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奇香 “一滴香”是背后玄机 |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9月10日播出节目“饭菜奇香 “一滴香”是背后玄机”,以下为节目实录:欢迎收看《经济信息联播》。还记得大街上的那些老汤吗?餐馆门口立着一排小灶,炖着一排砂锅,空气里飘着诱人的香味,很多人都冲着着这股扑鼻的浓香,叫上一罐,仔细的品尝。同时,还有很多餐馆里制作的菜肴,香气扑鼻,很是勾引你的食欲,但我们的记者在山西太原进行调查时却发现,浓香扑鼻的老汤和菜肴背后,有一个大家不知道的秘密,餐馆里的香味背后,大有玄机,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资料图片:工商执法人员抽检“一滴香”产品。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想要制作好一罐老汤,最关键是要有好的汤料,在知情人士的指点之下,记者装成饭馆的老板,首先来到了太原建设路五龙口附近的调料品市场,这里街道两侧有众多销售调味品的商店,记者随机走进一家商店面,立刻被各种香味包围,店主也对自己的产品卖力推销。 销售人员:“这是这个的样品 ,这个就是这样的闻了,就不用你那么闻哦, 等一下 ,这个飘一下能 香三个小时 ,越等越香 ,这个没那么厉害 ,我觉得这个比刚才那个香 ,千里香 , 最起码 ,百米开外都是香的。” 店主介绍这些调味品就是俗称“一滴香”的增香剂,它除了有增香的功能,最神奇的是你心理想什么味,就是什么味。 销售人员:“你比如说卖串串香的,百米开外就香,做火锅的,远远的就那啥,卖烧烤的,甚至卖面皮的,你闻见那个味儿,啥味儿了,你根本说不清,就是闻见香,你一会儿想见可能是方便面味,哎呀,火腿肠味儿,一会儿牛肉味 ,一会儿这味儿 ,一会儿那味儿, 实际上你想到哪儿, 哪个东西好吃 ,它就有哪个味儿。” 销售人员介绍, “一滴香”在稀释后口味十分浓郁,只要添加进去一点就可以大大给底料提味。 销售人员:“这个拿开水一冲 ,放点盐 ,马上就比你那骨头熬了三天三夜还好喝 ,慢点闻 ,味儿太浓 ,特别浓 ,不能使劲闻, 你回想一下这个味儿好不好就行了。” 这就是所谓老汤飘香的秘密吗?销售人员介绍说,这已经是市场上现在普遍使用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有神奇的增香作用,许多小店都在使用“一滴香”做为汤料,目前在在太原,一些火锅店、麻辣烫、煲汤店等使用早就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男子:“火锅飘香剂 这是水状的 就是增加一点外香 是吧 我这个饭店 我这后面有客户在吃饭呢 锅子支起来的 可能在门口路过就能闻到香味。” 销售人员:“你看 这都是些好的 让人一用就上瘾 一用就上了瘾了 好得你就离不开了。” 销售人员还介绍,不仅街边的小饭店、小吃摊在使用“一滴香”,一些大饭店也在使用。 销售人员:“实际上所有的大酒店都用 ,都是用这个, 或者是做得比较好的那些店 ,都用 ,就因为他们用了这个东西了。” 卖得如此火爆,销售“一滴香”的销售人员是不是在自己做饭的时候,也在使用这种香料呢?经营“一滴香”的商家,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男子:“你象那个云南过桥米线 ,我一经过 ,我要是路过那门口的话 ,我就跑的可远了 , 他是内行人所以闻不惯 ,外行人就觉得可香了 ,我现在可以说我快神经过敏了。” 饭店高汤香 香在“一滴香” 放上一点这种一滴香,饭菜的味道就浓香扑鼻,卖得很好,这种放点香料改变饭菜味道的做法,不仅是在太原,在其他地方也有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滴香的升级版,我们的记者在浙江温州就看到,这里的一滴香已经变成了“倾城之香”、“万里香”等新型的增香剂,来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记者佯作火锅店老板,前往浙南农贸市场购买一滴香。在几家经营干货调味品的摊位,都没发现一滴香。 记者:“一滴香有没有?” 店主:“没有。原来有卖。后来没卖了。” 记者:“原来有现在不卖?” 店主:“对。” 记者:“现在不能卖吗?” 店主:“不知道。搞不清楚。我不知道。” 难道被称为业内公开秘密的一滴香真的在市场上消失了吗?在市场三区路口,一家调味店女店主道出了内情,原来以前的一滴香现在有了升级版。 女店主:“一滴香没有,我们有种倾城之香,跟一滴香一样?对,比那个香多了。是这种。” 这位女店主告诉记者,和一滴香相比,倾城之香不仅同出一厂,而且效果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女店主:“这个很远都能闻到。是那个厂里的招牌。跟一滴香差不多?差不多。这种怎么卖?这种70元(一瓶)。” 记者借故离开后,又来到另一家调味品店。在这里有卖一滴香。在堆放着众多调味品的货架上,一滴香的位置格外显眼,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店员:“这个一斤装。我们这里最小的。这个效果怎么样?可以,用的人挺多的。这个放多少?按你汤的比例。你自己慢慢调,放多,闻起来反胃的。不能放。放一滴差不多?对,对。” 一店员透露说,通常都是一些火锅店和面馆的采购人员来购买这种增香剂。一瓶45元钱的一滴香,在小饭店可以使用一个月。 记者:“你这个调起来人家能闻出来吗?” 店员:“闻不出来。不会被发现。” 离开浙南农贸市场,记者又来到附近的水产品市场。在该市场沿街的一家调味品店里,记者发现除了一滴香,这里还有升级版的“万里香”。 女店员:“一滴香有没有?一滴香,我们是塑料瓶装的。” 记者打开一滴香,凑过去一闻,一股浓重的炖肉香味传来,但多闻两下,又特别呛鼻,人不由得反胃。 见记者有些迟疑,女店员又称,她们店里除了一滴香,还有一种更高档的万里香,香味更浓,口感更好,价格是160元一瓶。 记者:“是不是效果很好?” 店员:“对。如果不好,人家过来买干嘛。还买那么多,有的人都一次买5瓶。” 当记者询问进货渠道时,这位女店员显得讳莫如深。