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家茶理的“禅茶一味”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家茶理的“禅茶一味”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出好茶”。这指的是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但是“自古高僧多品茶”这指的是人文背景。佛教寺院总是喜欢建在远离尘俗;风光秀丽的名山之中,两者相结合造就了佛教与茶的不解之缘。
  茶与佛,因缘深长;自古就有“茶禅一味”的说法。有史以来,寺院僧家,禅多茗饮,有释门必有佛茶。佛茶作为一种物质精神,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它不但反映了佛教的禅宗,而且以佛茶的产地、茶名、培育、采制、药用、品饮、传说,吟咏及社交方面,无不带有佛教文人的浓厚色彩。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初于东汉,恰好是中国茶在国内从野生利用,到广为栽培的时期;迄至佛教滥觞于唐朝,被推崇为“国教”,正好和饮茶风俗风靡全国,茶被誉为“国饮”的时代同步。有禅风之兴,方有茶风之盛;有禅茶之需,才有佛茶之产。说明了佛教与饮茶几乎是同时在中国兴行,互相之间有千丝万缕密切关系。僧人们自然注意到茶性平和、冲淡,令人清心寡欲,杂念不生使人清醒,使人冷静诸多特点,不但有利他们坐禅入静,而且与佛教哲学思想有相通之处,有助于佛教茶理,有助于他们坐禅悟道。因此,佛教教徒们以茶助禅、以茶供佛、以茶结缘、以茶社交,茶风越来越盛,凡有寺庙都有“供佛茶”、“济世茶”,饮茶成为适宜佛教坐禅、斋戒、礼佛、仪规、疗疾、结缘的必需品。所以禅宗就视茶为最得力的助手;茶事也就成为佛门的重要得力的助手;茶事也就成为佛门的重要活动之一,并被列入佛门清规,形成一套庄重严肃的茶礼仪,成为佛教禅事活动中不可分裂的部份,因而禅宗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至今佛教寺院的禅堂,饮茶仍是日常的功课之一,称之为禅茶。
  茶文化学者赖功欧先生在《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中说:“茶对禅宗是从祛睡、养生,过渡到入静、除烦,从而再进入自悟的超越境界的最令人惊奇的是,这三重境界,对禅宗来说,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它悄悄地、自然而然地、但却是真正地使两个分别独立的东西达到了合一,从而使中国文化传统,出现了一项崭新的内容――禅茶一味”。
  佛教在中国兴起以后,由于坐禅的需要,并为茶文化在中国和全世界传播作出重要的贡献,其核心是“禅茶一味”的理念。
  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禅宗,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综合本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宗教流派。
  相传禅宗是释迦牟尼心传的第二十八祖达摩,东渡入华而创。后来传给了二祖慧可等人。六级慧能乃是一字不识的樵夫,以“普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的彻底虚空和本性即佛。“顿悟”而继承了五祖弘忍的衣钵,遂宣告了禅宗的最后确立。慧能的禅法以定慧为本。认为觉性本有烦恼,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是禅,就是无论何时,无论行住坐卧,皆可体会禅的境界。
  禅宗主张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说,心里清静;没有烦恼,此心即佛。这种办法实际与道家打坐炼丹接近,有利于养生;与儒家注重内心修养也接近,有利于净化自己的思想。禅宗给苦闷的士人指出一条寻求解除苦恼的办法,又可以不必举行什么宗教仪式,作个自由自在的佛教信徒,所以知识阶层的文人墨客,也推崇起佛来,称为“居士”,佛与茶终于找到了相通之处。
  禅宗讲究坐禅和禅定,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坐、禅、定。对一切处在事物构成的境界不起任何念头,对外事不想不问,这就是坐,是坐禅的第一步。坐的任务是脱离外物世界。在坐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内心不乱而见本性的境界,这就是禅。禅的任务是使内心清静不乱。定,则是在禅的基础上保持思想和精神的绝对平静安定,没有一丝一毫的妄想和杂念。
  禅宗使用的是静坐思维的方法,通过坐禅修行,将自己心中的错觉和妄念祛除出去,让自己的内心恢复清静,充满光明。禅宗还要求僧人坐禅时静坐敛心,集中思想,以期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其坐态要求跏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如此长时间的坐禅,势必产生疲劳困倦,需要醒脑提神,方能坚持。再者僧人还有“过午不食”的戒律,因此具有提神益思、破睡驱眠、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的茶,便自然成了僧人们所必须而又不违反教义教规的最理想的饮料。据《景德传灯录》载:“达摩禅师在少林寺面壁参禅,天赐给他茶叶,使他参禅的同时饮茶,为他驱除睡魔。祖师口噙茶叶,顿消倦意,而茶味甘苦,苦而回甘。鲜爽纯厚,使他悟出了玄机。九年后,他终于化去”。从这则资料来看,达摩祖师是最早把饮茶与坐禅结合起来的第一僧,可以看出佛教禅宗饮茶无非是利用茶作为兴奋剂,来刺激坐禅僧人的肌体,促使其提神醒脑,振作精神,集中精力完成佛事活动中的坐禅而已。再者,佛教戒杀生、戒YIN,而饮茶能抑制情感冲动。
  坐禅是目的,饮茶是手段,饮茶为坐禅服务。其次,禅宗与茶两者内在精神本质上有着惊人相似之处。尽管茶文化和僧侣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相矛盾的,但是,茶道精神主张以茶修德,强调内省的思想,与禅宗主张“静心”、“自悟”是一致的。于清淡隽永之中完成自身人性升华的茶,和于“静心自悟”中求得对尘世超越的禅,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契合了。这是茶的品性和禅的理趣的天然交融,是茶与禅在内在精神上高度契合的一个方面。同时,茶道与坐禅的心境也是一样的。茶道讲究井然有序的喝茶,追求环境和心境的宁静、清静;禅宗的修行,常以“法令无亲、三思为戒”,也是追求清寂。茶道和禅心,各自的情趣虽不一样,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坐禅饮茶,最早见于《晋书?艺术传》:“敦煌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昭德寺修行时,不畏寒暑,昼夜不眠,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茶苏’来防睡眠。”说明佛教徒饮茶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坐禅修行。
  佛教的传播还促进了种茶、制茶和饮茶知识的传播。唐宋以来,我国佛教兴盛,僧人遍天下,他们将茶叶的饮用、焙制和栽种技术带往全国各地,促使了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同时,一些来自国外的留学僧人,他们一面在寺院学习佛教,一面又从寺院里学到茶文化知识,学成回国后,他们将茶种带回本国种植,制茶、饮茶也就因此传播到国外。

 
 
 
前五篇文章

中国禅茶文化建设及其社会价值

禅茶文化的精神

禅茶文化与现代生活

中国的禅茶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

禅茶茶艺与禅茶文化

 

后五篇文章

坐禅饮茶

唯识研究及其现代意义——林国良研究员访谈录

正念专注 活在当下——法国一行禅师访谈

佛教的财富观——宽昌法师访谈实录

净土为归——净天老法师访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