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加哲无著尊者:《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 第五节课 ( 索达吉堪布 译释 ) |
 
第五节课 (2005年7月10日晚上9时) 昨天讲了平时应该怎样将违缘转为道用,今天继续讲第四个问题:归结终生之行持。也就是说,今天讲的内容,总结了我们一生当中应该行持的所有修法。 有些道友经常有这类疑问:“我一生中应当修什么法?现在修什么?临死时又该修什么?”今天的教言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一辈子该修的法不外乎以下几条,你们若能精进修持,即生就可以获得圆满成就。 甲四、(归结终生之行持):
【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 释迦牟尼佛、历代高僧大德宣讲的大乘法门有很多殊胜的窍诀,若将其完全归纳,则可包含在“终生行持菩提心”当中。而菩提心,又主要通过以下五种力来修习。 【首先是引发力:就是反复强烈地在心中发愿:“从现在开始,但愿在这个月,或者在今年,或者在尚未死亡之前,或者直至尚未成佛之间,自己始终也不离开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第一个是引发力,即心中恒时具有一个强烈的誓愿,由此引发自己的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一个人心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比如晚上睡觉前,若想自己明天早上六点钟一定要起床,第二天早上正好六点的时候,就一定会醒过来。同样,若能在临死时猛烈发愿:“我一定要生起菩提心,即使现在无法生起,也一定要在中阴界时生起”,由于这个誓愿的强大引发力,依此力量推动,我们至少也能在中阴界时生起菩提心。 平时,应在心中经常串习:“从现在起,但愿我在这个月、在今年,或者死亡之前,相续中一定要生起菩提心!”由于众生的根基不同,有些教言书还说:“如果发现自己在一个月中保持菩提心比较困难,也可以缩短到一天。”比如今天是释迦牟尼佛的初转法轮日,我希望大家能发一个世俗菩提心:“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我不顾自己的一切,只为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愿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如果有人根基没有成熟,尽管今天发了心,但没有真正生起菩提心,也没有关系,你们还可以继续发愿:“愿我在今年,一定要生起菩提心”,或者“在我没有死之前,能够生起菩提心”,甚至“直至我成佛之间,始终不离菩提心的境界”。 当然这里所讲的菩提心,并非一地以上的胜义菩提心,而是指一般人比较容易生起的世俗菩提心。生起了这种菩提心以后,应该小心防护,以免退失。 什么叫退失呢?去年我们在学《三戒论》时就讲过:一个人发了世俗菩提心以后,只要相续中没有生起“从现在开始,我不度任何众生”、“我要退失对大乘的信心”等恶愿,菩提心就永远也不会退失。所以,为了防止菩提心失坏,我们在今天发了菩提心以后,就应该经常串习“愿我有生之年乃至佛果之间,一刹那也不要离开菩提心”的发愿,倘若心中时时能有这种强烈的引发力,菩提心在我们的相续中才会恒常不坏。 【第二是串习力:就是一再地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既然已在诸佛菩萨前承诺过菩提心的誓言,今后就绝不能舍弃任何一个众生。无论行住坐卧,内心时时以正知正念摄持,念念不忘曾经发过的菩提心,这就是串习力。 今天我们已经发下了菩提心,平时就应当励力修持,不管出现违缘也好、顺缘也好,痛苦也好、快乐也好,生病也好、健康也好,都要稳固地在相续中串习菩提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熟悉修炼,这就是终生修习的第二个要点——从现在起,相续中不能离开菩提心。 要想不离菩提心,必须要经过长期反复的串习。有些人今天虽然发了心,但却从来也不修,只是以此为谈资,到处跟人炫耀:“你知道吗,我2005年7月10日在喇荣五明佛学院,和所有的僧众一起发了菩提心。怎么样,厉害吧!”这种人的举动真是令人又好气又好笑,我想即使再过五年十年,他们可能也不会把法本拿出来,认认真真修一遍。以前有些人也是这样,他们来到我面前先自我介绍一番,然后说:“我十几年前来过学院,当时还在您老人家面前听过五加行呢!”我就问他:“那你修了吗?”“还没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我的工作太忙了,而且我的地位也不一般哪……”在家人就是这样,一生的宝贵时光都在散乱中虚度了。 