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五十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五十课

 

  现在我们正在宣讲十种不善业,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应该懂得这些道理。目前汉地信佛的人很多,在一些大城市,每逢初一、十五等吉日,到寺院烧香拜佛的人非常多,但是真正懂佛法的人却很少,所以推广佛教的教育非常重要。

  佛教的教育应该包括三大块——对儿童的教育、对年轻人的教育、对老年人的教育。

  对儿童而言,从小就要在心里播下佛法的种子。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打下佛法的基础,接受的都是现代教育,长大后很难真正诚信佛法,这从许多人的经历可以看得出来。有些人从小生活在无神论的氛围中,父母和老师经常说天堂、地狱是虚构的,善恶因果不存在,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人即使皈依了佛教,也很难舍弃从前的种种邪见。

  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不能缺少佛法,即便讲一个佛教的故事,或者讲一个简单的佛教的道理,对孩子也会有很好的影响。有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说:“我认为极乐世界绝对是存在的。”我听了他的话非常高兴,如果从小有这样的正见,长大以后就不容易被邪见所转。小时候如果能接受佛法的教育,对一生都有很大利益,同样,如果今生能接受佛法的教育,对以后的生生世世都有很大利益。

  对年轻人而言,必须认真闻思修行,如果没有闻思修行,那学佛就只是一种形象而已。现在有些寺院除了华丽的建筑以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有些人也是同样,表面上自称是佛教徒,可是从来没有闻思修行,对佛法的道理一窍不通,既没想过自己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也没想过成佛后度化众生。请大家想一想,这种人算不算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尤其在如今的汉地,很多人根本不懂佛法,因此闻思修行就更具现实意义了。我遇到过一位很有学识的智者,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他认为自明末以来的数百年,汉传佛教非常衰落,许多佛教徒根本不懂佛法,直到最近十几年以来,由于一些高僧大德大力倡导闻思修行,有些人才产生了佛法的智慧。我觉得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回顾一下历史,就会清楚这些情况。因此,为了转变佛法衰败的局面,有时间、有精力的年轻人一定要精进闻思修行。

  对老年人而言,作广大的闻思修行有一定的困难,但这些人也要明白最基本的佛理,在此基础上断恶行善、好好念佛。很多老年人特别可怜,一辈子连一件善法也没做,造的恶业却多之又多,现在他们即将离开人间了,一定要尽量少参与世间的琐事,多修持临终时无有后悔的善法。可惜的是,很多老人还不抓紧时间修持佛法,一直在浑浑噩噩中等死,这些人死后的去处肯定不好。

  人类的群体大致可以分为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所以在推广佛法时应该面对这三类人开展工作。最近我在给信众回信时,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要求他们推广佛法的。

  要让所有的人行持佛法,这当然是不现实的,连佛陀在世时也做不到这一点,但我希望,在一个地区至少要有一批明白佛法、行持佛法的人,他们在临终时能对解脱有一定的把握,这就是我推广佛法的目的。希望道友们好好考虑我的话,如果你们觉得这些话没有意义,可以将其放置在一边,如果觉得有意义,就不要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要拿出实际行动学习佛法,同时要尽量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个问题:现在各地的菩提学会中,除了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以外,还有其他教派和上师的弟子。不管这些人属于哪个教派、他的上师是谁,只要他愿意闻思修行,我们都一概欢迎。但是,如果有人怀着其他目的加入菩提学会,不但不闻思修行,还要另搞一套主张,影响大众的闻思修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我们知道,教育是学校的命根,如果一个学校没有教育,那这所学校就名存实亡了。菩提学会也是一所学校,我辛辛苦苦办起这个学校,就是为了向大家提供闻思修行佛法的机会,如果进入菩提学会后不闻思修行,那形象上的东西搞得再漂亮也没有意义。所以,希望某些高僧大德和菩提学会的负责人要真正关心菩提学会,不要口头上说支持我们的工作,背地里却搞一些其他的行为。

  我为什么如此强调闻思修行呢?因为闻思修行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唯有闻思修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有些明星举办演唱会,一张门票的价格高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观众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价,可是对今生来世又有什么利益呢?最多是正在欣赏节目时有一种快感,除此以外也就没什么了。而闻思修行佛法则完全不同,即便听闻一堂课的佛法,其价值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虽然我不是大成就者,但我传法时引用的教证和教言是有加持的,如果大家能掌握这些道理并运用于生活和修行,肯定会得到很大的利益。

