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把心念改变 托起一颗清净平等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禅宗有一段故事:达摩祖师的墓地位于河南省,有一位学僧发誓要守墓、照顾墓园。有一天,远方来了一位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前。这位守墓的学僧来迎接他,且恭敬地问禅师说:“禅师,您要先礼佛?还是先礼祖?”

这位禅师说:“我既不礼佛,也不礼祖。”

这位学僧听了内心不太高兴,态度也随即改变,用不客气的口吻说:“佛与祖师,与你结了什么怨仇?”

禅师心平气和地反问他说:“佛与祖师到底给了你什么恩惠?让你替佛与祖师如此说话!” 

这位学僧听了愣了一下,觉得这位禅师的话很有禅机!所以心念一转,又恢复了恭敬的心,并问禅师说:“请教禅师,我到底应该如何自处?” 

禅师说:“佛与众生平等,看待一切众生要泯灭仇与怨,不可有恩怨的心态。如果能这样,心才会平静。” 

学僧又问:“要如何才能恩怨平等?” 

这位禅师回答:“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听了这四句话,这位学僧恍然大悟!

这四句话的大意是:真正的至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心体会真理,哪有什么困难?因为生活就是法,一切的动作无不是道!最怕的是有分辨心,分辨何种工作高尚?何事卑微?其实,工作无高低,一切事都要去做,守住本分就对了!所以说“唯嫌拣择”,不要妄加分辨。

所谓“但莫憎爱”,最重要的是不可起怨嫌之心,也不要有特别贪爱的念头。如果能够不分工作的高低,也不分辨爱及不爱,如此内心对一切的境界,都能了然明白,自然能体会到佛法不离世间法,不离于生活周围之间。 

学佛最重要的是,学得“平等心”。对人不能有瞋心、不要有厌憎,也不要特别亲密。我们要付出的爱不是私爱,应该是广大无边的大爱。不要在私我、小爱中打转而混乱了自己的心,也不要为了一点怨与恨,使心念时时打结。

学佛就是要调适这念心,使我们的心能平静、无怨恨,不受外境好坏的影响而自我烦恼!能够如此,学佛确实是“至道无难”,当下即是法啊!


 
 
 
前五篇文章

10亿美元和3封信

三类人中气不足

《80后自己的老照片》:温暖的回忆

海峡卫视 《大家茶馆》栏目 ——素食的理由

杨曾文——精神品格亟待提升

 

后五篇文章

【消失的寺庙】无我的莫高窟

大陆高校中的基督徒现状报告(上)

舍得的真意是珍惜 放下的本义是爱惜

中庸、和谐与茶道

三贤茶故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