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张仲景主以甘草命方名九首浅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凡方280首,方中用甘草者126方,方名中有甘草者34方,用甘草于首位命名者9首,分别为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甘草干姜汤、甘草附子汤、炙甘草汤、甘姜苓术汤、甘草麻黄汤、甘草粉蜜汤、甘麦大枣汤,本文对以上9方中甘草的配伍、用量用法及其功效主治分析如下。

图释:甘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用途广泛,有“十方九草”之说。它的名称很多。《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五世纪名医陶弘景称之为“国老”和“众药之王”。《本经》称美草,《别路》称蜜草,等等。维吾尔语称“曲曲不牙”即甜棍之意。

  1 甘草汤

  “少阴病,咽痛者,可与甘草。不差,与桔梗汤”。“甘草汤方,甘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又“甘草,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

  同一方,书见两处,因煎服法不同,其主治迥异。前者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治伤寒少阴阴火上扰所致咽痛,用生甘草二两。(《伤寒论》用甘草之处不止一方,生用者唯此一方)。要求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每日1剂,分2次服,其目的在于直入少阴,清少阴伏火,解阴经之热毒,缓急而止咽痛。后者取其甘寒清热,用治虚热肺痿。虚热肺痿只能缓取,不能直攻,故煎服法要求,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达甘草清热,使热渐化的目的。足见甘草生用清热解毒,炙用或久煎力缓。

  2 甘草泻心汤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空虚,客气上逆,故使也,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二十枚,擘黄连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或中风,本当以汗解之,医反下之。则虚其脾胃,引表邪内陷或痞利俱甚而以利为重,中虚为主,其治疗主要在和胃补中,消痞止利。甘草泻心汤,方以炙甘草四两为君药,意在扶脾胃气虚,中气足则旋运正常,痞消利止。张仲景尤注重煎服法:“一是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二是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与甘草汤相比较,甘草汤生用甘草,以清少阴伏火而利咽,本方炙用而久煎,增强其和胃补中之效。甘草汤,每日二服,取其直入少阴;本方去滓再煎,日三服使其缓补脾虚,足见张仲景制方之严谨。

  3 甘草干姜汤

  “伤寒,脉浮,日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

  阴阳气血俱虚又复感外邪之证,理当扶阳助阴解表,若单用桂枝汤发汗,则犯虚虚之戒,更伤阳气、阴血,成阴阳俱虚证。治疗当分先后缓急,根据“阳生则阴长,阳固则阴存,有形之阴难以速生,无形之阳则有倾刻而亡的理论”故张仲景以复阳为主,方用甘草干姜汤,方中甘草炙用,补中益气,干姜大辛大热,守而不走,回阳温中,二药合用,辛甘合化,重在复脾胃之阳。关于脚挛急,咽中干,烦躁系阴血不足等症,张仲景也作了周密的考虑,一是方中只用干姜不用附子及其他辛烈之品,二是以甘草为君,且其用量倍于干姜,皆寓扶阳而不碍阴,张氏用药之精心于此可见一斑。

  4 甘草附子汤

  “风湿相搏,关节痛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风寒湿三邪胶滞关节,用本方温阳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方中桂附合用温经镇痛,兼固表止汗,术附合用,温阳化气,行水除湿镇痛。关键还在于本方以甘草为君,并以甘草命名,其义有三,一是取其甘温而补,补脾之虚;二是将术、附以行水湿,三是配桂枝以通心阳,峻药缓行,共驱风寒湿之邪气。

  5 炙甘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草汤主之。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心之阴阳不足,气血俱虚,则脉结代,心动悸,故以炙甘草汤温阳复脉,滋养气血为要,本方重用炙甘草,并以之名方,以其甘温,和中健脾益气,助后天生化之源,达养血定悸,复脉之功。用现代科学方法,从甘草提取出的“甘草甙”有强心作用,可知甘草对心之气血虚衰证确有疗效,足见张氏在当时科学不十分发达的时候就能用甘草温阳复脉之用。

  6 甘姜苓术汤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甘草干姜苓术汤方,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本方所治乃指寒湿之邪着于腰部所致之肾着病,方中以甘草伍干姜,辛甘化阳培土散寒,甘草伍白术、茯苓健脾利湿,使寒去湿除,病症得愈,正如尤在泾所说“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

  7 甘草麻黄汤

  “里水,甘草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甘草麻黄汤,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

  里水,即皮里肌腠之水。表现为一身面目皆肿,小便不利,此方所主之里水,当为寒邪凝滞于里,阳气郁阻,方中用甘草和调中气,麻黄宣发卫阳,散表祛邪,使风邪水气从外而解,又可使在里之水从小便而利,两药合用,辛甘发散利水,健脾和中以制水。从本方煎服上分析,要求温服,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来看,甘草麻黄汤所治之里水应当是无热、无汗、不渴证。

  8 甘草粉蜜汤

  “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甘草粉蜜汤方,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加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胃虚蛔扰,胃脘不安,则吐涎胃痛,甘草甘平合米粉、白蜜,甘缓和胃以安蛔,也能解药毒。

  9 甘麦大枣汤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麦大枣汤方,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肝阴不足,肺气相并,心神不灵之脏躁,法当滋肝阴,补中气,益津血,养心宁神,方中甘草伍大麦滋肝阴、宁神志,甘草合大枣则和中缓急,补中益气而滋津血。

  结语:纵观《伤寒论》、《金匮要略》全书,张仲景十分重视甘草的用法、用量及配伍,就以上9方而言,甘草汤见于两处,因服用方法不同,其主治有异,分温二服直清少阴伏火而解毒利咽;若渐化肺中虚热治肺痿,则分温三服。其次甘草与黄芩、干姜、半夏等药为伍,和胃补中,消痞止痢;伍干姜则扶阳助阴解表;合附子则温阳通痹;温阳复脉则伍人参、桂枝、地黄、麦冬之属;寒湿着于腰则与干姜、茯苓、白术相伍;治里水配麻黄;和胃安蛔配米粉、白蜜;治脏躁则伍麦冬、大枣。甘草在方中的用量有四两、三两、二两之不等;9方之煎法有煎去滓、去滓再煎之不同;其服法有分温再服、分温三服和差即止之殊。可见虽只分析9方,足已证明张仲景用甘草颇具匠心。

 
 
 
前五篇文章

汤一介:思想自由是最重要的(下)

莫让国粹变国耻

景气低迷中的企业家行为

都市绿领乐为环保

萧条时期的浪漫宝典

 

后五篇文章

青少年问题严重 英学校求助孔孟之道

国学的知识复兴与道德复兴

国学复兴的中庸思考

秋天的云

总有希望在前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