道观都恢复原貌,腾出近3000平方米用于文化相关产业,形成一个‘宏恩观艺术中心’,与钟鼓楼旅游区连在一起。剧场、画廊、工艺品的进驻更能突显本地的文化特点和绿色发展。不过这不是我们民间力量可以促成的,必须由政府牵头。”

  胡长青设想,“宏恩观艺术中心”建立起来后,和后海、南锣鼓巷、雍和宫文化创业基地形成区域互动,让文化产业实现更大规模。到时,普通游客不论旅游、购物、观演都能在区域内更加方便地得到解决。

  在北京被高楼大厦所包围的中心地带,有这样一座比故宫还年长10岁的皇家粮仓;更令人称奇的是,而今,这古老建筑所承载的使命,更让人产生了恍如隔世之感。

  有着600年历史,贮藏社稷安康的皇家粮仓位于东四十条22号,旧称东门仓,明代永乐七年(1409)在元代北太仓基础上建造,是和故宫同龄的建筑群落。皇家粮仓俯瞰明清24代君王,见证民国与1949年后的全部京都历史,是目前国内仅存、规模最大、现状最为完好的皇家粮仓。皇家粮仓的建筑高10米,墙体厚1.5米,设通气孔与天窗,四季恒温,湿度适宜,从无鼠患,是中国最原始的物理性生态建筑。

  早在一年多前,当普罗艺术签下这些古粮仓10年的使用协议时,皇家粮仓属古建危房,由于年久失修,两间古仓廒的罩门均已塌陷,部分墙体坍塌颓废,气窗损坏,清水脊与蝎子尾断裂。本着尊重先人和传统,拯救遗产,传承文化的意念,他们投入了比盖一座同样面积的新建筑多得多的资金,将这座有着600年历史的皇家古粮仓修复如昔。而什么样的文化形式才配得上气度不凡的皇家粮仓,的确是个费思量的事--在一个文化遗址中装入一个文化遗产,复归明代的演剧方式,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昆曲中最经典的曲目《牡丹亭》,以家班的形式演出。

  坐在这样特定的环境,感受着斑驳的墙砖,雅致的紫檀家具,“裙裾莲步,暗香迫近眼前”,演员穿着苏州绣娘手绣的戏服轻歌景舞,曲笛幽咽婉转,弦歌如泣如诉。仿佛已穿越过数百年历史的隧道,置身于400年前的歌寮酒肆,在“牡丹亭”的跌宕起伏的恋情故事中感受古代人的情感。

  出生在美国的华人律师、餐馆老板李景汉对于北京的老建筑有着莫名的情结,,在知道政府要综合整治天安门南部地区后,就开始在美国公使馆的原址上着手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把5座国家保护的文物楼变成包括一家法式餐厅、一家像歌剧院一样的意大利餐厅、一家百达翡丽北京旗舰店、一个商务俱乐部和艺术中心等在内的综合时尚文化中心--前门23号。如今,这个计划变成了现实。

  小建筑群展示了新古典主义西方建筑设计风格,与天安门遥相呼应,成为东交民巷一带地标性建筑,也是从清朝到现在惟一一处保留完整的外国使馆区建筑群。

  这个汇聚着世界顶级餐厅、当代艺术中心、奢侈品旗舰店、名流俱乐部的场所,在李景汉眼里,却被视为能看得见天安门风景、带着历史回忆的空间。2008年8月,一位白发老人来这里边吃饭边看风景,他注视着那些挂在乳白色墙壁的水晶镜子和各国名画,欣赏之余连连感慨变化之大。这人就是基辛格,37年前,他曾经在这个房间里和周恩来握过手。

  随着岁月的流逝,公使馆区的很多建筑破损失修,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高层建筑。只有这里,还保留着中西合并的历史特色,以一个古老的外在形式迎接新潮的内在本质。

