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科学养生,防治卒中 |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最近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其中尤以脑卒中造成的损害为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超过20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15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当的比例伴随有多种危险因素,是复发性脑卒中的高危个体。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均在快速增长。实际上,卒中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只要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为了唤起公众对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注,世界卒中组织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29日确立为“世界卒中日”。“世界卒中日”每年设定一个主题,全世界围绕这一主题举办相关活动。 目前,中风早期的治疗需要争分夺秒,有很多患者由于转诊的延误、绿色通道的不畅、医疗条件的局限性、自身或家属的认识不足等原因,送到医院的时,已经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还有不少患者年纪轻轻就糊涂地将身体交给了病床和拐杖。有些患者总是生了病才去找医生,抱着治好了我有幸,治不好我命中注定的心理。殊不知,未雨绸缪对于卒中来说是最重要的,不仅要管好自己的生活行为,同时还要对家人和朋友的健康负责。中风可防、可治,不可怕,而最关键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是高血压患者,那么一定要注意观察自身血压变化,按时服用药物,把血压控制在一个理想范围之内。如果你的血脂较高,那更要注意饮食,控制好血脂,防止血栓形成。无论你是患有疾病,还是拥有健康的体魄,都一定要记住坚持锻炼,增强体质,远离疾病的威胁。 误区一:脑卒中发病突然,没有先兆。脑卒中多为突然起病,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预兆。发生前会有短暂脑缺血发作,发生于完全性脑卒中之前的数小时、数天、数周和数月,有如下表现: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面部或单侧或双侧肢体的麻木、无力或瘫痪,表达言语或理解言语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不能解释的摔倒,吞咽困难,头痛(通常突然发生且非常剧烈)或某种不能解释的头痛,上述症状发作持续数分钟。不幸的是,正是由于发作时间短暂,症状很快消失,易被患者所忽略。TIA被称为“小中风”,常预示着可能继发而来的严重中风,是脑卒中的警告,应被当作急症及时处理。 误区二:脑卒中仅发生于老年人群。大约33%的中风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近年来更趋于年轻化。年轻人发生脑卒中除了有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外,还有如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应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 误区三:只重视药物治疗,忽视预防。过分强调药物治疗而忽视脑卒中的综合处理,尤其是忽视预防十分有害。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对健康者可劝其戒烟戒过量饮酒,加强精神保健,健康饮食,积极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小中风的识别 (一)有无这样的事情:①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感觉周围在转;③身体有漂浮眩晕的感觉;④突然有严重的耳鸣;⑤耳鸣眩晕变得严重了;⑥头部有持续的沉重感。 (二)视觉:侧边的物品无法看到,经常发生碰撞,视野的一部分缺如,视物双影。 (三) 咽部: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经常会噎食,总会有痰。 (四)说话:突然无法说话,突然说话没有逻辑,无法想出物品的名称,无法理解绕口令,感觉舌头发硬。 (五) 手指:吃饭的时候拿不住筷子,无法做针线活,杯中的水经常会泼出,和原先比起来字写得差了,手指会有震颤。 (六)膝盖:阶段性的向上或向下变硬,最近容易跌跤,一侧的拖鞋容易掉,脚容易被楼梯绊住,脚突然有麻木震颤的感觉,光脚时也还有穿着鞋的感觉。 一旦发生脑卒中,并非意味着患者就被“判死刑”,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