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禅修小品——空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禅修小品——空义
  宝经
  之一、3D动画
  当我们的眼识依著眼根去摄取外境的时候,它所接收的讯息,只是一种影像。这种影像的传输,就好比电话线在传输声音:亦如照相机、摄影机在摄取影像一般。由眼识所传输的影像,经过大脑微细的分析处理之后,颜色、形状、远近等等色尘的种种差别影像,就完整而且立体、多位元的呈现在第六意识的面前,任由第六识的习性,对这些法尘做微细的分别、取舍。
  当第六意识在分别这些呈现在面前的法尘时,他会认为这些都是真实的,因为这些影像感觉太逼真、太立体了。殊不知其实是:“自心起自心,非幻成幻化”。
  之二、完美主义
  我们这个世间有不少人是完美主义者,这些完美主义者往往可以依著他们的努力、经验以及高效率、高品质的独到目光而达到成功。例如艺术家,就是因为对“物”追求完美,所以才能创造好的作品:或是企业家,就是因为对“事”有特别的坚持与原则,所以能够在困境中成功,脱颖而出;又如政治家,就是因为对“人”有深入的观察与了解,因此能够凝聚群众,管理人群。
  身为一个宗教家,应该是要以追求人格的完美,心性的完美为己任。若想达到人格心性的完美,就必须先要超越对“人、事、物”完美的坚持。因为当你的心念一直在人、事、物的外相上分别执著的时候,你就永远无法发觉这些人事物的无常相跟空相。
  然而唯有见到了空相,才能见到完美的心性,当完美的心性显露出来时,一切的人、事、物自然就变得完美了。所以古人说:“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尽是广长舌”;“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
  之三、良臣与恶贼
  从前有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因为某一些特殊的变故,成了危害地方的恶贼。
  有一天这个恶贼被国王的部属捉到,在种种拷问之下,国王竞发觉到这个恶贼非常有才华,是一个治理国事的良才。于是就用种种方法来劝导这位恶贼,最后这位恶贼终于改过向善,成为辅佐国王,统理天下的大臣。
  当初这位国王如果不够明智,把这个恶贼给杀了,那他今天就不可能有统一天下的大格局。
  我们凡夫的心王与心所也是一样,如果你任由它起惑造业,那它将危害你的生命,永水无止尽:如果你不够明智,把它给杀了(灰身泯智),那你只能成为一个自了汉,而不能兼善天下。如果你能够转化它、善用它,那它不但不会再危害你的生命,而且能使你成为一位二利圆满,依正庄严的觉者。
  “恶贼”譬喻六识心王与贪、瞠、痴等恶心所相应时,所造作的身、口、意不善业。“良臣”则如六识心王与无贪、无瞠、无痴,慈悲、喜舍等善心念相应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恶贼和良臣是同一个人,如果杀了恶贼,良臣也就不存在了。相同的,恶念与善念同样是心王跟心所的作用,如果因为恶念而把一切的心王、心所都灭除,那善念也就跟著消失了。
  之四、实线与虚线
  我们凡夫众生因为妄想执著,所以都会有各人对人、事、物的看法与原则,这些坚固的看法和原则,就像一个实线的框框,粗实且没有容他性。
  贤圣也有他们对人、事、物的看法与原则,但是这些看法跟原则,就好比虚线的框,浅淡而有容他性。
  之五、电与光
  市面上的灯泡有五烛光、二十五烛光、六十烛光……。小灯泡的灯光比较小,大灯泡的灯光自然比较大。不管是大灯泡或是小灯泡,它们的灯光都是一刹那、一刹那的光束所串连成的:这种后一个光束接前一个光束的生灭现象,是我们肉眼所无法觉察的。
  同样的,我们的身与心的生灭现象,和灯光的生灭现象是很相似的。我们知道灯泡所以会发出灯光,主要是因为“电”: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身与意识心的生灭现象,是从那个地方所产生的,或者说是依著什么力量而相续不断的?