  位于平安大街和东四北大街交汇处的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是一处中西结合的恢宏院落。它的整体建筑是欧式巴洛克风格,而大门则是传统中式的朱漆大门。为什么会有如此诡异的设计?原来这里最早是清朝的和亲王府,清末改建成了海军部,巴洛克式的大楼就是那时候建成的,只保留了原来王府的大门。民国后这里又先后作为了民国海军部,袁世凯的国务院和段祺瑞的执政府所在地,之所以现在把它称为段祺瑞执政府旧址而不是别的,都是托鲁迅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福,“段祺瑞执政府”在这个留有诸多皇亲国戚、军阀政客、革命志士足迹的大院打下了最深的历史印迹。而如今,它的西院已经变身成为一个时尚的酒吧。

  文物就是默默流过的历史留下的痕迹。文物将历史具象化,将时间的流动转化成空间的存在,就在保存和传承中获得价值,守望是文物永恒的姿态。它的存在将会把数百或上千年的历史信息传递给后人,让后人从空间感受“逝者如斯”的永恒魅力。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专家们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例如古建筑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重在原真性与完整性。原真性就是原初的真实,而不是古建翻新,更不能滥毁真文物,制造假文物。从市政建设和发展旅游的实际需要出发,也可采取一些变通性的保护措施。比如日本就把明治时期东京的一些旧建筑(旅店、邮局、车站、剧场、澡堂……)整体迁移到了名古屋,修建了一个“明治村”集中展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杭州重修雷峰塔,把已经坍塌的雷峰塔旧址保护在新建的塔体内。

  然而,对于不少古建筑,例如翻修前的皇家粮仓,并没有吸引人们眼球的外观和有名的历史背景,究竟这些看起来破旧的老房子有怎样的历史底蕴,不少当时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也不甚明了,更何谈重视与保护。因此要保护这些古建筑,首先要让人们接触到它们,了解它们的价值何在,不能单纯地把它们孤立起来。

  这就是另一部分专家所持的意见:保护古建筑,关键要在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让它们继续“活”下去。“户枢不蠹”。无论是深宅大院还是殿宇庙堂,修复后如果关门落锁,寿命肯定长不了。有的地方将古建筑内的居民迁出,使建筑失去了生活气息,活的文物变成了死的摆设。可见,保护古建筑,仅有保护还不够,让它在现代社会中恢复生机,难点在利用,活力也在利用。著名的雅典卫城,历经两千多年风雨,至今还有许多世界级的歌剧在这里上演,成为古建筑再利用的经典案例。

  古建筑的保护利用,需要新的思路。专家指出,城市的发展演变,总是在改造、更新中实现再生,古建筑的利用也要遵循这个大的原则,既不能保护过度,又不能开发过度。利用可以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来实现。在这方面,麻乌剧场、皇家粮仓和前门二十三号等都是有益的尝试,让沾满尘埃的宝贝走出围墙精彩亮相,成为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景观。当然,对古建筑的旅游价值和商业文化等功能,也要防止过度开发,这样不但不能使其长寿,还有可能折寿。

  “旧瓶装新酒”,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保留其整体风格与完整的外观。专家介绍说,城市是有生命的,城市的建筑不可能一成不变,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保护,这是世界许多名城的经验。伦敦与巴黎的许多历史街区,古建筑保存得非常好。许多格调鲜明的建筑外观依旧,风格依旧,但内部设施今非昔比,全部是“现代版”,有的是银行,有的是商场,有的甚至成了餐馆,成为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英国最早的纺织厂,将仓库改造成为旅馆,但从整体建筑和解读标志上仍可以看到当年的旧貌。

  城市遗存的古建筑门类众多,功能各异,保护利用的思路和方法,也要在实践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如对于功能无法改变的古建筑如寺庙,保护只有在不改变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护旧如旧,对这部分建筑而言,可以说既是保护也是利用。如上海西郊的古镇朱家角就改变古民居“不能拆”的简单做法,通过拍卖或招商来寻找“新主人”,“移居”进新的住户和使用者,这也为古建筑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前五篇文章

世界地球日,应做好属于你的那一份

关注农村孩子的“大学困境”

中国式教育:正在把最好的天性慢慢磨灭

建立透明捐赠制度比发布慈善榜更重要

人际关系就是缘

 

后五篇文章

文王遗言写在2300岁高龄的“清华简”

解密太医为后妃的“悬丝诊脉”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是简单地“恢复”“移植”

易中天谈仁爱

法显精神对当代心灵环保之开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