人生短暂,倘若你们自己没有紧迫感,是不可能自然而然成就一个法的。修菩提心也是同样,有些道友发了菩提心以后,一生当中都会念念不忘,经常以此对治习气,最终获得了可喜的成就;而有些道友只不过是在闻法行列中听了一个传承而已,回去以后就把法本扔到一公里以外的地方,继续固守自己的老毛病不改,在相续中根本没有少许的修习。虽然闻法的功德不可思议,不要说在座各位,就算是一只小虫在这里听,也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传承,但除此以外,这些教言对你们相续还有什么利益呢?你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 【第三是善种力:就是为了让菩提心能够生起并不断增长,而尽力地积累资粮;】 菩提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增长,对此一定要积累资粮,这就是善种力。 作为修行人,平时一定不能离开修七支供、持诵咒语、放生等帮助我们积累资粮的善行。然而,有些人却大言不惭地说:“修世俗的普通善法只不过是人天福报,对我而言这些并不重要,唯有修持胜观大空性才能解脱轮回,才是最重要的。”乍听之下似乎言之有理,但仔细想想,这只不过是空口白话罢了。试问,你们真有胜义大空性的境界吗?如果有的话,倒值得我们深深随喜,但即便如此,世俗的善根也不能舍离,诚如帝洛巴尊者所说:“吾子那若巴,此现缘起生,未证无生义,莫离积二资。”假如世俗的善法并不重要,那佛陀为什么还讲了那么多积累资粮的方便法,彻证大圆满的上师如意宝为什么一生当中还念了九亿多本尊心咒呢? 因此,无论修任何一个法,积累世俗的资粮都必不可少。它是白法的种子,有了它,没有生起的菩提心才能够生起,已生起的菩提心才能巩固、增长。 【第四是破斥力:当珍惜自己、执着自己的心念生起时,我们就应当思维:从无始以来,这种我执让我饱尝了种种痛苦。连我今世所遭受的痛苦、所造作的恶业,以及未能如愿以偿地修法等等,都是因为我执而产生的。因此,我应努力将执着自己、珍惜自己的这种心念赶尽杀绝;】 第四个是破斥力。破斥什么?就是破斥我执。在一切的大乘经论中,我执都是首当其冲的破斥对象,具体而言,它可分为细微的我执与粗大的我执这两种。有了粗大的我执,自私自利的心就非常猛烈,或者说自尊心很强,除了愿意为自己的亲友赴汤蹈火以外,对于其他人的痛苦,一概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而细微的我执,在《入中论》则被称为“萨迦耶见”或“坏聚见”,也就是将五蕴的假合执著为我。 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说:“我执如同哈拉毒药一样,必须要完全舍弃(原文:舍弃爱自如毒食)。”哈拉毒药是一种剧毒无比的毒药,人们一旦接触,马上就会穿肠封喉、中毒身亡,同样,自私自利的我执就像哈拉毒药一样,不管是谁,只要相续中有它,无穷无尽的痛苦就会如影随形,甩也甩不掉。不仅在无始以来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量痛苦,今世我们也因它造了很多恶业,修法不能如愿以偿。因为有了我执,在家人才会被我的儿子、我的家庭、我的工作等等牵绊,无法出家悟道;出家人也是为了我的房子、我的玻璃窗、我的院子等等劳神,始终不能放下、自在。由此可见,我执是修菩提心的头号大敌,它所带来的危害永远无法估量。作为修行人,我们一定要与它不共戴天,将所有执著“我”的念头斩草除根,令其永无立锥之地。 为了彻底剿灭我执,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或以大乘菩提心的教言,提醒自己以利他为重,对我执不断践踏、轻侮;或挥舞着中观空性的利剑,将我执凌迟处决、碎尸万段;或以大圆满“本来清净”的导弹,轰炸我执的基地,使其永无翻身之日。只要能将我执灭尽,我们可以奋不顾身,这就是终生修持的第四个要点——破斥力。 【第五是发愿力:在每一次行善之后,都应当发愿祈祷:“但愿自己从今日起直至成佛之间,都能不离开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但愿自己在遭遇任何违缘障碍时,都能将这些恶缘转为修持菩提心的良伴。”】 第五个是发愿力。今天我们放生了鸽子,念诵了《普贤行愿品》,做了一点善举,这时就应当在心里发愿:“愿我从今日起乃至成佛间,永远都不离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愿我在遭遇任何违缘时,都能将这些恶缘转为修菩提心的良伴。”在这个发愿中,主要提到了两个要点:一、自相续始终不离修持世俗、胜义菩提心;二、无论遭遇任何违缘,都能将其转为菩提心的道用。 若想自相续始终不离菩提心,就要先生起菩提心。以什么方法才能生起呢?