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论惠能与人、予人“亲洽”“和谐”之禅言禅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论惠能与人、予人“亲洽”“和谐”之禅言禅行
  林防
  (怀集县方志办)
  中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俗称六祖惠能)灭度而后,世人,包括禅者、学者对其思想,自中唐以来予以了渐多渐广和愈系统愈深入的研究,及今已然成果丰硕:
  从西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言,惠能带来了一场革命;——从佛教禅宗本身言,惠能卓然树立“即心见佛”旗帜;——从中外文化交流言,惠能第一个将西来佛教改造为具中国特色的禅宗文化;——从哲学角度言,惠能把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推到最高峰;——从中华九州的地域代表人物言,惠能是珠江文化的哲圣,堪与黄河文化的孔子、长江文化的老子同侔并肩;——从古为今用言,惠能禅宗文化是一笔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于今天仍有开发、弘扬与借鉴的现代意义。
  而才浅如我者,于接触佛教史料、瞻看禅宗发展历程与了解惠能文化中,以俗子凡眼读出了惠能予人、与人以“亲洽”“和谐”的禅言禅行,颇以为其言其行在今天更广泛更全面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中,有模范、可作为指引的一些作用,故就此命题构文论之。
  不过,以所知往来至今的不少禅者、学者在研究惠能文化、探讨禅宗思想中,从资料发掘、史料运用说,对散落在民间的惠能址迹、流布于口碑的惠能故事有所忽略是一不足,以为从惠能生命旅程看,其曾经的广东新州(今新兴)自幼成人廿多年,曾经的隐遁广东怀集、广东四会十六年(弘忍师当年嘱惠能南返“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现以所命题论之当不能漠视今天仍流播于上述三地关于惠能的传说。因为传说是历史链条上的一个节环,传说是事实的别样反映,所以作本文探论,也将故事、传说引为资料用。
  一、“亲洽”“和谐”的禅言禅行胪列
  惠能之为人处世、接事待物,包括弘法教人和传经授徒,见予人、与人以“亲洽”“和谐”的禅言禅行约略列要如下。
  (一)人格意义上
  展读《六祖坛经》,人们从中可读到弘忍、惠能东山寺初晤时关于人与佛性的对答公案。弘忍问惠能:“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对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佛性有何差别?”惠能对于人与佛性、众人与佛自有其见地和主张。
  还是在《六祖坛经》中可读知,韶州(今广东韶关)韦刺史诸人在韶州城大梵寺讲堂接受惠能的讲法,惠能高声说:“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万法在诸人性中”。其给大众送上“福音”,佛在每一个人的心性里,人都可以成为佛。
  (二)心性意念上
  惠能创新往旧禅说,对心性意念鼎革传统,提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宣言“若欲修禅不由在寺,在家亦得”,申明修行“以行为主,以解为辅”。这些主张,与人都可以成为佛的卓识相接,以其高僧、祖师身份进行讲传,为大众的作佛带来方便。
  惠能作《无相颂》解答“在家如何修行”疑问,说要“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这番话,给人知晓“在家如何修行”,也给人明白“为何修行”,其中一个“孝”“忍”,一个“相怜”“和睦”最中为人父母之心,尤合与人方便之善和殊适社会祥和之需。
  惠能弘法,晓喻众人“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⑩寄望大家心性“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鼓励众人自性清净,自戒自渡,自己解放自己心灵。
