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饭的生理探究论 |
  一旦幼儿学会了拿汤匙,就表示幼儿已经具备了可以独立进食的能力。父母们若能于此时适度的放手,不再喂食孩子,并且让他去体验一次一次的成功进食经验,这不仅会建立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也是孩子成就感的来源。 从幼儿开始断奶进入副食品的1岁左右,吃饭问题一直是亲子间最大的焦虑来源。到底孩子的营养够不够?为什么有时候吃的多,有时候又一副食欲不振的样子?不仅如此,还边吃边玩,弄得满地脏乱,要不就是吃的慢吞吞。凡此种种,都让父母耗尽心力有苦难言。 事实上,我们的口中充满了味蕾细胞。它帮助我们去分辨食物的酸、甜、苦、辣。对1岁以内的幼儿而言,他们的味蕾细胞并不像大人一样,能够清楚分辨不同的味道,而产生喜欢与不喜欢的感觉。幼儿的味觉反应只是一种反射而已。所以,在幼儿食物中添加调味品是不需要的。幼儿咀嚼能力的良好发展,才是让幼儿拥有好食欲的第一步。 就生理而言,当幼儿长出第一颗乳臼齿约1岁半左右的时候,才开始具有咬碎食物的能力;而能做到真正的咀嚼,也要等到第二颗乳臼齿长出约2岁的时候才能达成。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咀嚼能力的进行,以及养成进食的舒适性,父母应该配合幼儿咀嚼能力的不同阶段发展,给予恰当的食物量,以及大小刚好、软硬适中,且易于吞食的食物。千万不要以为大人可以吃什么,就给他一样的食物,而妨碍了幼儿幼小尚待发育成长的消化系统及摄食习惯。 根据幼儿评估发展,1岁半以前,幼儿已经可以自己拿着杯子喝牛奶,而且也可以在30分钟内吃完一顿饭。但是距离拿起汤匙的能力还有一小段时间。因此,这一阶段父母在准备幼儿食物时,除了要注重食物的质与量外,选择一些可以让幼儿抓握在手上的食物,也可以吸引幼儿对食物的兴趣,而协助孩子更快的进食,获得成长所需的足够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