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随笔禅话——禅师开导“莫生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随笔禅话

  秦孟潇

  禅师开导“莫生气”

  信佛的和不信佛的人,在人生观方面确实有点不一样。比方说,信佛的人懂得“佛法”道理之后,能够运用在生活中,用“信念”和“戒律”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而不信佛的人则难以控制“内心世界”活动,犹如野马不羁似的,不少祸事由此而来。尤其在人际关系中,往往发生磨擦,甚至动武打架成流血事件,不惜火拼来个你死我活!事后就后悔莫及了。佛陀告诫弟子们,要注意自己的“无明火”,它会烧毁“功德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旦无明火起了,会摧毁一切有益的东西,包括“人”与“物”。控制自己冲动的盲目意念很要紧。有一位禅师向俗家弟子开示,并写在纸上,言道: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如果把这段启示录,作为自己的座佑铭。可以使性情暴戾的人,头脑清醒一些。无论是青年人或老年人,往往不考虑后果,直强调自己所谓“生性”如此,甚至还找出理由说:“江山易改,品性难移!”这是一种护短不智的行为啊!

  难妄虚云禅师的教诲

  很多年前,我去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寺拜访一代高僧虚云禅师,这位一百多岁的老人家,过著清苦简朴的生活。寺院里有二、三百位僧人,精进修持,上早晚殿、日夜参禅打坐,还要耕种田地,担柴挑土,兴建殿堂、僧寮等。这位高龄的虚云老禅师跟寺内僧人一样,人做他也做,一点不搞特殊化!他平时还要接待亲近的僧俗弟子,用佛法开示他们,受益者不知其数。这位道念深厚的高僧与香港人因缘殊胜。过去东华三院每年都要举办“清明思亲法会”,届时恭请这位老禅师法驾光临主持法会,盛况空前。

  我有缘亲近虚云老禅师,聆听教诲,受益非浅,终生难忘!在当时,我取出一锦缎面的簿子,恭请老人家题词留念以作鞭策。这位老人家亲笔写道:“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这本是六祖大师的一首偈语,我看过《六祖坛经》多次,浏览一过,虽然能背诵其他偈语,唯独这首偈语印象不深;此次经他老人家亲题录写,直贯注在我的生命中,作为我人生言行的指导。许多人常常计较别人的不是,甚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即是所谓“以非对非”,如此这般,循环不息。怨恨越积越深,了无尽期何时休?

  只有“他非我不非”,才是最高境界的宽恕之道啊!

  彻底的“无相论”者

  有人问我:“你说佛家是彻底的无相论者,为什么许多寺院里还供奉佛、菩萨、罗汉像,是不是自相矛盾呢?”我回答说:按佛理来说,佛家否定一切相的存在,因为有了相的观念,就会产生种种执著,为了破除执著念头,就得从破“相”开始;没有相的分别心,执著念头不会起。世间上许多纷争、矛盾、冲突……皆由执著而起。佛家主张“我”、“法”二空,就是旨在破除“我执”、“法执”!许多人常常为我执而引起许多祸事来,诸如“我的财产”、“名誉”、“地位”、“权力”……等等,不愿放下,以致造成痛苦的根源!如果不执著看淡一切,无得无失,哪有痛苦可言呢?有的人在宗教、哲学、政治上的执著,诸如十字军东征,造成许多生命残杀的悲剧,是属于“法执”了,争得来的结果又是什么呢?还不是一场空!佛家说:“四大皆空”,就是从道理上来说的。

  至于说到寺院里供奉佛、菩萨相,这是使初信佛的人产生一种虔诚心,是止恶趋善的一种方便法门而已。由于看到佛相,内心就有佛的庄严观念。如手指月,目的看月亮,手指只是指的方向,并不能说“指”就是月亮。泥塑木雕佛像犹如“手指”的作用,人需要“指”的引导,不能错把手指看为是月亮,也就是说不能把泥塑木雕佛像看为是“佛”一样,所以说,一切“相”皆是虚妄,不是实在的。

  “佛经”与“符箓”能等同吗?

