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二节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二节课

 

  昨天讲了没有护持正知正念的过患,今天分别宣说没有护持正知的过患、没有护持正念的过患。

  如果没有护持正知正念,就像是病人一样做任何善事都无能为力,尤其在产生烦恼的时候,假如没有以正知正念来对治,那简直跟发疯了没什么两样。前两天有个佛教徒非常痛苦,也是给我打电话(我都快变成心理咨询医生了)。在他倾诉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听起来很无聊,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但有些听起来挺不错的,对修行还是有一些帮助。正在诉苦的人,他们的语言非常真实,将内心的感受全部说出来了,如果刚从地狱出来的众生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能也有如是的深刻。现在世间上的有些人,受到一些心理刺激时,尽管懂得佛教道理,知道要好好祈祷佛陀、观修无我空性,但有时候就是对治不了。后来我跟他说了一句话,还是起到一定作用,我说:“这些道理你肯定懂,但懂的不一定非常深。其实仅懂道理还不行,一定要真正地修持。药只有吃才能起作用,假如没有串习的话,你遇到烦恼和困难马上就想拿起来对治,这怎么可能呢?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应该将如幻如梦和空性的道理在心里修持,这样才会获得利益。”他听后就稍微轻松了。

  我们平时也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心里特别痛苦,明知道一切如幻如梦,万法没有实质,但就是对治不了烦恼。为什么呢?因为从来没有修。若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无我空性的理念来观察一切,那遇到困惑或者痛苦时,应该会转为道用的。这一点,我是从别人的痛苦挣扎中体会到的,光是理论上知道还不行,必须要在实际中修。不管讲经说法的人,还是听经闻法的人,谁都会说“空性”两个字,但自己没有修的话,不管是临死的时候还是活在世上,作用都不是特别大。

  因此我希望大家每天哪怕空出极短的时间,也要对无我空性的道理稍作思维,这样思维以后,自己的心才能逐渐趋入正道。否则,尽管你听过很多教言,但在遇到烦恼的时候,自己就像发疯了一样,根本不知道在做什么,这就是因为你没有修。经常修的话,是不会这样的!

  辛二(未护正知之过患)分二:一、失毁智慧;二、失毁戒律。

  壬一、失毁智慧:

  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

  正知在修行中非常重要,不具正知的人,相续中的闻思修智慧,就像装在漏瓶内的水一样不会留存在记忆中,终将忘失无余。

  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受前所未有的知识而产生的智慧叫做“闻所生慧”;反反复复思维其中意义,之后所得的智慧叫做“思所生慧”;不仅仅停留在词句表面上,而是以实际行动专心致志去修持法义,从中得到的智慧叫“修所生慧”。我们无论修学大乘、小乘,显宗、密宗,这三种智慧都是不可缺少的,若没有这三种智慧,所谓的修行人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尤其在思维的过程中,对佛法的道理,不管是胜义谛还是世俗谛,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如果没有怀疑的话,你现在觉得自己的见解非常不错,但到了其他环境中,一旦产生怀疑时,可能就没有对治能力了。所以现在闻思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再三地思维,倘若产生怀疑或者邪见,则应该依靠一些方式来对治。比如说我下完课后要求大家提问题,这时候你有什么疑团就直接说出来,没有必要一直藏在心里面。说出来以后,道友们可以一起探讨,道友解决不了的问辅导员,辅导员如果也解决不了,那还可以问很多上师,直到你获得了正确的答案,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有这种怀疑了。世间中有种说法:“怀疑是趋入真理之门。”从佛教历史来看,以前也有许多高僧大德先是对佛教存有怀疑,有各种不解之处,后来通过闻思修行完全解除了疑团,最终才获得了成就。

  这里的颂词是说,我们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以正知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那就像往破底的瓶子中倒水一样,相续中闻思修的智慧会逐渐逐渐漏光的,最后如同从来没有闻思过的人一样,自相续中的功德荡然无存,以前没有的功德也无从产生。

  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千万不能失去正知。这一点从周围的人也可以看得出来,有些人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精进,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也相当不错,但后来因为失去了正知,心就像断了绳索的狂象一样,随心所欲地四处狂奔,生邪见、造恶业,将闻思修的智慧良田糟蹋殆尽。尤其是有些修行人,本来智慧出众,也具有强烈的信心,但是到了一定时候,由于经不起外境的诱惑,经常触犯戒律、生起恶念,将相续中的智慧全部都漏光了。而有一部分人,虽然智慧并不太高,但是人却十分稳重,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问“我到底在干什么,口里在说什么,心里在想什么,身体在做什么”,如果想去街上散乱,马上就提醒自己:“我是个修行人,我是佛弟子,这样做是不应理的!”