应以正在受苦的可怜众生作为观修的对境,或者阅读龙树菩萨、阿底峡尊者等高僧大德的传记,或是学习《入菩萨行》、《集学论》等引发菩提心的大乘论典,再或是闭目思维轮回的痛苦以及我执的过患……总而言之,我们应不惜一切代价令菩提心真正生起,生起以后还要想方设法令其稳固不退,日日增长。 假如相续中没有菩提心,像昨天讲的那样,只是一个唯求自利的人,那我们就是一个“俗人”,而具有成办利他心行的人,才叫真正的“大乘修行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有些人虽然已经出家十年、二十年了,但他的相续中从来没有丝毫的利他之心,这种人就与在家人没有任何差别,称他为“俗人”一点儿也不过份。 作为一名大乘的修行人,我们不仅不能舍离菩提心,在见解上也不能偏离大乘的轨道。以前有两个持戒清净、行为如法的修行人,去拜访阿底峡尊者,尊者首先为他们传授了小乘人无我的法门,他们听后喜不自胜、信心倍增,然后尊者又为他们宣讲了大乘般若空性的法门,他们听后惊恐万分,赶紧捂住耳朵,痛苦地乞求尊者不要再讲下去了。事后尊者感慨地说:“只有清净的戒律是不够的,倘若没有通达大乘的无我空性,修行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 现在有些小乘国家的佛教徒也是如此,他们的行为威仪非常如法,但却没有强调相续中利他的菩提心。实际上,只是一味注重表面形式而不调心,又怎能获得如来圆满正等觉的佛果呢?以前我去泰国时,对此就有深深的感触,同时对藏传佛教更是由衷地赞叹,我经常会想:“我简直太幸运了,今生不仅能遇到这么好的教法,而且还有行持佛陀圆满教法的机会,倘若我也像他们一样,那么不要说密法大圆满的见解,就连一般的空性正见也很难在相续中生起。” 以上讲的这五种力,大家平时一定要反复修习,如果我们一生中修持了这五种力,那么即使临死时什么善法也没修,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了。有些人经常抱怨:“我在学院呆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没有见到明点?”其实,就算你见到了明点又怎么样?如果你的相续中没有菩提心,哪怕天天与普贤王如来见面,也不一定能对你成佛起到直接的作用。然而这些关键的问题,很多佛教徒根本不懂,鉴于此,我们极有必要将这些大乘教法,尤其是菩提心的功德,尽己所能地弘扬给他们。 谈到这个问题,我个人有很多感想:现在社会上的人,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张旗鼓地作宣传、打广告;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也时常为了宣传他们的教义而举办一些慈善机构。可是佛教徒呢?只想自己得一点法,自己能够解脱就行了,至于弘扬佛法,却似乎非常为难,压根儿也没想过要把佛陀最殊胜的菩提心精华传授给众生。这种现象是当今佛教界最大的悲哀,与世人或其他宗教相比,佛教的未来不容乐观。每每见此情景,心里都非常难过,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双手合十,诚挚地祈请:每一位三宝弟子,尤其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修行人,对此绝不能再置若罔闻、处身事外了,我们必须要荷担如来家业。传佛明灯、续佛慧命,这个重任,我们义不容辞! 【在敬供上师、三宝,供养护法食子之后,都要虔诚地祈祷:“请加持我能够实现这一切!”】 “实现”什么?就是实现上面所讲的五种力,归纳而言,就是应该如何修菩提心,除此以外,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修持了。 虽然我传讲这部论只用仅仅八天的时间,但如果你们能对此重视并经常串习的话,不管你们在临死时,还是活着的时候,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反过来说,如果你们对这个法门不屑一顾、嗤之以鼻,那不管修什么大法,最终也必将一无所成。 【这五力可以说是总集了所有修心的教法。那么,依照这一教法,在临终之时的诀窍又是怎样的呢?】 活着的时候应该修持的五种窍诀,我们已经讲完了。在临死时,作为一名大乘修行人,又该怎样把握自己呢? 【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 临死时的教言,也是上面所讲的“五力”,它与活着时修持的五力内容相同,只不过是顺序略有变动而已。 颂词的意思是:我们应于临终前,在自己的各种威仪中,贯彻这五种力的修持。 【当一位修持此法门的补特伽罗罹患致命疾病的时候,首先要依靠善种力来修持。也就是将自己的一切资具受用供养给上师三宝等功德最大的福田,并且要对自己所供养的财物没有一点贪恋执着;】 当我们身患绝症、已经没有生存希望时,应尽量在没死之前,将自己的所有财产处理妥当,比如供养给上师三宝等最大的福田,供养完后,还要对这些供养的财物和自己的亲友断除一切贪执,这就是善种力。 