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认识人生 系列八 4、善悟诸喻甚深义?广弘圣教依缘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认识人生 系列八 4、善悟诸喻甚深义•广弘圣教依缘起

 

  1、正见超越不排斥•广发正愿福慧增

  无常,但又不是世间一切不管了;无常,但我们还要去积极去看待世间的问题,否则的话你会很麻烦,因为你是出家人,学佛的人,我们对世间上面的东西既要有正知见,又不要被迷惑,然后还要超越。但是,我们又不能离开世间上面的生活,世间人穿衣服,我们一样也要穿衣服;世间人吃饭,我们一样也要吃饭;世间人喝水,我们一样也要喝水,这些样样也不能少。那该怎么办?你会很矛盾。

  好多人说这食物里面有添加剂,那大米里面有没有呢?也是有的,大米至少有防腐剂的,怕大米烂掉,在谷子里边就放了防腐剂;这水里边有没有去化验?这水里有没有毒?这都是很难讲的事情。反过来说,它有一定的标准,你超过这个标准或者超过太多,那可能到时候会有问题。但总的来讲,我们吃素肯定是比较健康的、比较卫生的,只会比较好。那这个我们是举一个例子来讲。

  释迦牟尼佛规定比丘要乞食。佛世的时候,乞食有规定,一天当中最多只能乞七户,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这七户如果都不送给你的话,那么你今天就不能吃了,没有东西吃了,不能再乞了,而不是说你随便去讨。那么,你这个法师如果不用功的话,那就很麻烦了。你上前去,大家说这个法师、这个比丘不怎么用功,不供养他,那就麻烦了。所以他就会很用功。乞到了之后他不能全部吃,还要分四份,自己只能吃四分之一:一份给同行吃,因为你到外面托钵的时候,有人在家里守护的,也有人生病的,那你要分给他一份;一份要布施给那些穷人,那些穷人也很困难,要布施一份给他;一份要布施给鬼神,要供这个鬼神(所以我们现在放蒙山,同样一个道理,就是要招待这些鬼神。因为鬼神不招待的话,会找你的麻烦。他没东西吃就到处晃,你也不得安宁,所以庙里要放蒙山,蒙山放好,庙都安宁;蒙山观想没观好,那糟糕了,念得不认真,鬼神都来作怪);然后,一份自己吃。

  想想看,你一天只有七户可乞,那你天天要去乞,他不可能送给你多少啦,有时候给你两勺,给你两个馒头。因为佛世的时候,比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他是几百成千、几千人,你想想看,你天天要去乞食,那时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你如果没有很好地修道的话,确实会发生困难。

  过去藏族要出家的,都是家里边供、父母供,庙里边都不搞这个伙食的,出家都有很大压力,就是他要带粮食到庙里边来修行。在汉地呢,汉地的法师们,比较有很多的善巧方便,庙里面有生活啊,他不发愁,只要是大庙他一般都吃不完,人越多的话他越吃不完;人越少的话,庙里面越苦。比如那些小庙,一两个人,庙里都很穷。大庙几百个人,吃肯定不成问题,你再怎么吃,越吃越多。你看我们过去在内院的时候,就几个人,三五个人,每天要骑三轮车到下面去买,每个礼拜买了然后推上来。现在不用怎么买了,很多居士会送上来。

  那现在人多,福报越来越大,他为什么这样?怎么来的?一个三宝,一个修行修出来的。修行以后,就是会修出福报出来。你有福报然后慢慢才会开智慧,以福养慧,那福也好,慧也好,它从什么地方来,从你的愿心来、愿力来,所以要广发正愿,要发大愿。你发大愿的话,你才能够去承办佛陀的事业,才会有这种承担心嘛。

  2、顺应缘起智抉择•次第接引广结缘

  所以,我们在寺庙里边的用心,跟我们在家里边的用心是不同的。在寺庙里边,大家在云水堂,吃饭吃得干干净净。你吃不完的,别人帮你吃。都要惜福,大家都惜福。有一片菜叶、有一粒米他都会捡起来吃。在社会上面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吃不完就倒掉。你如果是把它吃得干干净净,别人反而会有看法,觉得你怎么这么吝啬。请人家吃饭,剩得越多越好,说明这个人很大方。如果吃得干干净净,他觉得不够,那就很麻烦。这个观念是不同的。三宝地,绝对是不敢浪费的,都计划得刚好,每天都计划,怎么样既要够吃,又不要剩下,更不可以浪费。若不这样的话,都是会亏损常住,会有因果。我们的同学都非常认真,根据这些戒律来做。社会上面不学佛的人,他对这些食物、对这些物质,他不可能有这些概念的,他不管这一套。

