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智随法师:印光大师因果思想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3、因果是教化的根本

    ⑴因果在教化中的重要性

    佛法广大无边,而因果却摄尽无余。以之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而可以断惑、证真、圆成佛道。《文钞》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壅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方妙药,将何所施。因果者,即今日消肿之妙法也。然因果一法,标本统治。初机依之,可以改恶修善。通人依之,可以断惑证真。乃彻上彻下,从博地凡夫,以至圆满佛果,皆不能离者。(增广上?复张伯岩居士书)

  大师将因果教化人心社会与医家治病相比较,指出因果是难得的良方,急「病」则可立即「消肿」,缓则可以在病根上治愈。所不同的是,医家无此标本兼治的良药,此「药」只家独有,「初机依之,可以改恶修善。通人依之,可以断惑证真。」可见因果在教化中的重要性。大师指出:舍因果而谈救国救民,无异于缘木求鱼,只是狂人空口快活的大话,于人于己、于家于国都无功效。其言:有佛

  当今之时,若不以因果报应,为救国救民之专剂,则纵有作为,无大功效。以彼不以实行为事,但以空谈敷衍了事。因果,乃标本同治之法。凡夫初发心,如来成正觉,皆不出果之外。狂人以因果为小乘而轻藐之,乃为自便于肆无忌惮之恶作,与空口快活之大话耳。(续编上?复江易园居士书一)

  故知,唯有因果一法,为救国救民之本,标本统治,无论初机还是通人,都不离此。能深信因果之人,自然改恶从善,由修身而齐家,由齐家而治国、平天下,达到世法的最高目标。对于出世间法,则由因果入手,断惑而证真,了生脱死,最终圆成佛道。因而《文钞》中指出因果是「度生大权,治道根本」。

  ⑵学说误人,深可畏惧

  无论在世法还是出世间法中,都极为重要的因果报应之理,因为种种新旧学说的误导已使今人多不信受,导致世道陵夷,人心陷溺。近因虽多,而其影响之远者,无过宋儒之辟佛。《文钞》言:

  因果之理不明,其近因虽受新学说之影响,而其远因实由宋儒辟佛有以酿成之也。盖自宋儒之说兴,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曰:「人死神亦飘散,虽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续编下?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

  宋儒提出了两种误人的观点:其一是人死后神魂飘散,一死百了,无有鬼神。其二是无所为而为善,才是真正的为善,有所为而为善,则所为之善不真。这即是宋儒朱程等窃取佛经之义以释儒经。又恐人学佛,特倡异义,谓佛所说之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实无其事。如是废因果报应之理,以辟佛而自雄。宋儒乃大学问家,何以至此?大师言:此实因为宋儒由读大乘经,亲近禅宗善知识,略知「全事即理,一切唯心」之义,遂强作主宰,执理废事,以显示自己见识超迈,深恐后人得其所得。于是昧心辟佛,谓佛所说之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为骗愚夫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自此以后,凡儒者智识高者,皆偷看佛经,皆极力辟佛。智识低者,便随人起倒,从生至死,不蒙佛法之益,从生至死,常造谤佛之业。在程朱当日之本心,乃借毁佛以护儒,而不知毁佛即成毁儒。如今五经四书,乃成犯禁之书,而大小学堂皆不许读,此明证也。降至及今,这种祸害已无处不见矣。此实未得佛法「理事不二」之真道,以致大祸于社会人心。《文钞》言:

  夫无所为而为善,只可以语上智之人;中人以下,必资有所劝而后善。今曰无所为而为,是阻人向善之路也。圣人以神道设教,幽赞于神明。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今以鬼神为虚诞,是废先王之教也。既死归断灭,无因果,无报应,则一切逆恶之行,凡可以得逞其志者,有何所惮而不为乎?乱天下而祸人类者,必自此始矣。彼程朱只知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畏而为恶耶?天下君子少而小人多,则程朱之言,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可不恫哉!然程朱理学之说,多取诸佛经,乃欲以此自雄,以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遂掩耳盗铃,阴奉而阳违,甚至不惜操戈以逐之,夫果何为而然也?曰:为门庭之见,及欲配飨文庙耳。彼徒以门庭之见,而贻天下后世以无穷之祸患,此亦程朱所不及料,而有心人所为深痛之也。夫程朱为有宋一代大儒,其维护人伦纲纪之功,何可湮没?而其立言,乃不免违悖先圣,贻误后世。吾人读书尚古,可不深察乎哉?(续编下?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