一般人在临死前都会留下遗嘱,安排自己的财产如何处理,针对这种做法,《毗奈耶经》曾呵斥道:“人死之后,财产就是活人之物,不归你所有了。既然你都离开了这个世界,哪里还会有你的财产?”我们有些道友听了这个教言以后,偶尔生一点小病,马上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处理光,等一两天病全好了,自己又两袖清风,什么都没有了,而且借也借不到、买也没有钱,尽管有点儿麻烦,但发心还是挺好的(众笑)! 一个人在临死时,心念会非常强烈,倘若这时对现世的东西执著不舍、不肯放下,那么后果将极为悲惨。《极乐愿文大疏》中就讲过,有个比丘临死时贪执自己的钵盂,结果来世转为了一条毒蛇,专门守护这个钵盂;有些孩童死前贪恋自己的玩具,来世也变成了毒蛇,缠着这个玩具不放。同样,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在临死时贪著自己的某样东西,来世就很有可能变成三恶趣的一个众生,不仅无法解脱,而且还要感受无尽的痛苦。所以,应在临死前这样思维:“现在我只剩下一口气了,贪执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黄金,对我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也带不走其中的一分一厘……”如此反复思量,便不会对这些身外物产生贪念了。 当然,如果是暴死或横死的话,就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观想了;还有些人长年卧病在床,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临死时也没有心力观想。除了这两种特殊情况以外,如果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没有生存的希望,病痛折磨得也不是那么厉害,这时就应该依照这个教言中所讲的去行持。经常有道友问:“我活着的时候修什么法?死的时候又该怎么办?上师,您可不可以给我传一个颇瓦?”其实,如果你们临死时能在我今天讲的这种境界中安住,即使不修颇瓦,所有的临终修法也都圆满了。 有些人临死时依靠净土宗的方法,有些人观修大圆满的窍诀,还有些人效仿禅宗的方式,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其关键都不能离开这里所讲的教言。这个教言不仅为大乘所公认,而且也是噶当派最具加持力的往生方法。 【第二、要依靠发愿力来修持。即观想在上师三宝前行七支供,并至真至诚地一再祈求与发愿:“请上师三宝加持我,让我在中阴以及未来的生生世世中,都能够修习两种菩提心,并加持我能遇到传授大乘修心教法的上师!”】 第二要依靠发愿力。如果我们死时病得不是很严重,就应该观想上师三宝在自己的头顶,并且在其前作七支供积累资粮;倘若觉得修七支供实在太长,那也可以念《普贤行愿品》中七支供的简颂:“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如果连这个能力也没有,那么临死前只要有一口气,大家就千万不要忘了发愿。这时应该想:“死相已经现前了,我肯定会死的,但愿我在中阴时能够忆念起菩提心,生生世世不要离开菩提心,并能值遇传授大乘教法的殊胜上师。” 这里的发愿一共有两个要点:一是愿我生生世世能修习两种菩提心,二是愿我生生世世不要离开大乘上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看,自己临死时有没有把握发这两种愿。以前曾得过《上师心滴》、《空行心滴》等大圆满法的人,死亡来时,也可以按照其中的窍诀进行观想。不管怎么样,一个人活的时间再长,百年之内也必定要离开人间,修行人与世间人的关键差别,就是看自己临死时能不能用上这些方法。 在“面对死亡”这方面,世间人与修行人的确不同,大名鼎鼎的人也不例外。以前我在一些文章中,曾提过鲁迅先生、爱因斯坦有信仰佛教的倾向,但真正衡量,他们却只停留于理论上的研究,而从来没有深入修持过,至于“菩提心”、“大圆满”等字眼,也许一辈子也没有听说过。他们对佛教的景仰,仅源于释迦牟尼佛的智慧,除此以外,通过修行才能达到的佛法真谛,他们可谓一无所知。从一些传记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面临死亡时,表现得并不像生前那么精彩。然而,对于一名真正的修行人来说,即使是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面对这种难题往往也显得游刃有余、从容不迫,也许这正是修行人的超越之处吧! 【第三、要依靠破斥力来修持。正是对自己的珍惜以及执着之念,才使我们在过去饱受了无量无边的痛苦。如果现在还不弃离这种心念,就不但不会有任何快乐,而且还会像这样因为珍爱自己的这副身体而继续受苦。 