  (三)自我行动上
  惠能幼年至成年,生活在社会的劳苦阶层,为侍养守寡母亲,其稍长便上山砍樵卖柴维持生计,及欲北上黄梅求师作佛,为获得母亲一诸亲人戚眷的同意,为令他们高兴准允,不惧跪肿脚腿、不怕跪伤膝盖,拜裂巨石,至心心相安而出家。这,至今还留有“别母石”和“心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传说。
  惠能以其心其情或化“敌”为友,或化“异己”为宾朋。著名者有大庾岭上给奔教传衣钵而来追来抢的急先锋、性行粗糙的惠明说法超觉,又有在曹溪赦差点割六祖之颅、害惠能之命的“少任侠”者张行昌并渡张行昌觉悟。
  世人许是蒙昧,将弘忍之后禅宗北秀南能的盛局视为不共戴天事,津津道“顿”“渐”两派谁祖谁宗之争。神秀自知,以惠能“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话语训导徒众,惠能爱门,以“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悟,人有利钝,故名顿渐”⑩言词解释好事者。这事,既“学者莫知宗趣”,e亦两相荡平沟壑,一道光荣东山。
  惠能南返“止怀藏会”,居山野里,与百姓友,或略施教化,又常布友爱,其中名者为在四会以自己高艺点化阮子郁,令阮得道升仙,又使阮成仙反过来扶危济困,同时著者是在怀集为猎民治病、长跪求雨和狩猎放生。e
  惠能待人以诚、予人以情,对待同仁师友、徒子学生见慈泛爱,他称学生神会为“小师”,一个“师”字蕴不少尊重。又,及某年惠能临终仍唤门人法海等,切切再授法,孜孜再教诲,谆谆再指导,作嘱付而说《真假动静偈》。惠能不失师范,更显心量。
  二、“亲洽”“和谐”言行的意义讨论
  惠能“亲洽”“和谐”的禅言禅行意义,是多维度多层面的,有关乎禅学发展、佛教前景的,有紧切大众生活、社会现实的,有涉及百姓牵情、下者关心的,有蕴含礼义道德、文化影响的,而于今天言则有古为今用、接旧出新、引为倡导、借以教育而服务现在的意义。
  (一)人的平等与人的尊重
  惠能与弘忍关于人有南北、佛性一焉的论答,惠能向韦刺史他们作人皆可成佛的讲法,两公案以事论事,突出地见在人的“作佛”,不独天下人不分男女老幼、无论南人北人都可以作之,且给人更大的惊喜是佛在每一个人的自性中,只要各自“净心”,“各自除疑”则“如先代圣人无别”,可“见性成佛”。这主张新鲜,这话语新颖,给人一个亲切,给人一种自己看得起自己、能成就自己的向上鼓舞,所以说这是惠能给大众送上的“福音”,无怪乎韦剌史“一众闻法欢喜”。
  将这论答、“见性成佛”的意义,从学禅、佛界扩大到社会这一大层面,体现的是人的平等与人的尊重。很清楚有阶级有家庭以来,人便有其社会的联系,或身份不同,或阶层分别,或职位高低,或文化有无多寡,或经济富裕贫穷,这些都容易给人对广大社会人、对各社会人包括对自己产生不同的看法、予以不同的标记,但当将人与人在人格上考察时,人当是一样的同等的,绝无谁高贵谁下贱,所以于人格而言,对人无需分“岭南猫獠’’抑或“北方胡儿”,所以惠能一再弘讲“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所以有学者就此结论说,惠能的禅学思想,对阶级分野的贫富看法,也是平等的。惠能这一禅学思想也体现有大众意识。若将这思想、意识用来鉴照今天,社会更文明了,人类更进步了,人与人则更应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如进城农民工也是人,残疾者也是人,家庭贫困者也是人,出入坐车者和往来行路者是人,如此识而待之,会人间多一些爱,社会增一份和谐。
  (二)人的关爱与人的相助
  惠能助人之行,便禅思想,包括对阮子郁的点化、行医、求雨的作为与“修禅在家亦得’’的主张,“义则上下相怜”的提倡,在体现了便人学佛、见佛慈善和普渡众生的宗旨外,在大社会层面上更显人的爱与人的相助这一意义。