  当今许多人追求佛学知识,究竟为了什么呢?不少人不清楚,有的人认为:“诵念佛经,功德无量”;有的说:“佛法无边”,可以“祛病消灾”……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观点,但具有这些观点的人,几乎到处都可以碰到,大屿山曾经有位老尼姑燃烧佛经,当作驱除魔障看待,一个出家人尚且如此荒谬行径,无怪乎有此俗家弟子异想天开,把佛经看为道家的“符箓”了,有人以为张天师的“符箓”很“灵验”,只要一烧,就把“邪魔”、“恶鬼”驱逐尽了,甚至有人还把“符箓”烧成灰,放在水杯里一口吞尽符水,认为“百病消除”、“延年益寿”!在中国大陆上,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甚至在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社会里,都存在著这一类的人,有的出于骗术,有的出于无知,有的出于好奇……其影响确实深远,千多年来就出现了这些怪现象,至今依然还存在,在一些中国人头脑里,把“神”、“佛”看成一样,到寺庙里去拜“佛”,到观堂里去拜“神仙”,把“佛经”与“符箓”画上等号了。这是绝对错误的!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有人问,阅读佛经到底为了什么呢?凡稍懂佛理的人,或者刚皈依佛教的人,他每天都要念诵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皈依佛、法、僧三宝的人,当应如此,以此为入佛门的准则,否则,算不上是虔诚的佛弟子。

  阅读佛经,是“自皈依法”的具体表现,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看佛经,就是为了打开“智慧门”,这种“智慧”是针对“烦恼”而言的。人活著,有著数不清的烦恼,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是无根治的,不同的烦恼,有著不同的苦痛,烦恼像毒蛇一样死死缠著不放。

  如何摆脱烦恼呢?只要从“佛经”中去求了;看了佛经就能明白许多真理,这就是专治烦恼的智慧力量!换句话说,“断除烦恼之魔”,就得“依靠智慧之剑”,可是一般人却把这层道理完全理解歪了,认为佛经是驱魔的力量!似乎家中有部佛经高高挂起,好像符箓一样,可以挡住“邪神”、“恶魔”的侵犯!这是大错特错了。

  要明白看佛经是为了求智慧,看经看得多,更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依教奉行,毫不虚假则智慧如海了。

  谁也摆脱不了“四大”苦恼!

  在过去年代,苏州虎丘山有位高僧讲经,不但感动了不少人,连顽石都有了反应;所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来由于此。佛经,不在乎谈玄说妙,贵在通俗化、生活化!

  “度一切苦厄”,即救度一切苦恼与灾厄,谁能救度一切苦厄呢?当然是观自在菩萨,亦即是观世音菩萨。现观世音菩萨那柔和的笑容与清凉的甘露,能化解我们的痛苦、烦恼及一切灾厄!

  什么是苦呢?人生有“四苦”、“八苦”之别。所谓“四苦”是;一、“生苦”,婴儿在母亲腹中如受胎狱之苦,出生时又得经过母亲狭窄的产道;二、“老苦”,由幼年至青年直到老年,身体日渐衰老、退化,苦不堪言;三、“病苦”,各种病痛缠住身体,是谁也不愿受的痛苦!有的病人不是要求医生设法为其结束生命吗!四、“死苦”,说到“死”,有些人不承认“苦”!甚至说,“二十年后,又是一个小伙子!”这是自我壮胆而已。俗话说:“贪生怕死。”这是一切有灵性的动物共同点,所谓“蝼蚁尚且贪生怕死,何况人乎?”在世间,有生必有死,谁也不愿意死,但是又有谁能逃避得了呢?

  信与缘

  在宗教领域里,存在著许许多多“神话”,很显然这些迷人的神话,是超现实的,也是超出人们想像之外的,所谓不可思议,超然物外的;因此,有人信仰,也有人不信。“信”与“不信”始终存在的,更奇怪的是,有人信了大半辈子,有朝一日,突然转变,彻底否定过去的信仰;也有人大半辈子根本没有信仰,不知什么因缘触动,突然间变成一个非常虔诚的信徒。自古至今,这种转变现象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对一些“不寻常”的人物,其转变来得非常突然!