其实,一旦我们进行观察就会发现,所谓的身心根本就没有任何可执为我的理由。既然我们已经通达了这一切,就应当抛弃我执,并安住于这一境界;】 这里的破斥力与前面讲的意思基本相同,即是说,在临终时一定要断除对“我”的执著。 每个人无始以来,都执著于有一个“我”,正是由于对它的贪执不舍、呵护备至,才让我们饱受了无量痛苦,一直沉溺在轮回当中无法解脱。如果临死时还执迷不悟,始终耽著于“我的安乐”、“我的解脱”、“我的成就”,不舍得扔掉这个“我”,这样快乐不仅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且还将因此而遭受更大、更剧烈的痛苦。 其实,每个人最关心、最在乎的“我”,如果以胜义理论观察,这个“我”究竟存在于何处呢?《入行论·智慧品》中曾用了很多方法来寻找“我”,结果都是无功而返、徒劳无获;《中观宝鬘论》在“五蕴”上锲而不舍地再三分析,最终也不得不承认:所谓的“我”,实在是一点一滴都不存在。既然清楚地了知了这点,我们就应该毅然决然地抛弃我执,安住于无我的境界中。当然,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明白道理后就想一下子把我执抛得无影无踪,这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私自利的心就能慢慢消退、减轻,利他的心也会逐渐生起、增长,如同前几天所说的那样,弯曲的木条是可以想办法绷直的。 学院有些堪布、活佛以及修行人,现在每天除了利益众生、弘扬佛法以外,几乎看不到他们在为自己做些什么,然而想当年他们乍到学院时,我执也是非常深重,跟我们某些道友没什么差别,正是依靠大乘菩提心的论典,自我对治、自我调伏后,我执才慢慢减少,利他的念头才慢慢生起来的。既然菩提心有这么大的改造力,我们现在又听了这么好的菩提心修法,我想再过五、六年,大家自私自利的念头肯定会减少,那时将不会像现在一样,念念都是“我怎样才能发财”、“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别人对我的印象很好”、“我怎样才能拥有权势,令他人对我不敢小觑”了。 如今很多净土宗的修行人,我认为有偏于小乘的发展趋势,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念佛时想的都是:“我一定要好好念佛,这样等我死的时候,阿弥陀佛肯定会来接我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定很快乐,去了以后,我就不用天天受儿媳妇的气了!……”这种想法类似于世间学生用功苦读,就是为了到美国留学一样,很多人念佛的目的,仅仅为了自己的快乐,除了这个之外,众生的利益根本没有想过。 其实,净土宗是大乘法门,既然是大乘,就必定要有菩提心,否则往生的资粮就不可能圆满。修密法也同样如此,倘若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即使发愿:“我一定要即身成就,到时生活美满、拥有神通,并且成为整个世界上唯一的国王”,那也只是痴人说梦而已,这种自私自利的大圆满、自私自利的净土宗,与大乘佛法是格格不入的。我们现在只有依靠菩提心的教言,才能将相续中的“弯木”绷直过来,真正地开启大乘解脱之门。 【第四、要依靠引发力来修持。就是要再三地以猛烈的意愿提醒自己:即使我已经处于中阴状态,也必须修持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 前面已经讲了,引发力就是指强烈的愿望。我们在临死时,应当猛厉地意念:“我肯定快要死了,既然如此,贪恋这个世间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我别无所求,唯一只有一个愿望:当我在中阴界时,能够修持菩提心!当我转生来世时,能够忆念菩提心!生生世世,永远不离菩提心!”若能在这种心态下安详而逝,肯定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第五、要依靠串习力来修持。就是要回忆自己以往修持两种菩提心的方法,并按此进行修习。】 这里讲的是串习力,也就是当我们临死时,应当尽量忆念起自己以前串习过菩提心(利益众生、令众生获得佛果),并依此再三修持。反过来说,假如自己身体强壮时,从来没有修过菩提心,临死前就算想临时抱佛脚,可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至于我们的行为,则应当是:在进入死亡之际,首先右侧而卧,然后用右手托着右脸颊,将小指塞住右鼻孔,让气息从左鼻孔进出。然后以前面所讲的修持慈悲心的方法,借助气息的呼出和吸进,来修持施与领受的自他相换之法。】 以上讲的都是观修方法,此处开始讲具体行为。 