  现在大家这样闻思修行的机会不是很容易的。有些人觉得听课是理所当然的,反正今天也听课、明天也听课,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其实他们不明白,听闻佛法是非常难得的因缘。从弟子的角度讲,除了少数具大福报的人以外,很少有人能在十年、二十年一直听法;从上师的角度讲,也很少有人能一生不断地传法。因此,现在学习佛法的机会是暂时的,不可能永远有,有了学习佛法的机会时,一定不要轻易放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自己肯用心,哪怕每堂课只学到一个道理,日积月累下来也会有很大的收获。有些愚笨的动物通过长期训练,也能掌握各种复杂的技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如果能长期在佛法上闻思熏修,为什么不能有所收获呢?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学习。

  下面开始宣讲正论。现在主要讲破戒者享用僧众财产的过患。我在这里引用的很多教证和公案非常可怕,听起来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其实因果本来就是如此,善法的功德和恶业的过患都是不可思议的,听到善法的功德,会觉得有解脱的希望,听到恶业的过患,也会觉得没有解脱的希望。这样也很好,能促使我们精进断恶行善。

  这里虽然讲的是出家人造业的情况,但在家人也应该了解。现在有些人在工作上遇到一点挫折,或者在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伤心的事,很想马上放下一切去出家。从一方面来说,这样的想法很好,出家对修持佛法是很方便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出家后不能持戒,一直享用僧财,这也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想出家的人应慎重考虑这些问题。

  一般而言,如果刚学佛的人想出家,我都会建议他们先以居士的身份学佛,等因缘成熟时再出家。可是有些人特别性急,一旦想出家,连几天都等不了,一定要马上剃度,而且刚剃度就受戒,受戒也要一步到位,一次性受所有的戒——男众一下子要受比丘戒,女众一下子要受比丘尼戒。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操之过急,如果是当官,一下子做到局长或县长的位置很好,可出家受戒不是这样,一定要反复观察自相续。如果一个人连居士都当不好,当出家人就更困难了;如果连沙弥戒都守不住,要守比丘戒就更困难了。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大家还是应该稳妥一点。

  下面继续讲破戒者不得享用僧财之理。

  博朵瓦格西曾说:“在家人天天造十不善业,也不如戒律不清净之人享用一口信食的罪大。”《呵责破戒经》中也宣说了这样的道理。这是以对比的方式说明破戒者享用信财的过患:如果一个在家人天天造杀盗YIN妄等不善业,这个过失当然非常大,但相比之下,戒律不清净的出家人享用信财的过患更大。

  《宝蕴经》中记载:世尊在宣讲享用信财的过患时,五百位戒律不清净的比丘说“不应享用信财”而还俗了。其他比丘呵责他们。世尊说:“莫说此语!具有悔心者还俗是诚信正法。他们死后将转生于兜率天,将来会成为弥勒佛的首批眷属[10]。”这时,又有二百位比丘泪水夺眶而出,说道:“我等宁愿饿死,在未证果之前决不享用一口信食。”佛陀赞曰:“善男子,善哉!”

  在这个公案中,五百位比丘为了不享用信财而还俗,还有两百位比丘发愿不享用信财,可见享用信财确实有很大的过患。真正的修行人都是畏惧享用信财的。藏族人一般都要供养自己家的出家人,如果一个出家人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仅靠自己家人的供养也足以维持生活,所以有些注重因果的出家人根本不享用僧众的财产。

  可是现在有的人根本不在乎因果,本来自己没有任何清净戒律、闻思修行的功德,还肆无忌惮地享用僧众的财产。不仅如此,有些人还以各种手段骗取信众的供养,或者利用权力贪污、挪用僧众的财产,或者把僧众的财产送给亲朋好友等在家人,这些人的果报就更可怕了。如果不及时忏悔,将来一定会悔之莫及。有些人造了此类恶业后,还没等到来世,即生就感受了极大的痛苦。我们看一则公案。

  唐代有一个叫僧觉的出家人,他出家后屡次偷盗寺中的财物,后来他担任了执事的职务,更是大量盗用常住的钱财。有一天,僧觉忽然脱光衣服,双手像被反绑一样背在身后,并且大声哭叫。寺中的僧人问他为何如此,僧觉痛苦地说:“我现在是活着入地狱的人。有人用凿子凿我的身体,我身上到处都是凿穿的小孔。空中有钱,或编或贯,或千或百,或从口中入从背上孔出,或从背上孔入从口中出,或从前额孔入后脑孔出,或从后脑孔入前额孔出。”如果有人为他忏罪,当时即入迷闷状态,几天后他就命终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出家后戒律不清净,又不精进闻思修行,还不如做一个在家人。有些出家人要好好反思了:如果出家后既不持戒也不闻思修行,每天只是想着搞钱,搞到的钱除了用来养活自己就是做非法之事,那出家还有什么意义呢?据说现在有这样的事情,有的出家人以做善事为名向信众化缘,信众供养之后,他们既没有把钱用来上供下施,也没有印经放生,反而做违背戒律的坏事,这些人造的业实在可怕。