  之六、正因佛性与缘因佛性
  佛经里经常有一些譬喻,例如:金矿的譬喻、蒸沙作饭的譬喻、磨砖作镜的譬喻等等。但是如果要我们从我们的五蕴身心当中,辨别出什么是金矿(成佛的正因)?什么是银矿、铁矿(成佛的助缘),有办法吗?什么是米(成饭的正因)?什么是沙?有办法吗?什么是砖?什么是镜?有办法吗?我看几乎都没办法。既然无法从我们的五蕴身心中辨别?什么是正因佛性,什么是缘因佛性?想成佛则还有一段距离。
  征问:佛像在百千万亿劫后能成佛吗?我们的身体能成佛?我们这一念生生灭灭的意识心能成佛吗?答案是“不能”。因为它们都会坏灭。那什么能成佛?不妨参究看看!
  之七、真俗l一谛
  现在人学佛,之所以没有办法成就,大概可以分类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俗谛(人天善法、人格修养)作基础,就想要追求真谛;另一种是有了俗谛基础,却下想、或不知要更进一步的来追求真谛。所以现在办事的人才颇多,修行的人才较少;努力用功修行的人虽有,修行成就的人却很少。
  如何将佛法、修行、生活串连在一起,实在不容易。
  之八、空义
  我们凡夫众生因为强烈的执著「有”,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以“空”来对治。对于二乘根机,或者初机学佛之人,佛陀教导他们,从“无常观”,悟入“无我”的空义;对浅位菩萨,佛陀教导他们,观一切缘起法,都是“空无自性”:而对深位菩萨,佛陀教导他们,从现前这一念心中,悟入“本体空一。
  虽然都是观空,但所成就的功德与智慧,是大下相同的。
  要悟入“我空”,必须要观察身、心、境这三个所缘境,在时间上—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异:在空间上—是众缘和合,没有实体。当无我的觉受,在你内心生起,你就能对无我的空义,生起胜解,逐渐的我执的势力也会削弱。
  若要悟入“自性空”或者般若空,就必须了解一切的世间相,都是缘生缘灭,虚妄下实的,为何如此?因为一切世间相,并没有真实不变异的自性,而任何没有真实自性的万法,必定要幻灭。就如同电影、电视上的影像,并非真实存在。但是由于我们内心的贪爱、执取,我们就会认为电影电视的情节是真实的,并且认为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真实的。
  当你逐渐悟入自性空之时,你会慢慢体会到,一切万法都是如梦如幻的。就好比一个能够在梦中,经常保持清醒,自主性很高的人一样,不会被恐怖的梦境或美丽的梦境所迷惑。
  要悟入“本体空”,可以依智者大师的方法来人手,就是观察现前这一念心,它的生、住、异、灭四相。先观一组心念或好几组心念(想人或想事……)灭了、停止了,它灭去向何处?当这一组心念转向另一组心念,它是依著什么而能变异?当一组心念,正在持续不断思维某人或某事时,它安住在那里?当心念刚刚生起之时,你应该观察它从什么地方生起?经过你长时间的观察思维,你会慢慢体会到,现前这一念心,生无生相(无实质性),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仿佛天空上的浮云,有变化无常的假相,却没有实质下变的实体。而在浮云的背后,则是一望无际,包罗万象的虚空。
  当你了解浮云(身、心、境)的虚幻相,你就能够了解自性空、般若空:当你更深入的发掘,浮云的背后,这一望无际,包罗万象的虚空(真如本体),那你就能了解什么是本体空。到那个时候,说“非空非有”也行,说“亦空亦有”也行,默然也行,棒喝也行。因为当下就是真理。

 
 
 
前五篇文章

禅修与心理治疗的迷思

禅学英文书目

禅与道的艺术

禅与高峰体验

禅与老庄思想

 

后五篇文章

禅心·初心漫谈禅宗修习

禅悟与园林欣赏

禅是一盏灯不污染

禅是什么样的哲学

禅师话禅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