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白话文:华严原人论 4直接显示一切存在的真源——指了知佛教教义的实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白话文:华严原人论 4直接显示一切存在的真源——指了知佛教教义的实教

  译文

  五、一乘显性教认为,一切有情之物,本来都有灵明通达,非假修成的觉知之性,从没有开端的时间以来,始终清净,灵明不昧,无所不知,可以称之为佛性,也可以称之为如来藏。从无始久远的时间,无明的妄想障蔽其觉性,众生由于不能了解这一点,还以为自己平庸凡俗,于是不断沈沦,造作种种业因,受生死轮回的痛苦。佛陀怜悯众生不自觉知本有的灵明之性,沈沦于生死苦海,所以对他们说,一切存在都是因缘假合而有,没有自性;又说本有的觉知之性,灵明清净,与佛无二。

  因此《华严经》上说:「佛子,你们当中没有一位众生而不具有如来一样的智慧,只是由于你们执著于无名的妄想,才不能证悟本有的灵明智慧,如果你们能远离妄想,就能获得像佛陀一样的无所不知,自然运生而又通达自在的无上妙智。」佛陀又以一微尘含大千佛经的譬喻,来说明每一个众生心中都有圆满的如来智慧。一微尘,此喻众生;而经卷,则喻佛智。

  次后接着佛陀又说:「当时如来普观一切众生,说过这样一番话:奇怪呀!奇怪呀!为何一切众生,本来具有如来的无上智慧,却愚钝迷惑不能证见?我应当以无上的神圣教义,劝化他们,使他们永远脱离无明的妄想,于自身中证悟本有的、广大无边的无上智慧,成就佛果。」

  我对此加以发挥评论说:我们这些众生,在生死中已轮回很多的时间,始终未能遇到真正解脱的大乘法理,不了解只有通过返观自求,在自身内去发现一切存在的究竟根源。只是执著在虚假不实的幻相上面,甘认自己为凡愚之辈,向下沈沦。或流转为畜牲,或再转生为人。只有从最究竟的大乘法理来穷究一切存在的根源,才能了知,一切有情众生,本来具有无上佛智,所以必须以佛的行为来要求规范自己,以佛的意识来培养契合自己,使自己重新证得本有的妙明觉性,断除凡愚的习气,不断修习,以至于证得无为的妙境,从而能够自然化用,利乐有情,圆通无碍。我们称证得这种境界的众生为佛。应当了解,迷惑与开悟,都是渊源于同一个妙明的真如法性。多么伟大的真心!它是衍生一切的根源。能证悟到这个地步,我们才算真正穷究了一切存在的根源。

  原典

  直显真源第三[注释:「第三」二字,频伽精舍《大藏经》另本无,并在「直」字前有「三」字。]佛[注释:频伽精舍《大藏经》另本在「佛」字前,有一「习」字。]了义实教

  五、一乘显性教[注释:一乘显性教:又称真常教或法性宗,其宗旨是主张真如缘起说。]者,说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注释:本觉真心:本觉,取之《大乘起信论》,为中国佛学特有的概念。其义指众生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妄想,有灵明觉知之性,非假修习而成,是众生本来固有的性德,故称之为本觉。真心,即真常之心,亦即佛性。],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注释:如来藏:梵文为Tathagata-garbha,义指真如在烦恼中,为烦恼所覆盖,虽处染地,却涵有一切如来的无量功德。]。从无始际,妄想翳[注释:翳:即障蔽之义。]之,不自觉知,但认凡质,故耽著结业,受生死苦。大觉愍之,说一切皆空,又开示灵觉真心清净,全同诸佛。

  故《华严经》云:「佛子,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注释:一切智:佛智之名,喻知了一切现象。]、自然智[注释:自然智:不借功用,自然而生的佛智慧。]、无碍智[注释:无碍智:指佛智能通达自在,无所不照。]即得现前。」便举一尘含大千经卷[注释:一尘含大千经卷:此喻引自《华严经》中偈颂,其偈云:「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尘内,一切尘悉然,有一聪慧人,净眼悉明现,破尘出经卷,普饶益众生。」其中大经卷,喻佛智无边,性德圆满;一尘,喻每一众生,此义即为,一切众生心中,都有圆满的如来智慧]之喻,尘况众生,经况佛智。

  次后又云:「尔时如来普观法界[注释:法界:梵文为Dharmadhatu,其义有多种,一就「事」等现象界而言,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二约「理」而言,则专指真如法性、实相、实际等。在此取第一义,泛指所有现象世界、国土。]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迷惑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评曰:我等多劫、未遇真宗[注释:真宗:即指华严一乘性教。],不解返自原身,但执虚妄之相,甘认凡下,或畜或人,今约至教原之,方觉本来是佛。故须行依佛行,心契佛心,返本还源,断除凡习,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注释:损之又损,以至无为:语出老子《道德经》,其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此意指不断灭尽凡习,以返回到本有的,如如不动的真如之性。]。自然应用恒沙[注释:自然应用恒沙:恒沙,梵文Ganga-nad-Valuka,指恒河沙数,以譬喻数量之多。此句显佛智之妙用,意为若能断灭凡习,达到无为的佛境,就可以随一切不同情况而自然化用,无所障碍。],名之曰佛,当知迷悟同一真心[注释:迷悟同一真心:迷与悟,若就人而言,迷时名为众生,悟时名为佛;但就迷与悟的本性而言,都是同一真如法性,只是自觉不自觉而已,故谓之同一真心。]。大哉妙门!原人至此。然佛说前五教,或渐或顿,若有中下之机[注释:中下之机:机,指根器,中机之人,不由人天教,而是从小乘教或法相教悟入显性一乘教;下机之人,则先从人天教,次入小乘,渐渐经历才能悟入第五显性教。],则从浅至深,渐渐诱接。先说初教[注释:初教:即人天教。],令离恶住善[注释:离恶住善:指修习五戒十善,远离三恶趣,生住于人、天之乐。],次说二三[注释:二三:分别指上文之小乘教与大乘法相教。],令离染住净;后说[注释:说:频伽精舍《大藏经》另本作「谈」。]四五[注释:四五:分别指上文之大乘破相教与一乘显性教。],破相显性,会权归实,依实教修,乃至成佛。若上上根智,则从本至末[注释:从本至末:指先以一乘显性教为修习根本,然后渐次乃至人天教为末。]。谓初便依第五[注释:第五:即指一乘显性教。],顿指一真心体[注释:顿指一真心体:指一乘显性教顿悟本心清净,灵明觉知的修习方式。]。心体既显,自觉一切皆是虚妄,本来空寂[注释:本来空寂:指破相教悟空的修习方式。],但以迷故,讬真而起[注释:讬真而起:指法相教主张一切能变所变,都以真如自性为依的理论。],须以悟真之智,断恶修善[注释:断恶修善:指小乘教与人天之教的五戒十善等修习方式。],息[注释:「息」字前,频伽精舍《大藏经》本有「修善」二字。]妄归真,妄尽真圆,是名法身佛[注释:法身佛:法、报、化三身佛之一。法身指法性之体,法性有灵明觉知之德,故名为佛。]。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前五篇文章

白话文:华严原人论 5会通本末各教

白话文:华严原人论 附录(一)

白话文:华严原人论 附录(二)

动物的故事 序言

明贤法师:僧宝论2、前言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华严原人论 3斥责偏浅的教义——指修习佛学而不

白话文:华严原人论 2斥责迷惑的固执——指学习儒、道的

白话文:华严原人论 1 序

白话文:华严原人论 解说

白话文:华严原人论 源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