  不过,这里所讲的过失是从出家人自身的角度而言的,对在家人来说,还是要对出家人观清净心。现在有些在家人对出家人看法很不好,他们认为出家人什么工作都不干,人们还得天天供养他们,出家人是社会的负担。其实这些看法是不对的,我在前面已阐述过这个问题,此处就不再赘述。

  以前的修行人很注重因果,一碗青稞许的钱财都不偷盗、不浪费,把一切钱财都用于上供下施等善法上。现在能这样严格取舍因果的人已经很少了,有些人不要说一点点钱财,成千上万的钱财都敢偷盗、挪用。在一些福报比较大的寺院,当家师随便挪用几十万、几百万的信财。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如法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如今物质文明发达,人们很难经得起经济大潮的冲击,另一方面是缺乏对佛法的闻思。有的人从来不闻思佛法,当然也就不知道取舍因果,成天都在造错乱因果的恶业,还以为自己的弘法利生事业非常广大,这些人实在是可怜。

  《弥勒狮吼经》中说:“宁可一日还俗一百次,戒律不清净之僧人切莫享用信财。”如果一天还俗一百次,这个罪过是很可怕的,但相比之下,戒律不清净者享用信财的过患更为可怕。一天还俗一百次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假设的说法,不过,在现实中有的人还俗过很多次。以前有个人在我们学院出家,一段时间后,他生起烦恼跑回汉地还俗了。还俗之后,他在社会上混不下去,不久便重新出家了,我们学院不允许还俗过的人常住,于是他就到另一个寺院去住。后来听说他又还俗了。再往后又听说他出家了。最后他怎么样就不太清楚了。

  此外,《教比丘经》中也说:“不守出家之学处的人,身著出家装束享用信财亡财,不如做一位正直的在家人。”这个教证说得也非常清楚:穿着出家衣服却不守持出家的学处,这种人享用信财的果报非常可怕,这种人还不如以在家身份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喇拉曲智仁波切是一位戒律清净的大德,一生中对戒学非常重视,为了强调享用信财的过患,在《极乐愿文大疏》中引用了很多尖锐的教证。我讲解这些内容后,大家可能都特别害怕,也许很多出家人会还俗,很多想出家的在家人不敢出家,其实,如果真正从因果上考虑,这样也不是不可以的。

  总之,除了具有成就和离患这两种功德的人之外,任何人都没有享用信财的权利,无功德者即便吃一口信食,也将感受千倍的异熟果报。如佛经中说:“施主以信所施财,具德离患我开许,不具此者食一口,亦将还债如山王。”此处的具德是戒律清净,离患是闻思修行。也就是说,世尊开许戒律清净和闻思修行者享用施主的供养,这样的人即便住在黄金的宫殿里、享用天人的美味佳肴也没有过失;世尊根本不开许戒律不清净、不闻思修行的人享用施主的供养,这种人如果享用少许信财,也将成千上万倍地还债。

  北周有个僧人叫慧旻,他在家时善于贩卖,出家后管理僧财,经常私下盗取僧财,而且破戒之后依然享用信施。此人死后转为一头牛,这头牛身躯庞大、蹄角圆好,人们常用它来运货。一次,它拉着一车竹子爬山,虽然极力牵拉也上不去,最后累得两膝屈地,鼻孔流血。当时一个有神通的人路过此处,见到此景感叹地说:“原来是这个人!”他用手抓住牛角问:“旻公还债怎么这样辛苦?”牛听后泪如雨下。旁边的人无不悲悯,便转告慧旻的弟子把牛赎出,后来那头牛绝食而死。这是一个在汉地广为流传的公案。所以,出家人如果不好好取舍因果,以后还债时确实苦得很。

