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观音香会与观音道场(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叶菩提:《漫谈观音》之二
  观音香会与观音道场(下)
  (二)观音菩萨道场及其传说
  2、陕西长安县南五台山:观音降服毒龙成道之地。
  坐落于秦岭北麓的陕西长安南五台山,因有五座名为清凉台、文殊台、舍身台、灵应台、观音台的山峰而得名。南五台山峰峦叠嶂,山势峭拔,翠掩苍林,松间流瀑。山中寺庙众多,多数毁于兵燹,现存40多处寺庙,为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景点有甘露寺、兴宝泉、五佛殿、竹林寺、遇仙桥、睡佛殿、火龙洞、铁爷殿、梅花洞等。
  南五台山景观,集自然、人文于一身,蕴雄伟、秀丽于一体。《关中通志》载:“(终)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春秋之际,欣然登临独松阁之上的观音台,极目八百里秦川,奔来眼底;顾首三万仞终南,韵含胸中。
  隋唐时期,南五台山为当时的佛教胜地。观音台上的隋朝圆光寺遗址,为著名的观音道场,观音降伏毒龙而成道的传说,产生于此:
  《南五台山示迹记》载:隋文帝年间,南五台山中有条毒龙,变化成道人,在京城卖药,称服用后可以得道升天。其实是使用妖术,将服药之人,携带回山中的洞里吞食。有一天,来了一位僧人,在峰顶搭建草庐。后用佛法,降服毒龙,使人民免受危害。第二年六月十九圆寂时,东面山峰上出现金桥,排列天仙,音乐响彻云霄,烟云之间,显现自在端严面貌,原来是观音大士展示法象。①
  清朝江苏兴化的高鹤年,在《名山游访记·终南山经冬略记卷二》中云:“终南大顶有寺,名曰圆光,内住僧一人,专念阿弥陀佛。谈及隋时仁寿中,有毒龙变为羽人,携药于长安市上,诈称仙术,大士现比丘身,以降伏之。宋、太平兴国中,前后现五色图相祥云等瑞,赐额为圆光寺……”
  从隋至宋代,南五台山的诸多传说透露着一个信息,即观音降伏毒龙后,多次显示庄严法象,使此日成为观音得道的纪念日。这是民间六月十九日观音香期的真正来源。
  3、西安大兴善寺:唐代蛤蜊观音显化之地。
  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的大兴善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隋文帝时,大兴善寺成为国立寺庙和隋朝第一所国立译经馆。盛唐时期,长安佛教盛行,大兴善寺成为国立经院,享誉海内外。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传授密宗,并翻译了大量的佛教典籍。大兴善寺既是翻译佛经的著名场所,也是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
  载于《佛祖统纪》等典籍中的观音“借蛤摄化”传说,就与大兴善寺有着密切关系:
  传说唐朝文宗皇帝,喜食鲜美的蛤蜊。宁波出产的蛤蜊,肥嫩鲜美,最为名贵。由于一年到头不停地进贡,海产数量锐减,为完成上贡任务,很多渔民倾家荡产,饱受其苦。一天,又一批蛤蜊进贡入都,御厨挑选了几只肥大的,预备作羹。在剖第一只蛤蜊时,感觉坚如金石,无法剖开。,御厨觉得蹊跷,用尽全力,一刀劈去,只见金光闪处,蛤蜊裂开,中间不见蛤肉,却是一个端端整整的观世音菩萨法像,质地晶莹透澈,似玉非玉,似珠非珠,光华夺目。御厨惊恐万分,立即上奏。文宗也非常惊惧,命令用金饰檀盒贮藏起来,同时召请惟政禅师入宫解疑。惟政禅师告诉文帝:“经上记载,众生应以何身得度时,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此瑞相,即是菩萨为令陛下对佛法生信,慈悲所示现。”文帝听完,心生欢喜,下旨罢贡蛤蜊,并告诏天下的寺院立观音圣像供奉礼拜。因观世音菩萨法像,出现在蛤蜊之中,故世称蛤蜊观音。传说观音后来被供奉在西安大兴善寺,成为观音显灵的道场。②
  无独有偶,宋代,民间流行着“蚌壳观音”的故事:“宋宣和中,泰州兴化尉俞集,芋家舟行赴任。过淮上。舟人日市蚌蛤食之,集见轨买施之江,一日,见一筐蚌,甚重,众欲烹食,集倍价偿之,众坚不可,置釜中,忽大声从釜起,火焰上腾,舟人大恐,启视之,一大蚌裂开,壳间现观音像,旁有竹两竿秀挺如生,相好端严,衣洛及竹叶枝干,皆细真珠缀成者。”此故事系蛤蜊观音传说的演变和延续。