  有位上师曾教诫弟子:“我们早上起来的时候,不能忘自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应该好好地拜佛,观想以菩提心来利益一切众生;白天工作的时候,始终不离开这种心态;晚上临睡之前,总结一天中到底做了什么,即使没有利益众生,也千万不能损害众生。若一整天都这样来要求,修行肯定会有进步的。”

  因此,智慧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人格的稳重才最关键。过一段时间开“极乐法会”时,本来有些重要的事情,但我不打算出去了,想利用那段时间给大家讲《二规教言论》。因为后来的好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没有学的话,修行很好是谈不上的。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境界很高、已得佛菩萨的授记,但真正遇到烦恼时,行为往往让大家非常失望。因此我这几天一直在想,倘若各方面的因缘具足,到时候我会讲一下什么叫稳重、智慧、信心、誓言……尽管学佛的智慧很重要,但修行人最基本的素质也必不可少,相信这个法对大家会有很大的帮助。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时,也是两三年就讲一次,一直有这种传统,所以现在很多人需要这样的知识。

  如果没有正知的话,闻思修的智慧就全部没有了。以前有些居士,刚开始时非常不错,后来因为没有正知的约束,心的狂象没有办法控制,先是逐渐退出了学佛的团体,然后搞一些非法的事情,再过几年,一点智慧和信心都没有了,完全跟不信佛教的人一模一样,非常可惜!所以进入佛教以后,(当然,进入的原因可能各种各样:有些是真正了知佛的功德;有些是以好奇心而进入;有些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什么原因,别人说很殊胜自己也就去了,到了一定时候,佛教的甚深智慧根本没办法融入相续。)人格最起码要稳重,不要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今天想求这个法、明天求那个法,这样的话,自己始终都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修行人应该有正知,知道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抉择好了以后,就不要整天都变来变去,否则对自己的修行的确不利。我始终都认为,在修行的过程中,最大的违缘就是没有正知、心不稳重,这样的人学任何法都不会踏实的。

  在正知这方面,以前的高僧大德就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表率。有位阿旺宗吉上师,是第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的一位大德,他在十六岁时发过一个誓愿:“我一生中要精进修行,晚上不躺下睡觉,身上的腰带不松。”后来他在七十四岁圆寂时,这个誓言也没有失毁过。以前这些大德们的誓言,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改变。而我们有些人,今天想一个、明天想一个,几乎每天都在换,实际上这样对自己很不利。

  要改变自己的话,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要求。以前弘一大师为了改变习气,当时发了七个愿(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比如身上的法衣要朴素清洁,过午不食,每天念一万遍佛号、或早上起来跪读《妙法莲华经》、或诵《金刚经》、或诵《华严经》,每天都要参加劳动(主要是打扫殿堂,他觉得出家人太懒惰不好,每天应该做一点事情),平时跟人不随便闲谈[13]。像弘一大师那样的一代宗师,对自己的要求都如是严格,我们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样的,凭什么有傲慢心?克珠杰的十大誓愿,我也给你们讲过,对比一下古代的这些上师,尽管我们完全跟他们一样恐怕有点困难,但有些地方也是可以效仿的。他们没有出家之前,也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烦恼、有习气,但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们的精进和毅力非常强,而我们学佛以后,经常懈怠懒惰,这样是不太合理的,正知应该不能舍去!

