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明贤法师:僧宝论7、皈依僧宝的方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明贤法师:僧宝论7、 皈依僧宝的方法  (第一章 皈依僧宝 之五)  

  皈依僧宝,应首先对僧宝生起信心。对僧宝的信心可分为:净信,欲乐信和坚定信。

  所谓净信,譬如我们是一个小孩,生了大病以后,要想脱离痛苦,必须要吃药,当母亲送来药时,我们很快就吃下去,往往病也暂时好了,母亲也由衷地高兴。这时小孩对母亲送来的药的信赖即是净信。一般说成是“为求福而信”。

  所谓欲乐信,是为求个人解脱生死而起信。

  所谓坚定信,则是一种不会退失的真信,因为看到了僧宝的功德,生起大乘之心,由此生出了为一切众生解脱而皈依僧宝的信念。

  信心是修行基础和引导,我们若具足虔诚,从内心中生起对僧宝的信赖和依止,自然就会得到三宝的加被。其实三宝无时不刻不在加被着众生,但是我们能否感受得到,就看是否具有坚定的信心。加被如同敲钟,有叩击,就会有响声,叩击的力度越猛烈,钟声也越洪亮清远。巨大的信心,会产生巨大的加被力;没有信心,则很难得到加被。

  为求得加被,要时常善于观想,对生活环境中,哪怕有一丝安乐,都要想成是三宝加被的缘故。任何苦境现前,都要知道:这就是我的业障,是以前种下的恶因,现在业果成熟,要努力忏悔,并安心承受。只要信心生起来,一切都会趋入加被。

  作为一名佛教徒,在任何时候都要提起皈依三宝的信念。我们应具足信心,对僧宝生起净信、欲乐信和坚定信,常提醒自己是三宝的弟子,祈祷三宝加被。

  皈依的仪轨

  皈依僧宝是在皈依三宝的过程中完成的。以下介绍皈依三宝的仪轨。

  皈依三宝与不皈依三宝,是区分佛弟子与非佛弟子的根本界限。真正的佛弟子必须至心皈依三宝,必须承认佛陀是自己的导师,必须依止佛陀所说应止、应行的一切教法而修行,必须尊重、依止贤圣僧以为良师善友,将自己的身心依托于三宝,求三宝救护,誓死不渝。舍身命不舍三宝,才是真皈依三宝,才是趣入圣教之初门。

  在汉地最为庄严圆满的三皈依的范本,是明末见月律师编写的《三皈五戒正范》,这本书是后世受三皈的蓝本。依照三皈正范中的八个项目,现将三皈依仪轨总结如下:

  (1)敷座请师

  由受皈依者为师敷设法座,列供香花,灯烛整齐,再去礼请皈依师升座。

  (2)开导——开示三皈依的意义。

  皈依师坐定后,我们应双膝长跪,双手合掌,听皈依师开示皈依三宝的意义。

  (3)请圣——迎请十方三宝,证明受皈,以及龙天护法,监坛护戒。

  (4)忏悔——忏悔往昔业障,以求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之后,纳受无杂无染的三皈依戒体。由皈依师教念悔过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每念一遍,即拜。如此往复念三遍。

  (5)受皈——三皈三结,并发三誓。

  由皈依师教念三皈依文:

  弟子(自称法名),尽形寿皈依佛,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天魔外道;

  弟子(自称法名),尽形寿皈依法,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说;

  弟子(自称法名),尽形寿皈依僧,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徒众。

  念第一遍三皈依文时,观想由于自己发心功德殊胜,大地震动,诸佛菩萨从十方冉冉升起,如伞如云,逐渐汇聚。同时跪拜顶礼。

  念第二遍三皈依文的时候,观想诸佛菩萨,渐渐汇聚在自己的头顶上空,结成华盖状。跪拜顶礼。

  念第三遍三皈依文的时候,观想华盖渐渐结成漏斗状,从中滴下甘露注于自己的头顶,再遍满于全身,并由身内扩展出去,使自己的身心清净,并随华盖扩展,充塞十方世界。跪拜顶礼。