临死时的行为一般有两种:一、境界比较高的人,可以采用心性休息的手印,或是毗卢七法的坐势,如一些高僧大德站着或坐着圆寂一样,从古至今,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二、倘若无法达到那么高的境界,我们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来修持: 身体右侧而卧(如同佛陀涅槃时的狮子卧),右手平托右脸颊,右小指塞住右鼻孔,让呼吸从左鼻孔进出。若能以这种姿势死亡,即使你造了再大的恶业,也绝对不会堕入恶趣。这一点非常非常关键!! 假如我们看到有些道友接近临终,就应该尽量劝他们摆成这种姿势,倘若有能力观想,还应让他们观修慈悲心,通过呼吸修持自他交换;即使没有能力,以这种姿势迎接死亡,也会具有非常大的利益。莲花生大师曾说:“不仅仅是人,即便旁生以狮子卧的姿势死去,其功德也不可思议。”当然,让牦牛等旁生用小指塞住鼻孔,这可能会比较困难(众笑),但把它们的尸体摆成狮子卧的方向(头北面西),并在旁边助念一些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它们下一世就可以不堕恶趣了。 现在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闻解脱”,动不动就是闻解脱的灌顶、闻解脱的修法。实际上,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就是闻解脱,我们今年传讲的《释迦牟尼佛广传》也是闻解脱,如果你们不信,可以翻阅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看看里面的“听闻功德”到底是怎么说的。当然,密法中确实也有专门的“闻解脱”修法,但这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就广义而言,听了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是闻解脱,听了观音菩萨的心咒也是闻解脱,这一点完全基于每个人不同的信心。 【随后,在了知一切生死轮涅等等都是心之所现,而心的本性也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成立的境界中,无有任何执着而安住。】 前面的五种力修持,叫做世俗菩提心;而这里所讲的,则是胜义菩提心的修法。 在临死时,若能真正认识到一切的显现都是心的本体,而心的本体也荡然无存的话,这就是比较相似的胜义菩提心。 【就这样以轮番修持世俗与胜义两种菩提心而死去。】 我们若能在不离世俗菩提心的同时,也不离开相似的胜义菩提心,如此在轮番修持的状态下死去,以大圆满的说法,这就是一种最高的“本来清净”的死亡方法,也是大悲与空性无二的修法,即所谓的“智悲双运”。 今天,在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的日子里,我们所讲的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它不仅谈到了修行人活着时应怎样修行,而且也系统地告诉我们临死时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窍诀对每个人来说极为殊胜、难遭难遇,但修还是不修,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我们临死时,如果修不来颇瓦等其他法,也不要紧,只要能在观修空性大悲藏(两种菩提心)的境界中离开人世,就必定不会堕入恶趣。将来再转为人身,值遇到大乘佛法,就比较有把握断绝整个轮回的相续了。因此,今天能够听闻到这部法,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赚了几千元、几万元的小事,它对大家今生来世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 【古德云:虽然被吹捧得天花乱坠的临终教法多如牛毛,但却没有一个教法能比这个教法更为神奇。】 无论在汉传佛教,还是在藏传佛教,临终的教法都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尽管如此,也没有一个法门能比这个依靠菩提心而死的教法更殊胜的了。实际上,这是释迦牟尼佛所有法门中最精粹的教言。 【诸法摄一要】 这是本论的第五个窍诀——修心圆满之标准。 修心圆满时,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呢? 第一个标准,所有的法都归摄于一个要诀——断除我执当中。 此处侧重于讲我执断除后所应达到的标准,与前面讲的如何修持菩提心的角度略微不同。 甲五、(修心圆满之标准):