  壬二、失毁戒律:

  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纵然广闻博学、信心十足、百般精进,可是因为自相续中不具备正知,以此过患终将染上罪业而堕入恶趣。

  我们应该知道,不管学习什么样的佛法,信心、智慧、精进这三者都不可缺少。假如对上师三宝、四谛十二缘起等法没有不共的信心,那你不会进入佛门;即使已经入了佛门,如果没有广闻博学显密经续的智慧,则是盲目的信心,想修行也没有办法;信心和智慧离不开精进,倘若没有精进,尽管你很聪明,也有一定的信心,但整天都在睡懒觉,一直处于懒惰懈怠当中,修法也不会有成就之日。因此这三者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那有了这三者,修行是否就一定能成功呢?也不一定。假如你对三宝的信心很强烈,也有一定的智慧,且日日夜夜废寝忘食地行持善法,但若没有经常观察三门的正知,可能一段时间内信心、智慧、精进还不错,但一遇到不好的环境,自相续就被烦恼占据了,然后造下弥天大罪,非常悲惨地堕入恶趣,这种现象也非常非常多。

  以前有些出家人自认为修行不错,但后来无力抵挡外境的诱惑,还俗变成在家人,养很多孩子,最后自己也非常痛苦。这个原因是什么?主要是自相续中没有正知。正知就相当于刹车一样,车如果没有刹车的话,你的技术再怎么好,迟早也会出事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修行再不错、智慧再超凡,假如没有观察自己的正知,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犯错误。

  现在的世间人也是这样,有些领导的智慧、能力、口才相当不错,但由于没有正知的缘故,后来犯罪而锒铛入狱或者被枪毙,这种结局实际上也是自己造成的。世间人没有正知非常可怜,修行人没有正知也非常可怜,哪怕犯错误都不知道,已经误入歧途还认为是对的。以前我也讲过这个公案:石渠有位出家人,本来修行智慧非常好,戒律也很清净,后来梦到莲师给他授记说:“你娶某女人为空行母,对弘法利生非常有意义。”连续好几次做这样的梦,他就觉得是真的,尽管许多人劝他不要信,但由于没有观察三门的正知,后来他真的还俗了,还俗以后就再也没有这种梦了……

  现在也有这种情况,有些人认为:“闻思着相没有必要,应该好好地禅修或者念佛。”由于他每天都想着发财,结果梦中“阿弥陀佛”就教他炒股,当股票上涨的时候,他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加持,每天一边念佛一边搞这种名堂。过一段时间股票下跌,“阿弥陀佛”的加持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还有些人凭着“观世音菩萨”的梦而误入邪道,这种现象也比较多。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正知。如果有了正知,他会观察自己的行为正不正确,至少有一种控制能力。但没有正知的话,不但今生的结局非常悲惨,还可能对佛法产生邪见,来世的下场也可想而知。其实,我们学习佛法并不容易,今生有了这种福报,平时务必要用正知来观察自己,这样,自相续才不会变得特别糟糕。

  此处正知也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文字(指《入菩萨行论》),通过这些字句的加持,我们相续确实可以得到转变。上师如意宝在宣讲这个窍诀时也说:“只要能背诵《入菩萨行论》,依靠我们传承上师的加持,今后你们的正见不会退失,相续中决定能生起菩提心。”上师的金刚语永远也不会欺惑我们,所以大家一定要下工夫,最好能背诵这部论典;如果实在不能背,字面意思也必须要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高僧大德们的注释,深入探索《入菩萨行论》的意义。

  有些人觉得:“《入菩萨行论》比较简单,这没什么可探索的吧。”说这种话的人,表明他对这部论典的甚深意义并没有通达。我原来讲《广释》的时候,字面上的解释,只要两行就够了,但要继续发挥的话,每个颂词都能发挥很多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离开颂词的意义。以前印度藏地的论师也是如此,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宣讲了许许多多殊胜的窍诀。所以大家若能再三地思维,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自相续应该会有改变。

  其实,印光大师、弘一大师等高僧大德,他们在家的时候,也跟我们基本上一样,有时候看他们的传记,尤其是弘一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行为和我们也很相似。以前他在西湖的时候,有个人对他说:“你以后有出家的因缘。”听到这话后,他心里就想:“我真的能出家吗?”当时的心态也是犹豫不定,他后来说:“这是我出家比较远的一种因。”