  (6)发愿

  发无上菩提心,愿度一切众生。

  由皈依师教念: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每念一句,跪拜顶礼(三宝)

  (7)显益劝嘱

  皈依师略为开示三皈依的功德殊胜,并叮嘱弟子依教奉行,勤修戒定慧,永灭贪嗔痴。

  (8)回向

  将此受皈依的功德,回向给一切沉溺的众生,速超生死,证真成佛。由皈依师教念:

  皈依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佛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

  佛法僧三宝,天上第一尊。皈依三宝后,不可再皈依其他一切天神外道,否则就失去皈依戒体,不得再称是三宝弟子。受三皈依,一为表示自己对三宝的信心,二为祈求三宝力加持救护,祈求三宝救离一切生死痛苦。我们应怀着真诚清净的信心,祈请三宝慈悲容受作为依靠,如是迫切的皈依发心,即成皈依戒体。如《涅槃经》云:

  皈依于佛者,真名优婆塞,

  终不更皈依,其余诸天神。

  皈依于法者,则离于杀害。

  皈依圣僧者,不求于外道。

  如是皈三宝,则得无所畏。

  如果只承认二宝或一宝,而皈依一宝或二宝者,便不再是佛弟子,因为违背佛陀所说三宝教义的基本教规,故依佛法教义,不能承认他们为佛教徒。

  皈依戒

  以真诚清净的信心,祈请三宝慈悲容受作为依靠,这样的皈依发心,是皈依的戒体。皈依戒体是修行人将来的一切戒律的基础,以后受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都只需由戒师重复念诵三皈依及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的戒相,即能获得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的戒体。所以,相对于将来的三重戒律来说,皈依戒是最重要的。

  皈依戒分戒相和戒体两部分。所谓戒相,是指皈依之后所应该行持的“学处”,分为两部分:不共同学处和共同学处。

  皈依的不共同学处分三:一是所舍学处,二是所取学处,三是同分学处。

  所舍学处指皈依佛后,不得皈依世间鬼神;皈依法后,不得伤害众生;皈依僧后,不得与外道同居。外道包括憎恨师僧三宝的人,和诽谤佛法的人。

  所取学处是:

  皈依佛后,要恭敬佛陀圣像;

  皈依法以后,要恭敬经典;

  皈依僧众后,要恭敬僧众。

  同分学处:

  将为自己传授正法的师长、善知识看作真佛,常相恭敬;

  将善知识的话看作法宝,决不违背半句;

  将善知识的出家弟子看作真僧宝,以身口意三门相恭敬。

  共同学处分五:一是虽遇命难亦不舍三宝;二是虽获意外财势也不舍三宝;三是遭遇到任何灾难只求三宝加持,病重要医疗时,应将药物看作三宝的事业作用;四是去到任何地方亦顶礼当处之三宝;五是常常一心皈依三宝并念皈依偈颂,复劝他人皈依三宝;睡卧时将皈依境观想在心脏内或床前;用斋时观想三宝在喉间而作供养,或者每用饭时在大众未用之前供养三宝;平时若见美妙好物,都一心观想借以供养三宝;每月十五及初一的日子随力供养三宝;天长日久永不遗忘三宝。

  戒体,是皈依戒的核心。皈依的戒体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戒体必须以出离心摄持,摄于欲界中。也就是说,须以出离心为条件,才能得到皈依戒体,这是直接的特点。间接的含义是:因以出离心受持,故排除了怖畏戒、正愿戒以及外道戒;又因为以出离心受持,故排除了善、恶、中间戒。戒体在一个修行人的相续中的存在方式,各宗派都有不同说法。按小乘的说法,皈依戒体和别解脱戒、静虑戒、无漏戒这三种戒互不相关。在一个人的心相续中,各种戒体以各别的方式存在,就像捆在一根柱子上的三股绳子一样;小乘经部和大乘唯识及中观宗,则说各种戒体以一体的方式存在,就像一个人可以同时身兼数职,假如各种戒都受过之后,想舍去上面的戒,仍不妨守下面的戒,就像辞去一个职务,还能担任剩下的职务一样。但是,皈依的戒体却不可舍去,因为它是尽未来际的,假如舍去,那就不仅只是舍戒的问题,事实便已进入了外道。