不过,她称质量绝对放心,只要一滴,一锅汤都会有鲜味,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买,不少人都是回头客。 记者:“这个一滴放进去就见效?” 店员:“对,放一滴就可以。他们过来也是开火锅店、很多烧烤店,很多人都用这种。”记者:“这个有无副作用?” 店员:“没有的。” 记者:“什么调料做的?” 店员:“哪知道,厂里拿过来,我们这个卖的很好。” 记者实验:“一滴香”是否真的神奇? 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增香剂,出现了很多个品种,除了“一滴香”这种可以综合使用的以外,还有各种有针对性飘香剂,比如火锅飘香剂,拌凉菜增香剂,添加了这种增香剂,是不是真的就能出现浓香扑鼻的效果呢? 记者从一家店里购买了一瓶一滴香”,做了个小测试。来看看消费者对这个增香剂 的反应。 记者在一个空纯净水瓶子中滴入五六滴“一滴香“后,请了几位市民后做了一个小测试。 记者:“香吗?您觉得它像什么味?” 消费者反应:“香。像芝麻味 像鸡精味 像卖的特别便宜的那个小吃 就是塑封包装的那种 小吃 牛板筋 五毛钱的那种 就是那种味。” 在记者的采访中,这种黄色的液体让不少市民都似曾相识。有人从中闻出了火腿肠味、有人说肉味、有人说方便面、有人说火锅。真应了那位销售人员的话,你心理想什么味,就是什么味。 随后记者做了第二个小测试。桌上三个器皿中分别是熬制了一个小时的骨汤、三个小时骨汤和白开水。厨师分别在熬了一个小时的骨汤和白开水中滴入了几滴“一滴香”。结果在品尝后,事先并不知情的几名测试者都认为熬制了一个小时并加入了一滴香的骨汤味道最吸引人。 专家:杂牌“一滴香” 消费者要警惕 在调查中,我们的记者发现,在各种“一滴香”的外包装上,都标明是选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制作工艺技术,将新鲜的骨头、骨髓,经高温浓缩萃取,通过二次调香、生香精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酶解肉膏、水解植物蛋白、氨基酸等,而且在功能宣传上,都声称产品能去腥味增香味,尤其是增强肉香味。这种很多饭店餐馆都在使用的“一滴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把它添加在菜肴里,对消费者的健康有没有损害呢,我们的记者专门采访了相关的食品专家,来听听他们给出的专业意见。 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食品检验专业主任王旭峰:“目前市面存在的“一滴香”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正规的食品添加剂企业生产出来的,它是根据食物的香型然后配出来的,主要是使用香精调配出来的,符合国家管理规范的复合型添加剂,它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话,可以起到一个非常便捷的调香的作用,把原本可能我们要花很长时间熬一个骨头汤,鸡汤,它的加入就可以短期内给与食物香味。那么,另外一种,就是在市面上也存在一些没有取得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资格的一些小作坊,或者小企业生产出来的杂牌“一滴香”。“ 王旭峰告诉记者,虽然目前还没有病例显示食用“一滴香”有致人伤害的案例,但是,这种杂牌的“一滴香”,的确让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容易让大家产生担忧。 王旭峰:“这种产品如果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的话,就可能存在第一它的食品添加剂的食用不规范,第二超范围使用或者超剂量使用,而且“一滴香”在餐饮企业应用的时候,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厨师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不知道在使用的时候应该加多少剂量。” 王旭峰告诉记者,超范围和超剂量使用,是目前食品添加剂存在的一个重要隐患,而现在市场上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这么几类,第一类食用色素,比如柠檬黄,日落黄,亮蓝,诱惑红,胭脂红等,主要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让食品很鲜艳;第二类是食用香精,比如很多饮料、糖果中添加的香精,是为了赋予食品浓郁的香味,让食品吃起来更可口,第三类就是防腐剂,比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还有其他包括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等等。按照卫生部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要本着少用,不用和慎用的原则,要以安全和必须为前提,严格依照相关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食品都在使用食品添加剂,一些香味浓郁的食物几乎都含有香精类的添加剂,一般正规厂家在生产的时候,会让添加剂达到食用级别规定,而消费在选购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相关的配料表。 王旭峰:“咱们国家要求必须把食品生产的原料标注在标签上面,包括国家前段时间出台了一个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范,就说以前在食品添加剂里面,比如说你用了多种增稠剂,你可以在标签上标注增稠剂,不用把增稠剂一一列出来,但现在已经明确规定只要用了一种增稠剂,就必须都写出来。咱们国家出这个规定就是要体现消费者的知情权,但很遗憾,大多消费者并不关心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