  所以通过学佛,每个人应该都可以改变,而且也需要改变,如果你没有改变,还跟以前的生活一模一样,那修行是不会成功的,当然世间法也许成功,但这个一点意义都没有。我自己住在寂静的山里就说外面的世界一点意义都没有,也许你们不一定接受,但实际上,不管是世间的家庭也好、工作也好,整天吃吃喝喝,说些无聊的话题,确实对了脱生死没什么帮助。当然,暂时来讲,在迷乱的显现中,每个人认为自己所做的事业有意义,我也不会否定的,中观应成派也不破你的显现,这个道理我明白。但不管在什么环境中,大家还是应该经常反观内心,以正知的绳索来约束自己,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未护正知之过患”已经讲完了。总之,没有正知的话,一方面会失毁智慧,另一方面会失毁戒律,最终什么都没有,只有堕入恶趣当中。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成为这种业际颠倒者,所谓的业际颠倒,就是以前学佛后来不学了,以前出家后来还俗了,以前是居士后来成外道了。当然,以前是富人现在变得很贫穷,这个不要紧,轮回中这种现象多得是,没有什么可难过的,但学佛的因缘非常殊胜,如果随外境而让它逐渐消失,这是极为可惜的!

  辛三、未护正念之过患:

  惑贼无正知,尾随念失后,

  盗昔所聚福,令堕诸恶趣。

  无正知的烦恼盗贼,紧紧尾随在丧失正念者的后面,就像盗贼抢夺财物一样,将他们前世今生所积的善法功德一扫而光,使他们堕入恶趣之中。

  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我们首先要具足对善法念念不忘的正知,无论在任何环境中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忘自己是个佛教徒。万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了不正当的事,自己也要觉得非常惭愧。所谓的无正知,《三十颂释》(即《三十唯识释》)和《学集论》中说,实际上是与烦恼相应的一种心,对身口意三门不能正知而行,所以它是造恶业的所依,也可以说是烦恼的盗贼。

  但如果有了正念的门卫,这个盗贼便不可能乘虚而入。比如家里已经上了锁,门窗都有防盗设备,小偷虽然很想偷东西,但要进来也没有办法。但是如果门一直开着,又没有门卫,那小偷便会毫不客气地把所有东西一扫而空。同样,我们在这辈子或者上一辈子,辛辛苦苦地积累了一些以圣者七财[14]为主的财产,倘若没有正念的门卫,被烦恼的盗贼全部偷光也没有办法。所以作为出家人或者在家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修行人,始终都要观察自己,不能忘记行持善法,若不具备这一点,宿世所积的善根资粮终将被烦恼贼偷得一干二净。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不管是早上起来也好、晚上睡觉也好,一切威仪始终不离正知正念。不像我们有些人,住在寂静的地方就稍微像个修行人,可是到了城市里或者人群中,相续中的烦恼就原形毕露了。有些人一到旅店,进门就打开电视,对那些迷迷糊糊的境界乐此不疲,平时观佛像也没有这样专注过。所以,这些没有正知正念的人一遇到外境,相续中的圣者七财就保不住了,被烦恼贼全部偷光了。

  世间上对财富比较执著的人,都会买保险柜、做防盗门,想尽一切办法来守护财富。而我们作为修行人,善根是自己最宝贵的资粮,有了正念的门卫,烦恼贼才无机可乘,不然的话,一旦宿善被毁坏,各种烦恼便会相继现前,令自己卷入恶业的漩涡,后世堕入恶趣当中。

  此群烦恼贼,寻隙欲打劫,

  得便夺善财,复毁善趣命。

  上面是讲若没有正念,烦恼贼会偷走一切善根资粮,让我们堕入恶趣。这里是说烦恼贼会抢劫所有的善法财产,摧毁我们获得善趣的命根。

  烦恼贼始终在观察我们什么时候失去正念,一旦抓住了时机,它们便开始行动,将我们暂时究竟的善法财宝洗劫一空,并令我们造作恶业,毁坏趋入善趣的宝贵生命。华智仁波切说:“贪心嗔心等烦恼非常猛烈,自他比较容易发现,它们如同强盗一样袭击我们,明目张胆地夺走我们相续中的善根;而嫉妒傲慢等其他烦恼,未经详察不易发觉,它们就像是小偷一样,悄悄偷走一切善财。不管是强盗也好、小偷也好,这些以根本烦恼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始终都在观察我们,一旦相续中离开了正念,它们马上倾巢而出,明抢暗偷地将我们掠夺一空。”