  4、宋代著名的观音道场。
  自南北朝始,民间出现了观音菩萨灵验的传说与故事,东晋谢敷的《光世音应验记》,为最早记载观音灵验故事的典籍;其后,南朝傅亮等人编著的《观世音应验记》三种,刘义庆的《宜验记》、王琰的《冥祥记》,推动了观音信仰的发展;隋唐时期,相继出现了大量述说观音灵验故事的传奇、宝卷、变文等文学作品,观音信仰深入人心;宋代,977年李昉等编纂的《太平广记》,系统介绍了佛教传说和故事;1269年,南宋的志磐,以纪传体的形式,将佛教历史、人物传说、野史、外史等熔于一炉,编成《佛祖统纪》,堪称中国佛教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观音信仰在宋代得到空前发展,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观音道场。
  (1)陕西南郑县小南海:观音送水显灵道场。
  始建于唐朝的陕西南郑县观音庙,位于城南的山上。此处峰陡悬绝,山麓交处洞开一穴,清冽的泠水河穿山而过,汇成巨池,故称“小南海”。《续修南郑县志》载:"小南海,在青石关下二里许,双峰壁立于山足交歧处,洞开一穴,深无底止。洞在左右古苍钟乳,参差不绝,间有生成佛像者。僧侣于此起虹桥三拱,建观音庙于上……大佛洞:由小南海面壁左上, 约三里许,至岸半突开一洞,中建佛殿,故名。” 由文方知,小南海系因钟乳石酷似佛像,而与佛教结缘;从观音庙名可以知道,那些佛像貌如观音。观音庙内雕塑神像,造工精湛,大神身高丈余,小神身子不满三寸。
  小南海为宋代著名的观音道场之一,“观音送水”的故事在当地民间世代相传:
  唐朝,一位姓谭的云游和尚,见这里山青水秀,黑洞奇观,拟在此修建庙宇。他化缘三年,才把钱备足,又请来能工巧匠,两年立寺。听说观世音救苦救难,他又请来艺人塑成观音菩萨正身。从此这里便成了仙境圣地。
  消息传开,招来了八方游人和香客。可寺里无水,洞里干涸,挑水要去很远的地方,非常不便。
  一天,和尚背了一篓蜡烛,沿着黑洞前去寻水。不知走了多远,突然见到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洗衣服。他匆匆上前,正想开口动问水源,姑娘却问他想去哪里? 姑娘听和尚说罢来意后,笑着说:“水是有的,在前面很远的地方!” 和尚坚定地说:“只要有水,再远我也前去!”
  姑娘对他一笑:“看看你背篓里的蜡烛吧,还能照多久,走多远呢?”和尚放下背篓,发现只剩一支蜡烛,却坚定地说;“不找到水,死不回头!”姑娘微微点了点头: “看你是诚心之人,不要往前走了,快回去吧,保管你有水用。”说罢,将衣裳一拧,提起石盆一倒,石盆里的水滔滔不绝,流成了一条小河,向地洞外奔去。
  他回头再瞅姑娘,哪还有影子!只听背后传来声音: “快将最后一支蜡烛点燃,闭上眼睛往回走吧!”和尚突然明白是观音显灵。当他闭住眼睛,正要回头,忽被一阵香风刮出黑洞。放眼望去,水从洞里哗哗流出,从此不断。
  (2)河南省汝州宝丰县香山寺:妙善公主成道故事的诞生地。
  在四川遂宁和陕西耀州地区广为流传的妙善公主成道故事,其源头却在河南省汝州宝丰县香山寺。
  宋人朱弁《曲洧旧闻》载: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翰林学士侍读蒋之奇被贬官汝州守。十一月底,应汝州宝丰县大普门禅寺(俗称香山寺)主持沙门怀昼之请,蒋在香山见到一卷《香山大悲菩萨传》。怀昼称此卷发现于长安终南山一比丘南山灵感寺古屋经堆中,为唐南山道宣律师问天神后所得。第二年,由蒋之奇撰文、著名书法家蔡京书写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刻石问世于香山寺,证言观音菩萨乃庄王之三公主妙善修道而成。③
  在中国佛教史上,“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这块碑文,观音菩萨的形象、身世均被赋予浓烈的中国色彩,成为土生土长的中国菩萨,成为观音乃中国妙善公主说的佐证。1104年,杭州天竺寺僧人道育,将“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改名为《香山大悲成道传》,刻石立碑于上天竺。于是,此传说便广泛传播江南和全国各地,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末元初管道升的《观世音菩萨传略》,为完整的观音传记;明代,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很有影响的观音故事书籍。只是《南海观音全传》的作者,将香山考证为普陀山,顺利完成了观音道场南移的任务。