  世间人穿的这个衣服可能一件几百块、几千块都不一定,他觉得越贵越好,越好、越是名牌,越是高贵的,觉得越是体面。这种生活的标准,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跟我们修道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修道人觉得要干净、朴素、合适、卫生,就是非常庄严。在我们这些出家人的服装里面,袈裟、衣服,一两千年都这样,从印度到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越这样子的话越是很庄严。社会上面的人赶时髦,赶来赶去的话,最多也是越来越难看,服装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这个有什么好看呢?这个就说明人的烦恼了,他没事干,他就想怎么吃、怎么穿。民以食为天,然后就是怎么穿着;,这个房子怎么设计;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衣食住行。总之,所有一切考虑的都是这些跟生活有关的事情。当然,社会就是这样子一个过程,一个变化、一个发展的一个过程。

  那么佛教要在社会上面立足、生存、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物质的条件,但是如何又能够保持我们一份清净修道的心?我们如何来面对非常纷乱的物质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知见,要么跟纷乱的物质世界格格不入,要么就不容易显示出佛教的品格。那么我们既要显示出佛教的品格,又能够跟时代同步,这是谈何容易的事情!这是非常难非常难的事情!因为你又要和时代同步又要保持佛教的品格,不是你自己认为说我这样子做是合适的,是符合佛教的精神的,跟社会是不脱节的。你要让大家来评判的,要让社会公众来评判,那么我们佛教徒是不是落伍,或者说是不是在赶潮流,或者说我们是能够适应社会的,这个是不一样的。你落伍的话肯定是不好的,落伍就说明你这人比较差才落伍;那么你去赶潮流肯定也是不好的,社会上面的人才去赶潮流。学佛的人是要来适应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适应这个社会的进步。

  那么怎么适应?这里面度怎么把握,我们怎么做,那就见仁见智了,那么也可能,我们做对的,人家认为你做的不合适,也可能你做错了,人家会认为说你做得很好。这个都是会有可能的事情。那么你怎么来认识和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判,又是一个问题。我们一个人做事情,你要做的时候,或者做好的时候,最少有三种评判观点,第一种观点说你这样子做很好,有一种观点说你这样子做非常不好,有一些人说反正也可以,就是中庸的态度。一种肯定的态度、一种否定的态度、一种中立的态度。它可以概括成三个标准。

  那么我们究竟怎么做才符合佛教的精神,才是恰当的?这都必须要去考虑的。我们怎么去做又能够好用功、好用心、好修行,又能够让佛教发展,又能够让社会上面更多的民众信仰、接受佛教呢?如果我们不跟社会上面的人接触,那他们怎么来信佛呢?怎么来入门呢?这肯定是入道无门。他怎么知道我们这里有个龙泉寺呢?他们怎么知道在这里能够听到佛法?那肯定我们会有些介绍的东西,一些材料,要去宣传,他才会知道。如果说我们没有人来做这些工作,那肯定人家不知道。我们要度众生,那么众生来了,他有种种的习气,他刚刚开始接触佛法,我们要让他很多习气都改,不可能。只能逐步逐步来,一点一点来,一点一点改,让大家对佛教有好感,对寺院有好感,觉得这些信佛的人都是非常善良的,都能够关心别人,这些人都是能够信得过的人,他慢慢慢慢自然而然就会来学佛,他会比较的。所以不需要一下子告诉他,佛教什么大的道理,也不需要告诉说,这佛教说什么理论啊,怎么样子成佛啊,他还没入门呢,他成什么佛啊,哪有那么容易?你入门了都不容易成佛,他没入门怎么成佛呢?必须要有一些互相接触的、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有这些话题,大家才能够谈到一块。

-----------------------------------------------------------------------------------------------------------------

相关链接

认识人生(目录)

更多佛教基础读物

-----------------------------------------------------------------------------------------------------------------

XC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XC法师佛学问答

XC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XC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下载

-----------------------------------------------------------------------------------------------------------------

 
 
 
前五篇文章

认识人生 系列八 5、善护所缘不随转?决定所

认识人生 系列九 1、染净心生恒修心?往生净

认识人生 系列九 2、参悟茶道空出有?通达空

认识人生 系列九 3、弘法利生依三学?次第学

认识人生 系列十 1、无为功德般若体·都摄六

 

后五篇文章

认识人生 系列八 3、欲断烦恼莫逃避?先识自

认识人生 系列八 2、苦乐交参由心生?了达四

认识人生 系列八 1、谛思生命真实义?实相通

认识人生 系列七 5、随力起修种正因?以愿导

张师诚:《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下卷:助行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