  有些格言中说:“失去正知正念的人,犹如失去命根的尸体一样,就连乌鸦也装成大鹏鸟的样子来欺负他。”因此没有正知正念的人,经常会遇到人和非人的各种违缘,但如果有了正知正念,大家都特别怕他,不敢随随便便冒犯。平时也可以看出,有些人的言行举止一看就知道没有正知正念,对于这样的人,人和非人经常抓住机会制造障碍。

  其实,“觉悟之心,人人有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就的机会,但若没有利用的话,自相续中的本有光明无法现前。因此,大家务必要以正念来维护自己的善法,烦恼稍有风吹草动,一定要想方设法加以对治、对它迎战。这一点,对我们修行人来讲非常关键!

  既然失去正知正念有这么大的过失,能将我们的今生来世全部毁坏,那应该如何护持正知正念呢?

  庚三(护持之方法)分二:一、护持正念之方法;二、护持正知之方法。

  辛一(护持正念之方法)分三:一、护持方式;二、生起之因;三、护持之果。

  壬一、护持方式:

  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

  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

  失去正念对我们的危害相当大,不仅今生的所作所为不能如理而行,来世也会因毁坏善根而堕入恶趣,因此我们时刻也不能让正念离开心意的家门。心意相当于一个人家里有许多玛瑙、珊瑚、如意宝等珍宝,而正念相当于门卫,如果没有它的守护,就会被烦恼盗贼所乘,将自己积累的圣者七财等珍宝全部偷光。所以我们不能离开正念的门卫,假设它已离开,就要忆念它的后果——恶趣痛苦,从而再度安住于正念当中。

  此处是讲护持正念的方法,《学集论》中说,正念实际上也包括观察三门的正知。我们如果没有离开正念,就会产生极大的功德,《宝髻经》中说:“正念能阻止一切烦恼,正念能制止一切魔业,正念可使我们不入歧途和恶道,正念犹如一扇门,能隔绝心和心所的所有烦恼不让其进来。”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又若燃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意思就是有了正念的坚固灯器,才能燃亮正法的明灯,以大乘佛法的慈爱之光遣除三界轮回的三毒无明黑暗。当然,令大乘佛法的爱心和慈悲传到千家万户,遍及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每个大乘佛教徒的心愿,要想实现这个心愿,我们相续中若不具备正念的灯器,就无法点亮正法明灯,以慈悲的光芒照耀整个世界。

  所以前辈高僧大德们为什么弘法利生的事业如此广大?为什么现在有些人今天升官发财,明天一落千丈,位置非常不稳定,而大德们从年轻到圆寂之前的弘法利生如此顺利呢?就是他们始终以正念来观察自己。住在家里的时候,他们观察“我到底在做什么”;出门的时候,也观察“我到底在做什么”;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在观察“我到底在做什么”。佛陀说:“自己是自己的怙主,别人怎能成为你的怙主?”如果我们自己管自己,随时都能知道自己的心态,但若让别人来管你,即使跟你同吃同住,也不一定知道你的起心动念。世上人心最难测,有些人表面上忠心耿耿、大公无私,但实际上阳奉阴违,背后搞了很多坏事。所以自己才最明白自己,自己督促自己也最容易。佛陀告诉我们,自己应该成为自己的老师,这样的话,无论是关怀众生,还是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才有这种能力。

  大家现在修学这个法门,不知道心里有没有一种约束?以前特别放逸的,现在明白作为佛教徒不应该这样,在各个方面对自己有一定约束,自己当自己的老师,随时都观察自己,这也是高僧大德的行为。当然,你现在听课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瞬间的念头“哎,我以后确实要注意”,但下完课后就没有了,这是不合理的。当你生起了这种誓言,乃至有生之年都应该起作用,将上师的这些教言伴随终生,乃至生生世世,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毕竟每个人不可能一直跟着上师,跟上师接触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上师给你传下来的教言,是永远都受用不尽的。今天听到这些教言,虽然只是几十分钟的事情,但它所起的作用,最好是终生乃至生生世世,若能这样,你的身心一定会入于正道的,希望大家不要忘记!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三节课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四节课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五节课

白话文:比丘尼传 题解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六节课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一节课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节课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四十九节课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四十八节课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四十七节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