  无所为而为善之论看似高妙,实则阻止了大多数人之为善,只利于君子,无益于小人。然君子少,小人多,故其「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也多矣。」而无有因果、死归断灭的误导,可谓从根本上阻人行善,以致于连君子于善也无所为了。如是违背先圣,贻误后世,乱天下而祸人类,实足可畏也。近代社会人心之混乱,天灾人祸之频仍,实可谓一有力证明也。两者究其根本都是否定了因果报应,没有了劝化世道人心的根本,人心世道岂有不乱之理。可见因果之理一失,则人心必失,天下必乱,这种「智扰」影响深远,祸害无穷,使大师深感忧虑,故处处言及学说误人之可畏:

  谚云:天下本太平,唯人自扰之。智者以智扰,愚者以欲扰。欲扰之祸虽烈,人犹得而知之。智扰,则非具超方知见者,不得而知。既不知为扰,则反以为德,此吾国开自有天地以来之大乱之所由来也。学说误人,深可畏惧。(续编上?复李德明居士书二)

  学说之误人,其恶果岂可小觑。是故,学佛之人,于所谓的学说,要慎而择之。有悖于因果,无益于人心者,当远离之。释迦所以出兴于世,正为治九十六种外道,导人心归正途,治天下于太平也。天中天,圣中圣,实为世出世间所有人的依归也。

  ⑶如是宏扬,方有实益

  世间种种学说的误导,致使因果之理不明,以致人心不治,社会不安。善无以劝,恶无以止。唯有佛法,标本统治。无论个人修身,乃至治理天下,不可不明因果道理。「此事在佛法中为极浅之事,在国家社会为极要之事。」佛法是世间的明灯,是苦海的舟航。欲人心治,家道兴,国家昌,天下平,世间不可一日无佛法也。若无佛法,世间将暗然无光。大师处在一个乱世的时代,天灾人祸,触目可见。深知其根本在于人们不相信因果报应所致。若人人深信因果,则社会必不至于此也。其治之道,唯有提倡因果一法,方有实益。反之,不以因果治世,纵是圣贤出世,亦无可奈何。《文钞》言:

  当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事理,而欲世道太平,虽佛菩萨圣贤同出于世,亦未如之何矣。(三编上?复叶玉甫居士书)

  以此可知,因果于劝化世道的重要。圣人之教兴,实即圣人之出世也。圣人之教衰,圣人即隐没也。不以圣人之言治世,或可得一时之益,实难得长久之安。故大师一生注重因果报应与家庭教育,欲人人知因果,人人改恶从善。如是由身及家,由家及国,由国而天下,不言治而自治矣。故大师言:

  欲家风不坠,非提倡因果不可。欲天下太平,亦非提倡因果不可。此千圣不易之法也。本此法而行之于家,则家齐;行之于国,于天下,莫不皆然。舍此言治,皆属皮毛之事,决无大好成就。(三编上?复常逢春居士书一)

  可知,因果一法,于身于家于国于天下,利益无穷。是故,大师一生说法与众不同,极力提倡因果报应与家庭教育,进而导人专修念佛求生西方,以期了生脱死:

  现今救世要法,必须注重因果报应、家庭教育。俾一切人各各敦笃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以深信愿,求生西方。如是宏扬,方有实益。(三编上?复宝静法师书)

  大师如此重视因果报应、家庭教育、念佛一法,实为慈悲至极。以期人人知因果,人人从我做起,在世行善,出世念佛。如此着眼,方有真实之利益。不舍世法,而行佛法;以凡夫身,而成就佛道。机理双契,利益无穷。
 

--------------------------------------------------------------------------------------------------------------------

扩展阅读:

智随法师法师佛教文集

智随法师佛教博客

智随法师佛教问答

智随法师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前五篇文章

智随法师:印光大师因果思想七

虚云禅师:虚云和尚开示录

寂静法师:走在心田,路过人间

寂静法师:有你的祝福 没有过不去的苦

寂静法师:寂静的心语

 

后五篇文章

智随法师:印光大师因果思想五

妙境法师:安住身心 身心安住

净界法师:你不要自不量力去对治妄想,你不是它的对手啊!

第十四章 在斗争和冲突间找寻平和——《如何无忧无惧过生

第十五章 道德:生命中的神圣和尊严——《如何无忧无惧过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