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柏杨骨灰安葬河南新郑 纪念铜像伫立中原 |
 
昨天(12日),饮誉华人世界的人文大师、台湾著名作家柏杨骨灰安葬暨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在河南新郑市龙湖镇的河南福寿园举行。柏杨“叶落归根、回归故里”的遗愿得以实现。 柏杨先生的铜像旁,一块石头权作墓碑。 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河南省台办主任宋丽萍,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总干事周明以及郑州市、新乡市、新郑市、辉县市的有关领导参加了柏杨纪念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先生魂归故里 铜像伫立中原 上午8时30分,首先举行了柏杨骨灰的安葬仪式。柏杨的夫人张香华,儿子郭本城,女儿郭素萍、崔渝生及亲朋好友前往送行,寄托哀思。 柏杨先生的骨灰盒伴着鲜花被安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石室内,然后被盖上黄土、覆上绿草、鲜花。这个一直在反思我们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安息在了他的故乡。 江水苍苍,云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上午10时30分,覆盖在柏杨铜像上的红绸被缓缓揭开。在现场,记者看到,柏杨坐式铜像高达两米,左手按压在膝盖上的一本书上,右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其神情凝重中透着温和,朴素而庄重。 铜像旁边一块天然石头权作墓碑,墓碑上书“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河南辉县人柏杨,1920-2008”。短短的一句话浓缩了柏杨的文人风骨、针砭时弊的铮铮傲气。 柏杨祖籍河南辉县市,生于开封市通许县,病逝于台北。柏杨是影响两岸中国人数十年的人文大师,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两岸文化交流的促进者,在海内外华人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有华人处,就流传着先生的作品。柏杨一生笔耕50余载,著述丰厚,其代表作《中国人史纲》是中国历史通俗写作中的杰出开拓之作、引领之作,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该书自1985年8月出版至今,20余年过去了,其巨大的影响力仍在激励着中国人反省习俗、完善人格。 省文联主席马国强说,柏杨先生魂归故里,铜像伫立在中原,必将成为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精神坐标,让人们铭记先人,树大志,立大德。 柏杨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国人的心中,永远留在中原父老乡亲的心中…… 人有多种选择 回家也许最好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柏杨的夫人张香华说:今天天公作美,阳光灿烂,这儿到处是绿草鲜花,亡人可以安息,活人可以小憩,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我替柏杨感到高兴。 谈到柏杨的后事安排,张香华说:魂归故里这件事,柏杨生前没有直接说过。2008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柏杨研究中心,邀请他参加,当时柏杨已经病得很重了,无法成行。我问他有什么话要说,他在纸上艰难地写了一句话:“重回大陆真好”!这张纸原件保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我把复印件带来了。 张香华说:柏杨生前曾说骨灰要撒在绿岛海面,绿岛是台湾台东县往东18海里的一个小岛,那个地域,曾经是柏杨步入的地狱,也是他人生中的炼狱,后来又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柏杨对那里一直怀着复杂的感情,他在那里坐牢长达9年26天。他出狱那天,我去接他,他虽然很憔悴,但精神很好,一点也不萎靡。 这个场景成为我一生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瞬间。2008年,柏杨的部分骨灰撒到了绿岛海面,部分骨灰由柏杨的女儿带回了西安,如今又安葬在他的故乡河南。人都不是单线条的,可以有多种选择,回家也许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柏杨先生的墓碑上只有一句话:“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这是他生前自己的选择吗?张香华说:不是,他没有想那么多,这是我和柏杨儿女们的建议。这句话最能代表柏杨的心声与情怀。 柏杨祖籍辉县、出生在通许县,为什么葬在新郑呢?张香华说:都是故乡中原大地,都是温暖的黄土地,有什么差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