  流播于怀集一带关于惠能长跪求雨的传说有道,惠能苦恼于当年当地天久旱不雨、老百姓舞傩求天亦不雨,乃以自己的真情包括彼年在老家跪裂巨石的一份虔诚,于光天之下长跪数天,不饮不食,不言不语,心中默念,眼里祈盼,至其形消影瘦,膝盖瘀伤,卒之感动上苍,在其跪及第四天老天竟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解一方之旱灾也快百姓之心情。这尽管是传说,有神话色彩(当然这本身不科学),但传说的底层有其感人的反映,反映出“农夫之难不关己事”之下惠能却能替人着想,给人相助。若将这与其关于“在家修行”主张联系,还同时见其“与人方便”的好意和成全他人作佛的人的关爱。你助人人也助你,你爱人人也爱你,这在惠能身上,特别是他在“止怀藏会”时期及其后来,得到了明显的应验。如他隐遁时,当地老百姓接受他、保护他,也成全他。又如在今怀集、四会、新兴等地多处地方仍有纪念六祖的寺庙,留不少赞颂惠能的传说。这是惠能助人、爱人而后的人助你禅风长传、人爱你遗泽久记的回馈。所以说,社会是一个守望相助的社会,人间是一个相亲相爱的人间,相助了亲爱了,人会活得真诚、过得愉快,才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毛泽东语)。
  (三)人的责任与人的德操
  惠能跪裂巨石而安心别母(因为母亲准允北上求师与舅父答应照料惠能母亲)、惠能对惠明于岭上的超渡、惠能对南北二宗的一门维护、惠能赦行昌命并渡化行昌、惠能的“孝养父母”的倡导及其临终嘱咐再讲法,都体现了讲“亲洽”求“和谐”的旨义。假设其母不同意其北上求师而惠能强去则必伤亲情又至舅父生怨,如不维护东山一门同宗必致两派间的诋毁或生发激烈争斗而加深矛盾和加大隔阂。此中,惠能做好了,办妥了。在“做好”“办妥”之中,见出惠能一种“无争、无吵、无闹”,让生命在清净中飞渡旅程的意念,也见出惠能一种思想境界,则“亲洽”“和谐”以人生责任来落实,以高尚德操来保障。所以他想到对“母亲的照料”而委托舅父且舅父给惠能“你放心上路吧”的照料答应;所以他想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而以一种“说法”责任渡了惠明并告诫明者“善自护持”,且赢来了后追者“别道寻之”@的效果和解脱被迫伤命的困局;所以,惠能以“第六代祖,善自护念”的师命责任弘法授徒,以“法本一宗”的德操维护东山一门的团结友爱,以“不失本宗”的责任和为师尽教的德操作临终嘱咐说法。同时,也以尽人子的责任和知恩知报的德操,大力提倡“心平”“行直”和“恩则孝养父母”,又于后来回老家建报恩塔而崇彰母恩亲爱,也至最后报师恩而以守信德行,遵师“衣为争端,止汝勿传’’所嘱不传实物衣钵而弘心法。
  惠能的人的责任奉行和人的德操遵守,在佛禅界千古流芳,在社会层面尤其是在现实、当代也意义重大。一个人、一个社会人都有其社会责任和应当遵奉的德行。这责任首在“善自护念”明白责任所在,又需“善自护持”作其落实和在落实中讲求“口之说,行之为”,从而见出“恩”“义”“让”“忍”等与人为善的德操。
  (四)有益社会政治
  惠能“亲洽”“和谐”的禅言禅行,是有益于社会政治的。此中“政治”指施政治理也。惠能的禅法主张,如人人可以成佛,使多少人心头稍安毋躁,正如彼时政者说:惠能南禅风吹,“百越稽首”、“修蛇雄虺,毒螫之气销”,“猜悍之风变”,“助皇王之化”。人都稍安毋躁,社会则多一份安宁,生活多一些祥和。如在家可以修行,成全多少人的祈求与渴望,使人懂得脚踏实地、立足当下,只要自性能悟即西方极乐在眼前,减少了彼农耕时代、小农经济下人的出家、剃度,而减少社会生产力的损耗。
  如果从严格的政治学角度考察,惠能禅法主张,一是确乎“助皇王之化”。史载史考道,有唐一代,因为当和尚作释子曾有其“政策优惠”,如免赋减徭,和尚释子无任何向社会作献出的责任,致一度人多出家当和尚,视当和尚释子为精神贵族,同时佛教界的糜费财物、争割佛田,明显有碍国家农业生产,争夺生产力、影响国家财赋,故惠能之禅学禅法,不独利于众生(人皆可作佛)、利于生产(在家修行),如果再将惠能后来推行禅农并举路线考察,边家边禅、亦农亦禅有利于物质生产和精神修造,稳定老百姓的心情,老百姓在家种田生产,也益于国家管理。二是大众化、平民化确乎利于普遍的老百姓崇尚所依和精神享受,并致老百姓知爱知善知向化,而利治安稳定,社会安宁。这事移至今天说亦见其美,怀集县冷坑镇六祖禅院附近几个村寨的百姓尚禅知佛,不少人在家学佛传善,自称“清家”。而据反映,这些村寨近几十年来,未发生过一宗刑事案件,青少年的向上进步基本上是一体同好。这无“刑事案件”“一体同好”,人说是与其尚禅知佛也有关。这,当是稳定社会治安的另一可以探问之法。