  此外,《毗奈耶经》中说:“宁可去食用,诸燃火铁球,不具戒律者,切莫食信斋。”如果食用燃火的铁球,最多毁坏今生的身体,对来世并没有任何坏处,而不具戒律者享用信财比食用燃火的铁球可怕得多,这将毁坏生生世世的安乐。《涅槃经》中说:“宁可食烧石,饮用铜熔液,不守净戒者,不应享斋食。”《宝积经》中也说:“破戒之诸人,虽身著法衣,唐捐信财故,如吞烧铁球。”这些道理讲得再清楚不过了,不具戒者确实不应享用僧财和信财。

  隋朝有个僧人叫道明,生前学问很好,众人也很敬重他。道明去世后,某天,与他同屋的僧人玄续行至郊外。玄续忽然见到一所寺院,便信步走了进去。结果道明从里面迎了出来。玄续心中很诧异,但也不敢多问。道明将玄续引入房中,并反复叮嘱他不要上斋堂。道明走后,玄续悄悄走到斋堂的窗边观察:只见僧众集聚一堂,维那师唱完施粥后,有人抬出血红色的粥饭,行堂之后,僧人们全身顿时燃火,一个个痛得翻来覆去,约一顿饭功夫才恢复常态。玄续看得心惊肉跳,赶紧回到房中。不久道明从斋堂回来,看起来非常憔悴。玄续问:“这是何处?”道明说:“是地狱”。玄续问:“明公何以生到此处?”道明说:“以前我取过僧众一束木柴烧水煮染法衣,忘记赔偿,以此恶业现在感受烧燃之苦。”道明恳求说:“请您回去后代我买一百束柴赔偿僧众,再为我写一部《法华经》,如此方可救我离苦。”玄续回去后为道明作了功德。后来,他再去郊外,那所寺院已杳无踪影。

  这个公案非常稀奇,但确实是一件真实的事情。现在有些人邪见很重,根本不相信这样的事,即便听了也没有一点触动。道友们不应该这样,要相信这些公案是真实不虚的,而且学习了这些公案后要如理取舍因果。

  持明无畏洲大师(智悲光尊者)曾说:“重罪之人呼师救,死时虽供牛马匹,除非十地自在者,切莫指望如我者。”有些人生前造了重业,临终时一直苦苦呼唤上师,并供养大批牛马等财物,希望上师能让自己免堕地狱,可是这时的呼救已经来不及了。连无畏洲大师都说,除非是十地菩萨再来,否则像他那样的人没有能力救度这些恶人。因此,大家平时一定要少造恶业,多行善法,否则,指望在临终时上师像扔石头一样把自己扔到清净刹土是不现实的。

  以上通过教证、教言、公案,我们详细阐述了破戒者享用僧财和信财的过患,由此引出了两个问题:

  对供养者来说,有些施主怀疑自己的供养会不会虚耗?很多人说:“刚开始我不太了解某人,供养了他不少钱财,后来我发现他的戒律有问题,我供养的钱财是不是浪费了[11]?”从一个角度来说,供养破戒者确实没有供养具戒者功德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自己的发心清净,所做的供养还是有功德的。《念处经》中说:“对破戒者供养财食的施主可转生于善趣。”因此,只要自己发心清净,即使对方戒律不清净,自己的钱财也不会空耗。

  对接受供养者来说,有些修行人觉得自己的戒律不是很清净,对享用信财和僧财产生了担心。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在往昔佛法兴盛的时代,有许多守持清净戒律的修行人,如阿底峡尊者从未违犯过别解脱戒;可是在如今的末法时代,众生的烦恼如是炽盛,周围的环境如是污浊,凡夫人戒律一尘不染是很困难的。如果自己有条件,当然可以不接受信财和僧财,但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所有的出家人不接受供养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合理、适当地接受供养,之后经常作忏悔,可能问题也不是特别严重。

  关键是要经常在上师三宝面前忏悔,平时要多念一些有加持力的心咒或者佛号,这样也能清净享用信财和僧财的罪垢。《诸佛菩萨名号宝珠鬘》中记载,从药师琉璃光如来到迦叶如来之间有二十五位佛[12],念这些佛号可以清净盗窃三宝财物的罪业。大家可以经常念这些佛号。此外,佛经中说:“若以后悔心及畏惧心享用信财,也可减轻其异熟果报。”因此,如果觉得自己戒律不清净,闻思修行也不圆满,在享用信财、僧财时要有畏惧心,对以前造的罪有后悔心,这也会减轻享用信财的过患[13]。

  特别是对修持净土法门者来说,肆无忌惮地享用黑财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一大障碍,如果没有远离这种罪业是无法往生极乐世界的。现在有些人每天精进念佛,可是由于不懂因果取舍,一点都不警惕恶业,我对他们能否往生净土表示怀疑。