  大小乘对于戒体性质的说法分述如下:

  在《三戒论释》中指出,内道四宗(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对戒体的表述,在各种发心和遣除以身口为主的恶行方面是相同的,但在关于戒体的体性是属于色法,还是心所法的判定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

  有部认为,各种戒的戒体都是色法,而不是心所法。根据是:如要遣除属于色法的身口恶业,只能依靠身口所产生的色法才能对治。

  经部分为随教经部和随理经部两种,世亲菩萨的《俱舍论自释》中主要宣说随教经部的观点,而随理经部在很大程度上则与大乘随理唯识一致。随教经部认为:将内心烦恼相续,通过僧众以及仪轨的加被转变为清净相续,这个相续就是戒体。随理经部则认为:戒体是心所的一种。

  唯识宗认为万法唯识,心外无境,故不承认戒体为色法,而是一种心所法。因为轮回的根源——烦恼、妄念也是心法,故唯有属于心法的戒体方能对治生死。心所法有五十一个,戒体是其中五遍行心所中的造作识及其种子相续两部分组成。如只承认戒体是一种心所法,但心所法是刹那的生灭法,第一刹那得戒,第二刹那就失去了,不可能连续存在下去,故应安立其同时也是一种习气,才可以连续。若只承认是种子习气,其虽能在阿赖耶识中成立,但破戒后种子习气还是不灭,戒体就不会失去,然而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合,故同时安立为心所法。

  南山律祖道宣律师在《南山律》中认为:戒体是一种“无表色”[注1],我们的相续依僧众以及仪轨的加被而转变为清净,而这个清净的相续就是戒体,它不仅仅只是心所法,同时也有善业习气的成分。因为遇到“犯缘”的时候,它会发起断绝恶缘和增上善缘的功能,起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作用。

  中观一系认为:由师父、僧众、仪轨、庄严的加被与自己发心相合时,遣除身语意三门恶业的善心就是戒体,同时也称为“持戒度”。

  通过对比,以中观的方法来建立和确定皈依的戒体似更为妥当,即“由师父、僧众、仪轨、庄严的加被与自己的发心相契合时,遣除身语意三门恶业的善心就是戒体”。此戒体无实体性,却具备断恶增善的功能。受持的过程中,在我们至心念诵三皈依文时,内心深处所生起的猛烈的信心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便是皈依戒体的主要部分,也即是皈依戒的核心。《现观庄严论释•总义游戏海》中说:通过皈依仪轨,而安住于许诺誓言所显之正理,是皈依的戒体。

  建立皈依的戒体,应当:一、尽自己对三宝的心意(信心),二、为祈求三宝力加被救护,祈求三宝救离一切生死痛苦,怀着真诚的清净信心,祈请三宝慈悲容受,作为依靠,如是发心皈依使皈依的戒体获得成立,也就是所说的“受”三皈依的过程。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皈依三宝品》中说:

  归依三宝已,复发是愿:愿我救护一切众生,渡生死海到涅槃岸,如大商主导诸商人,度大旷野沙碛险路至无畏处。三宝导师亦复如是,导引有情度空旷处生死长夜,至大涅槃得无所畏。慈氏当知,发心修行大乘行者,应作如是归依三宝!

 

注1:有表色指最初受戒时顶礼、传戒僧众念仪轨之有为加行,以这种加行所产生的身口方面的改变即是有表色戒体;无表色指最初受戒时,以有表色的因所产生的戒体的果,因为有的宗派认为因果可以同时存在,以无表色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断恶行善的势力,即是无表色戒体,这是小乘有部的观点。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白话文:佛经概说 总序

白话文:佛经概说 编序

白话文:大乘大义章 14第十八章次问住寿义并答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十册 第二百零一节课

白话文:大乘大义章 源流

 

后五篇文章

明贤法师:僧宝论6、皈依僧宝的原因

白话文:安乐集 解说

白话文:安乐集 源流

白话文:安乐集 2卷下

白话文:安乐集 1卷上之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