  基督教的保罗是典型的例子,未信主耶稣之前,他名叫扫罗,是彻底反对耶稣的人,后转变为十二们徒之一。在佛教里这种现象更是普遍,佛陀大弟子迦叶尊者、舍利弗都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外道论师,后来纷纷皈依佛门了。在近代著名物理科学家尤智表、社会科学家陈独秀对佛学是持反对意见的人,后来竟转变成非常出色的佛学家,所以说,这些不寻常的人物,他们的转变,颇能说明问题,肯定说,他们一群绝不是盲目迷信,而是经过思维反覆探索的结果,才走上“超现实”的道路,佛说:“是缘。”

  迷惘的往事

  可能由于我接近佛门的高僧多的缘故,常常碰到一些别人难遇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比如,男的要求做和尚,女的要求做尼姑,还有要求去做喇嘛,这样的事谁能遇得到?我内心常想,也从未对别人讲过,我好像开了一家“僧尼公司”,又好似是“僧尼经纪”了,否则,他(她)们怎么找我帮忙呢?用佛家话来说,大概是与佛有缘吧!

  在本港相识我的人,知道我在佛门圈中常走动,托我帮忙,是易于理解的事。但有件事相隔两年了,在我脑海中经常浮起的情景,使我非常迷惘,至今仍在困惑中,感到愧疚,在一九九三年间,我随元果法师往厦门,住在南普陀寺内,有一日下午,我独自在大殿庭园散步,突然间有两个小青年(十八岁左右)走近我跟前,哀求的口吻说道:“我二人想出家,请你帮帮忙!”我惊讶地说道:“我是过路人,帮不了你们的忙,你们去客堂找知客师谈谈好了。”我反覆向他二人解说实际情况,但他们坚定的口气说:“你一定能帮上忙的!”说完就跪了下来,吓得我躲进方丈室不敢出来了。

  佛珠绝不是“神物”

  现代人喜爱佛珠是一奇特现象,因为佛珠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流行了,可以说,很古老了。试想一下,在今日世界各地有“何物”能使人著迷呢?人们爱上佛珠行为,能说是复古吗?不,确切地说:“与佛有缘”。

  佛教高僧大德说:“佛珠能予人以消除烦恼。”“佛珠能予人以增长智慧。”就因具有如此特殊功能,千多年来,佛珠犹如生命源泉长流不息,永远散发著耀眼的光辉。人人有烦恼,人人要断除烦恼!人人爱智慧,人人求智慧。而佛珠竟能在这两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故人人喜戴佛珠了。

  由于人们喜爱戴佛珠,戴的人越来越普遍,有菩提子、玛瑙、密蜡……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戴佛珠的人原本是佛教弟子,所谓“手持念珠,便于修行。”可是,当前许多年轻貌美的女性,都喜戴上一串名贵的密蜡佛珠,价值不菲,时髦装饰,以炫耀身价不凡。这些人显然不是佛弟子,当别人问她“为什么戴佛珠呀”?她满脸笑容回答说:“菩萨保佑啊!”这话说对了一点点,但不全对呀!“菩萨保佑”,并不是由于你戴上一串名贵佛珠就保佑你啦,如果是这样的话,“佛珠”不是变成“神物”了吗?高僧说:“佛珠能予人以消除烦恼”,“佛珠能予人以增长智慧”。并不是说佛珠本身具有如此特大功能,而是指佛珠能起到引导作用!人们烦恼很多,在众多烦恼中,当自己触摸到佛珠在手,就想念到诸佛菩萨形象、功德,使自己念头净化了,排除烦恼的干扰,这就是所谓“断除烦恼”的方法,烦恼少了,智慧就增长了。犹如乘筏至彼岸,上了岸,难道还背筏吗?佛珠与筏同是借助作用罢了。■

 
 
 
前五篇文章

随笔禅话——示现人间

随笔禅话——晚年“十诀”

随笔禅话——谈释迦佛

随笔禅话——闹情绪的损失

西藏与大圆满

 

后五篇文章

《金刚经》主题研究

《华严心要》浅解

“行观音菩萨悲愿,普摄世人”--痛悼恩师妙善大和尚

“东山法门”百丈怀海·《禅门规式》

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元音老人开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