  此外,与一般人相比,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造的不与取罪尤为严重。以执掌大权的国王、大臣而言,他们本应合理地收取赋税,如果不顾王法搜刮民财,这也是一种不与取,也会感召痛苦的果报。佛经中说:搜刮民财的大官多数将转生到饿鬼、恶龙之中。像以前的莲童王子执掌国政六十年,因为造了很多享用民财的罪业,结果堕入地狱长达六十劫。

  大人物造的业往往很可怕。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要么聚敛民脂民膏,要么发动战争,造下了很多堕入地狱的恶业。藏地有这样的说法:“要转生为人之前会变成狗,要堕入地狱之前会变成大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堕入地狱需要很重的恶业,一般只有大官才有机会造很重的恶业,所以说先当大官然后直堕地狱。有时候,从因果上看,世间的大官的确很可怜。以藏地的畜牧局领导、肉联厂厂长来说,畜牧局领导每年要下达当年的屠宰任务,肉联厂厂长每年要根据任务来安排屠宰工作,如果一年杀了一万头牦牛,这么多牦牛的死与这些官员都有直接的关系。汉地也是如此,很多官员也因为工作造了深重的罪业。

  不仅是世间人,在出家人之中,某些大权在握的人也会造下严重的恶业。《大圆满前行》中有一则公案:大堪布具德护法在德格期间,一天对弟子们说:“今天你们到俄达河边,河里出现什么都要拿回来。”到了下午,弟子们见到有一段树干随波漂来,于是他们将树干捞上来。大堪布让弟子们劈开树干,众人惊奇地看到里面有一只大青蛙,有许多小虫爬在它身上吃它的肉。上师为它做了沐浴仪轨,念经加持,并说它是一所寺院管理僧财的监院师的转世。

  以上从各方面宣说了不与取的过患,既然不与取有如此严重的过患,反过来说,断除不与取也有相应的无量功德。若能做到纵遇命难也不偷盗,以后必定会生于善趣,成为受用圆满、拥有国政、七宝的国王等富贵之人,而且无人能损害他的财富,可以自在地享用财富……有不可言说的诸多利益。

  因此,断除不与取对每一个人都非常有必要。对出家人来说,绝对要断除一切不与取。如果剃除了须发还偷东西,那也太不庄严了!这还出什么家呢?对在家人来说,若能断除不与取,即便不说来世的果报,在即生中也有很大利益:一个人要在世间立足,必须得到别人的信赖,若能断除偷盗则很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这样自己的事业很容易成功。

  许多经论中都提到了断除偷盗的功德。如《十善业道经》中说不偷盗有十种功德: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如果一个人不偷东西,众人都很信赖、喜欢他。三、人不欺负。断除偷盗之人不会受欺负,而偷盗之人则经常受欺负。偷东西的人总是被人们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甚至他到别人家做客时,主人也会对他特别防范。四、十方赞美。十方的人和非人都会赞美不偷盗之人。五、不忧损害。不偷盗之人无需担忧有任何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不偷盗之人在大众之中不会有畏惧感。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不偷盗之人常怀有布施的善心。十、命终生天。此外,其他佛经中说:“何人断偷盗,恒喜于布施,不行窃取者,彼等转善趣。”

  在和道友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有这种想法:人生非常短暂,如果以造恶度过就太可惜了,应该以行善度过一生,不要说广行各种善事,哪怕能把一种善事做圆满也很好。因此,规劝各位精进行持善法。大家要知道,时光不等人,要行持善法一定要抓紧时间。明代的一元禅师说:“窗外日光弹指过,为人能有几多时?”他讲得非常好,时光一弹指就过去了,谁也没把握还能在世上活多久,所以大家应该抓紧时间,要在行持善法中度过每一天。

  现在我们学习的因果法门非常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听到善法的功德很欢喜,听到恶业的过患很害怕,这是对佛法有所领悟的好现象。在对佛法有所领悟之后,每个人的行为自然会有所转变,这样的转变对生生世世都有很大意义。因此,希望各位佛友精进闻思修行。当然,我本人修行很差,有时候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引导别人是很可笑的;但有时候又觉得:只要一个人能有所转变,我付出什么样的努力都行!最后,我祈祷诸佛菩萨加持:愿每个人的相续中生起佛法的智慧并如理行持佛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五十一课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4.偷瓜贼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5.拉胡琴的方法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6.戴粪的呆子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7.夫妻争饼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四十九课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四十八课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四十七课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注释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思考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