  (3)浙江天竺山:南宋时期江南著名的观音道场。
  南宋以后,皇室南迁,临近杭州的天竺山,幸运地与政治结合,香火鼎盛,成为普陀山外,江南最著名的观音讲经说法的道场。
  《灵山志》称:“宋时定地,以飞来峰之南为天竺,以飞来峰之北为灵隐。” 《天竺山志》载:“东晋咸和初,慧理(西印度和尚)来灵隐卓锡,登武林警日:“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何年飞来此地耶?”由此,山名“天竺”,峰称“飞来”;古人将灵隐、天竺诸峰,统称“武林山”,因此杭州旧称“武林”。飞来峰南所建各寺合称为“天竺寺”,由上、中、下三竺组成。清代,乾隆帝亲题寺额,命名上、中、下三竺分别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
  始於晋,兴于唐,盛于宋的天竺三寺,深藏山谷林间,景色清幽,均为东南著名的观音显灵、说法道场。建于隋朝的下天竺寺,系从灵隐寺分离而来,以古迹为胜,如象征真挚、信誓的三生石等;中天竺寺原属下天竺寺,后分出,规模最小;建于后晋的上天竺寺,因频传观音显灵之说,南宋后的历代帝王大量赏赐,定为皇室敬奉观音场所,如南宋末期,上天竺的菩萨被朝廷奉为“治国安邦”的主宰,其地位一度超过灵隐寺。上天竺寺的“宝云”茶,与下天竺寺的“香林”茶,并称为茶中佳品。
  天竺三寺为江南观音信奉者心中的圣地——“天竺佛国”,每年二月十九的香期,人潮如海,盛况空前,被誉为“香市”。
  纵观文献资料,魏晋以后,全国各地出现了不计其数的观音寺殿,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清人《天府广记》等文献均有大量记载。自宋神宗下旨,法定普陀山为专供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位居东海的“海天佛国”成为中华影响力最大的“观音圣地”。全国其他著名的观音道场和殿宇,尚有:福建晋江龙山寺、 湖南长沙岳麓山寺、乳源云门寺、贵阳宏福寺、天津独乐寺、北京潭柘寺、杭州灵隐寺、泰山观音寺、云南大理罗刹阁、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河北秦皇岛市观音寺、台湾龙山寺、剑潭寺、松竹寺等。明清两代,观音寺庙建造有增无减,促成观音信仰在民间进一步扎根。
  “佛殿何必深山求,处处观音处处有。” 作为理想的化身、心灵与精神寄托的象征,许多观音道场,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它们曾如熊熊火炬,照亮过许多迷惘的心灵。观音,大慈大悲的化身,其迷人的微笑,从古代、现在,一直都向世人展示着无尽的魅力和风采……
  注:①《南五台山示迹记》载:“隋(文帝)仁寿中,山有毒龙,变作道士,卖药于京都,服之,立刻升天,实以妖通,置于山中龙窟而食之。忽来一僧,结茅峰顶,伏彼妖通,使安窟穴。民被庇荫,入道者众。次年六月十九入灭,及荼毗时,东峰上现金桥,列诸天众,音乐天华,异香馥郁,南台上百宝灿烂,广莫能知,于烟云之间,现自在端严之相,慈容伟丽,璎珞珠衣,焕然对目,始知(是)观音大士示迹。”
  ②《佛祖统纪》载:“唐文宗嗜蛤蜊,东南沿海,频年入贡,民不胜苦,一日御庖获一巨蛤,力劈不开,扣之乃张,中有观音梦相,帝悍然,命以金饰檀香盒贮焉。”
  ③宋朱弁《曲洧旧闻》云:“蒋颖叔守汝日,用香山僧怀昼之请,取唐律师弟子义常所书天神言大悲之事,润色为传。载过去国庄王,不知是何国,王有三女,最幼者名妙善,施手眼救父序。”

 
 
 
前五篇文章

中国近代禅宗高僧清一禅师

《大般若经》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

略谈我所知道的智敏上师

中观佛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楞严经圆瑛法师讲义经文勘误表及说明(上)

 

后五篇文章

佛教之生命伦理观(Bioethics)

佛教生死轮回观的现代理解与诠释

禅门《陈情表》一篇——题洞山《辞北堂书》后

法相 人胜诸天

法相 信解行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