【无论所修持的是小乘还是大乘教法,统摄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要对治我执。如果不能对治我执,则一切所修都是没有意义的;反之,如果一切所为都能够对治内心的我执,则是修心教法在心相续中已经扎根的征兆。】 小乘是断除人我执,大乘是断除法我执,二者的根本目的都只有一个——断除我执。如果我们越闻思、越修行,我执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增强的话,这说明自己的修法根本没有成功。反之,刚修的时候,自私自利的心特别重,到了现在,这种心逐渐减弱,利益众生的心越来越增强,这表明自己的对治已经得力了。 【因为这二者当中存在着所修之法是否行于正法轨道的差别,所以这也是衡量修行者的一杆秤。】 “我执”与“对治”,就像衡量修行人是否已经入正道的一杆称。“我执”的砝码比较重,这说明自己的修心不成功;如果“对治”的砝码比较重,则说明自己的修心值得嘉许。 从平时的行为也可以看得出来,有些道友整天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动不动就对人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以致别人一见到他就避之唯恐不及,这种人一看就知道修心没有成功;而有些道友只要能对别人有利,自己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这种人不用多说,其修心境界一目了然。尽管有些古大德说:“一个人内在的境界很难用外表来衡量”,但是有时候从一些细节中,还是可以窥其一斑,感觉出一个人的品质到底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刚开始修心的时候,虽然应该断我执,但也并不是要断除所有的我执。比如,有些人说:“经论中说要断除我,那我发菩提心、我帮助他人、我利益众生、我要成佛……不都是有个‘我’的执著吗?这是不是也要一并断除呢?”其实,这种执著“我”的念头,属于细微的所知障,在我们未登八地之前,根本不会障碍修行,反而会成为助道的顺缘。所以,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现在还不能舍弃这个帮我们渡越轮回的大船,不能舍弃这个执著善法的“我”。 【二证取上首】 颂词意思是,有两种见证(他人见证、自己见证)可衡量修心是否达到标准,而在这两种之中,又以自己的见证为首要。 本来,无论他人或是自己,谁都可以作为自己修心的见证,但在这二者中,最好的见证人就是自己。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心最了解、最清楚,让别人来作见证,也许人家会认为你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大修行人、大成就者,但实际上,你的相续中连出离心也没有。现在社会就有很多这种情况,有些人连自己都不知是不是活佛,还要去认定别人是活佛;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大乘修行人,还要去认定别人是几地菩萨……以此类推,这种“鉴定仪器”的准确率肯定有问题,因此,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鉴定者。 【如果他人以赞叹的口吻评说道:“这位尊者的所有行为都表明,佛法已经融入了他的相续,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圣贤、大修行者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要知道,虽然没有受到他人的指指点点、拥有良好的口碑,也是鉴别修行的一种见证,然而却不能将其作为最主要的见证。】 有些世间人看到别人夜不倒单、日中一食,或者衣不解带、经常止语,就认为这个人肯定是大修行者、菩萨再来,进而歌功颂德、顶礼膜拜。其实,以这种标准来衡量一个人修行的好坏,简直是离题千里、荒谬绝伦。正确判断一个人修心是否成功,关键不是看外在的形式,而是看他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如果没有的话,不吃饭、不松腰带又有什么了不起! 【因为,一般的世间俗人并不能通晓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就会仅仅根据自己所看见的外在个别贤善行为从而予以褒嘉。由此可见,最主要的一种见证,是要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世间人由于没有他心通,所以只能以他们所见的表面行为,作为衡量别人修行好坏的尺度。尤其在佛法不太兴盛的地方,有些人见到别人很会唱歌,或者跳舞不错,就觉得那人一定是个大菩萨。更有甚者,有人看到出家人的相貌端严,也认为这个人的修行非常了得。乍听之下,这种标准简直令人捧腹不已、啼笑皆非,由此可见,以世间人作为自己修心的见证,简直太不保险了。 