  惠能禅学禅法,一秉佛教行慈播善的旨义,显“慈悲救世释儒同”之外,其大众化、平民化和世俗化的“出得世、入得世”主张为显眼的一大特点,所以一代伟人毛泽东说惠能是“劳动人民的佛”,《六祖坛经》是“劳动人民的佛经”,而从中可以见到最有益社会政治的是,提出一种主张,推行一种措施,以能照顾老百姓,团结人民,造福人民为最有生命力,最能和光合物。
  (五)可鉴人本思考
  惠能“亲洽”“和谐”禅言禅行的意义,从佛禅角度体现了对人的关心爱护,其视世间任一人都是平等的人,都是可以见自性而成佛的人。这是明显的一种人本思想。将这移至进行“三大文明”建设的今天,作借鉴思考,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以为最少有下列两点值得参考。
  一是关于人人可以成佛。惠能之前之外,佛教界不承认人人可以成佛,每侈谈佛缘利根,故惠能请卢别驾壁上书偈时,卢以成见向惠能说“其事希有”。不过,待惠能广开佛门,大弘顿悟之法后,人人可以成佛几是世间皆知。这是惠能以人为本的创新主张。而其主张更高的还有“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e卓识。相信“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语也源于此。此中可思考的是以人为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发掘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人以其才智生活于社会和投身建设社会。
  二是建构社会和谐,在法所规、德所范之下,若惠能样,以人为本,广度众生,让人类多一种活法,多一种想法,多一种体验,多一种感觉。这也是论南禅、说南宗的现代意义。因此,在广泛而全面地进行文化资源发掘、文化建设中,把握好发掘、利用、保护、促进和出新的原则让群众得其文化参与、文化兹养和文化享受。
  三、余言
  论惠能禅学法门,论惠能文化,在注意到惠能禅学的创新、特色,关切惠能文化的世界性影响,惠能其人的世界性知名外,以为颇宜留心的还有:
  (一)惠能禅学能够创立,惠能禅学能够一新中国佛教界,带来一场革命,赢得广大信众释子的认同与追求,赢得普遍老百姓的信崇,其特色在于改造外来的佛教,先自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为动源、为基质,旋以来自普通老百姓的所需为出发。其思想,真正的源自生活、来自民间,把握大众化、平民化与为人民群众之所需。
  (二)惠能,“一个不识字的农民能够提出高深的理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形成自己的禅学思想。这禅学思想的创立,以其生活历程看,很受多年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的民俗文化影响。如果说,惠能禅学思想在其出广州法性寺前已形成的话,则以此前其居住经久的老家新州,隐遁前后达十数年的广东怀集、广东四会为最大影响。正因于此,笔者执笔撰《论惠能隐遁怀集期间当地文化对其禅学思想的影响》文,对此作抛砖引玉讨论。如果说惠能自广州法性寺剃度后到韶州南华禅寺弘法中继续发展完善其禅学思想话,则韶州之影响也当算之。再而,如黄伟宗先生关于惠能与珠江文化的说法,则将对惠能禅学思想有影响之研究扩大至珠江大地域,又细细地把新兴、怀集、四会和韶关等地的民情风俗、地方文化结合起来研究,从而见其特色的地方文化复还原于地方,令地方对自己的文化底蕴有新的认识,作新的发掘和出为新的利用。

 
 
 
前五篇文章

论慧能对九、十世纪敦煌佛教的影响

论极乐佛学般若及其应用

论近人批评天台教学思想的得失(一)

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

浅述晋东南地区的观音信仰及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后五篇文章

论惠能门下的禅法特色

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惠能禅由广东向海外的传播

论出家二众之伦理——评忏尼《八敬法的认识与实践》上篇

轮回的实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