最好的见证是谁呢?就是要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如果发现自己的相续中真实具有一颗出离心,一颗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或者对无上大圆满等密法具足了不共的信心,那自己就应该不是最差的修行人。如此以自己作为自己修行的见证,是最好不过的了。 【如果在客观公正地观察评价自己的时候,自己也能真正做到问心无愧,就是修心圆满的标志。所以,作为修行者应当厉行对治,并尽己所能地做到无愧于自己。】 修心是否圆满应由自己来裁定,如果真能做到自己问心无愧,那就说明修心已经圆满了。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想方设法达到这一点。 以上是修心圆满的第一个标准。 【恒当依欢喜】 第二个标准:修心到了一定境界时,会恒时欢喜面对一切违缘,如同阿底峡尊者在《菩萨宝鬘论》中所描述的一样。 【当自己从今以后能够凭借修心的力量,哪怕在碰到任何违缘障碍时,都有十足的把握能依靠修心教法而将恶缘转为道用,则可以说是修心圆满的标记。】 从今以后,凭借修心的力量,别人打我也好、杀我也好,我生病也好、死亡也好,不管出现任何违缘,都可以把握住自己,一方面不失毁道心,另一方面也不扰乱别人的心,这就是修心圆满的标记。 【因此,无论遇到任何恶缘,我们都应当努力地去尝试对这些恶缘生起欣悦之情,并在此基础上毫无怯懦地领受他人的一切违缘。】 所以,无论遭遇何种违缘,我们都应尝试训练自己的心,以欢喜欣悦之心来面对它,以此心态为基础,才能无惧于他人所造的一切违缘。 大乘佛法最殊胜的特点,就是令自己的心不被违缘所转,并在遇到违缘时能马上将其转为道用。而在其他的教法中,违缘就是违缘,顺缘就是顺缘,二者的性质永远不可能改变,修行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修行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能散即圆满】 这是第三个标准——心即使处于散乱之中,也能把握正知正念。 我们在刚开始修心的时候,先要离群索居,摈除一切外缘的干扰,过了一段时间,当认为相续中已经生起菩提心了,这时就可以到外面散乱的地方去检测一下。有些人自己单独修行时,似乎可以将众生的痛苦观得非常真切,菩提心也修得不错,但让他去一些大的城市,看一些令心散乱的电视,用不了多久,原来的道心就退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修心还不圆满,经不起考验。反之,身处散乱,心中仍能守持正知正念,时时不忘菩提心,这才是修心圆满的标志。 【犹如一个精通马术的人,即使心不在焉地骑着马,也不会从马上摔落一样,当损伤、陷害等恶缘,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突然降临,如果我们能自然而然地不生瞋恨之心,并将这些恶缘转为修心的助伴,就可以算得上是修心圆满的标志。】 修菩提心就像学骑马,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道友刚开始学骑马的时候,全身肌肉僵硬,双手死拽着缰绳不放,口里还一边大叫:“不要……不要,别……别把我摔下去!”而过了一段时间,马术娴熟了以后,那时无论在马上怎样折腾,都不会摔下来了。同样,我们一开始修菩提心时,也是非常害怕违缘,经常时不时地祈祷:“上师三宝!空行本尊!各路护法!请一定要加持我、保佑我,千万不要出现违缘!一旦出现的话,我的菩提心可能就保不住了!”但是,若能数十年如一日地串习,菩提心就会在我们相续中成为一种自然,到了那时,根本不用天天想“我是发了菩提心的人”、“我不能舍弃众生”,自然会视一切众生为自己的大恩父母,即便出现了再难忍的磨难,也能不起丝毫嗔恨,而以悲悯心将这些违缘转为修心的助伴了。达到了这种程度,说明我们的菩提心已经修圆满了。 【我们应当废寝忘食地努力修持,力争达到以上标准。 这些修心圆满的标准,只不过是修心法门在相续中刚刚生起的征兆而已,所谓的“圆满”并不表示从今往后可以不再修持此法。因此,即使出现以上这些修心圆满的迹象,我们仍然还是要持续不断地修持。】 虽然我们应当努力修持,尽量使自己具足以上标准,但是大家不要以为,圆满这些标准就代表自己以后可以高枕无忧,再也不用修菩提心了。实际上,这些圆满的标准只不过是修心法门在相续中刚刚生起的征兆而已。就像有的人修颇瓦时,头顶出了一点黄水、可以插进一根吉祥草,就认为自己肯定能够往生,今后再也不用修颇瓦了。其实这种迹象只说明他现在的修行有了一点境界,至于是否能够往生,关键还要看今后的修持如何。因此,在修心的过程中,如果暂时出现了一点验相,也不能沾沾自喜、得少为足,而应以此为起点,继续不断地精进修持!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